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還是藝術性?

臨池管窺


觀點:人各有志,每個人的追求並無對錯之分――只要規矩練字,不論練的是古或今、楷行魏、隸篆草、妍美或拙樸,都應尊重!

就我而言,追求的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平衡,而且確信,硬筆書法與實用有折衷平衡的――相對而言,更為側重實用性!


在我看來,硬筆書法藝術能表達的書法美,不但軟筆書法都能表達,而且能表達的更好。軟筆書法的表現力,其書法美的廣度、深度,確實要超過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的實用性,是相對軟筆書法為數不多的獨特性。

練硬筆,若不注重實用性,要追求純粹的書法藝術,倒不如直接就練軟筆書法,當然,這還是就我而言的。


其實,硬筆書法,有的是偏向書法藝術的,偏向書法藝術的對實用性幫助不大。

比如:若是臨的九成宮,哪怕臨的再好,你可以觀察下,對硬筆的日常字幫助不大!

若是臨的是古代行書,對硬筆實用性幫助就大了一點。

若臨的是現代行書,實用性幫助就更大了,因為現代行書字貼字的結構,還原並尊重了硬筆筆尖的物理特性,這是古貼做不到的,但現代行書字貼的書法藝術性肯定相對要差一點。

所以,這是有些辨證關係的,也牽涉到取捨。魚與熊掌有時能兼得,需要動腦筋,下功夫。


行書一點通


在硬筆尚未普及、毛筆一統江湖的年代,毛筆書寫也是實用性第一、藝術性次之。硬筆書寫更是如此。



古代有專職的文人,但沒有專職的書法家。司馬相如一篇賦文價值千金,書聖王羲之的作品只能換隻大白鵝。像範曾這樣人還健在作品就成天價的,古代基本沒有。古人寫字,確有附庸風雅的成分,但修心養性、陶然自樂的多,毛筆書法實用性所佔的比重仍然較大。

自從硬筆書寫普及大眾以後,毛筆書法正呈現出逐漸脫離工具性、實用性走向純藝術性的趨勢,因此傳統的毛筆藝術也越發顯得珍貴了。雖然當代毛筆書法的藝術層次水平與古代相差甚遠,但必須承認今日書法市場是相當火爆的,遠甚於歷朝各代。



硬筆書寫主要是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工具性與實用性為主,但硬筆書法不同於硬筆書寫,既然提升到“書法”的高度,藝術性必然就成了第一追求。之所以需要特別強調這一點,抱庸覺得,從書法藝術的內涵與高度上講,硬筆並不比毛筆低矮,在書法藝術內核上,軟筆硬筆都一樣。

硬筆書法才走過一百年,硬筆書法藝術的開拓開墾剛剛起步,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技法開創,都還有宏闊的空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書法歷史不會一成不變,硬筆雖小,受眾極廣,實踐最頻,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硬筆字,好比快餐文化,極具廣泛性和普及性。在短短不足百年的歷史,發展速度驚人,迅速達到巔峰。有著數億人書寫硬筆字,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大事件,也是書法史上的一大創舉。這一壯觀的歷史現象,固然有諸多因素,也與硬筆的特性有關:

一是便捷,不需要毛筆書法的筆墨紙張,隨身一支筆就搞定;

二是書寫性強,筆法不像毛筆字複雜,隨手寫;

三是實用性強。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到處 都需要。

她的誕生,是文明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最接地氣的文化現象。而當她的接地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被手機、支付寶、淘寶等現代工具所替代之後。她就像滿街的快餐店,一夜之間消失。硬筆字的實用性,彷彿已離我們遠去。

失去了實用性之後,按理應該凸顯其藝術性。好比郵票,失去了通信的主功能,收藏價值就越發得以體現。但她又不同於收藏品,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時,與毛筆字相比也有明顯的侷限性:

一是失去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受眾體明顯縮小。雖然,她還將在較長時間裡,在某些特定鄰域繼續下去,但她的影響力已大大減少。

二是不像毛筆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內涵,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三是筆法簡單,相對固定的筆性和書寫的形式,都將影響硬筆書法的發展空間。

硬筆書法究竟何去何從,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堅持硬筆書法特性。硬筆筆法不像毛筆複雜多變,但也有其自身特點,在硬筆書法實踐中,不斷總結筆法理論。硬筆書法主要靠指力掌控筆,通過手掌和拇指、中指、食指等的合力,形成執筆姿勢,而運筆動作依靠腕底部與桌面的支撐,並通過手掌和腕的聯動,完成書寫。因為硬筆尖不像毛筆那樣有彈性,但也具有一定韌勁,只要熟練而靈活運用腕力,就能實現如毛筆書法一樣的提按、使轉以及調鋒,從而實現硬筆點畫的豐富變化和筆勢、結體的靈動之美。

