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帝陵建造老照片,清光緒皇帝崇陵施工現場,圖八是地宮門


崇陵是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清西陵泰陵的東北面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

金龍峪原名魏家溝,同治年間改名為九龍峪,此處為一處風水寶地,但此地是一處棄地,先後4次被遺棄: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為其子永璉選擇陵地時曾選擇此處,後來拋棄。 道光皇帝也曾選擇此地為陵地。

咸豐皇帝在清西陵選擇了金龍峪和清東陵龍泉峪兩處寶地,但後來選擇了龍泉峪。

慈禧太后為同治帝選陵是選擇了清西陵的金龍峪和清東陵的雙山峪,但後來慈禧太后破壞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將同治帝的陵地選在了清東陵的雙山峪。 最後金龍峪被定為光緒皇帝陵地。

清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

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

隆思殿木料均為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質地堅硬無比,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餘斤,所以隆恩殿被譽為“銅梁鐵柱”,且樑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託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為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


殿內彩繪鮮麗,殿前的龍鳳石,雕刻精巧,有立體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時間不長,保存比較完整。崇陵地宮是清西陵唯一開放的皇陵地宮。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築,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鬚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

它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宣統元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竣工,在1938年被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所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