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皇后被6個皇帝瘋搶了60年,你怎麼看?歷史上還能舉出第二例嗎?

曾維浪


2013年3月,考古人員在揚州西湖鎮曹莊的一次考古活動中,發現了兩座殘破的隋末唐初磚室墓。墓室規模不大,主墓室的長寬都不足四米。本來考古人員以為很快就能完成發掘工作。然而,隨著墓誌和編鐘、鳳冠、白玉璋等600餘件文物的出土,人們才認識到,這座看似寒酸的磚室墓,其主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

而這些編鐘、鳳冠等隨葬品的主人,自然也就是隋煬帝的皇后蕭氏了。如今,這些鳳冠、編鐘等隨葬品已經作為文物,靜靜地躺在博物館中,彷彿也在向每一個參觀者講述著它的主人那漫長、坎坷的傳奇人生。

一、蕭氏有女

西梁天保六年(公元567年)二月的某一天,或許是個溼冷的天氣。西梁孝明皇帝蕭巋的皇后張氏為其誕下一女。女嬰自然是姓蕭的,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蕭氏了。添丁加口本是好事,可蕭巋卻眉頭微皺。因為按照當時江南的習俗,“二月生子者不舉”,也就是說農曆二月出生的孩子被認為是不吉祥的。於是,剛出生的蕭氏,就被寄養在了蕭巋的六弟蕭岌家裡。

西梁孝明皇帝蕭巋

然而,天意弄人,沒過幾個月蕭岌夫婦居然雙雙暴斃了。這似乎進一步坐實了這個二月出生的女嬰“不祥”的身份。皇室是不能待了,於是蕭氏又被轉送到了她的舅舅張軻家裡,這一待就是十幾年。張軻家裡因為祖上是皇親,也曾經顯貴過,不過到了這時候已經衰落了。所以,蕭氏的童年在物質上應該是並不富足的。不過好在張家向學的家風還是保存了下來。這使得蕭氏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後來史書上評價蕭皇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1],應該就是這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二、晉王選妃‍

蕭氏就這麼在舅舅家平靜安穩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一直到14歲。這一年是隋開皇元年(581年)。這年的二月份,西梁原本的宗主國北周的靜帝把皇位禪讓給了外戚楊堅,是為隋文帝。於是西梁的頭上也就換了新的主子。新皇登基自然要大封功臣,而文帝年僅12歲的兒子楊廣,也因此被封為了晉王。同時,為晉王選妃的工作也就提上了日程。

《隋唐演義》中的楊廣

這樣一個和新主子加深感情的好機會,西梁明帝蕭巋當然不會放過。雙方經過友好地溝通,隋文帝剛剛即位也需要安撫一下這些南方的附屬國,自然也就答應了。誰知這個時候,事情又起了變故。

古代皇室的婚姻,那是有非常繁瑣的流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嚴格按照六禮行事,一個都不能少。隋文帝和西梁定下納妃的意向之後,自然也是把蕭巋所有的女兒的生辰八字都要了過來,一一拿去祖廟占卜,結果“遍佔諸女,諸女皆不吉”。這就很尷尬了!可能這個時候,蕭巋才想起來,我好像還有個閨女寄養在舅舅家了?於是趕緊讓人把蕭氏從張家接回來,給隋朝送去生辰八字,“使者佔之,曰‘吉’”。這才把這門婚事確定下來。此時已是開皇二年(582年),蕭氏15歲了。

《隋唐演義》中白冰飾演的蕭皇后

三、助夫奪嫡

蕭氏就這麼進了老楊家的門,成了晉王楊廣的王妃。不過短時間內,她的家族也沒能因為這個王妃,獲得什麼好處。反倒是在5年之後的開皇七年(587),西梁的國號便被隋朝給取消了。又過兩年,隋文帝任命晉王楊廣為統帥,帶領著楊素等一眾大將,一舉覆滅了南朝的陳,完成了南北的統一。

楊廣年輕時也是戰功赫赫

孃家都被廢了,那蕭氏豈不是要過得很艱難?這種宮鬥劇的狗血橋段並沒有發生,蕭氏不論是跟公婆,還是跟丈夫楊廣,關係處的都非常融洽。史載她“性婉順,有智識……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這“婉順”二字,在當時可以算是對女子最高的評價了。可見高貴的出身和良好的家教,確實給蕭氏加分不少。

如果說在公婆面前只是刷個印象分的話,那蕭氏對丈夫楊廣的幫助可是實實在在的。我們都知道,隋煬帝楊廣一開始並不是太子,太子是他同母的哥哥楊勇。奪嫡這種事,在哪個朝代都是非常困難的,而楊廣偏偏就做成了!這裡面蕭氏的功勞可是著實不小!