二、形成硬筆書法特點。作為硬筆書法,雖然有著毛筆書法的共同之處,都是以文字作為依託,兼實用、藝術與一體,五體皆能。但硬筆畢竟不同於毛筆書法,自身定位要明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書法語言體系,有著自身的審美取向,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當代許多硬筆書法家的風格還不夠成熟。龐中華、顧仲安等硬筆書法,雖具有大家風尚,但影響力不夠。黃若舟先生的“快寫鋼筆字”,最具有硬筆書法特性,值得硬筆書法愛好者的學習和研究。我把硬筆書法之特點歸納為:點畫流暢又挺拔,提按使轉要自然。筆勢靈動牽絲帶,呼應聯繫皆分明。結構分佈需勻稱,錯落有致隨其形。

三、背靠大樹好乘涼。綁定毛筆書法,走互相結合之路,既與毛筆書法保持距離,又自創一條新路。最近,看到網上有許多類似彈性軟筆(非毛筆)、或硬筆,書寫的字體,有一筆書、簡書、快寫體以及與古老文字如甲骨文、銘文等相結合的象形書體。這些書體以實用為原則,兼顧藝術欣賞,可充分發揮硬筆或中性筆的優勢,同時,汲取毛筆書法特點,在當代書法走向低迷的時候,不失為書法的一條新路。











陋石書藝


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中用於交流溝通的行為載體,它是一種工具,其作用體現在物質層面,主要講究實用性。從它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從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簡化字,漢字的總體個數逐漸增多,形體越來越規範,筆畫越來越少,總之就是更加容易辨識容易書寫。這也證明了漢字作為工具的特性——隨著經濟,物質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書法則不同。書法是超越物質層面的精神食糧,是古代的部分文人雅士在滿足物質生活之後,把由文字組成的某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文辭歌賦,注入一定的章法規則,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形成的一種獨立藝術,它依賴漢字而又超脫漢字,它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將華夏名族的真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是我們的無比珍貴的傳世瑰寶,是一門不朽的藝術。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傳統意義上的書法是以毛筆為工具以紙張為載體的藝術,而硬筆書法的筆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還能等同於毛筆書法嗎?

其實大可不必糾結於此,為何兩者不能並存呢?眾所周知,雖然硬筆書法的發展年限較短,但是其方便快捷,入門容易等特點恰好符合了我們今天的快節奏生活,因此,硬筆書法也受到了很多中青老年的青睞,其地位也逐日升高。

那麼,迴歸主題,它的最終追求為何是藝術性呢?其實這應該從反面來看,它為什麼不是實用性呢?

手寫體用途的減少

在工作中大力倡導無紙化辦公,即使需要紙質文件的時候也多為打印複印,就連一張極小的菜單郵寄單都能打印,試問,還有那些地方需要手寫呢?既然手寫的用處都如此至少了,硬筆書法自然無處可用,而在藝術方面卻備受青睞,自然應是向藝術方面發展。

書法的特性導致不適合用於學習

要說非得用到手寫體,且手寫體較多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需要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但是,學生寫字也是為了更好的輔助學習知識啊,做筆記,考試的時候去考慮藝術層面,那怕是上不好學了。所以,硬筆書法不適用於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硬筆書法的歸處還是應該是藝術品。傳統書法不可能完全取代硬筆書法,所以,只要我們還使用文字,還沒忘記手寫,還有硬筆這種東西,硬筆書法就不會消失,它的藝術價值自然也就不會消失。


拾柒師兄


按照正常的發展順序,硬筆簡便容易書寫和攜帶,硬筆書法會成為是影響書寫的主流,從80年代末期開始,還興起了一股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潮,不過這股熱潮很快就退去了,因為電腦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來了。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很少再去用手書寫了,都是電腦和手機打字了,以前去銀行還需要簽名,現在的銀行也都改成了電子簽名了,硬筆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小,如果不是中小學生以及各種考試需要用到硬筆,硬筆書法可能要毛筆書法一樣了。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硬筆書法可能也會漸漸失去它的實用性,和毛筆書法一樣,成為一門純粹的書寫藝術,或者是以一種實用和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存在。

雖然這樣少了大多數人的參與,但卻有一批專門的人去學習和研究它,還有很多書法愛好者也會堅持練習,並不擔心電腦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會影響到書法的人發展,互聯網的發展甚至還會有利於書法的傳播,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讓那些喜歡書法,真正痴迷書法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不二齋


