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老師的“戒尺”該不該重新回到老師的手裡?

浪尖上的豬頭


我們學校人手一把戒尺!

這根戒尺竹片做成,磨得光滑,漆得透亮,鐫刻《弟子規》,長一尺五,寬3寸,甚是合手。

戒尺在手,學生心裡畏懼。可以敲擊講桌,提醒學生注意;可以遙指同學,指名回答;可以指點黑板板書,強調重點。

當然戒尺用處之一,在於震懾。

常言說,世上三樣狂,學生、猴子與綿羊,學生排在前;還有一句話,三天不打,上房結瓦。人性格各異,但是秉性卻大致相同,學生並不會因為今天的尊重教育就使得學生變得聽話,同樣需要震懾,那戒尺迴歸到教師手裡,敲桌子的聲響急徐大小就是教師情緒的表達,學生可以依此採取適當的應對,免得碰到炮口做了炮灰。

戒尺的最大用處當然是懲戒。

校長說了,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需要教師的懲戒,但是懲戒不當變成體罰,那就會招惹是非,與其教師情緒失控時,扇耳光或者慌不擇棒,拿出什麼“重武器”,傷了人,不僅對教師本人不好,也對這生也不好,對學校也不好。與其這樣,不如每一個教師配備一根戒尺。

校長曾在校會上,手拿戒尺,作過動員報告,後來又在教職工會上詳細說明了戒尺的使用方法,只准打手心或者屁股,或者小腿肚。使用時,不能在情緒激動時使用,不得在教室裡行刑,一定要帶到辦公室懲戒。

許多教師夢寐以求的懲戒權被我們學校這一根小小的戒尺解決了。我們的做法可以給那些常常因為體罰學生惹禍上身的學校和同行一點啟示:戒尺在手,教育不愁。


亂語三千


我一年級是在鄉村小學讀的,那時候條件差,桌子是石頭堆砌的,板凳是自己從家裡帶的。

現在什麼都忘記了,就是沒忘記棍子敲頭的感覺,那叫一個疼啊。

讀書前沒有見過任何書籍,學了好多天的aoe,要麼讀音不準,要麼寫不工整。

自從捱了老師一棍,腦子更不靈光了,同桌的男孩也學著老師打我,嚇得我都不敢去上學了。

好在,沒過多久我開竅了,成績一躍全班第一,得了獎狀和一個漂亮的鉛筆盒,裡面還有鉛筆,橡皮和削筆刀。

且不說老師用戒尺對不對,但是嚴師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其實“戒尺”從來沒有離開過老師的手中,只是更多的老師是用語言,而不是用體罰。

做老師不容易,鬆散了管不住學生,太嚴厲了反而適得其反。

不過,儘量還是不要用戒尺育人為好,以理服人,以情化人,用愛心,責任心澆灌出祖國的花朵,豈不更贊?


孫小青


最近網上對戒尺要不要還給老師進行了一番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好像還在不斷摸索的階段。在我接觸教育之初,就倡導要提高幼兒園老師的福利待遇和知識技能水平,這個階段對老師的考驗尤其高和全面,所以特別佩服能做好這個崗位的幼師們。

四年多的時間,也接觸了一些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沒有權威,也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我深知校外輔導和各大教育機構不管是藝術類還是文化類,真正有情懷的老師不多,也難怪,我們從學校到社會,一路走來,也要養家餬口,養活自己,誰能不為了利益動心呢,從進入教育這個行業,就一直在看各種關於教師技能的書,關於孩子,關於教育的書,越看越發現老師真的太難做好了。然而,校外各種輔導班特長班的門檻實在太低,又是比較難招人,好不容易招到一位差不多的老師,可能都沒有什麼經驗,就迫不及待想要讓他上課,考察標準似乎只有一個,就是“教師資格證”,這是一個似乎太不負責任的門檻,說到這裡,既然被學生,家長稱一聲老師,就應該學生的利益和其他的利益衝突的時候,請先以學生為重,因為你選擇這個職業,否則你可以不要做老師。

我厚臉皮說自己是老師,其實很多孩子的問題背後反映的都是家庭的問題,父母的問題,我一直都用賞識教育,但是難免極個別孩子沒法管,因為家長的素質真是不敢恭維,其實孩子都是好孩子,沒有不想變好的孩子,只有不懂的家長。

關於要不要把教鞭還給老師的討論,最開始,我是贊同適當鞭策,現在更傾向於賞識教育,不管哪種都需要方法,孩子都是想做好學生的。傅斯年說:中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教他如果做父母的好孩子,而不是做一個獨立的人。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斷學習進步,父母是,老師亦是,在教育的路上,我一直立志做孩子們的好老師。

關於戒尺,不是還不還給老師的問題,好像老師和家長一直都處在一個脫節的過程當中,老師害怕家長,家長害怕老師,最終,把責任推給了孩子,真心希望,有孩子的家長都能反思自己,交給老師就請信任老師,在老師的領域,應該比你專業,更希望老師反思,進入這個行業就要把老師做好,否則請你遠離孩子。