從東晉到隋朝,南北方的分裂已經持續了兩三百年了。長久的分裂導致南北雙方不論是觀念還是實際的利益都有著巨大的隔閡。當時北方人常視南方為“蠻夷”,而南方人卻自視衣冠正朔,認為北方人是“胡人”。出身關隴的隋文帝自然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所以在隋朝建立之初,是一直在打壓南方世族的,這也導致南北矛盾非常尖銳。

隋文帝看到楊廣在滅陳之戰中的出色表現,就把後續經略江南的工作都交給了楊廣。而楊廣在江南地區,在蕭妃的幫助下采取了不同於隋文帝的措施,收到了廣泛的支持,也逐步搭建了自己勢力的基本盤。

在這個過程中,蕭妃以及蘭陵蕭氏的影響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南朝宋齊梁陳,齊、梁都出自蕭氏。如果再算上傀儡政權的西梁,出自蘭陵蕭氏的王朝就有三個!在當時南朝百姓心中,蕭氏就是妥妥的天潢貴胄!而且在南北對立的觀念下,蕭氏也被南方的士人百姓視作是“吾君子”,是自己人。這種觀念甚至一直存續到唐朝。在這種情況下,當楊廣在蕭妃的影響下,開始採取一些善待江南士人,尊重南方文化等政策時,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可以說,以蘭陵蕭氏為核心聚集起來的江南世族團隊,就是楊廣奪嫡的基本盤了。

“兩朝天子,九蕭宰相”的蘭陵蕭氏

經過十餘年對江南的經營,楊廣自己也不滿足於晉王的身份。他曾與近臣商議奪嫡的事:“若所謀事果,自可為皇太子。如其不諧,亦須據淮海,復梁、陳之舊”,可以看出江南對楊廣的意義。

最終,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冬:“皇太子勇及諸子並廢為庶人……以晉王廣為皇太子”,楊廣順利的當上了太子,而蕭妃也成了隋朝的太子妃。這一年,蕭妃33歲了。

四、母儀天下

當上太子的四年後,也就是604年,隨著隋文帝楊堅的駕崩,太子楊廣正式繼位,是為隋煬帝。而蕭妃也從太子妃,順利的升格成了蕭皇后。隋煬帝說她“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見評價還是很高的。

登基之後的隋煬帝做了很多事情,這裡面有一些對後世影響深遠,比如大運河;也有一些多為後世詬病,比如徵高麗。這些我們不多評價了。單說蕭皇后和隋煬帝之間的關係,應該說還是不錯的。蕭皇后一共為隋煬帝生育了二子一女,都十分得寵。此外,自隋煬帝登基以來,蘭陵蕭氏的成員也有許多得到了提拔。

隋煬帝外出迅遊,三下江南,蕭皇后都陪伴在側。這裡面有少時夫妻的真情實感,當然也少不了政治婚姻的權謀算計。皇室的婚姻總是如此,也不必要求太高。

隋煬帝和蕭皇后

大業後期,隋煬帝逐漸失德,蕭皇后也曾做《述志賦》一篇隱晦地規勸過,其中有“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等警示的語句。以一位皇后來說,能做到這個程度也就可以了。隋的滅亡有隋煬帝荒淫無道的緣故,也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並非一時人力所能挽回。畢竟南北分裂200餘年造成的隔閡,不是一時一刻能夠修復的。至於後世史家說什麼“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也確實是太難為她了。

宇文化及

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久駐江都的驍果軍發生叛亂,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弒隋煬帝於江都宮,史稱江都之變。隋朝走到這一步,時也命也,想必蕭皇后心中也早有準備。事變當日,蕭皇后並未驚慌失措,據《資治通鑑》載,她還親自為隋煬帝入殮:“與宮人撤漆床板為小棺,與趙王杲同殯於西院流珠堂”。這一年,蕭皇后51歲了。

五、亡國漂萍

江都之變之後,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蕭皇后也就帶著剩下的隋朝皇室子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段流亡的生活也遭到了後世小說如《說唐》、《隋唐演義》等諸多演繹,也誕生了諸如“六嫁皇帝”的謠傳,一直流毒至今。實際上,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一個守著前朝血脈與法統,堅強求生的老人而已。

隋煬帝歿於宇文化及之手,隨行江南的王室成員多有被戮。蕭皇后和剩餘的王室成員也就做了宇文化及的俘虜。之後便是隋末唐初的諸侯混戰。蕭皇后先是被宇文化及帶到了聊城,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敗,蕭皇后又落到了竇建德手中。

《資治通鑑》中記載:“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謁隋蕭皇后,語皆稱臣,素服哭煬帝盡哀”,可見蕭皇后並未受到冒犯。這裡面當然有竇建德為人“知義尚仁”的緣故,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因為蕭皇后手中的隋朝玉璽,以及隨行的,蕭皇后的小兒子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吧。畢竟諸侯割據,要爭天下總還是要有個正統的。李淵稱帝之前,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又立了個楊侑為傀儡,然後再行禪讓之事,也是這麼個道理。

竇建德

這之後,蕭皇后又遭到北邊的突厥可汗覬覦。突厥可汗遣早年和親嫁入突厥的義成公主為使,前來“迎接”蕭皇后和隋朝遺族。竇建德打不過突厥人,也就只能放手。義成公主是隋文帝時派去突厥和親的,乃是楊廣的妹妹。有她在突厥關照,突厥的可汗對蕭皇后自然也不會失禮。更何況當時突厥也有著逐鹿中原的野心,武德三年(620年)迎來蕭皇后和楊政道之後,馬上就在定襄郡立楊政道為隋王。此時楊政道不超過3歲,突厥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昭然若揭。

蕭皇后在突厥滯留12年之久,一直到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遣大將李靖攻破突厥,才將蕭皇后和楊政道等人迎接回來。此時的蕭皇后,已經63歲了。

六、終歸故土‍,平靜離世

唐太宗在迎回蕭皇后之後,給與了她前朝皇后應有的尊敬和禮遇。據《北史》載:“大唐貞觀四年,破突厥,皆以禮致之。歸於京師,賜宅於興道里。”而楊政道也被太宗授予員外散騎侍郎的官職,安置了下來。唐太宗之所以給予蕭皇后等人這般禮遇,自然不會是小說中說的“垂涎美色”云云,畢竟蕭皇后那時都六十多歲了。

