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自1973年入伍来到福建省军区通信站电报站,直到1984年离开无线电连,整整12年。这12年里,站(连)首长走了一批有一批,换了一茬又一茬,老指导员许泗鹏给我们留下的映像应该是最深的。虽然,许指导员已经在前些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消瘦身材,他的举手投足等等,都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电报站七O年老兵

我们73年兵分到电报站后,第一课是许指导员给我们上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矮小,面容清瘦,棱角分明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宽大的军装里包裹着只有70多斤重的身体,说话声音洪亮,一开口,闽南口音浓郁。他是1959年的兵,到1973年已经24年了。24年的老兵,仍然在最基层的连队任一名指导员,非常难能可贵。和他一起入伍的,估计早就提拔了,他却在连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做着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和连队的同志们打成一片,很多老兵称他为“老许”。江西人把“许”说成“海”,都称呼他“老海”,久而久之,许指导员的简称或昵称就成了“老海”了。当然,我们新兵可不敢叫许指导员的昵称。

一,指导员的政治课

连队上政治课是家常便饭,特别是那个年代,每周四下午是政治学习时间,许指导员经常给我们上课。

记得有一次给我们讲如何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课。尽管上课的内容是老生常谈了,到部队的第一课就有这个内容,唱的歌也是这一首,如雷贯耳。但是,许指导员还是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讲课。他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段逐句的讲解、分析、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深入浅出,头头是道。

当他说到八项注意第七条时,课堂里顿时发出一阵哄笑,连许指导员自己也乐了。原来,八项注意第七条我们男兵们平日里开玩笑俗称“三八七”,内容是“不调戏妇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里专门对这一条提出具体要求,就是“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许指导员当然不会按照歌曲中的歌词来讲解了。他说:这方面(他的口头禅),也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有些男同志,看见女同志,眼睛是直的,叫做“直眼睛”!也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原来,大家哄堂大笑的缘由出自“直眼睛”一说。电报站都是男同志,大家见面时,双眼对视,司空见惯,不存在直眼睛。内勤站有女同志,从此我们遇上内勤站女兵,再不敢直视,否则说不定就成为了“直眼睛”了。

二,三伏天里种高粱

连队的指导员主要职责是分管支部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但我们的许指导员对连队的副业也是非常上心的,像搞生产、养猪等等。他不但很关心这方面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地参与。记得有一年连队在营区外的一个山坡地上种了一大片高粱,长势良好,获得丰收,为连队的养猪场增添了巨多饲料,许指导员真的费了很多心血。

那片山坡地在师范大学的一座墙根下,大约有3、4亩,坡度在20度左右,可能是当地农村军民共建送给我们电报站的。坡地的土质不好,又没有水源,离连队又有一段距离,种菜肯定是不行的。那就种地瓜吧,许指导员说,不行,如果种地瓜,基本都是给别人种了。最后决定种高粱。高粱耐旱,成熟期短,高粱米人不吃可以喂猪,关键是地瓜有人偷,高粱无人问津。

就这样,在许指导员的建议下,连队在山坡上播下了只有在北方才能见到的高粱。春天南方多雨,高粱很快出苗,拔节伸展,一片喜人的绿油油,怎么看怎么像抗日战争中的“青纱帐”。大概8月左右,高粱成熟了,丰收的喜悦荡漾在许指导员消瘦的脸庞上。他带领我们把高粱砍了运回连队,打下高粱米,晒干储存起来,喂猪的时候用粉碎机打烂后煮成糊状配上草料,给连队的猪八戒们吃得那是美的一个摇头晃脑。

本来以为山坡地上砍了高粱就万事大吉了,可许指导员还没完,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高粱能够生长二茬的知识,又让我们接着把砍了杆的高粱根继续维护,让从根部分蘖出来的高粱苗再结高粱。行吗?我们都没有听说,特别是北方兵家乡也没有这么种庄稼的。许指导员肯定地说,行!八月天,骄阳似火,多日无雨,要想让高粱苗发出来,首先是要水,可高高的山坡地上哪来的水哟?