旅行的李老師


那一年,在我班遇到一個特別“熊"的孩子(三年級),常偷東西,常有家長告狀。學校的東西也偷,甚至撬開老師的宿舍門偷東西。有一次用青磚搗爛教室那兩塊破損的泥磚,弄出一個洞,進到我宿舍,翻得亂七八糟。後來,換了宿舍,有一次又撬開門鎖,同樣翻得亂七八糟,我實在忍無可忍。捉他到到宿舍,打了他幾巴掌,說:看,一床棉被,一個電飯煲,一個飯盒。你想找什麼,你想要什麼?……此後我房間的門再也沒被撬過。倒是其他老師房間的門偶爾被撬。其實也是教育失敗了,因為只保護了自己的東西,其他的保護不了。


獨善其身249960193


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講,迫切的渴望“戒尺”重新回到老師的手中,而作為校長,卻不希望“戒尺”回到教師手中。


教師的教室渴望戒尺

很多一線教師對現在學生的教育很是無奈,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難維持基本的課堂紀律(普通班級)。原因無他,老師沒有震懾力,學生對老師沒有敬畏心!說到這,很多“磚家”會認為身為一名老師連最基本的課堂紀律都維持不好,這是無能的表現。但真的是老師無能?也並不盡然吧!

山村老師的辦公桌上還擺放著一把戒尺,竹片製成,打磨得十分光滑,表面雕刻著論語!尾部有裝飾!曾經的山村老師也拿著戒尺去上課,只要進教室,教室立馬就會變得安靜下來。上課有人講話,只要用戒尺輕輕的拍拍講桌就能讓講話者停下。課堂紀律很好維持!

校長烏紗帽拒絕還教師戒尺

身為校長,理應和廣大一線教師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但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校長在大會中明確要求教師不得帶戒尺或棍子進入教室。理由:為了大家的飯碗著想,為了自我保護。從當前的教育環境來看,確實是進行了自我保護,但卻讓廣大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更難開展。說實話,現在去上課,總是要點名讓那些愛講話的同學不要講話,告誡他們不要影響別的同學。剛開始還行,但時間一久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山村老師認為:戒尺的使用,並不一定非得是懲罰,也可以是一種震懾!帶戒尺進教室,起到的是一種震懾作用,讓學生內心中產生畏懼。當學生犯錯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打學生手心,可以打學生的屁股或小腿,讓學生明白犯錯是需要受到懲戒的!當然,這些懲戒在教育部沒有出臺政策之前是千萬不要去做的哦,否則是在引火燒身,而不是認真負責!

以前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到底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戒尺”的迴歸

做教育的人們終於被氣炸了!

率先沉不住的幾個省市,已經拋出文件公之於眾,核心概念:懲戒。

老師們並未歡呼,但心中還是平添了一份喜意。這些年老師們雖秉承師道,但越來越裹腿束手。特別是尚未修成正果的老師,面對熊孩子們極具創意的攻勢,本就漸趨下風,哪成想越來越多的熊家長們,還爭先恐後的助威甚至助戰。如今懲戒一出,老師們本就手握教鞭,自然就聯想到了戒尺的迴歸,也真的沒什麼過分。

輪到家長們蒙圈了。原本指責學校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理直氣壯!既有法可依又不缺顯見的例證,甚至一些惡作劇的熊家長竟然想到了釣老師的魚!如今突然遇到了“懲戒”,這是幾個意思?家長們也自然的聯想到了戒尺。他們當中也有領教過戒尺威力的,但更多的還是,從比他們大一號或者更大號的家長那裡聽說的,可沒聽過他們有多少指責和怨恨呀,甚至品嚐過滋味兒的,敘說起來還顯得頗有情趣。

聯想歸聯想,懲戒肯定不會讓戒尺迴歸,這一點老師和家長自然清楚,但懲戒終於在批評教育和體罰之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回想蒙童年代,京郊農村小學。老師請家長可不是說著玩兒的!家長到學校,急脾氣的父親不由分說,先給咱一頓胖揍,這也只是問題解決的序曲。老師一面護著我,一面攔著暴怒的父親。稚嫩的小心臟兒,哪裡承受的瞭如此的陣仗,老師就是救世主、保護神,其高大形象在家長的助力下,越發的不可動搖。

我還曾有幸為老師精心修制了一根“教鞭”,可也沒獲得免除品嚐它威力的特權。多文明的戒尺呀,若每次的懲罰都只由你來完成,我還懼怕個球呀!

如今長大成人,竟也成了教師隊伍的一員,而且還有了指導老師們,如何成為優秀教師的機會,可很少提到戒尺。

戒尺的威力原發於人心。你若認定了心善,那便是教育;你若認定了心惡,那便是摧殘。

其實,戒尺真的算不了什麼,它和它的威力看的見、摸的著。可無形戒尺的威力,你又如何裁定呢?

有些看似聰明的家長,用一次次聰明的作為,不斷的展現著愚蠢。老師卻在功利、無能的指責聲中,被迫變得聰明。

請都把氣息放平,把心儘可能的擺正。懲戒就是有形的批評,懲戒就是無形的戒尺!大人們儘管說話,可也別忘了聽聽孩子們的意見,畢竟懲戒的威力和成效,最終還得由他們來檢驗。


田家大院田老大


什麼叫戒尺?