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應該是通過尊重前朝,來主張本朝政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跟隋唐兩朝,楊氏和李氏都出自早年北周宇文泰的八柱國,兩家有世代的姻親關係有關。此外,當年隋煬帝時,因著蕭皇后而勢力大興的蘭陵蕭氏,在唐朝的立國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這些孃家人在長安,想必蕭皇后人生最後的十來年,也不會太過寂寞了。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蕭皇后於長安無疾而終,享年81歲。唐太宗給予她應有的禮遇:“庚子隋蕭後卒,詔復其位號,諡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

隋煬帝墓出土鳳冠復原圖

這座墓葬,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揚州曹縣的隋煬帝墓了。

參考文獻:

1、(唐)魏徵等:《隋史》

2、(唐)李延壽:《北史》

3、(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4、姚亞麗:《隋唐時期的蘭陵蕭氏南梁房》,陝西師大碩士論文2017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在清朝小說《隋唐演義》中蕭皇后化身蕭美娘,擁有傾城傾國的容貌,嬌媚迷人的風姿,讓人看一眼再也難忘。也因此引得眾多英雄豪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首先是隋煬帝楊廣強娶了蕭美娘。後來宇文化及殺死楊廣後第一件事就是霸佔蕭美娘。再然後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後,將蕭美娘佔為己有。


北方的突厥的處羅可汗聽聞了蕭美孃的美貌後,以武力逼迫竇建德將蕭美娘貢出。後來突厥的處羅可汗死後,她的弟弟頡利可汗繼位,當然也繼承了這個漂亮的嫂嫂。直到李世民派遣李靖攻滅東突厥後,蕭美娘才從突厥返回。這時書中交代蕭美娘48歲,風韻猶存。所以李世民把蕭美娘納入了後宮。




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根據歷史上的資料,蕭皇后出身於政治世家,蕭皇后從小便聰慧好學,又知書達理,懂藝術知占卜,德才兼備的名聲早已名揚在外。所以蕭氏成為了隋煬帝選妃的最佳人選。公元582年,15歲的蕭皇后嫁給了13歲的楊廣。


隋煬帝在位後,不問政事,沉溺於美色,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安穩,宇文化及率領禁軍造反,殺死了剛滿50歲的隋煬帝,他接收了了隋煬帝的一切,包括蕭皇后,這時在中原地區起兵造反的竇建德打到了江都,宇文化及退守魏縣,後至聊城,不過,最後也沒擋住竇建德的大軍,竇建德殺死了宇文化及。雖然已經經歷了2次的寡婦,但蕭皇后依舊風韻未減。竇建德把宇文化及的淑妃變成了自己的王妃。


這時北方的突厥勢力開始大增。原本出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妹妹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在長安稱帝,於是派使者來樂壽迎接蕭皇后,竇建德膽小畏首畏尾,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乖乖交出了蕭皇后,蕭皇后到突厥,以她絕無僅有的風姿一舉征服了突厥王處羅可汗,自此,她的命運全部不由自己掌握,真的是由天,處羅可汗死後,他兒子頡利可汗繼承王位,按照突厥人的傳統,蕭皇后也被頡利可汗接收。


十年後,貞觀四年,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后,這時的蕭皇后已經四十八歲了,李世民三十三歲,不出意外。蕭皇后以自己一身的絕代芳華,征服了李世民,她成了李世民的愛妾,至此,她這一生才找到了最後的歸宿。她在李世民的後宮安然生活了18年,之後她以67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看到歲數,大家覺得驚訝嗎?63歲的蕭皇后怎麼可能吸引後宮美女如雲的李世民?實際上蕭皇后並不是靠美色吸引各大皇帝軍閥,而是她的手中拿著傳國玉璽。當隋朝滅亡後,蕭皇后就將傳國玉璽帶在了身邊,所以引起了各大軍閥的爭搶。直到李世民將其接回中原,她才把玉璽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很高興,專門設宴招待了蕭皇后一番。

但是像蕭皇后這樣的歷史上也是僅此一位,絕無僅有。


司徒聊歷史


蕭皇后一生被6位皇帝搶了60年,這句話是真的,但是搶蕭皇后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蕭皇后的美貌。歷史上還能舉出第二例嗎?能!而且歷史上真真實實有一位女子,因為美貌被搶了很多年。



蕭皇后被搶並不是因為美貌

在清朝小說《隋唐演義》中蕭皇后化身蕭美娘,擁有傾城傾國的容貌,嬌媚迷人的風姿,讓人看一眼再也難忘。也因此引得眾多英雄豪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首先是隋煬帝楊廣強娶了蕭美娘。後來宇文化及殺死楊廣後第一件事就是霸佔蕭美娘。再然後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後,將蕭美娘佔為己有。



北方的突厥的處羅可汗聽聞了蕭美孃的美貌後,以武力逼迫竇建德將蕭美娘貢出。後來突厥的處羅可汗死後,她的弟弟頡利可汗繼位,當然也繼承了這個漂亮的嫂嫂。

直到李世民派遣李靖攻滅東突厥後,蕭美娘才從突厥返回。這時書中交代蕭美娘48歲,風韻猶存。所以李世民把蕭美娘納入了後宮。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蕭美娘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既然題主問的是蕭皇后,咱們就說說真正歷史上的蕭皇后。

