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渣學校意味著渣教學,渣教學意味著渣學歷,渣學歷意味著渣就業...就算以後考了研究生,也可能因為你的第一學歷不過關而被拒之門外。


真是這樣嗎?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的問題——

很多人說考上二本沒前途,沒上985、211沒前途,我想知道除了一本院校,其他學校真的一團糟嗎?哪怕認真學也沒前途嗎?

現在成績勉強充二本,一本線差得太遠。可是二本院校,哪怕二A的也很差嗎?


那麼,真正的好大學到底是哪些高校?這些頂尖名校和一般大學帶來的差距本質上在哪裡?為什麼高中生要拼命努力考名校?小編今天就用數據和事實作出回答!


之前,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調查中心發佈《大學錄取分數最新五年總排名》。其中,列出了近年來高考最難考取的30所大學——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這類學校裡你能找到聰明的同學,能找到用功讀書的同學,但是就是很難找到比你聰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遲早有一天,等你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那些能吸引風投的創業機會、那些留給下一輩配置社會財富的渠道,已經被這類人牢牢佔據了。

當然,慢慢你還會發現,這類人往往情商高,涵養好,家裡也有背景。

噢!對了,恰好還比你帥。

然而這些人,你在你的大學裡,一個都沒見過。

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被大學耍了。

但是你已經很難去彌補了。就算你還能重新鼓起勇氣上路,但還能夠給你留下的路,已經很窄很窄了。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最可怕的不在於資源匱乏,而是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學校裡,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因為“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緣故,也會被樹立為榜樣。


同時學校又熱衷一輪又一輪地宣傳和神話這些人來鼓吹自己的辦學成績,而且越是層次低,學校的舉動越誇張,從掛紅榜到開專場報告會。

於是初入大學的你,缺乏對大學生活的基本瞭解和判斷能力,你會不由自主地認為:

哇,過六級好厲害——於是你大學連四級也沒過;哇,課程好難我一定會掛 ——於是你大學四年確實掛了一片;哇,過註冊會計好厲害哦——於是大學四年你連個從業資格證也沒考出來;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厲害——於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學中(或許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齡人(或許曾經是你的同桌),在他們的生活裡:

其實,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目標是550乃至600;其實,“要掛科了”是用來自黑的,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人是奔著4.0的績點去考的,結果你還都信了;其實,“什麼都沒學會”也是用來自黑的,於是被很多人拿來作為名牌大學無用的主要論據;其實,各種從業考試是有人能考滿分的,大家關注的是司考、CPA、CFA;其實,研究生學校的目標是海外名校,要麼也是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普通985、211高校和正經二本能差多少分?頂多五六十分而已,根本不是什麼天才和常人的差別!考上211的人,若是高考手抖兩下真可能連一本線也過不了。可是大學四年的耳濡目染,讓考上二本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那些分數了。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因為這四年你啥都沒學會,就學會了瞻前顧後,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預判,因為你扒拉扒拉周圍的人,好像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準做不到。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於是久而久之,你和那些進入名校的高中同學的差別,已經變成了質的差別。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我一直沒法清楚地描述這種差距,直到我最近看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得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學習時的感受。在北大,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比如期末考試過後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裡到處都是叼著麵包奔跑的人。


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地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在我眼裡,他們永遠充滿了鬥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直到現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其實每一個同學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懷著努力學習的心態,一二三本都有好學生,也都有特別努力勤奮的人,但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會消失一大半呢?其實就是《精進》裡的這幾句話:“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以前,知名企業在招聘時會明文規定“須985院校畢業”。現在有法律法規限制,很多不敢直接這麼說,但會在審核簡歷時用“畢業院校”作條件,悄悄地篩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其實,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因為歧視,企業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簡歷實在太多,企業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能力較強的人,一個一個來篩選,這個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沒企業願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學這樣的標籤來篩選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心靈雞湯常說,"看一個人是否優秀,要看他和誰在一起"。很多企業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學學生背後的資源,這樣可以連成一張大大的關係網,相互提攜。


舉例來說,銀行業務員攬儲,一個“985”和“211”大學出來的,他參加兩次校友會、同學會,可能就能把任務完成。這比等待著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一點一點積累人脈,可節約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時,“985”和“211”大學的校友也是重要資源。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和大型企事業單位,你在面試時很可能會見到面試官和應聘的師弟師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見得只有北大、清華才有這樣的優勢,像地處東北的吉大,地域優勢無法和北上廣相比。於是吉大學生自發抱團,已畢業找到好工作的人自發回校分享,還成立了 "合協一家"協會。


這種做法,其實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學裡也流行,但是畢竟名校前輩們已經佔了先機。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企業公開招聘,只能把985/211作為隱形條件。非“985”和“211”大學畢業生最可憐的,是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些部門和崗位在招聘,所以他們連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選調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門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學進行定點招錄和前期篩查。通過定點招錄和篩查的人,才有報考的資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男生想當中國的007,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國家安全機關去普通大學招錄畢業生?除此之外,像大學生村官計劃、還有部分省份的選調生,也會有同樣的限制條件。

可不要小看這些崗位!可能收入不高、條件艱苦,但畢業生一旦被錄用就拿到了公務員身份!


