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更名"赤壁市"合适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林道锐


应该说是蒲圻更名为赤壁市,应该赤壁市全国大部份人都听说但蒲圻市名气小得一点,更名后我认为对财政收入,对老百姓收入没有多大好处,只有害处,以前那些公章要换吧,每个部门都换,每个部门门牌要换吧这也是一大费用,办公用纸题头要换吧,以前印刷的办公用纸用本都得换,身份证要换吧,房产证,户口薄要换吧等等仅仅换个名称,国家财政个人付出多少,所以没一点好处。只有害处。穷的仍是老百姓,没有跟着响亮名字粘光。


十里桃芲


答案是,咸宁改成赤壁,大错特错,贻笑大方。我的理由充分,如下列出。

第一,咸宁,名字高雅华美,符合中国城市命名规则(取自远古典籍【诗经、四书五经这类】、或者山南水北阴阳五行洛阳襄阳这类)。“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尚书·大禹谟》中也说:“野无遗贤,万帮咸宁。”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宁。

赤壁,名字不雅。赤,就红。字面意思就是火烧红了崖壁。这都不是什么好事。赤地千里。财政赤字。寓意也不吉利。也没有什么远古的出处。

第二,平平仄仄,咸宁是平平,赤壁是仄仄。仄平最佳(北京、宝安、武威惠州),平平次之(南京、扬州、开封),平仄次次之(深圳、香港、重庆),仄仄最差(武汉、沈阳、肇庆)。

第三,一般城市名字,有三种模式,单字好听好写好吟诗作对(便下襄阳向洛阳、烟花三月下扬州、直把杭州作汴州),好命名官名(督师某某某某某某某七处军务),更好记忆,但容易重名,两字好听但太累赘,三字则基本被淘汰:

1,单字:甘州、肃州、扬州、杭州、徐州、兰州、惠州、福州、广州、郑州、鄂州、通州、……出自和模仿远古中原华夏九州。

2,两字:其中一种是两字都是华美辞藻:武威、张掖、酒泉、重庆、天津、蓬莱、青岛、宁波、厦门、虎门、天门、仙桃、抚顺……。

另一种是美字加东南西北,大多数与阴阳五行有关:丹东、衡东、西宁、西平、西安、鸡西、南宁、南通、南阳、渭南、汝南、济南、……。

3,三字:石家庄、连云港、防城港、威海卫……。

第四:赤壁,新名乃1998年所立。原名为蒲圻,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以此地盛产蒲圻为名,有古韵,有味道。蒲圻改赤壁本就属于舍优求次。

综上所述:咸宁改赤壁是败笔,自讨没趣。


一江春水520


温泉的标准已成国标/桂花之乡一这两张响亮的名片岂是赤壁能够代表的;特别是咸宁这几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手笔的城区建设和赤壁十多年来无变化能比乎。更何况已挤身二类的湖科带来的文化内涵…咸宁人的自信有更改的必要吗?


池映月1


赤壁有双重含义,有古代三国赤壁之战含义,另外立冮之旁一定有红色的大山巨石。让世人联想让喜欢旅游者不远千里到此探一究境。增加旅游收益。何乐不为。人道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古人游之更加重了此地之份量。世界上三国粉絲太多。只是你们的宣传不到位,日本人不一样,产品广告已到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