蕭皇后出身於政治世家蘭陵蕭氏,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她出生於公元567年,比楊廣還要大兩歲。公元582年,15歲的蕭皇后嫁給了13歲的楊廣。到了公元618年江都政變時,蕭皇后已經51週歲。在其後在12年間身如浮萍輾轉於各大軍閥手中,直到其63歲時才被李世民接回中原。

看到歲數,大家覺得驚訝嗎?63歲的蕭皇后怎麼可能吸引後宮美女如雲的李世民?實際上蕭皇后並不是靠美色吸引各大皇帝軍閥,而是她的手中拿著傳國玉璽。當隋朝滅亡後,蕭皇后就將傳國玉璽帶在了身邊,所以引起了各大軍閥的爭搶。直到李世民將其接回中原,她才把玉璽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很高興,專門設宴招待了蕭皇后一番。



歷史上靠姿色引起眾人爭搶的美女

這個美女是春秋時期的鄭穆公的公主,叫做夏姬,公認的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他曾經三次成為王后,共計七次嫁為人婦,一輩子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後世對其評價為“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夏姬在未出嫁時先和其庶兄公子蠻私通,不過這個公子蠻無法享受豔福,僅僅不到三年後就死了。



公子蠻死後,夏姬嫁給了陳國大夫夏御叔,也因此後世稱其為夏姬。夏姬嫁給夏御叔後,僅僅九個月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夏徵舒。不過夏御叔因為貪戀夏姬美色,所以完全不在乎。但是即便這樣夏御叔也享受不了豔福,非親生的親兒子十二歲的時候他就掛了,留下了孤兒寡母給別人養。

獨居的夏姬因為美貌引來了陳國君主和兩個大臣,於是四人經常在一起通姦。兒子夏徵舒成年後一怒之下殺了陳國的國君。兩個大臣跑到了楚國,說陳國有一個美女叫做夏姬,引得陳國大亂,楚國應該乘機討伐陳國,於是楚莊王起兵討伐陳國。



楚國到達陳國後,陳國投降,夏姬的兒子被處死。楚莊王看到夏姬後想要納為妃嬪,結果楚國巫臣說夏姬不祥,會引起滅國的可能。於是楚莊王把夏姬賜給了大臣連尹襄老。

但是這個連尹襄老也沒有享受豔福的命。一年後就掛了。他的兒子黑要見到了小媽的漂亮,第一時間娶了過來。不過這時候巫臣開始和夏姬通信,最終兩人私奔。楚莊王聽說黑要娶了小媽,而且還沒看住,讓巫臣帶著夏姬私奔了,氣的直接把黑要和巫臣的全家老少都給處死了。



夏姬跟隨巫臣私奔的時候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但是巫臣對她依然非常常寵愛,兩人後來還生育了一個女兒,以此可見這個女人的傳奇。


我是越關


首先,楊廣的媳婦蕭皇后雖然輾轉於眾多男人之間,但她絕非是因為空虛寂寞所以必須要得到男人的呵護在這麼做,而所以收留他的男人對其也很尊敬,就算是最後她被李世民擒獲。李世民也是按照前朝皇后的身份去敬重她,還讓他孫子楊政道當了員外散騎侍郎,挺夠意思的了。要說反面人物,春秋時期鄭穆公的女兒夏姬才是極品。

我想歷史上很少有女人像夏姬這麼早熟,據說當年還沒出家就和自己的庶兄有染,但究竟是誰勾引誰這個不得而知(夏姬被勾引的概率較大)。後來夏姬嫁給了夏御叔,早產了一個兒子叫夏徵舒,在夏御叔或者的時候,一家三口相安無事,夏姬也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等到夏姬快三十多歲時,夏御叔暴斃,忽然間這個美貌寡婦的名聲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其中最高級別的愛慕者當屬陳囯的君主陳靈公,除此之外還有儀行父和孔寧兩個公卿級的人物,夏姬也是來者不拒,給所有人都留有機會,於是這三人就爭先恐後的去夏姬家,夏姬也是從不冷落誰,你來我往好不自在。

夏徵舒日漸長大,不僅不齒於母親的行為,還對這三位“後爸”恨之入骨,於是在某次三人同來飲酒作樂時,夏徵舒在屋外埋伏弓箭手要殺死三人,結果只射死了陳靈公,那二人逃之夭夭。趁著陳國無主,夏徵舒準備也當老大試試看,但陳國變動的消息傳到了楚國,楚莊王立刻發兵親征陳國,夏徵舒也在混戰中死去。楚莊王和他弟也多少聽過夏姬的傳聞,一見真人二人立馬被征服,甚至想娶夏姬,幸好申公巫臣阻止,說這女人是禍害,不能要,楚莊王才作罷。

其實申公巫臣之所以組織楚莊王娶妻,是因為自己想把夏姬佔為己有,他讓楚莊王把夏姬賞賜給了連尹襄老,自己再做其他打算。連尹襄老看到如此美姬直呼自己運氣好,夏姬也用自己的技術征服了他。但好景不長,連尹襄老在邲地之戰中陣亡(有傳聞說是申公巫臣放暗箭射死他的),他的兒子黑要本就垂涎這個後媽,於是夏姬又和黑要廝混起來。

