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農商丨銀行資產質量最新解析

深度農商丨銀行資產質量最新解析

深度農商丨銀行資產質量最新解析

此輪經濟轉型下銀行暴露的不良資產還遠未到見頂的時候。

4月10日,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發佈2019年度《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該報告已連續發佈12年,採用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持續把脈中國不良資產市場動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多數受訪的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認為,2019年銀行業不良資產將繼續“雙升”,未來3~5年銀行業不良資產的緩慢上升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至於銀行不良資產率何時見頂?2020年或是一個關鍵時點。報告稱,從調查結果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和關注類貸款規模在2020年預計會同時見頂。

報告分析預測,2020年,關注類貸款規模達到頂峰,之後集中轉變為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集中轉變,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迅速攀升見頂,不良壓力達到頂峰。

“2020年不僅是商業銀行難過之時,亦是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壓力之際。”《報告》稱。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繼去年監管層要求銀行要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後,銀行貸款分類面臨著進一步嚴格的趨勢。券商中國記者從多個受訪人士瞭解到,部分地區的銀保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目前主要是大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去年底,部分地方的銀保監部門就表達過這個想法,今年也找個別銀行窗口指導過,應監管要求,我們行部分地區分行應今年以來就開始執行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但目前我們沒有收到來自銀保監會的通知要求總行層面也全面執行。”一國有大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若將逾期60天貸款也納入不良,勢必會對銀行不良率、撥備覆蓋率、利潤等經營指標形成一定壓力。儘管目前這並非硬性監管要求,也未在更廣的範圍內推廣實行,但一旦執行面擴大後,也註定會對抬高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對銀行進一步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提出更高要求。

未來3-5年不良貸款規模緩慢上升

從近期上市銀行披露的2018年年報情況看,儘管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規模仍普遍增長,但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則出現下降,或者是上升速度收斂。這是否就意味著,銀行資產質量逐漸駛入“安全區”了呢?

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受訪者預計未來3-5年銀行業不良資產壓力緩慢上升。其中,資產管理公司受訪者會比銀行業人士的判斷相對悲觀,從資產管理公司視角來看,未來3-5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持續增加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主要原因有:

一是本輪不良資產集中暴露的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並未得到根本改變,結構調整仍將是經濟運行的主基調,存量不良資產,尤其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不良資產將繼續出清;

二是世界經濟、政治環境發生 深刻變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經營難度提升,部分行業新增不良規模擴大;

三是促進防範系統性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更緊密的結合,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監管工作的重點,在此基調下,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仍將保持較大的支持力度,以期為銀行支持中小、民營企業釋放出更 大的信貸空間;

四是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的修訂及資管新規細則的出臺等給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帶來了較大壓力,將迫使銀行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 率,繼國有大行之後,各股份制銀行可能會成為不良資產市場重要供給方;

五是房價快速上漲的動力衰退,房地產市場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 涉房不良的規模將會逐步擴大。

實際上,對於資產質量率先轉好的國有大行來說,對於未來資產質量走勢的判斷也仍不敢掉以輕心。中行風險總監劉堅東表示,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會更加複雜,會更加嚴峻,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會更多,也會更大,銀行資產質量會持續承壓。

農行總行風險部總經理田繼敏則表示,從目前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已經過了拐點,中西部地區,環渤海地區還保持高發程度。此外,新會計準則實施後,對一些風險更加敏感。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20%-40%,不良率或在2020年見頂

接受調研的銀行人士認為,我國不良貸款率將在2020年見頂,其後將回落,持這一觀點的人數達到了44.55%。

有意思的是,從調查結果看,2020年是銀行資產質量的關鍵時點。這不僅體現在多數銀行人士認為不良率會在2020年見頂,還體現在關注類貸款集中轉變為不良貸款的時間點也在2020年。

調查結果顯示,超五成受訪人士認為我國銀行關注類貸款有20%-40%的比例會轉化為不良貸款。46.53%的受訪者認為我國銀行關注類貸款規模見頂的時間是2020年,也就是說,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會關注類貸款規模會在2020年同時見頂。

報告分析預測,2020年,關注類貸款規模達到頂峰,之後集中轉變為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集中轉變,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迅速攀升見頂,不良壓力達到頂峰。

