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故事(七)病人腹瀉,名醫還給他用大黃

劉渡舟先生是我國現代的傷寒論大家,窮極一生來研究傷寒論,取各家之長,結合臨床經驗,善用經方治病,往往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他是名副其實的經方大家,我們就來講講他治病的小故事,學習一下他的診療思維。

中醫故事(七)病人腹瀉,名醫還給他用大黃

有一次他坐診,有個男性年輕病人滿臉痛苦的就來到桌子前,說他每天都肚子痛,一痛就得拉肚子,一天拉七八次,肛門都象被火烙一樣,而且感覺每一次都拉不乾淨,並且有肛門下墜感。一開始找的其他醫生開的是一些辛熱化溼,去暑健胃的中藥,剛開始用肚子痛緩解了,過了三天就沒有拉肚子,第四天的時候肚子痛的更厲害了,裡急後重,拉的都是紅白相間的粘液,有拉不淨的感覺。

中醫故事(七)病人腹瀉,名醫還給他用大黃

劉渡舟先生給他診察發現他的舌苔黃厚,脈象沉而有力。用手摸摸他的肚子,病人痛的大叫。開始分析他症狀出現的原因,首先這個病人是胃腸道積熱,應該用葛根芩連湯證的,但是由於其他醫生誤治,用了一些辛熱的藥物,導致熱邪更盛,邪熱搏結於腸道,導致腸道脈絡損傷,氣血腐化,而便下紅白相間的粘液。辨證為:胃腸積熱,以清腑瀉熱為法,選用了大承氣湯加減。具體藥為:大黃10g 芒硝10g 枳實10g 厚朴10g 青黛3g 甘草3g。在用了一劑藥之後,病人瀉下粘穢數次,諸症痊癒。

中醫故事(七)病人腹瀉,名醫還給他用大黃

大承氣湯是醫聖張仲景所創,主要治療陽明腑實證,具有峻下熱結的功效,屬於瀉下作用比較強的方劑。此方的創立其實體現了中醫治病的特色那就是“治病求本,治病求真”,這種治療方法也被稱之為反治法,反治法又名“從治”法,是指治療用藥的性質、作用趨向順從病證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種治則,所謂“從者反治”。比如這個病人表現出腹瀉,其實質是因為邪熱互結,也就是不通所導致的病證,那我們就用瀉的方法幫助其通,通俗點說也就是以瀉止瀉。這種治療方法使用的前提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而非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想這也正是中醫魅力之所在。

中醫故事(七)病人腹瀉,名醫還給他用大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