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道你会做的,有故事的一道美食。它的故事和做的方法是什么?谢谢?

日照酒鬼孙上上


我是浙江丽水松阳人,独自一人在外地工作,对我来说,第一时间想起的莫过于自己家乡的美食,“灯盏盘”——一直以为只有家乡那边才有,在现在工作的城市,大街小巷没有看到过。

小学的时候,1元3个,那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买灯盏盘给我吃。

后来,上初中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老奶奶在路边摆摊子卖灯盏盘,那时候的他已经涨价了,由原来的1元3个变成了1.5元1个了,那时候的我还是会省出钱来,买一个路上边走边吃。后来上了高中,我便离开了小镇,去了县里,那之后我就很少看到有灯盏盘的身影了。

上了大学后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每年回家的次数不多,每次回去几乎也没有碰到卖灯盏盘的小摊,那个味道很是想念。灯盏盘是用调稀的面糊,用勺舀少许,放上带有的胡萝卜丝、咸菜丝等八宝菜原料,再复以面糊,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取出,即成八宝灯盏盘。


香蕉皮了


清炒韭菜

这道菜,

也许有人会觉得惊讶,也许会有人觉得不真实?

一个6岁的孩子,站在板凳上,拿着铲子在炒菜。

一、那年夏天,下午快1点了(记得当时,我们那吃

中午饭都是11:00过点),妈妈一个人还在田里收稻谷。

那时都是手工操作,没有收割机。我和弟弟饿了,妈妈还没有回来。

二、其实那时候的我已经会煮稀饭和干饭呢。当时就是不会炒菜。家里也没什么吃的,就菜地有点韭菜和西红柿,还有青椒。

我就拿着镰刀,去菜地里割了一点韭菜。把韭菜捡干净,当时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

拿了一个小板凳,我当时还小,个子不高,够不着灶台上面,当时只知道放油,炒着炒着,不知道怎么办呢,不知道再放什么。

我的堂哥当时正好过来,他给我把韭菜里放了好多水。我就感觉怪怪的,我又把水舀了出去。

也忘了当时炒的韭菜是什么味道了,肯定不会好吃,不过当时好像觉得挺好吃的。

三、当我把饭菜带给我妈妈的时候,妈妈当时很开心,感觉很欣慰。

其实小时候的我,一直都很懂事。妈妈不识字,我上了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教我妈妈认字。学生时代的我,也从未让妈妈操心过。

现在妈妈走了……

子欲孝而亲不在……

我的妈妈是一位非常非常能吃苦,乐观开朗的人

末了,至于做法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分享到此,谢谢阅读!



面条的生活日记


您好,不邀自来,我想跟您分享一道我会做,且有故事的美食,它的名字是白菜猪肉炖粉条,这道菜是我的北方大学同窗教给我的,学生时代,伙食寡淡,一个个小妞天天就是个馋,晚上熄灯时刻就爱神侃美食,天南海北的同学都介绍自己的家乡菜,我带了一个电饭煲去学校,东北的同学利用电饭煲给我们做饭吃,最喜欢的就是这道白菜猪肉炖粉条,那时候其实没有放八角这些调味品的,但是吃得那个香啊,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这道菜就成了我们家常吃的一道菜,菜好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想念同学,它记录了我的一段生活,印证了一份友谊。

白菜猪肉炖粉条

食材准备:

五花肉350克,大白菜350克,粉条1把,冰糖4大粒,红米辣2根,姜1块,蒜3瓣,大葱1小段,香菜2根,桂皮1小块,八角2颗,花椒1小把,盐1汤匙,生抽2汤匙,料酒1汤匙,耗油1汤匙,老抽半汤匙,香油2克,油适量

制作步骤:

1、五花肉切片,白菜切块,菜帮和菜叶分开,大葱切片,米辣切圈,姜和蒜切米。

2、提前准备碗汁:生抽2汤匙,料酒1汤匙,老抽半汤匙,耗油1汤匙,搅拌均匀,后面操作不慌乱。钞锅入油,入冰糖小火慢慢融化冒出褐色小气泡,入五花肉煸炒,入葱姜蒜、小米辣,八角、花椒、桂皮炒出香味。

