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2019年5月8日,欧司朗公布了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一月到三月底期间的收益为8.6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35元),同比下降13.5%。净利润为负9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90亿元),据欧司朗官方表示,亏损主要由转型成本所致。

欧司朗是一家有着超过112年历史的照明公司,总部设于德国慕尼黑,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专利,目前全球雇员有2.6万人,在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过去几十年欧司朗一直是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照明公司之一。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在欧司朗的历史中,它曾经是拥有全球最大的灯泡生产工厂,当时其灯泡产量与约占全球灯泡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有人甚至用“欧司朗就是一家灯泡制造商”来概括欧司朗的历史。

90年代,随着全球能源危机问题爆发,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或淘汰白炽灯,欧盟对销售的照明产品要求越来越严苛,即便是欧司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推出了节能灯,但仍然被这一系列问题所困扰。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白炽灯泡会像打字机一样退出历史舞台,最终变成收藏家的玩具——这是欧司朗的判断。对于传统光源业务仍占营收半壁江山的欧司朗来说,变革是唯一的出路。

在雄心勃勃的执行总裁 Berlien(欧柏林)带领下,欧司朗开始寻求企业转型,欧司朗积极投身于新一代光源的开发,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成为了首批推出白光LED光源的公司之一。

面对风起云涌的通用照明市场,为了筹措资金,快速扩张led生产能力, 2015年欧司朗甚至决定将其利润较低的通用照明业务分拆出售,而这些业务约占欧司朗总营收的40%。

2017年,欧司朗先后收购或通过其旗下风险投资事业部Fluxunit控股了十余家公司,涵盖车用照明、农业照明、医疗照明、娱乐照明、智能控制、物联网数据平台、光管理软件、激光器、传感器等多个领域,此外还和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与日本LED器件大厂Nichia商议光电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中的专利交互授权。

虽然新光源在时间节点上抢占了先机,在技术上占据领先优势,但是却被快速崛起的中国LED产业“打乱了节奏”。在一大批中国LED企业崛起之后,照明市场逐步演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随着2018年汽车市场的疲软,在汽车行业投入重注的欧司朗收益大幅下滑,股价一年下跌了一半。

2018年四季度,欧洲经济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不景气,让欧司朗2019年一财季(2018年10-12月)的营收下滑了15%,仅为8.28亿欧元。其中,营收贡献最大的汽车业务部营收同比下滑11%,为4.43亿欧元;被视为公司未来支柱的光学半导体业务部营收下滑16.9%,仅为3.5亿欧元。

2018年8月,欧司朗决定出售其LSS事业部中的LS照明解决方案业务,这当中包括德国的Siteco灯具业务,以及北美的Sylvania Lighting Services业务;而Traxon和e:cue的相关业务,以及位于亚洲的灯具、动态照明和控制系统业务则不在本次出售之列。后续到今年1月,欧司朗将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明顿的SLS业务出售给了美国西科国际。

伴随业绩下滑的是裁员。欧司朗宣布,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LED芯片工厂裁员300人,另有240名季节工被解聘。之后在继2014年全球裁员7800人、2017年裁员1300人之后的新一波裁员潮的开端。

这个曾经的国际照明巨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其公司标语写着:“亮如白昼”(Hell wie der lichte Tage)。那么它还能竖立多久,无人知晓。

现在的欧司朗,从汽车激光前大灯、LED、红外线传感器、手机面部识别器、智能建筑照明、智能农业,甚至是超市熟食柜台的照明服务,欧司朗出现在了每个和光学有关的领域。但人们始终不知道,欧司朗到底最想干什么。

伴随着不断的“尝试—出错—再尝试—再出错”,直接被腰斩的股价让欧洲“公司猎人”们开始蠢蠢欲动。2月13日,欧司朗发布新闻稿,确认表示贝恩资本以及凯雷集团正在考虑联手收购欧司朗高达100%的股权。最近,知情人士透露,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有意向以逾40亿欧元的价格将德国照明集团欧司朗私有化。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欧司朗与Rainspeed合作的自动驾驶概念车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欧司朗首席执行官Olaf Berlien自掌舵以来一直为公司寻找新的方向,虽然障碍重重,Berlien一直推进着欧司朗的转型,从白炽灯到led,从制造到服务。

欧司朗宣布从2019年财年起,三大事业部重新调整为汽车、数字和光电半导体。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事业部目前正在全球多个工厂生产LED和激光芯片,不仅用于照明,还用于各种新应用,如面部和虹膜识别、健康监控、车辆导航、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等。

也许现在的欧司朗是迷茫的,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欧司朗的选择是否正确。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商品社会的信息渠道,大多数反应迟缓的传统企业在面对互联网浪潮时显得无所适从,“转型”两个字成为多数企业家的口头禅。可是,怎么转,朝哪边转,很多企业家还是显得茫然一片。

纵观全球,转型成功的企业案例不胜枚举,IBM就从硬件制造商向IT服务商成功转型。IBM曾经是一家单纯的硬件制造商,但经过十多年的整合,IBM已经成功转型为“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这个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冲击传统的年代。很多企业都或主动,或被动的面临着企业转型,或是产品策略转型,或是生产方式升级,或是服务模式转型。

企业大佬也迷茫--欧司朗转型陷困境

例如:

万达:从传统地产行业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娃哈哈:从传统生产食品饮料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成为OAO模式的集团企业。

苏宁:从传统电器零售企业转型为互联网的零售企业。

海尔: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型为一个制造创客和企业家的平台。

TCL:从传统的经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经营用户为中心。

而最近,苹果ceo库克也宣布,苹果的核心战略将从硬件销售转型为软件和内容服务。

转型没有教科书,企业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素质不同、行业地位不同,企业的选择也不会相同。但是,所有转型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新的发展方向。这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家的手腕与前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