解釋一下:千萬別以為國家發工資的就是公務員!每年國家和地方的所謂公務員考試,其實真正能享受公務員身份的崗位很少。普通高校畢業生費勁考了進去,苦苦工作了好幾年,才發現自己只是事業編制。而那些985大學的選調生一開始就有公務員身份!


差別在哪裡?福利待遇、職務晉升、公開選考...只有在黨政機關待過的人,才知道“公務員身份”一詞的含金量!有多稀有?你覺得厲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長,都沒有公務員身份,80%的縣教育局長也沒有公務員身份...他們都是事業編制或行政編制。


對想留在高校教書的同學,985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師的招錄上,越好的院校越嚴苛,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國常青藤院校拿的,如果在國內讀的本科不是985,一樣有可能被拒絕。當老師要求高點兒也正常,可輔導員、行政人員(有事業編制),好一點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碩都是985、211。


實話實說,招聘時學歷歧視最嚴重的,就是高校!不僅985、211高校,好一點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說到985的優勢,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指標,就是保研率!為什麼這個指標也很重要?因為隨著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讀研究生成為很多本科畢業生的選擇。很多考生填報志願時,也會考慮報考的大學和專業是否容易讀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著這所大學的本科生讀研的幾率非常大。

什麼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學怎麼保研。保研,是指推薦少數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研究生。關於大學保研率,國家是這樣規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保送研究生名額一般按該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5%左右確定。對未設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5%左右確定。“經教育部確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學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數的50%左右,單獨增加推免生名額,由學校統籌安排;對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適當增加推免生名額。設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接收該校推免生的人數,不得超過該校推免生總數的65%,其中地處西部省份或軍工、礦業、石油、地質、農林等特殊類型的高等學校,上述比例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75%。


相比於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 清華大學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國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過50%的高校,意味著清華過半的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機會。

● 北京大學以48.36%緊隨其後,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復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國也只有這四所大學的保研率超過了30%。

●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都進入前十,進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過了24%。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曾經聽過某二本院校的老師激勵學生說:你要是考研分數剛過控制線那基本就沒戲,沒使勁考出400以上你怎麼和985、211出來的學生競爭?

這話雖然誇張點兒,但也有道理。比如,兩名學生同時參加複試,甲來自"985"院校,初試成績370分;乙來自二本院校,初試成績380分。面試表現兩人難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選誰?

認識的一位導師說,他選甲。倒不是學歷歧視,而是他覺得二本院校的學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開始準備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試能力強、綜合能力差。而"985"的學生往往不會像二本學生那麼重視考研,他們可能在做實驗,做項目,寫論文,最後才為考研做準備。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像二本學生那樣得高分。但在理論上能接觸到更廣的知識面,這對今後的學習研究更有幫助。

還有一位負責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師透露:985、211院校導師更願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錄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下嫁。高校願意花錢來提前搶人,都是想讓自己的生源質量好看一點,985、211的生源佔比高一些,學科評比時也會佔優勢。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西柚西柚

學習環境和氛圍上

985名校真的比我們學校學霸太多!!!

他們每學期開始的時候去圖書館都找不到位置,我們學校期末考試臨近圖書館也都還是輕鬆有位置的。

男朋友週末的時候就是各種去實驗室,去上自習,各種努力學習,我這種就是大一大二的時候有空就宅宿舍,更不用說上自習了。

他們學校的好多人從大二的時候都開始想著保研好好學,我大二的時候還在各種混社團,混著玩。

當然985/211也有學渣,二本也有學霸。

可是,再怎樣985還是一個985。

拿某銀行招聘來說,要求的條件直接985院校和指定的幾所財經院校,所以說,不管再怎樣強調能力的問題,進入壁壘這麼高,沒學歷進去哪裡能發揮你的能力。

生活條件上

他們學校4800多畝地,各種小商業街,生活條件各種便利。我們學校比較小,離他們學校差3公里左右遠,只有學校裡邊的小商店周圍基本什麼都沒有了,對了,大一的時候學校南門還是玉米地。沒有體育館,沒有游泳池。

他們學校四個體育館,各種體育場,游泳池,大大的校醫院,我們的校醫院只有兩三間小房間的那種。

交通,他們的公交地鐵是直接通到市中心的不用換乘的那種,我們學校前些年不通公交車,都是坐小黑車去他們學校門口坐車,也是心酸。

眼界不一樣

感覺自己眼界好膚淺…

他們的實習真的是走出去!