3、倒入之前调好的碗汁翻炒均匀。先入菜帮翻炒至软,再放菜叶进去。倒入开水,粉条如果提前泡好的话,水就少点,如果没有泡的话,水就多点,入粉条。盖上锅盖焖煮15分钟。中间10分钟加盐1汤匙调味。

4、15分钟入点香油关火出锅,装盆撒点香菜末,可以开动了。

更多美食请关注:咖啡私房菜,每日更新不间断,一定有您喜欢的,期待您的光临。


咖啡私房菜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吃苦奋斗的经历……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在广州海珠区康乐村打工,这个村属于城中村,每年流动着十几万外来务工者,制衣厂有上万家分布在大小胡同。开始不会做衣服只能做尾部,工资很低,没多久就改行做起了小吃。

那里打工、开厂的人太多,做什么都好卖,我卖起了一种叫汉堡的小吃。

汉堡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瘦肉末、葱花、调味料、食用油等。用的工具是一种有七个孔专做汉堡的锅,每锅一次做出来七个,一锅需要十几分钟时间。

首先锅烧热倒油,油热后把鸡蛋打开不用搅碎放进去煎一会儿,然后在另一个孔里放面糊,过一小会儿把刚才煎好的鸡蛋饼放进去,撒上葱花、肉末、调味料再浇上一层面糊,过一会来会翻面,直到烤熟变成老黄色。

第一次因为操作技术不熟练紧张的不行,周围的人像看把戏一样围着,做出来很快卖了。


这种小吃在冷天特别好卖,往往生意太好不够卖,围一圈子人,期中就有美国人、韩国人和黑人。有一次一名韩国人为了吃上这种小吃,站在我对面等了好长时间,他还会说中文问我这个叫什么名字,怎么卖的?中文流利一点不结巴。还有一对美国夫妇看我做的小吃用的工具,又是小刀又是小产子觉得有趣,直接拿出相机给我咔嚓咔嚓拍起来,我赶紧大声说道:“喂!不要拍照呀”,这句汉语不知道他们听没听懂,拍完照很得意地大遥大摆地走了。



卖了几年汉堡,起早贪黑地干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和说不完的心酸,靠着卖汉堡挣钱供孩子读书和赡养老人,又把老公赌博欠的外债还完,还累了一身病,想想得不偿失。


冰天雪地去踏雪


有一种美食,是我从小到大或一直到老去,也不会忘却的。

我出生在临沂地区的一小县城(九零年己成为地级市了,日照市),这种美食在抗日战争,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对,就是山东大煎饼。虽说叫山东大煎饼,其实真正把它做为主食的,也就是临沂,日照,几个地方。说着,说着,又把我带到了儿时的记忆。


四五岁时,我己想事了,那时家里很穷(全村二百戸人家,不穷的不多),吃的,穿的,住的都很简单。

我父亲借了二百元钱盖了三间新房,窗户是√有玻璃的那种,己经是当时农村非常前沿的样式了(那时是一九七九年)。

穿的也是补丁落补丁,只有新年的时候我们小孩才会做身新衣服,大人新年穿的衣服是每年重复的那件(只有新年那几天穿,穿后洗干净,压在箱子底,来年新年再穿那几天。)。


吃的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了。几乎是天天喝糊涂(二两玉米面,加一斤凉水搅匀,倒入盛五斤开水的锅中做成的),吃煎饼。

那时吃的是地瓜面(红薯面粉)煎饼,非常硬,用力小了咬不下来,用力大了上牙与下牙硬碰,痛…。

哪时最盼望的事,就是母亲烙煎饼。每到烙煎饼的那天,母亲会早早起床(三四点钟)把地瓜面加清水和匀,用手团起面团不变形状即可,醒面几个小时。

快天亮时,提前跟邻居或大婶大娘约好的己到我家。我们也会早起床,准备享用我们心目中的美食(不是单一的煎饼)。

母亲开始烙煎饼了。烙煎饼的工具是鏊子。鏊子下面烧的是麦草,如果烧不匀,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火还轻了。所以烧火的也是技术活。

