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在現代化戰爭中,無論是空戰、海戰和陸戰都離不開火炮,軍艦、戰艦、坦克等軍備一旦離開火炮武器系統,那將只能成為一個“紙糊的老虎”擺設而已。

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沒有,在戰爭多發的地區,炮彈發射出去後,彈殼和彈片都跑到哪裡去了?其實,經過大喵一番調查,發現世界各國對於此的處理態度不盡相同。對於世界軍事強國美國而言,炮彈打完後,彈殼落在哪裡不用管,也不用考慮專門回收問題,打完就完事了。可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例如敘利亞等地,戰鬥人員結束戰鬥後,通常會把彈殼以及相關金屬相關的材質收集起來,從而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但如果是軍事演習時,各國處理的方式卻出奇的相似,因為知道炮擊的大致方向,所以能夠很好地判斷出彈殼落地時的位置;只要在預判區域鋪上一張大網,便可一勞永逸,將其收集起來集中處理,但總歸一點那就是利益最大化。

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可炮彈發射出去後,會分為兩部分:彈殼和殺傷彈體;要知道,發射出去殺傷彈體爆炸會產生彈片,從而對敵人造成有效殺傷。但彈片除了具有殺傷力外,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它還能成為人們喜愛的寶貝。美軍曾經在老撾投下2億七千萬枚集束炸彈,並且其中的30%,也就是八千多萬枚炸彈並未爆炸,在老撾有很多人依靠著撿炮彈和彈片來賣錢生活,這些彈片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寶貝。當然,他們對於彈片的處理僅限於當成廢鐵賣錢,和這個地區的民眾,把彈片做成一件件工藝品相比,簡直差得太遠了。

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60多年前,由於相關原因,我軍開始對廈門某相近島嶼進行火力打擊,憤怒地炮火帶著響紛紛落向對面陣地。據媒體報道稱,火力打擊一直持續20年有餘,在這20年間,島嶼上一共受到100多萬發炮彈的火力打擊。但有一個細節不得不提,當時製造這些炮彈所用的鋼材極為優質。要知道,這如此小的一個島嶼上落下百萬發炮彈,那爆炸後的彈片自然是處處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民眾十分有經濟頭腦,他們想著如果把這些優質鋼材的彈片通過熔鍊、鍛造,在手藝人的雕琢下,製作成一件件工藝品,那必定會是一個創業好項目。

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於是,聰明的當地民眾開始了變廢為寶,從廢鋼片到知名菜刀的轉變之路便由此誕生。落在島嶼的炮彈彈片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炮彈彈片,令一種是文宣炮彈疙瘩,而炮彈疙瘩裡邊就是裝了一些紙質文宣材料。鐵匠手藝人們,把彈片和炮彈疙瘩切割後一同放入爐膛中燒煉,然後再反覆的錘鍊敲打,並用相應的工具切割成刀柄、刀模雛形。鍛打刀胚是一門手藝,從這一步開始,就區分出優質菜刀和劣質的差別。當然,知名菜刀除了材質之外,必定有其獨特之處。該菜刀用油淬火就使得格外與眾不同,這樣的一件廚房工藝品按照當地的貨幣折算價值800多元,並且暢銷不已。

20年打出100萬發炮彈,彈片卻成為寶貝,一件工藝品熱賣800元

在大喵看來,戰爭是殘酷的,昨日震耳欲聾的炮聲早已成歷史深處的記憶,由鑄劍為犁”的和平期盼,變成了“鑄彈為刀”現實,今朝叮噹作響的錘音正在彰顯著和睦繁榮的未來。望世界多一些和平,少一分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