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一代英主明知長子不成氣候,卻為何依舊傳位於他?

漢宣帝:一代英主明知長子不成氣候,卻為何依舊傳位於他?

漢武帝 劉徹

在常人眼裡,皇帝位登九五,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又似乎世間所有的榮譽,他都可以一手包攬。

殊不知在兩漢時期特別是西漢王朝的時候,有一樣東西卻不是每個皇帝都可以輕易擁有的,那就是“廟號”

何謂“廟號”?

“廟號”是帝王供奉時所用的名號,一般是其本人去世之後由後人評定而有的。

在崇尚禮制的兩漢時期特別是西漢王朝的時候,非有“大功大德”者是沒有資格得到屬於自己的“廟號”的。

後世王朝特別是在隋朝之後“禮崩樂壞”(姑且稱之為“禮崩樂壞”吧!),“廟號”的授予完全沒有了規矩,皇帝中動不動就給自己老子、祖宗上“廟號”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兒”的大有人在,當然了這是後來的事兒了!

西漢王朝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一共走過了210個春秋,期間歷經12個皇帝。

而在這12個帝王中只有4個皇帝擁有正式廟號,他們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廟號太祖)、漢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漢宣帝劉詢(廟號中宗)

劉邦自不必說他是西漢王朝的創建者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廟號”是理所當然的、合乎情理的。

而漢文帝劉恆有“承前啟後”之功,前有“呂后之亂”後有與其子漢景帝劉啟合稱的“文景之治”為以後漢武帝大舉用兵匈奴、開疆拓土奠定了良好的國力基礎。

至於漢武帝劉徹,其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獨尊儒術、對匈奴曾多次用兵、開拓了西域之地大致奠定了西漢王朝遼闊的疆土。其功績也是足可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的。有著屬於自己的“廟號”也是當之無愧的。

而這四位中的最後一位漢宣帝劉詢有何德何能呢?為什麼他也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廟號”呢?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統治期間曾多次發動對匈奴的戰爭,既為一雪漢初高祖時“白登之圍”之恥也為自漢立國以來匈奴對漢王朝歷次騷擾、侵略討個說法,同時還兼有開疆拓土的想法。

總之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與匈奴展開了整整10年的“拉鋸戰”,雖然最後以西漢王朝一方的勝利為結尾。但與此同時的是西漢王朝的國力也因此消耗的很是厲害,從立國之初到漢景帝時期打下的“家底兒”幾乎被耗費了個乾乾淨淨。

《漢書·賈捐之傳》記載那時是

“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

與此相伴的還有“君權的旁落”,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權臣”霍光了。漢昭帝劉弗陵死後他可以完全左右朝政並任意廢除“昌邑王”劉賀。其威權可見一斑。

此外匈奴殘餘勢力在漢武帝死後也一直蠢蠢欲動著。

當然了,還有其它很多的問題存在著,這裡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

也就是說漢宣帝在漢武帝、漢昭帝死後並不是接了一個什麼“太平基業”反而更像是一個“爛攤子兒”

在百弊叢生、民生凋敝之時是漢宣帝劉詢的出現拯救了整個西漢王朝。

漢宣帝在位期間對內“政尚寬簡,懲治腐敗”使黎民能安居樂業,對外“降服匈奴”、“囊括西域”、“破西羌”使西漢王朝在漢武帝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了疆土並保持住了極盛的勢頭。

其統治時期優良的治績被譽為

“孝宣中興”,時人與後世之人對其多有稱譽。

而對於漢宣帝最大的肯定莫過於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那年正月十五,漢光武帝劉秀追尊他廟號為中宗之事。

可就是這樣一位“中興之主”,卻做了其一生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以至於西漢王朝從他以後漸趨日薄西山了。

漢宣帝:一代英主明知長子不成氣候,卻為何依舊傳位於他?