連尹襄老雖然戰死,但他還有利用價值,他的屍體被晉軍帶回,申公巫臣以索要連尹襄老的屍體為名,把夏姬送到了鄭國,二人在路上還頗有儀式感的進行了結婚儀式。楚莊王的弟弟得知此事大怒,屠盡了申公巫臣的全家,申公巫臣悲痛交集,向晉囯建議聯合吳囯包夾楚國,這一切的緣由多少都和夏姬有關啊。

當然,夏姬在整個事件裡始終是被動的角色,夏姬也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私慾去主動害過任何人,如果要說被她害的最慘的是哪個男人,我想就是她的兒子夏徵舒了吧…


淫亂的主動權在男人手上,為何要讓女人背鍋…


邏輯文史游


自十三歲做了晉王妃後,她便開啟了“母儀天下,命帶桃花”的人生宿命。從隋煬帝的皇后,到宇文化及、竇建德的寵妾,再到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成為唐太宗的昭容。<strong>

公元583年,晉王楊廣使江南江北盡歸一統。文帝為表彰他,又從政治的角度考慮,決定迎娶梁明帝蕭巋的女兒做晉王妃。使者給梁明帝的三個適齡女兒占了卜,結果都與楊廣八字不合。此時,有人想起了當年因二月而出生、被視為不祥而送予遠房親族蕭岌的女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蕭皇后。

誰都沒有料到才16歲的蕭氏會如此明豔動人,令三千粉黛都黯然失色,使者占卜的結果也是大吉大利的上上卦,星象家袁天罡更是直接說“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我們且不說蕭皇后是多麼的姣花照水,單是這“母儀天下”的預言,楊廣也要對她死心塌地。最終楊廣於公元605年謀取了皇帝寶座,38歲的蕭皇后也印證了當初“母儀天下”的預言。

許是大隋朝命數將盡,公元618年權臣宇文化及在揚州起兵造反後逼得隋煬帝被弒殺。聞訊趕來的蕭皇后又成了宇文化及的侍妾,後又成為他的淑妃。公元619年,自稱大夏王的竇建德打著為隋報仇的旗號攻破聊城,殺死宇文化及。命帶桃花的蕭氏再一次成了他人的侍妾。

宇文化及與竇建德都這般傾心蕭皇后,是被她的美貌迷住了?兩人位高權重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怎就醉在了她的溫柔鄉?

其實還是袁天罡的作用,袁天罡的預言在當時定是被傳的沸沸揚揚,既在爭鋒之中奪得一席之地,誰又不想憑藉“母儀天下”預言成為天下之主呢?當然,更主要的原因當是蕭皇后手中的傳國玉璽。說到底兩人都是起兵造反,若無傳國玉璽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義成公主聽聞蕭皇后的遭遇後,便要求處羅可汗營救她。公元619年夏,蕭皇后因在中原舉目無親、心灰意冷,便跟隨義成公主派來的使者去了突厥汗國,隨後又相繼成了處羅可汗、頡利可汗的妃子。

蕭皇后此時依舊身段玲瓏、凹凸有致,是那誘人的風韻勾起了兩代可汗的慾望嗎?還是為了那傳國玉璽?

其實突厥人要隋朝的傳國玉璽並無什麼用處,這應該是見慣了彪悍的突厥女子,難得可以換換口味。當然,他們也可能會相信娶了蕭皇后就能穩固江山。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迎接這個在塞外流亡多年的前朝皇后回長安頤養天年。真不知他是想以善待前朝舊人為自己博取寬厚待人的好名聲,還是也在聽傳聞時對這個傳奇美人動了其他心思。

但其實他是為了那塊傳國玉璽吧。雖說李唐是建立新朝,可到底在明面上是李淵接受禪位的,只有得了傳國玉璽,方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識時務的蕭皇后獻上了傳國玉璽,年輕的李世民卻封了63歲的她為蕭昭容,這是她第六次成為王的女人。可能,還是因為袁天罡的那句“母儀天下”——誰娶了她,誰就是天下之主!若是說李世民看上了半老徐娘的蕭皇后定是子虛烏有,可當18年後蕭皇后去世時李世民卻不忘她臨終的託付,下詔宣佈恢復她的皇后的諡號“愍”。他對那個說出“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怎可與亡國之君相比”美貌與才華並存的女子就算沒有動過一絲真心,想必也是比較敬重的。

母儀天下,命帶桃花,也許有過男子愛過她絕世的容顏,但更多的卻是為了曾經的預言與那塊傳國玉璽。正是這桃花劫,才讓六位君王對她趨之若鶩,她便窮盡一生也逃不掉桃花劫的宿命。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都沒有這樣的桃花,最根本原因應是評選四大美女時是以容貌為主要標準的,而蕭皇后被六位王者瘋搶,卻是參雜了太多政治因素。同樣的,歷史上還存在另外一位可與她比肩的女子——《列女傳》記載“三為王后,七為夫人”的夏姬,《株林野史》說她既有麗姬息媯的美貌,又有妲己褒姒的妖媚。

這裡說的夏姬可不是傳說中與呂不韋有一腿的始皇帝的母上,而是鄭穆公之女,堂堂一國公主。她深諳房中之術,眾男子對她趨之若鶩,相傳夏御叔便是死於她的床上採補之術。而夏姬一生,總計令九個男人死在她的石榴裙下。

陳國死了一君二臣並被楚國團滅、楚國君臣傾軋、吳楚相爭,我們怎能將這一切的罪責都推在她一介女流身上呢?或許我們可以將野史中那九名男子的死亡歸結於她的採陰補陽之術,但簡單地將政治紛爭都推諉於夏姬必是有失偏頗的。

