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持續發酵,再遭上交所31條"盤點式拷問"

更多資料請參考艾媒諮詢發佈的《 》,點擊文末下方“瞭解更多”即可獲取下載通道。

5月12日,康美藥業(600518)發佈公告稱,收到上交所2018年度報告事後審核問詢函。據瞭解,上交所要求公司從業務板塊及毛利率、主要資產及負債項目、經營業績和現金流三大方面進行補充說明。

這三大方面又包括了31個分項問題,其中關於業務板塊及毛利率部分又提出了毛利率上年度調整具體情況及原因等9大問題;涉及到資產負債項目的問題則有20個;涉及業績和現金流的則有2個。

康美藥業2018年經調整後的營業收入193.56億元、營業成本135.42億元。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各板塊毛利率變動較大,且上年數發生重大調整。

對此,問詢函要求康美藥業補充披露各板塊毛利率上年數調整的具體情況及原因;分析藥品貿易、醫療器械、保健食品毛利率較上年調整後毛利率變化較大的具體原因;區分自產銷售、貿易兩類業務模式,分別列示對應的產品類別及其銷售模式和客戶類型,並在此分類的基礎上,結合物流安排、結算方式等,補充披露各細分項下的收入確認時點;補充披露各細分項下的前五大客戶名稱、是否為關聯方或潛在關聯方、年度交易金額及佔比,並比較關聯銷售和非關聯銷售的毛利率情況;公司2018年運費、裝卸費發生額僅1.17億元,而同期營業收入193.56億元,分析說明營業收入與運費及裝卸費的匹配性等。

另外,2018年年報顯示,康美藥業存貨342.10億元,佔總資產的46%,而本期營業成本僅135.42億元,本期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僅5083萬元。其中,庫存商品266.05億元,佔比78%,本年期初數較上年期末數大額調增;消耗性生物資產37.91億元,佔比11%;開發成本及產品合計34.19億元,佔比10%,本年期初數較上年期末數有所調整。

對此,問詢函要求康美藥業補充披露公司近三年各項存貨類別的主要構成、數量和對應金額,並對調整新增的存貨、關聯採購形成的存貨予以單獨列示;對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分品類披露自產、外購對應的數量和金額,並對外購存貨,分品類披露前五大供應商名稱、是否為關聯方、年度交易金額及佔比;結合各類存貨的價格變化、用途及市場需求等,分析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充分性;結合業務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說明大規模儲備存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等9個細分事項。

根據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應於2019年5月13日披露本問詢函,並於5月22日之前,就上述事項予以披露,同時對定期報告作相應修訂。值得一提的是,該問詢函發問之全,發問之細,堪稱年報問詢之典範。這種“盤點式”的拷問最終也極有可能還公眾一個真實的康美。

這已經是上交所於近期對康美藥業下發的第三份函:4月30日,康美藥業報出會計差錯之後,即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認真自查和核實有關情況,充分披露相關信息、明確投資者預期。5月5日,康美藥業再次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追問貨幣資金核算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等諸多細節。

深陷“財務造假”風波,此前股價連續殺跌六個跌停板

2019年4月29日晚,中藥飲片行業巨頭康美藥業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同時宣佈更正2017年年報中出現的“會計差錯”。經過調整後,康美藥業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營業收入多計89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6億元,合併現金流量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多計103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多計73億元,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少計38.2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康美藥業存在財務造假,而康美藥業創始人在公開致歉信中稱,這是由“快速發展導致財務管理不完善”,並且在採訪中回應“財務差錯”與“財務造假”是兩回事。

事件爆發後,康美藥業備受關注。據艾媒大數據商情輿情監測系統(yq.iimeida.cn)數據顯示,2019年4月29日晚,康美藥業發佈更正2017年報中的會計差錯後,次日討論熱度值驟增,陷入“財務造假”的輿論風波中。網絡口碑低至7.7,網民態度相當負面。

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持續發酵,再遭上交所31條

繼康美藥業報出會計差錯之後,股價開始連續殺跌六個跌停板,但在上週五早盤有資金進場撬板,併成功將其拉紅,最終以上漲2.56%收報。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到上交所問詢函,13日早盤,康美藥業開盤跌停,報5.78元/股,集合競價結束後跌停封單超過12萬手。

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持續發酵,再遭上交所31條

仍有四大謎團待官宣,是否會因造假而退市?

若按照康美藥業的公告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說法,四月份最後一天引起輿論追蹤的300億失蹤案就是因為一個重大會計差錯而引起。但這顯然也經不起推敲。目前,又有市場人士開始質疑康美藥業的存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康美藥業仍有四大謎團待官宣:一是康美藥業去年底被立案調查,至今沒有結論;二是資產負債表中的300億貨幣資金究竟從哪裡來,去了哪裡?存貨又是否存在造假的情況;三是康美藥業的莊股迷霧;四是康美藥業是否存在退市的可能。

康美藥業造假這一件事導致股票面臨退市風險,眾多股民損失慘重,不少股民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開啟維權之旅。因此,投資者在投資前需要對股市的走勢做好提前的分析和預判,謹慎投資、理性投資,規避一定的風險。

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加強市場監管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佈的《康美藥業陷入“財務造假”疑雲事件輿情監測報告》指出,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引發廣大媒體平臺和網民的關注,據艾媒草莓派數據調查與計算系統調研顯示,27.3%的網民強烈譴責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行為;40.9%的網民認為應立即對康美藥業作停市處理,對相關上市人員進行查處,賠償股民損失;31.8%的網民認為企業財務造假成本低,要求相關部門加大懲戒力度,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以上報告指出,在現有法律制度環境下,造假等信披違法違規受到的懲罰威懾力不足。行政處罰方面,針對公司和個人的罰款最高為60萬元和30萬元;民事懲罰方面,涉及到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制度雖已建立,但投資者維權成本低、賠償金額有限,難以對違法者形成有效阻嚇;形式方面,《刑法》第161條所列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最的最高刑期是3年。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財務造假,不僅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利益,更擠壓了合法經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對此,需要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對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完善制度制定,強化執法程序,加大違法成本,精準打擊肆意妄為、逃避監管、影響惡劣的機構和個人,構建責任追究體系,探索建立全鏈條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財務造假的問題。

(艾媒諮詢是專注於新經濟領域的數據挖掘分析機構,每年公開或定製發佈行業前沿研究報告超2000份,覆蓋人工智能、新零售、遊戲、音樂、教育、VR、房產、金融、汽車、醫療、網絡安全等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