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越,再造新吉利

“吉利星越之‘勢’,是展現吉利最高造車水準,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進階之勢。”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在5月10日的星越上市發佈會上,前所未有地從“勢“的高度,向合資和自主對手們發出了強有力的競爭宣言。


星越,再造新吉利


正如物理學中,由一定高度轉變到一定速度,這個過程是通過勢能轉化為動能來實現的,必先有“勢”,方能有“動”。而這種“勢”的累積,一旦突破某個節點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力量。這次,吉利以星越上市為起點,CMA這個全新的、匹敵大眾豐田技術的模塊化架構,與一個已經達到150萬輛年銷量的中國品牌結合,也讓吉利快速邁入了一個全新領域。

星越的到來,也標誌著吉利一舉突破了自己的技術瓶頸,並將競爭提升到了全球高度。一個全新的吉利正在崛起。6.8秒破百、讓對手追不上的星越背後,是吉利CMA架構構築的技術基礎,以及由此帶來的產品價值、品牌價值乃至中國品牌和汽車工業的全面提升。

全新的星越 全新的吉利

從價格來說,本次上市星越共有燃油、輕混、插混3種動力組合的11款車型推出,市場指導價區間為13.58—21.68萬元。此前限量預售的星越暗夜騎士版車型,售價19.18萬元。而星越400T(智擎1.5TD PHEV)系列車型在新能源地補未實施的城市,均由吉利汽車先行補貼,各車型指導價均為綜合補貼後全國統一價。


星越,再造新吉利


而上市價格的背後,是星越擁有的“30萬的配置,40萬的性能,50萬的享受”技術實力,可謂性價比相當高。雖然星越13.58萬元的起售價比4月12日上市的哈弗F7x的11.99萬元略高,但11款產品相對於哈弗的3款產品,以及相對於13.69~16.99萬元的長安CS85來說,基於CMA平臺架構技術打造的星越顯然更加具有底氣。

作為CMA平臺架構的第一款產品,星越跟之前的吉利產品都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新的標準和體系下,CMA重新定義了汽車最本質的“安全、可靠、品質”三大標準的新高度。隨之而來的,是吉利從品質自信邁向了技術自豪的全新階段,實現了中國汽車在核心技術上的從對標到立標的進化。

而且,對於吉利來說,星越進入的是15~20萬元的競爭區間,在此之前,吉利的產品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地方,甚至於如何定價、如何制定月銷量目標等等,都是全新的。從星越的動力總成架構來說,相對於之前的博越、帝豪GS等產品,都沒有前車之鑑可供參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空間。


星越,再造新吉利


星越的野心也不止於此,正是因為基於吉利CMA這個世界級C級架構打造的首款產品,星越的對標目標瞄準了主流合資品牌的同類產品,甚至是像寶馬X4、奔馳GLC等豪華品牌的同類車型。眾所周知,CMA架構上的動力技術,電子電氣系統,科技前瞻配置,以至於供應鏈體系,驗證標準、製造工藝,皆為世界頂級水準。而在星越的產品力當中,這些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比如,星越搭載的2.0TD發動機,就是沃爾沃VEP4發動機的T5高功率版,其2.0TD+愛信8AT變速箱這套動力總成更是與沃爾沃XC90完全一致。數據顯示,星越所搭載的2.0TD發動機最大功率可實現175kW,最大扭矩達到350N·m,動力參數優於寶馬X4(135kW、290N·m)、奧迪Q5(169kW、350N·m)等豪華品牌車型。因此,6.8秒破百這一中國品牌燃油動力SUV的全新記錄產生,就毫無意外了。

而在制動性能方面,無論是制動時的車身穩定性和剎車距離,星越都優於跟其對比測試的凱迪拉克XT4和奔馳GLE coupe車型。實際上,星越的底盤質感和緊湊度,包括側向支撐等性能,已經超越了吉利現有產品的水平,與領克產品站在了統一水平線上。可以說,這是吉利產品基於CMA平臺的一次巨大飛躍。


星越,再造新吉利


星越所搭載的科技配置,也相當強大,例如:L2級智能駕駛、人臉識別FACE-ID系統、吉客智能生態系統(GKUI2.0)、9英寸全綵HUD、法雷奧ADB矩陣式全LED大燈、博世APA全自動泊車系統等,這其中很多裝備都是首次出現在中國品牌緊湊型SUV上。