像蕭皇后、夏姬這樣在野史中極其香豔的存在的女子,大多都是民間與後人尋一時之樂作為消遣而謠傳下來的,日後我們在評價她們時還是要揣著一顆公平的心。


無筆史官


蕭皇后貌美賢淑,走到那裡都受帝王喜歡,她雖然投靠過多位帝王,但是並非每位帝王都寵幸了她,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對蕭皇后禮遇有佳!蕭皇后的丈夫是隋煬帝楊廣,夫妻十分恩愛;楊廣死後,天下混戰不休,蕭皇后先後棲身於宇文化及、竇建德、處羅可汗的地盤。李世民擊滅群雄,統一天下後,迎接蕭皇后回長安,安置在興道里,死後李世民將其與楊廣合葬。

蕭皇后16歲時嫁給楊廣,楊廣死的時候蕭皇后52歲,蕭皇后回長安城時64歲,死時81歲。從年齡上看,蕭皇后流浪天涯時已經青春不再了,沒有那個帝王會喜歡這樣一個年老色衰的貴婦,收留蕭皇后只是為了爭取天下民心而已!蕭皇后德貌雙馨,雖寄人籬下,但是氣節不改,所謂六個帝王瘋搶,只是後人杜撰出來的豔聞而已!

歷史上的美女曾出不窮,被帝王爭搶的美女也有許多,在下列舉一二,供大家茶餘飯後當作談資。春秋戰國時代,齊國出美女,其中有一位文姜長得國色天姿,她還沒有嫁人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哥哥齊襄公有姦情,後來嫁給了魯國的魯桓公為夫人。文姜趁回齊國省親的時候又與哥哥齊襄公舊情復燃,兩人通姦之時被魯桓公撞見,齊襄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將魯桓公殺死。魯桓公死後他與文姜生的兒子繼位為君,是為魯莊公;文姜長期居住在齊國,並遙控魯國的政事,據說她處理政事本領十分高強。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是春秋時期四大美女之首,她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夏姬先後七次嫁人,其中有三次成為王后,她的事蹟總結出來就是: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前後有九位男人因她而死,可謂紅顏禍水,莫過於此!夏姬未出嫁時,便與自己的庶兄公子蠻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蠻就死了。夏姬遠嫁給了陳國大夫夏御叔為妻,不足九月便生下兒子夏徵舒,十二年後正值壯年的夏御叔突然暴病而亡!居說是死於夏姬的採補之術上,夏御叔也實現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夙願!

成為寡婦的夏姬長期與孔寧、儀行父二人通姦,孔寧因吃醋就向陳靈公說夏姬的美貌,於是陳靈公又成了夏姬的伴侶之一。後來夏徵舒不滿母親與陳靈公通姦,用箭射死了陳靈公,陳國則在楚國的壓力下誅殺了夏徵舒。楚軍將夏姬抓到楚國,楚莊王看上了夏姬,意圖納她為妃,大臣巫臣說夏姬不詳,於是楚王將夏姬賜給連尹襄老;襄老不久就戰死後,他的兒子黑要則霸佔了夏姬。後來楚國大臣屈巫看上了夏姬,拋家舍業帶著夏姬私奔到了晉國定居,而屈巫全家被楚王誅死!


大秦鐵鷹劍士


蕭氏九歲嫁與楊廣,歷任晉王妃、太子妃、皇后,同隋煬帝生活了二十餘年,後又先後淪落到宇文化及、竇建德等人手中,並曾被突厥番王處羅可汗及其弟頡利可汗寵幸,又在四十八歲時進入唐太宗李世民後宮,直至六十七歲壽終正寢,以皇后之禮下葬。從蕭皇后的“個人履歷”來看,估計翻遍二十四史,也很難找出能與之比肩的女性。

蕭氏本為皇室後裔,她的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出生後受堂叔蕭岌收養,等蕭岌死後,蕭氏又被收養在舅父張軻家中。

隋文帝登基後,以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在當時,世家大族之間常實行聯姻,於是年僅九歲的蕭氏被選定為了晉王妃。據說,由於蕭氏長相甜美出眾,且天資聰穎,善解人意,故而頗受自己公婆喜愛,在宮中極為得寵。

後來,太子楊勇失勢,晉王楊廣繼任太子,之後由登基掌權,蕭氏也相應地從晉王妃做上了太子妃,併成為了隋煬帝皇后。

隋末天下大亂,楊廣殞命後,蕭後也開始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玩物,開始了自己慘痛的人生。

最早垂涎並虜獲蕭後的是宇文化及。據說,在楊廣在位時,宇文化及便已垂涎蕭後,因此到隋朝分崩離析時,他率先把這一絕代佳人攬入懷中。

繼宇文化及之後,再次抱得美人的是竇建德。竇建德雖然在群雄逐鹿中失敗,但畢竟也是一代梟雄。只是,當時突厥正值強盛,同樣對蕭後感興趣,並向竇建德下了通牒。

就這樣,蕭後再次成為了突厥番王處羅可汗的枕邊人。等老突厥王死後,按照傳統,蕭後又被原來的小叔子,新任突厥王頡利可汗佔有。

唐太宗憑藉強大的國力,戰勝突厥,將蕭後納入後宮,並立為昭容。蕭後在李世民後宮生活了十多年,死後又被以皇后之禮安葬,總算是有了個安穩的歸宿。

貞觀四年,即公元630年,唐朝大將李靖擊敗突厥大軍,將蕭後迎回。這一年,蕭皇后正值四十八歲,但卻依然風韻猶存。據說,蕭後入朝時,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臉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楊柳、儀態萬千,依然誘人眼目、動人心絃。

