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


瀘定橋又稱為鐵索橋,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

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漢族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

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系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

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裡,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

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右兩邊各2根,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

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熟鐵手工打造的鐵環相扣,總重量達21噸。底鏈上鋪滿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這樣就13根鏈為一個整體。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底鏈上滿鋪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這樣就13根鏈為一個整體。橋臺為固定地龍樁和臥龍樁的基礎;橋亭屬清式古建築。

河對面,山坡上古建築,那是歷史悠久的觀音閣,也就說是一座寺廟。但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時,它卻是紅軍的“飛奪瀘定橋點指揮部”和炮臺、機槍陣地,正是在它的掩護下,紅軍的22勇士從13根鐵索上奮勇爬過,粉碎了蔣介石讓朱毛“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