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兴趣?

“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信任态度正处于困难时期”,《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报告表明了这一点。Strategy Analytics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通信行业和消费科技的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在汽车行业方面,主要关注汽车电子和汽车远程通信 (Telematics)。

现在这个阶段,无人驾驶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对绝大部分人,也就是非高端品牌的汽车消费者,现在也可以拥有一些半自动的配置,比如自动泊车。但总的来说,真正对无人驾驶感兴趣的人群还是高端客户,只占总人数的极少部分。

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数据表明,2016年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感兴趣程度有所降低,2017年有回弹,但2018年又有降低。下图就是Strategy Analytics对欧洲、美国和中国消费者在2017年到2018年对无人驾驶兴趣度的市场调研。可以看出美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兴趣度在增强,而欧洲降低明显,中国方面只对道路偏移和自动泊车此类半自动模式兴趣增加了。

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兴趣?

另外,前几年的趋势是要么全增长,要么全降低,但2018年成了一个“分裂年”—这也说明消费者慢慢对“无人驾驶”开始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明白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高级概念。

实用性

据调查显示,两个根本性的原因造成消费者兴趣的降低。

一是这些配置的操作性存疑。就拿堵车辅助系统(奥迪、大众、长城部分车型装配了此系统)来说,驾驶者需要每十秒“check in”一次,而这种操作和一直宣传的“驾驶乐趣”完全相悖,也让人对所谓的安全性产生疑问。二是实用性不高。同样是堵车辅助系统举例,它的界面设计糟糕,系统状态和操作办法让人感觉混乱与疑惑 – 不仅仅是驾驶者们这样觉得,即使是4S店销售人员与技术专家,也解释不清楚这些功能的作用和益处。

另外这些系统缺乏标准,它们如何操作、如何运行、甚至名称是什么都有很多种类,让人困惑。

公共交通与共享汽车

消费者对公共交通与共享汽车是否应该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态度也不乐观。下图是Strategy Analytics对人们为什么对自驾出租车和共享汽车不感兴趣原因的调查,同样非为美国、欧洲与中国,数字越小表示程度越深。可以明显看出,美欧中都对无人驾驶技术表示了极大怀疑与不信任,不约而同地都为最高怀疑程度“1”。另外比较特别的,是中国消费者对配备了无人驾驶技术相关车辆的质量表示了强烈怀疑,达到了“2”,而美国和欧洲在这一项上只有“8”。

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兴趣?

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怀疑

从业者不能只考虑到消费者对技术的怀疑。美国汽车业界对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定义为四个方面:成本,方便简单实用,时间或旅程距离和舒适性。这四个方面的需求随天气、环境、紧急程度甚至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都是有弹性的。但是如果一项交通办法太贵,或者一旦需要却得不到,或者太复杂才能得到,消费者是不可能满意的。而这都是现在无人驾驶所面对的问题。

西方人常说,信任就像房间里的大象。这是一句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的谚语,说的是那些显而易见却被大家刻意忽略否认的事物,就像一头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能看见,却又心照不宣、避而不谈。所以说,有问题不可怕,有问题不承认才可怕,说了这么多,但从业者如果针对这些问题一项一项落地解决,无人驾驶仍然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