“2020年不僅是商業銀行難過之時,亦是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壓力之際。”報告稱,要重點關注2020年這一時間節點,宏觀調控與監管部門要加強調控引導和政策協調,提前做好風險防控,防止風險蔓延和傳遞,創造良好的不良資產處置環境,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不良貸款風險。

不良貸款何時見頂,市場的判斷是見仁見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就表示,有跡象表明,銀行業整體不良率可能已經見頂,但見頂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壓力,因為實體經濟還在調整過程中,可能產生新的風險。預計目前銀行業不良率水平還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惡化。未來一段時間的信用風險壓力客觀存在,區域差異進一步分化,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不良風險已充分曝露,不良可能迎來“雙降”;但另外一些區域,如河南、山東等地的信用風險可能還會持續上升一段時間。

此外,從機構類型看,2018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出現了明顯分化。一方面,大型國有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明顯下降;另一方面,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出現大幅上升。報告稱,展望2019年,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受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或將重回升勢,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情況會有所好轉。

房地產不良值得高度警惕

從不良貸款的行業分類看,此前被銀行一直看做是優質貸款的房地產領域,可能未來會從香餑餑變成雷區,這一趨勢在2018年就已顯現,去年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規模就增加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者預計2019年銀行不良資產規模增加最顯著的行業是建築和房地產業。

報告認為,房地產市場多年來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多重槓桿的支撐,但2018年住房金融宏觀審慎政策的持續收緊限制了房企資金的循環速度,加之土地拍賣溢價降低、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放緩等因素,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在2019年仍將受限,融資成本上升,且可能產生隱性庫存增加、局部房價螺旋式下跌及住房質量下降等風險。

“因此,2019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仍將承受較大壓力,涉房不良貸款規模可能持續增加,不良貸款率可能會增至1.35%。”報告稱。

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下跌空間10%以內

房子一直是中國老百姓牽掛的問題。本次報告不僅聚焦在不良資產領域,對宏觀經濟形勢也有涉足,房地產是其中繞不開的話題。

報告認為,我國短期的房地產市場調控重點正逐漸從“控房價”向“穩房價”轉向。“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的提出為地方政府騰挪出了一定空間,各地政府修正調控措施及權衡穩財政、穩增長與穩房價的自主決策權將得到提高。

“預計2019年,在新型調控體系下,持續性的全局收緊和全面寬鬆政策恐難出現,更大的可能是維持現有政策基調不變、中央窗口指導、各地自我修正。”報告稱。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在針對經濟學家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經濟學家對不同城市的未來房價走勢也做出了判斷。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經濟學家群體普遍認為,一二線城市整體政策面依舊趨嚴,限價政策仍將廣泛落實,項目售價大漲的可能性並不大。儘管短期市場持續低位、項目去化走低,但政策放鬆預期強烈,房企以價換量、房價環比大幅下跌的動力不足。因此,一二線房價預計仍將維持高位且漲跌幅不會太大。

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則可能會小幅下跌。報告稱,預計2019年支撐三四線城市超預期發展的棚戶區改造及棚戶區貨幣化紅利將大大減弱,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下跌空間大致在10%以內。

房價下跌20%-30%,銀行將面臨顯著壓力

房價過快上漲容易刺破泡沫,引發危機;同樣的,房價過多過快的下跌所危害的範圍則更廣,受傷害的不僅是個人、房企,也包括手握大量房貸資產的銀行。

那麼,可能使銀行面臨顯著壓力的房價降幅有多少呢?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45%的受訪者預計可能使銀行面臨顯著壓力的房價降幅為20%-30%。

2018年房地產款增速平穩。截至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放餘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較2017年低0.9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貸款6.45萬億元,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下降1.2個百分點。但是,由於存量較多、房地產貸款、房地產開發貨款、個人購房貸款等佔金融機構項貸款餘額的比重仍維持在50%以上。

報告稱,銀行整體貸款質量的高低與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情況密切相關。在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的避險優勢突出,不良貸款率較低,但隨著調控常態化,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黃金期逐漸結東,長期高負債運行所積聚的風險可能逐步暴露。2018年,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壓力明顯增大,個別房地產企業發生債務違約。上市房地產企業的年報顯示,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的整體毛利率為20%-30%,平均資產負債率在80%左右。展望2019年,若房地產行業下行調整幅度過大,房價下跌20%-30%時,會對房地產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較大影響,銀行貸款損失也可能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來源:孫璐璐 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