不誇張地說,吉利現在對造車核心技術的掌握,已經遠超中國品牌車企的普遍水平。我們通過近幾年吉利推出的產品也不難看出,吉利其實已經告別了靠堆砌配置競爭的階段,徹底轉向並實現了高技術、高品質、高價值的競爭。吉利正在塑造一個全新的吉利。

平臺決勝負

毫無疑問,經過連續28年的高速增長後,2018年車市轉而下跌,這也意味著未來的汽車市場競爭會更加殘酷。特別是當競爭進入到體系的競爭時,以大眾和豐田為代表的合資品牌,將MQB平臺和TNGA架構大面積地推廣至旗下的產品上,可以說就是意在樹立起以技術為主的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星越,再造新吉利


從2019年一季度的累計銷量來看,為什麼豐田能夠在車市寒冬中同比增幅達到8.1%,而吉利卻出現了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約5%的情況呢?

對於吉利來說,這三年的絕大多數產品均集中在10萬元左右的細分市場,而低線市場龐大的消費能力,也支撐起了吉利基盤的不斷壯大。而當吉利在順利突破100萬輛關口並踏上150萬輛歷史新高度後,發現原來的一些產品,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這就要求吉利必須在技術和產品矩陣上,進行有效的提升。

所以,吉利將2019年的銷售目標調整到151萬輛,慢下來“等一等靈魂”。而決定其未來的關鍵,就在體系和平臺上。

如果說2012~2016年以吉利、長安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土品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受惠於產品的設計,勝的是面子,那麼當下,本土品牌要想在新一輪競爭中不落人後,就需要從裡子——即技術方面入手,從而扭轉局面。


星越,再造新吉利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為什麼豐田和大眾在車市寒冬的抗壓能力會強於通用別克、雪佛蘭、福特這樣的品牌。這就是產品矩陣的價格帶寬。

大眾產品的價格帶寬是5~50萬元區間,而豐田基本上處於同等水平。相對於大眾、豐田而言,美系品牌的帶寬就窄了很多。越寬的產品價格帶,對於市場的承壓力就會越強,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價格帶寬的基礎,還是各個車企的技術基礎。大眾和豐田的平臺、架構實力,讓他們處在了競爭優勢的地位。

而吉利全系產品之前的“天花板”是15萬元,那麼在銷量達到150萬輛規模後,不突破這個“天花板”,增速放緩是必然結果,而未來則會變得相當危險。

也正是出於對自我清晰的認識,吉利汽車很早就意識到了平臺技術研發的重要性。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建立了CEVT(中歐汽車技術中心),在技術上與沃爾沃相融合,優勢互補,誕生出了CMA基礎模塊架構。


星越,再造新吉利


這個架構奠定了吉利的技術基礎,實現了三大件方面真正從本土到國際化質的飛躍,因此,基於CMA模塊架構的星越,直接跨越式地進入到品質、技術、產品的高階時代,這也是吉利在9年前收購沃爾沃之後,協同化效應之下的成果,也將吉利的品牌、技術包括等級直接提升一個層次。

至此,吉利算是練就了直接與合資品牌並駕齊驅甚至超越的內力,也站在了與大眾MQB和豐田TNGA同一起跑線上,在國內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吉利在打開15萬元的“天花板”後,對於市場的抗壓能力和把控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所以,星越的上市,就是吉利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正如公社記者杜餘鑫所指出的,“一方面承接吉利超750萬基盤用戶的升級,另一方面站在150萬年銷量高度和2020年200萬輛的目標上,吉利需要一款進階版的產品,去能夠證明自己產品實力和底氣,去同合資品牌最強悍的途觀、CR-V、奇駿等產品進行直面競爭。” 而對於所有的自主品牌來說,吉利的先行示範效應,也將極大地改變未來中國汽車產品的格局。

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依然願意選擇合資品牌的原因,就在於國產品牌的技術實力、品質以及車輛耐久度方面,與合資品牌相比差得太遠。所以,這也是吉利潛心打造CMA架構的苦心和堅持所在,這也決定了其在未來競爭中的地位。


星越,再造新吉利


安聰慧和吉利不但將目標瞄準了“要全面參與國際競爭,進入全球車企第一陣營”,對於未來10年也已佈局在先,“吉利已步入模塊化造車時代,實現以行業領先的硬核技術立標。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BMA、CMA、SPA、全新一代電動汽車專屬架構PMA等四大基礎模塊架構,確保吉利在未來10年都具備代際領先優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