就在山坡下的一个山凹里,有一眼当地村民生活用的水井,离我们高粱地虽不远,但落差不小,少说也有5、60米吧!没办法,只有这里有水,高粱地又急需水,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人工挑水上山浇高粱。全连动员,许指导员亲自披挂上阵。南方夏天白天太热,晚上稍凉快,就晚上干。连队3、40人,每人一副水桶,挑着满满一担水,摇摇晃晃往山上爬,到了地头,在皎洁的月光下,只见瘦弱的许指导员,难得穿着跨栏背心,端着水桶,倾倒在干旱的高粱地上。“哗”的一声,黑暗中干旱的高粱地顿时湿了一大片。许指导员的身先士卒鼓舞了大家,大伙们一鼓作气,咬牙坚持,最终把全部高粱地浇了个透。秋后,果然我们又获得一次高粱的丰收。

三,被踩的稀碎的地瓜丝

有一年,通信站肖家道农场的地瓜丰收,好几千斤,就分到各连队。我们电报站估计分了两三千斤吧。除了挑出一部分好的给食堂外,其它歪瓜裂枣的只好喂猪了。可是一大堆地瓜,连队又没有地窖,露天堆放时间长了肯定要烂的呀,怎么办呢?还是许指导员有经验,他老家丰收地瓜吃不完,就擦成地瓜丝然后晒干储存起来,不发霉,不腐烂,是一种保存地瓜的最佳方式。

说干就干。利用星期天,许指导员指挥大家在电报站宿舍门前走廊上,不知从哪借来几口大缸,买来好些擦子,大家甩开膀子干起来。洗地瓜的洗地瓜,擦地瓜擦地瓜,擦成的地瓜丝先搁在缸里,缸里面装满水,地瓜丝在水里一泡,地瓜粉就沉淀到缸底,然后把地瓜粉捞出来洗净晾干,就是我们常说的淀粉了。淀粉送到食堂,从此电报站食堂好一阵子不用买淀粉了,节约了不少菜金。

刚刚擦好的地瓜丝从水里捞出,滤干水后挑到篮球场,铺在水泥地上晾干。大家手忙脚乱地干了大半天,一两千多斤地瓜都擦成丝了,篮球场上也满满地铺上了一层淡黄色的地瓜丝。许指导员很高兴,望着这一片地瓜丝和好几盆地瓜淀粉,脸上露出难得的欣慰笑容。可不吗,理想化宏图了嘛!

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欢送战友奔赴云南、广西前线

许指导员的开心笑容在脸上刚刚收起,忽然一个值班的同志火急火燎地跑来,告诉许指导员,站部的几个人在篮球场打篮球,把我们辛辛苦苦擦的地瓜丝全踩了!许指导员一听,脸一拉,二话不说,三步并作两步朝篮球场跑去。我们大家一看这阵式,也尾随许指导员奔向篮球场。到了球场,我一看,惨了呀!我们忙活了大半天好容易擦出来的地瓜丝,刚刚有一点晾干,就被站部的几个家伙践踏成地瓜米和地瓜泥了,你说许指导员火不火。

我们围在篮球场边,许指导员站在我们面前,大声训斥那几个打球的人,好像有站部的驾驶员、收发员、卫生员、小木工等人。许指导员大声说,你们都是农村出来的,怎么不知道爱惜粮食?几个打球的小兵,一个个都不敢吱声,乖乖地听着许指导员的数落。许指导员接着开训,明明知道球场上晒着地瓜丝不能踩,你们是没有看见还是视而不见,好好地东西都被你们糟蹋了,像话吗!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脸上越来越难看。许指导员原本眼睛里就揉不得沙子,今天碰上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混球,自然要给他们一点颜色。

后来,在站长的劝说下,许指导员才善罢甘休。为了这件事,他好长一段时间,见了站部这帮小子都不给好脸子看。

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通信站的战友到南京去看望老连长蒋南松时在中山陵留影

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通信站的战友到南京去看望老连长蒋南松时在雨花台留影(前排右三是许指导员,右四是蒋连长)

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许泗鹏

2012年11月,我们1973年兵入伍40周年聚会时专门去看了一次病中的许指导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