硬筆書法在世界上,是中國獨創的,硬筆書法就藝術性而言,雖低不上軟(毛)筆書法的影響力,但從實際運用方面,已遠遠超出軟(毛)筆書法的範疇。

一.硬筆書法的書寫工具是以圓珠筆、鋼筆等為主,以中國的漢字表現為對象,是用線條進行造型其衝擊視覺的藝術行為。

二.硬筆書法具有美的結體、美的線條、美的意境和美的章法,硬筆書法的意識形態大致與軟(毛)筆書法相仿,除外觀上區別較大外,其它方面變化不是十分明顯。

三.一幅好的鋼筆書法,能給人美的享受和展現在美的力量。

四.硬筆書法(寫硬筆字-筆者注),運用性極廣,幾乎每個家庭、每位成員、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在實踐中運用,它是軟(毛)筆無法相比的。

感謝題主、大家!

下面的兩張圖是-硬筆書法與軟(毛)筆書法的對照圖。




祥禪


硬筆練習最終追求實用性,還是藝術性?

隨著時代辦公無紙化,手寫很少了,展望未來硬筆書寫將會失去它的實用性,其藝術性是追求明顯得以提升。現在不少人對漢字的書寫有提筆忘字的現象。

這個命題的關心漢字的書寫形式的意義。由此可見漢字僅僅停留在欣賞上的時代,不會遠了。回憶過去,寫信是生活中離不開的信息傳遞,而今幾乎沒有手寫筆跡,物流發達了,快件速度加快了,而貼上郵票的那種信函沒有了,若此手跡呈現的見字如面的情景與幸福,幾乎沒有那種剎那間的激動了。

假設失去了漢字的實用,彌足珍貴的書信,成為古董,同樣手抄本的日記或筆記本,將會越來越少。對於漢字感情者,只有通過書寫形式達到欣賞玩味的份了。

當然手寫漢字現在生活中依然需要一段時間,主要是年輕者對於碼字的熟練,而年齡大的依然還是靠書寫完成很多事物。

社會發展很快,漢字的實用性逐漸減少,而只剩下欣賞性。是早晚的事。


狂喜淡墨a


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硬筆書法再怎麼上躥下跳,也無法超越毛筆在書寫間的出神入化的"怪異生",毛筆由於性軟,扭捏之間便可產生展示出意想不到的筆情墨韻,正是毛筆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恃性,成就了毛筆字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這書法藝術,它直叩書者之心扉,"書為心畫”是也。這是硬筆書法遠遠無法到達的書寫境界,只因為,硬筆書法受制於一個"硬"字,這"硬"硬是將表情達意給硬生生給截住在筆梢毫未,致使書法那千般柔情萬種媚態無法表現,硬筆再怎麼不情不願也無法扮得出"藝術性”出來蒙人嗎?故因此,硬筆書法的最終歸屬只能是實用性,而不是藝術性。"既生俞,何生亮",滅了毛筆字,硬筆字當然具有藝術性。附上幾幅毛筆字,以志永垂不朽。











林慶逢358


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民族,從漢字的產生就足以說明他的與眾不同。古代著名書論家張懷瓘曾在《書斷》中對我們祖先創造漢字有這樣一段描述:“仰觀奎星園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獸之象,博彩眾美,合而為字,是為古文。”世界上眾多民族中唯有書法只產生於中華民族,他凝聚了我們祖先超高的藝術想象力、概括力和表現力,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書法,特別是硬筆書法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傳遞信息等,都離不開寫字,人們常說字是人的門面,所以說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把字寫好,不僅要求書寫迅速、正確,更追求美觀漂亮,給人以藝術的享受。當今社會,物質高度發達,人們越發追求精神文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重任,教育部也曾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綱要明確指出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硬筆書法不僅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更具有超強的藝術性。二者緊密相連。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現在也正在今日頭條中跟隨硬筆書法教學視頻學習,看到那些硬筆書法,真是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羨慕至極,把能寫出一手美觀、漂亮的字,作為自己後半生的最大心願。書法從娃娃抓起,讓我們用心寫好漢字,跨入書法藝術的大門,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靈心煥發,無疾而壽。中國書法藝術一定能夠代代相傳。


王鳳雲wfy


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還是藝術性?

個人認為不必將二者孤立開來,實用性和藝術性實為互補關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同理,硬筆書法亦然。毛筆書法也是由實用而上升到書法藝術的,反過來又會推動毛筆書法普遍應用水平的提高。實用是基礎,藝術是昇華。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相應的各種文化也應順應發展這個潮流。個人認為,硬筆書法沒有最終的追求,只有不斷的提升和發展!

說的不一定對,大家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