我們的見習,兩週停課,沒有任何活動,自己寫個報告交了就好。

他們的實習去的某油田待了一個月,學校報銷住宿,都是標準間那種。

我們學校工科的實習,搬去老區住,然後去造錘子,對,就是自己做錘子。我們這種專業的都是直接參觀工廠,走馬觀花的看一看,然後聽各種報告。

社交圈子

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差別了。

男朋友宿舍一個保研的,兩個考研考上的,班裡好多出國和名牌研究生,還有各種好企業。

真心建議,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高考真的很重要。

@林途裡

主要差別表現在五個方面:

1.教學資源

毫無疑問,985院校是在所有層次學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順序,無論是教研實力還是校園環境,最直觀的表現可以查詢各學校簡介裡擁有多少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等等,還有博碩士點的數量以及圖書館的藏書量。

2.平臺不一樣,眼界不一樣

學校越好,舉辦頂級學術活動越多,學校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機會同樣也越多。

3.學校不一樣,氛圍不一樣

能考進越好學校的等於高考分數越高,這說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對較高,要不就更勤奮和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總得來說綜合能力更強。你大學四年周圍的人以及學習氛圍會對你的影響很大。可能很多人說大學裡逃課打機頹廢每間學校都會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越好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4.學校不一樣,你結識的人脈不一樣

對你未來的幫助也不一樣,這點在你將來步入社會可能體會更深,更好的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普遍平臺更高,所以可以獲得的校友資源也更多。

5.社會對學校的認同度不一樣

到你畢業出來找工作你會發現,很多企業就是認定非985、211的不要,很多企業就覺得非本科不要,如果你達不到就變成跨不過的門檻了。

畢竟隨著近年來的不斷擴招現在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機會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畢業生增長速度,供遠遠大於求,企業的選擇太多了。

舉個栗子:企業招聘一個人,有十位畢業生面試,五位211和五位非211,在第一輪大部分HR想都不會多想直接就篩掉後五位了。

雖然都說現在人人平等,但記住:平等不是完全對等,其實這個社會很容易潛移默化地給人劃分階級的,或以權力,或以金錢,或以學歷……

@薪程

真人真事。

1.今年找工作投簡歷,我前面有三個同學,好像是哈理工的,hr看了一下簡歷,說了一句:同學對不起,我們不收你們學校的,簡歷都沒讓留。

2.也是找工作,在招聘現場遇到了一位本科同學(211研究生),我問他找的怎麼樣了,他說這些單位只收工大的學生。。。

3.我個人也是深有體會的,我是從普通211考到工大的,即使研究生是985了,但是找工作的時候依然被本科學校扯後腿。面試一汽的時候,面試官直接和我說了,你本科學校不好,被調劑了,如果你也是工大的本科,你就能去汽研了。。。

人總是往上走的,想要吃到更好的羊,你得有身皮才行。

這就好比去電影院看電影,你有了票你進去之後想看就看,不看還可以睡覺。但是你沒有票,工作人員都不讓你進去。

其實我個人認為能力應該是被看重的,但是你能證明你有能力嗎?而且你去了好學校會發現,你周圍的人的能力真的很強,來到工大之後,一直處於被吊打的狀態。。。但是人家比我還要努力。。。

如果你要問本質區別,我認為是,當你沒法在有限時間證明你的能力(比如找工作)的時候,你的學校畢業證最能證明你。

@匿名用戶

我今年參加高考,現在大一在一個三本院校。

沒錯是三本,我匿了

你看我自己都自卑(ಥ_ಥ)

我覺得除了前面回答的那些之外綜合起來就是:你在後青春的培養。你接觸的人,見過的事,身邊的一切直接影響你的氣息。

氣息沒錯,和你的同齡人我相信4年後,清北和3本的是不一樣的。導致後面40年也是不一樣的。

當你們顏值相當時 年輕的妹子們可能覺得:哇,清北學霸,3本好像都是本科也沒差,但是當你們開始交談後差距應該能顯現。

況且生活中不只有妹子還有更現實的就像之前某答的HR論:我要是HR節約成本直接選學歷高的。

當然個人與個人不一樣,不是說除了985/211其他學校的學生就都是平庸的或者他們就一定優秀,只是概率更大。

作為一個依託一本大學的三本學院,我來說說直觀感受。

身邊的同學除了看劇打遊戲談戀愛沒見到有想法的。各種社團活動,他們本部的樓道很清爽,我們各種宣傳海報。我們的老師是本部的,但是然並卵。

985/211的師資,設施就不用說了吧。

我們沒有設施,不過是財經類院校確實也用不到吧~

因為本人不在985/211所以用戶體驗我就不說啦。最後上兩張圖說明: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為什麼你要拼盡全力考985、211?

關於我們:狀元志願成立於2012年西南最早的志願填報輔導機構之一,7年專注升學規劃利用政策,規避風險,不浪費學生分數,達到低分高就,填志願,就選狀元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