就這樣,李世民再一次拜倒在了蕭後石榴裙下,將其封為昭容。蕭後自此結束了浮萍般的生活,成了李世民的寵妃。直至貞觀二十一年,蕭後壽終正寢,享年六十七歲。唐太宗李世民以皇后禮儀將其葬於楊廣之陵,諡愍皇后。

一代美人蕭後,半生顛沛流離,成為權貴手中玩物,最終又得以與楊廣相見於黃泉,可謂令人玩味。只是,這些都是野史傳說罷了,又多被今人演繹。大家閒來無事,藉此打磨時光即可,切不可太過當真。


史海爛柯人




隋朝蕭皇后,是個傳奇女子,被人最津津樂道的是她被六個“皇帝”搶來搶去的故事,於是,很多人覺得這個女人魅力非凡,讓這些頂尖的男人都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其實,這些故事是假的,全是“小說、演義處”得來。

蕭皇后一生,只有隋煬帝楊廣一個男人。

八字合適,與楊廣結了百年之好



蕭後的出身非常顯貴,父親是梁朝皇帝,母親則是皇后,是嫡出。

據各種資料來回對比和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蕭後出生於公元567年。

隋文帝建立隋朝後,為楊廣選妃時,發現蕭後聰慧溫婉,通情達理,略懂醫術,最重要的是和楊廣八字非常合,於是,在公元583年,蕭後成了楊廣的老婆(晉王妃)。

嫁給楊廣後,夫妻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沒幾年,就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怎麼看這都是個幸福的家庭。但生在帝王家,充滿著無盡的變數,這個誰也不能否認。



在後面的日子裡,夫妻兩人做好手頭工作,廣結善緣,而且對外顯示了兩人的專情。於是,獲得了兩個“老傢伙”的認可,特別是獲得了獨孤皇后的認可。此時,太子楊勇卻不讓大人省心,不僅能力展現一般,而且有點淫亂,這讓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不開心,當楊勇的正妻和側室在競爭過程中被氣死後,獨孤皇后徹底火了,一頓調查,最後發現楊勇“德不配位”,於是楊勇下課了,楊廣上位成了太子,這是公元600年。

公元602年獨孤皇后去世,公元604年,楊堅重病,因為不滿太子楊廣提前準備上位之事,再加上楊廣有調戲宣華夫人之意,楊堅計劃“廢黜楊廣,重新啟用楊勇”。但不久,楊堅自己離奇去世在仁壽宮。

可能只有一個,真是:宮廷之內無父子。

就此,楊廣成了隋煬帝,蕭後成了皇后。

楊廣大興土木,淫亂不堪,實行暴政,隋朝倒閉,蕭後開始“漂泊”生涯



絕對的權力使人沉淪,此話不假。

楊廣當了皇帝后,先是補充後宮,開始放縱;然後大興土木,搞得民不聊生。對於不服從自己的,殺!對於阿諛奉承的,賞!作為皇后,蕭後完全影響不了楊廣絲毫。於是,楊廣在毀滅的大路上極速前進,蕭後漂泊的命運漸漸到來。

楊廣當了十二年左右的皇帝時,全國群雄並起,起義的隊伍到處可見。公元618年4月11日,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此時,蕭後已經是51歲,大好年華已經逝去。

楊廣死了,蕭後帶著自己的幼孫,還有皇室眾女,被宇文化及的亂軍帶到了聊城。不久,宇文化及被竇建德干敗,於是蕭後眾人又被竇建德帶到了武強縣。

有人說,宇文化及和竇建德先後強佔了蕭後,但正史裡沒有任何記載,只有演義和文學作品當中才有描述。話說過來,一個51歲的老人,一個在更年期左右的老人,能有多大魅力呢?

蕭後遠嫁塞外的小姑義成公主(楊廣堂妹)看到了皇嫂到處漂泊,安全難保,於是讓自己老公處羅可汗(突厥)從竇建德處把蕭皇后要了回來。這是一段相對平靜的歲月。

處羅可汗死後,其弟弟頡利可汗上了位,義成公主又嫁了頡利可汗。蕭皇后眾人還在突厥處。

蕭皇后被李世民迎回,年已63歲



貞觀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李世民滅了東突厥,看到了寄居在此的蕭後,李世民迎了回去,此時,蕭後已經63歲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2歲。

有人說,李世民將蕭後放入了後宮,行了那不軌之事。這話,實在經不起推敲,32歲的李世民,去睡一個63歲絕了經的老女人,這口味得多重啊!說句不好聽的話,這是一個可以當李世民奶奶的人,李世民後宮無數美女,如何會動這個心思?