烙煎饼时要先用双手挖出一大团面团,左右手来回拍圆,放鏊子上用手沿鏊子边推着安一个方向由外往里转,一直到鏊子中心。

再用煎饼尺子刮一遍。如果面团推的慢了,我们其待的第一种美食出现了,煎饼尺子会刮出一小团熟面,我们叫面狗,母亲会分给我们吃。


等母亲己烙了一两个小时,我们期待的第二道美食也出现了。

母亲会把韭菜切成末,加一两个鸡蛋,放点花生油,葱花,盐,拌匀做馅。

把二三张烙好的煎饼放鏊子上做底,再把调好的馅铺在上面一层,再把上面盖上二三张煎饼,用手按压均匀。

待快熟时,再把煎饼折叠两下成长宽条,再按几下,取出用刀切块即可,这是我们(包括大人们)最美味的早餐了。


时光推移,我们到十一二岁时,我们己经吃上了麦子煎饼了(小麦粉),不管是大人,还是我们小孩,平时吃煎饼卷大葱,那是一个香呀,麦子煎饼就是好吃。

有时放学饿了,我们会把猪大油(白油)抹煎饼上,再涂点酱油,味道上天了,无法表达了。有时也会卷白糖吃,那叫一个香甜呀!有时也会吃到黄煎鱼卷煎饼,那个味道…不告诉你…

岁月如飞,时光如梭,如今己步入中年。

母亲年纪已高,已不再烙煎饼,但家里从未断过煎饼。

有时在外与老伙计们畅饮,饭未食,回家依然会煎饼卷大葱食之一二卷,足矣。

逝去的是岁月,不是记忆。流走的是时光,不是亲情友谊!我的美食,我的故事!


日照酒鬼孙上上


蒜蓉炒菜心,😜😜特别简单的一道家常菜。炒这道菜的方法也特别简单,相信大家都会。菜心摘好洗干净,切好蒜和姜。热锅放油。油快沸腾的时候。放姜蒜。爆出香味。放入菜心大火爆炒。适当放盐,放一点点酱油调味。起锅装盘吃饭。😄😄20年前我妈就是这么教我的,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记得那时候我上初一。星期天的一个早上,我和我弟把饭煮好了(农村柴火饭)菜也洗好了。去叫我妈起床炒菜(老爸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结果她说感冒发烧浑身没力,炒不了菜。😁😁叫我自己搞。我哪会呀?煮饭蒸水蛋还行😜😜,从来没炒过菜。我妈就把方法告诉我,说实话,第1次炒菜心里还是有一点小兴奋和忐忑的。最后由于没有经验菜放多盐…不过那顿饭我和我弟吃的特别香。现在我们家也是我做饭。口感味道还不差,江西赣州客家风味。拿手菜梅菜扣肉,赣南小炒鱼。哈哈,不说了,我就分享到这…😊😊






江西老表小张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食物罐贯穿着人的一生,人生每一个精彩的时间和糟糕的光阴都有食物的身影,除了满足了我们身体的需求,也让我们有了精神的追求。我们思念一个人时,总会或多或少的提到那个时候的食物,吃的一些东西。会怀念和那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光,和那些熟悉的味道。

老家屋后流淌着一条大河,小时后的荤菜大多都来自这条河。那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不能像现在一样天天都能吃到肉。父亲就会时常带着我们兄弟俩去河里抓点鱼虾解馋。不是每次都那么运气好,大多数的时候抓到的都是一些小鱼小虾。母亲会把这些小鱼虾清理干净,然后烧上一大锅的鱼汤,还在锅边贴上玉米饼子。一人一碗鱼汤,桌子中间摆着玉米饼,一家人就这样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如果是在冬天吃不完的鱼汤我们就会盛起来。较低的气温会让它自然凝固起来,这就成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鱼冻。无论吃的哪顿饭我都会把它摆在桌子上,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爱吃这道菜。