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兩隻木塊製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餘,下面四邊有縷面。俯者在上,長七寸四分、厚五分餘、濶一寸,上面四邊有縷面。上木正中豎安木鈕一隻,鈕長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鈕敲擊下木。這種“尺”,是在“皈依、剃度、傳戒、說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儀節中使用的。

戒尺的作用:

戒尺,可以震懾到學生,特別是一些不聽話的、叛逆的、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的戒尺該不該重新回到老師的手裡呢?

其實,我是這樣認為的。刀劍在人的手中,殺人的是人,而不是刀劍。雖然現在國家教育部規定嚴禁老師體罰學生,但是大家要明白“體罰”和“懲罰”理解意思有兩種。

不聽話孩子老師該不該打呢?

楊老師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對於一些不聽話的孩子老師通常會以溝通的方式和孩子去交流,和孩子們和諧的相處這是關鍵。一些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平常在課堂中也會去懲罰孩子,罰站、打手心、罰寫字等等,懲罰只要不違揹人倫老師認為是可以的。對於有些你跟他怎麼講都油鹽不進的學生可以適當的採取懲罰的手段。

但是,不要太過於嚴厲。老師自己也有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晚上回到家鼻青臉腫老師也會不甘心回去找相關任課老師理論,孩子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老師把孩子打得鼻青臉腫哪個家長不心疼。過重的體罰會對孩子的心理、身體、性格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嚴重會導致孩子厭學、逃學、師生關係僵持,這些對孩子、對老師、對家長都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楊老師認為,戒尺可以回到老師的課堂,但我希望所有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給予孩子們一顆溫暖的心。


青少年心理行為教育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11月22日,人民日報上終於傳來一則好消息: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召開了由教師、學生、家長、心理學專家、法律界代表參加的聽證會,正醞釀推出教育懲戒制度治理熊孩子。從下面一邊倒“支持”的評論來看,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的需要懲戒權。

我們每個家長都在養孩子,如果只管孩子吃喝拉撒並不難,最難的其實是孩子的教育。當孩子在成長中,靠鼓勵、賞識、說服這些教育方式都不管用的時候,我們家長自己都會採取一些懲戒手段武力“征服”。古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可見師生關係在古代如同父子關係,因此我們說老師是世界上唯一真心對他好而又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多數老師對待學生,如同父母的心情“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

記得前些年,我市一位教師因學生犯錯,懲戒了學生,被家長(離異)一頓暴打,被打學生家長直接告到教育局說孩子精神上已出現問題,要求老師鉅額賠償。後來局裡處分了老師,還要求老師賠禮道歉。聽說老師真的去下跪賠了禮道了歉。

當我校組織學習此次文件時,我們無不心驚膽寒,教師的尊嚴何在?教師還有什麼懲戒權?後來我們都如履薄冰,當孩子犯錯需要懲戒的時候,我們都小心翼翼的事先告知家長,先徵求他們的懲戒意見。

今天,終於有一所學校敢於先行,討論懲戒熊孩子的教育手段,強烈呼籲國家立法機構,進一步規範完善,還教師教育的懲戒權,讓教師“站”著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







生活科創教育


如今的教育方式,不是該不該,而是願不願。幾乎不是老師與教育部門做主,而是家長說了算。

為了不引起各方不愉快,可以依據家長意願,分為兩種班,有戒尺班與無戒尺班。

有戒尺班,罰站不罰跪,打人不打臉!頭、臉上身軀幹以及襠部不能打。其他部位可以用戒尺、書本與手打三五下。

有戒尺班可以懲罰方式還有,批評一頓、罰掃幾天教室、學校包乾區,罰站一兩節課、罰抄兩三頁作業、留校一小時半小時、請家長等。

無戒尺班則只口頭教育,有沒有效果,起不起作用,老師都不作其他懲罰。


碧水青山0


重慶公共汽車因為搶奪方向盤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這樣的新聞讓我們長吁短嘆,十幾條生命的代價,一瞬間的事故,慘劇不可避免,還有越來越多的霸座者,這讓我們想起來這樣的古話: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與制度約束著我們每一個人,社會更是如此,少數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反常行為,這讓我們不停地去反思。

回到我們的學校,回到我們的課堂。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的、無瑕的,是那麼富有愛心、是那麼願意幫助別人。孩子的成長之路就像小樹一樣是需要呵護,是需要精心照料的,但是更需要園丁去為他們修枝剪葉,這樣的樹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教師不是蠟燭,而是園丁,她需要為每一棵小樹修枝剪葉,為教育好每一位孩子而努力。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個性差異,都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教育的手段是千差萬別的,但宗旨是一樣的,教師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

頑皮是孩子的天性,每一個頑皮的孩子或者是學習困難的孩子都會有相似的經歷,教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生,有了這樣的底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的懂事絕不是一天、兩天就會形成的。戒尺,顧名思義就是懲戒的意思,戒尺的使用目前來看弊大於利,經常捱罵或者捱打的孩子,他們的逆反心理,厭學比例會很高。我們只有循循善誘,潤物細無聲,才能靜等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