蕭後被李世民迎回後,得到了李世民的禮遇,不管怎樣,這也是李世民的表嬸,安排一下,讓其安度晚年,符合常理。

公元647年,蕭後去世,離世時80歲。

拋開野史不說,縱觀蕭後一生,雖然在六位出眾的豪傑(皇帝只有隋煬帝和唐太宗)那裡待過,但終其一生,伴侶只有隋煬帝楊廣一個。


藍風破曉


出生

一開始蕭姐姐的命運其實不好,小的時候,出生在後梁後宮,她老子卜卦,說不吉,要麼弄死,要麼送人。在他母親張姬哭的死去活來,結果送人撫養。

8歲的時候,養父母老兩口都歸天了,小姐姐就由舅舅張柯養,張柯家裡窮,但很矮侄女,教她讀書寫字,蕭姐姐太聰明瞭,過目不忘。

14歲,蕭姐姐長成美人兒了,人人見誇,但張珂夫婦搖頭道,這娃娃真苦。這時候,宮裡有人勸蕭巋接女兒回家了,但皇帝不答應。

逆襲

公元583,隋文帝給兒子晉王楊廣挑媳婦,這個時候楊廣16歲,隋文帝為籠絡江南大地主代表,覺得後梁王蕭巋家正好有三個女兒,結果三個都沒看上,有人提議蕭巋把蕭姐姐接回來,果然,選中了蕭姐姐。

不久,蕭姐姐來到長安,獨孤皇后也很喜歡他。

楊廣登基後,立蕭姐姐的兒子楊昭為太子。不過蕭楊廣殘暴奢侈,蕭姐姐怎麼勸解都沒用。蕭姐姐非常傷心。

公元607年,隋煬帝下令開運河,造龍舟,蕭姐姐勸解還是沒用。眼看大隋國越來越衰弱,蕭姐姐寫了《述志賦》再一次規勸。但是皇帝看了,還是無動於衷。

隋朝敗落,隋煬帝又去打突厥炫耀武力。

流浪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兵變,先殺隋煬帝的幼子,隋煬帝被活活勒死。亂軍離去,蕭姐姐痛哭失聲,好久之後,才將他們簡單安葬。

宇文化及立傀儡皇帝,自稱大丞相,霸佔隋煬帝后宮。

遠嫁突厥和親的義成公主聽說隋朝滅亡之後,蕭姐姐被俘後,想起前面情義,就派使者去長安迎接蕭姐姐,蕭姐姐舉目無親,只好流落異域。

回國

公元630年,唐代大將軍李靖打敗突厥,唐太宗知道蕭姐姐在塞外,又派使者接回長安。孤獨中老去,享年78歲。死後以皇后禮與隋煬帝合葬。


牛在看你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首先需要說明:隋煬帝的皇后蕭氏,初嫁晉王楊廣,後冊封為後。隨後蕭皇后迫於無奈,以妾室身份輾轉於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之間,並因為突厥風俗而成為下一任可汗的妾室。最終,據野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愛蕭皇后,將她封為昭容。所以即使算上野史,蕭皇后只光明正大的嫁了一位丈夫——隋煬帝,和另外五位有過關係,其中一位是皇帝,兩位是突厥部落首領,兩位是將領。皇后蕭氏並不是一生嫁了六位帝王。歷史上也沒有與她類似的人。

而這麼一位經歷堪稱“傳奇”的女子,面對這樣的遭遇會怎麼想,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探究。

一方面,是看蕭皇后是個怎樣的人。

隋煬帝的皇后蕭氏出身高貴,她的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母親是張皇后。因為出生於二月,民間認為不祥,所以先後被寄養在叔父蕭岌和舅父張珂家中。後來隋文帝為晉王楊廣選妃,蕭氏因為占卜為吉而成功嫁入晉王府。

蕭氏從小溫婉聰慧,通曉醫術和占卜,深得楊廣喜愛。當晉王楊廣決心奪嫡之後,蕭氏給予了丈夫全力支持。當時楊廣前往江都和心腹郭衍商討奪嫡計謀,正是以蕭氏要前去為郭衍的妻子治病為藉口。

不僅智商高,蕭氏情商也不低。當時獨孤皇后隔三差五就派人去晉王府“慰問”蕭氏。為了討好這位婆婆,蕭氏往往在宮中來人時和宮人同寢同食,以示對獨孤皇后的親近。

蕭氏和楊廣,也算的上是一對恩愛夫妻。兩人共誕育三子一女。楊廣每次下江南也必有蕭氏陪伴。而之後蕭氏遇見的那幾位“接盤俠”,卻是蕭氏迫於時勢做出的屈服。

面對這些亂臣賊子和外族首領,皇后蕭氏本心裡輕蔑會有,厭惡會有,委屈和絕望也會有。但她畢竟不是一般女子,她更堅毅、更冷靜,更懂得在夾縫中求生存。<strong>

另一方面,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左右著蕭氏的內心。

當時儒學並未成為社會上一家獨大的思想,儒、佛和道相互交融,民眾思想較為開放。拿文學來說,南朝文學作品重聲色,一派豔麗景象。隋朝時雖然有心改變,追求樸實,但最終還是半途而廢。在這樣的風氣之下,蕭氏有過三五個男人,也不見得會受到當時人們多嚴重的詬病。

況且,蕭氏在隋煬帝在世時,恪守婦道,全力支持丈夫,甚至作《述志賦》勸諫。她也是在隋陷入動盪之後,才落入他人之手。之後蕭氏前往突厥,也是因為政治脅迫,而非自願。至於之後和李世民怎樣,那也只是野史記載,其真實性值得懷疑。一介女流,在混亂的政局中,保全自己就已然不易,又哪來的精力做到面面俱到。

<strong>

蕭氏的“風流史”,是以她亡國亡家為起點的。所以她的心中,迴盪的是一個普通女子的悲哀、傷痛,是企圖抗爭命運而又手無縛雞之力的無奈和絕望。在後人看來,蕭氏因其“風流史”而“風流”。但對蕭氏而言,她卻是以一個弱女子的身量,去抗爭一個時代的摧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