后来我的父亲在那条河上因为去救落水的陌生人而离开了我,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每次吃鱼冻时都会想到那一段的时光,就会想到我的父亲。难忘的时光,难忘的味道。


其实做这个菜很简单的,就是一般家里烧的鱼,多放一点汤就好了,那我就说说小时候家里做的小鱼冻的方法吧,没有什么时髦的调味品。

1.先把这些新鲜的小鱼小虾清理干净。小时候那些过小的小鱼我记得我父亲就不去除内脏了。不适应的话就买便宜大一点的小鱼。

2.和玉米面,抓在手里能从指缝里出点水就好了。

3.小鱼上撒点面粉,搅拌一下。锅里热油煎一下,倒点白酒去腥味,我老家是产酒的,所以都有做菜加白酒的习惯。再加入葱姜蒜干辣椒再来点酱油,再烧入味。

4.加水,稍微加的多一点,再加盐调味。烧开多炖一会。

5.这时候我们把和好的玉米面,拍再锅边上,要拍扁拍成玉米饼,这时要记得把玉米饼浸泡在汤里一点,这样吃起来有味!6.最后在汤里放香菜,美味既成!

如果是冬天的话鱼汤直接冷却后就会凝固,夏天就盖上保鲜膜放冰箱里,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就好了。

大家吃到什么美食的时候会想到某个时光吗,某段岁月吗?一起交流一下吧,我是小林厨房的小林,谢谢!!


小林的厨房


饺子。

家乡食物清单是早上的清粥小菜配馒头,晌午时分的面条,一天两餐养活祖祖辈辈的人。种小麦,基本不吃米饭。偶尔压饸络,打搅团,或是一些小食。普天之下,那个时候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少时最开心的,逢节日过年,总会包饺子,总是乐的参与帮倒忙,被大人言说,跑出去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今天要吃什么,就是那个时候学会了包饺子,从丑丑的,到包出来个个精神。

那个时候好久才会吃到一次,不论何种馅都吃的满嘴流油。

物质相对匮乏,家人也会竭尽全力做鲜美的馅,自家地里边的南瓜,萝卜,下雨天在草地捡的地软,还有家后院我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一根树干,手碰就会掉下木头渣渣,凑近会闻到腐朽的味道,神奇的是它逢雨天就会长出黑黑的木耳,我总会看小木耳长大,扒下来让奶奶和在饺子馅里边。

韭菜,总是能在奶奶的手里变出花样来,韭菜猪肉,韭菜鸡蛋,三鲜馅,杏树地里边种下的韭菜总是能一茬一茬的长出小芽,饺子也是一口一个的吃,我也一点点的在长大。

守候,团圆。读书,离家,回家。总是在往复循环。

三五成群的街头,张灯结彩,假日的气氛变得浓厚,想念总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吃饭时看着餐厅一家人谈天说地,总忍不住的黯然伤神。聚会时的觥筹交错,恍惚间看到了回家团聚的笑脸。

长大之后唯一拿手会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饺子了,韭菜肉馅是奶奶最爱吃的,恰巧,现在的我可以做的很好。

准备:肉馅 韭菜 葱 生姜

1:肉馅(放适量盐,姜末,葱末,花椒面,五香粉,油,老抽适量,白砂糖适量)搅拌均匀。

2:韭菜切小段,(注意要直接切好,不能往碎剁噢。)

3:饺子皮现在一般是直接外边买好,自己和面不方便。

饺子,是对奶奶最深的记忆。

幼童长大,家人也不在年轻,回家成为最大的企盼。深藏于记忆,流连于心里。



柚子橘子不加冰


分享一个我小时候记忆比较深刻的故事。记得那时候我们住在村子里,我们村子很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那个时候比较穷,因为我们在村农村里面也吃不到什么好吃的东西,只是逢年过节的话,吃上吃一些肉啊,饺子啊这些东西。因为一到过年时候我们吃这些肉肉都是比较高兴,比较激动。



