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玫瑰姐的話:

“認識上海的營造之鄉——高橋

”,很多朋友互動,也談到了對古鎮發展不盡如人意的詬病,玫瑰姐將古鎮曾經有過的文化歷史淵源寫出來,就是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大家一起關心發展好這些小鎮的未來。祝願上海的明天更加輝煌!

今天的“上海的文化之根——川沙”,希望能夠娓娓道來這片熱土曾經養育的有識之士以及他們是如何傾力致力於文化教育振興。

從外灘漫步一路向東,有一個被譽為“華東門戶, 浦東之根”古鎮川沙(1993年,川沙縣建制撤銷,成立了浦東新區)。大學時就有一個來自川沙的同學,那個時候川沙就代表著浦東。這個說著不標準的普通話,成績卻是極好的同學,後來還成為了系裡的學生會幹部。大學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在一眾浦西同學眼裡不看好的川沙人,卻有著更好的成績,從那時起我就有了探究川沙的想法。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這個心願得之以償卻是在浦東早已騰飛、“看上海就看陸家嘴”的二十一世紀。當我踏入川沙的第一眼就落在了“觀瀾小學”(源自1834年觀瀾書院,1902年由黃炎培先生改建為川沙小學堂,2004年複名觀瀾小學),這所當年由黃炎培先生秉承”辦學開啟民智“理念創建的川沙第一所學校,他親自編譯歷史教科書,遵循老師蔡元培先生關於”中國國民遭到極度痛苦而不知痛苦之由來,必須以辦學喚醒民眾“的教導,大力提倡”教育救國“,學以致用的的實用主義教育,堪稱教學之母,名譽天下!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黃炎培(1878.10.1—1965.12.21,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民主同盟、民主建國會主要創始人)這個名字應該是川沙的驕傲了,”觀瀾小學“門牌上他的題字,讓我有了濃厚的去黃炎培故居——“內史第”一探究竟的興趣。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原為清內閣中書沈樹鏞府邸的“內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三進院落的清代江南民宅,其建築之精美在上海乃至江南都是十分少見的,有精緻的雕花儀門,晚清風格的“鳳戲牡丹”“狀元遊街”等磚雕圖案細膩精巧。曾為黃炎培、宋慶齡、黃自(1904--1938,音樂教育家,黃炎培侄子)等名人誕生地,以及胡適(有關胡適與內史第的淵源,容玫瑰姐下回講解安徽績溪時一併道來)的居住地,絕對是值得一探的風水寶宅。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然而徜徉在這樣一個培育大家的“內史第”,一間間院落走下來,從黃炎培的出生房間到他的子女後代,我滿懷的敬仰都給了這位近代的大教育家。黃老的子女中有哈佛博士、有革命烈士、更有赫赫有名的水利專家黃萬里(對三門峽以及長江大壩刷沙出庫、以防洪水危害提出了建設性權威性建議)。黃老以畢生精力奉獻於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為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特別是職業教育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黃老的教育思想培養的又何止他自己的子女,千千萬萬的中華好兒女應著他”勞動者文化、業務水平提高、造就新型知識分子“的理念而走上當時實業救國的道路。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內史第屋宅內陳列著他親自創辦的女學課堂,黃老一生的諄諄教誨,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做人準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彷彿從民國的年代,從他圓筆內斂的書法,從他那敦厚的笑容裡,逼真地在我經過的步履中猶言在耳、浸入心扉。我想畢生從事教育的黃炎培先生一定在天國裡也是這樣慈目地開心地笑著,因為當年他畢生著力開啟的民智,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浦東熱土上早已深入民心。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川沙學堂建立後,1905年,黃炎培就與李平書(玫瑰姐在”營造之鄉——高橋“中提到過的在上海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今日上海地域實則起源李平書早年籌建的淞滬特別市)一起發起成立浦東同鄉會,全力規劃改革地方教育。1915年發起”美國實業考察團“,吸取西方先進辦學理念,以改良中國實際教育基礎。1917年在上海發起”

中華職業教育社“,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自此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不斷髮展成熟,並一直影響著此後的中國教育實踐。玫瑰姐行文至此,也一併呼籲,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值得研究黃老的職業教育理念,針對我國的基礎教育環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如德國日本式的真正精細化的能工巧匠,這也許是我們國家當今的發展更加需要的。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黃老早年興辦川沙小學堂時,還有一段因接觸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等新學書籍,被認為反清而下獄,在江蘇巡撫”就地正法“批文到達一小時前,由當地的基督外籍牧師保出逃亡日本,一年息事後才得以歸國繼續興辦學校。

前面我已交代,內史第亦是宋家姐弟的出生地,他們的父親宋嘉樹(1864—1918,字耀如)早年攜妻倪桂珍(1869—1931)賃屋”內史第“(筆者注:大抵也是學”孟母三遷“呢),獨立傳教,組建第一個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從事教育和實業工作。這些傳教士是否在晚清那個黑暗年代,也一起協助了李平書、黃炎培等人一起辦學,並暗中救助了愛國民主人士呢?希望大家繼續關注”玫瑰女人俱樂部“,玫瑰姐將繼續宋家父母輩與川沙的淵源以及宋家姐弟在川沙所受到的啟蒙。

至於後來黃炎培發起成立民盟以及一腔熱血為新中國建立所做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官至新中國第一任無黨派副總理等,都無需玫瑰姐用筆贅述,黃炎培這個名字將永遠是川沙的驕傲。

行文至此,我也想起了另一位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同為民主同盟成員的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實則與黃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美國留學歸國後,倡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受聘為黃炎培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的特別社員,與黃老在共同的職業教育理念下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戀戀走出”內史第“,匆匆逛了一下川沙南市老街,紅燈老車,古鎮依然透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包括給人印象深刻的有著歷史記憶的”人民大會堂“等字跡。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我想川沙是傳承、懷舊、反思的,文化的精髓也在於傳承並反思。低頭看日曆,正好是100年後的五四青年節,想起了我當年的復旦同學他一定在川沙學堂受益於黃炎培先生”學以致用“的求學理念。黃老開啟民智的教學理念更讓我想起了曾經的復旦老校長馬相伯(1840—1939)的名言”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叫醒中國人“。

川沙這片培育了一大批有識之士的文化熱土,祈願你讓後世兒女傳承黃炎培先生的教育理念,開啟並喚醒更多勞動大眾探索知識,求真求實!


浦東之根、教育之鄉——川沙(上)



最後,以詩人高度概括的受教育心得結尾:

我說,我最崇拜兩門學科:

一個是哲學 另一個是數學 。

前者是知其所以不然,

後者是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詩歌是基於數學和哲學的神學:

邏輯既決定數學之出路,又決定詩的高度。

今天,正好是母親節,教育乃人類之母,也謹以此文獻給母親節!

作者:格格,一個愛自由愛讀書的上海玫瑰女人,復旦工學碩士,曾為國際著名汽車公司中國區高管,自由撰稿人。頗具人文情懷,射手B型,去過一些國家,見過一些人,讀過一些書,做過一些事。喜愛筆尖上的文字,舌尖上的美食,腳尖下的旅途,願用文字抒寫美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