因为平常吃不上啊,而我们家的话就是吃高压锅。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我爸爸是开那个拖拉机的,他那个时候有那个机器给人耕田,然后开了年头长了,机器有着老旧了,因为年头比较长了,然后。这个拖拉机的发动机就不能用了,就坏掉了,刚好那个时候我们村里面有个流商去换盆啊,换这些生活用品。然后我爸就用拖拉机的发动机换了一个高压锅,那时候还没见过这个东西特别好奇。然后我记得我爸第一次给我做的时候。那个高压锅蒸完之后,那锅盖儿上揭开那个盖子。然后就可以喷气喷的那个气特别好玩儿,我们记得我们拿那个溜溜球放到那个气嘴儿上面儿,然后那个喷出的气,然后直接就把溜溜球喷的就是这样来回的转。可那时候感觉特别好玩,特别新鲜。



然后做出来的味道也是特别的好,而且高压锅她因为是不放气的嘛,是内部增压那种做出来的。嗯,把鸡肉弄上上。土豆儿混在一起,特别的好吃,从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道菜,因为这是我们应印象里比较深刻的一道菜,而这也是我们小时候记忆里最好吃的一道菜。到现在我都喜欢。



嗯,至于做法嘛,就是。先起锅烧油,放上肥猪肉,然后把肥猪肉的油,然后给他烧出来,然后就放葱姜蒜,豆瓣酱,火锅底料。把这些炒香之后。然后在放鸡肉。排骨什么都可以,这取决于你自己喜欢吃什么东西,然后就把排骨和葱姜蒜一起翻炒,过程中的话再加点料酒。加一点儿酱油,醋,然后放少许的盐,然后把它大火炒五分钟左右。炒完之后,然后就是放一些凉水。凉水稍微没过鸡肉和排骨即可。



然后就把炒好的鸡肉和排骨倒在高压锅里。然后放上生的土豆,豆腐,鸡蛋。还有蘑菇,木耳。或者这些菜品都可以,因为高压锅他是内部增压,是过程不需要出气的,所以的话高压锅那不是不需要太多的水的。然后把这些材料全部放上去之后。然后就大火炖高压锅20分钟左右,然后转小火再炖十分钟。然后放气。等高压锅内的气体全部放完之后,直接倒在盆里。放上香菜,蒜沫。葱花稍微点缀即可。


以上都是我讲的我小时候记忆里最深刻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你们有什么一样跟我儿时。记忆里有什么比较深刻的故事,就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人就请支持给我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你们。


温眸丶withcate


记不得是哪年的清明节前,正是满田满地一遍美丽黄油菜花开时节,我们家去江都市真武镇南徐村扫墓。姐夫是本地人,他主厨接待我们一行五人。姐夫烧的一道“河蚌咸肉汤”真是鲜香味美至今都忘不了,好吃!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姐夫高兴了,一锅全端上来,哇!吃的我,真的,吃相难看,毫不客气,心满意足。江都的蚌肉吃口一点也不老,我们问为什么不老呢?姐夫说,他那块的蚌肉都是你买了摊主用木棍一一将蚌肉敲打松了的。我说,回家去我自个也要学着烧蚌肉咸肉汤。


我回到家,真的学着做那道“河蚌咸肉汤”。河蚌壳不贵,称上十元钱就足够了,摊主帮我们去掉外壳,清理掉黑线和腮,不肯用棍敲,他们也没准备棍。我们只好自已用刀背敲蚌肉硬实的地方,敲好后用盐揉捏洗净,沥干水份。
炒锅放油,葱姜爆香,下入洗好的切好的蚌肉入锅炒会,倒入黄酒,再将切片的咸肉倒入同炒,加半锅水,盖子盖上煮十五分钟,此时汤白浓,撒入胡椒粉。尝一尝汤咸味怎样?有咸肉应该不用放盐,煮汤时间不能长,否则煮老了。

一道味道鲜美的“河蚌咸肉汤”做成。河蚌初春吃最为合适,肉质肥美,乡下有句“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河蚌是属寒性的,有清热解毒之效,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食用。

现在正是吃蚌肉季节,不妨友友们在家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