漢宣帝 劉詢

一切的一切,還要從漢宣帝劉詢悲慘的早年遭遇說起。

誰人不想生於堆金積玉之家,享一世之榮華。但生於這鐘鳴鼎食之家,卻不盡然都是滿滿的幸福。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徵和二年)“巫蠱之禍”起,奸人江充等趁機構陷太子劉據。

漢武帝聽信其讒言,將長子劉據一家老小盡皆斬殺。恩寵半生的妻子皇后衛子夫也被勒令自盡。所幸天不絕劉據之後,有一襁褓中的嬰兒被藏了起來。

這個嬰兒不是別人正是日後的漢宣帝,而被殺的太子劉據是其祖父,其曾祖父則為漢武帝,曾祖母便是當時的皇后衛子夫。

祖父一家遭此滔天大禍,父母親族皆亡於此。雖然當時的劉詢免遭一死,但還是被無情的投入了大獄之中。

幸得當時的廷尉監邴吉為人忠厚有餘,對其多有照顧,年幼的劉詢這才得以在暗無天日的監牢中存活下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后元二年)春武帝病重,京城有“望氣者”(術士)說長安監獄之內有“天子氣”。

武帝遂下令將監獄中人全部處死,邴吉拼死不領命,後武帝醒悟並大赦天下,劉詢這才又逃過一劫。

後,漢武帝劉徹駕崩,臨終前留下遺詔,將劉詢收養於“掖庭”,並準其入“宗譜”,其宗室地位得到承認。這或許是武帝對於當年所犯下的“罪行”的一次補償吧!但也僅此而已,王子王孫的待遇什麼的劉詢是享受不到的。

當時的掖庭令張賀曾為太子劉據的舊部又且太子平常為人“仁厚”,故張賀時常感念其恩德。

所以劉詢一入“掖庭”,張賀便對他多有照料,並用私人錢財供其讀書。

年幼的劉詢雖沒能享受到富貴榮華的王子王孫的優裕生活,但卻也因此少了許多條條框框。

班固《漢書·宣帝紀》記載,那時的漢宣帝:

“高材好學,然亦喜遊俠,鬥雞走馬,具知閭里堅邪,吏治得失”

也就是說少年時的漢宣帝是聰明好學的,也是頗為好玩與淘氣的。又由於那時其特殊的身份與遭遇,故而不受皇家禮法所拘謹,常常能出“掖庭”之外遊歷民間,因此少時便頗知民間疾苦也對民間一些不法的奸邪之人有所認識,為其以後的“孝宣中興”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俗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慢慢地劉詢也出落成了一個翩翩少年,雖說其已然無父無母了。但其危難之時總有貴人相助,落寞之時總有忠厚之人予以憐愛。

這不,一向對其照顧有加的掖庭令張賀看到劉詢日漸長大卻無妻室。心裡也是頗為著急與掛念。

想來自己的孫女也到了合適的年齡,於是打算把孫女許配於他。也道是其孫女向來沒有皇后的命,這一消息傳到了其弟右將軍張安世的耳中,堅決不允這門親事。

在張安世看來劉詢現在還是戴罪之身、了無前程可言,況且他日如若再次得罪,恐會遺累張家滿門。

在張安世的堅持下,張賀只好打消了把自己孫女許配於劉詢這個破落王孫的念頭兒。

可到底張賀忠厚有餘、心中頗為不落忍,還是打算竭盡全力與劉詢尋一門親事兒。

漢宣帝:一代英主明知長子不成氣候,卻為何依舊傳位於他?

漢宣帝髮妻 許平君

人道是“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那說的是豪門千金之女。其實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兒也未嘗不惹人憐愛,正所謂“小家碧玉”是也。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賀的多方尋找之下終於找到了這麼一家。

暴室嗇夫(管染坊的小官)許廣漢有一小女,年方十四五歲,尚未嫁娶,張賀聽說後,以自己家財為聘禮為劉詢娶妻許平君。

一年後許平君生子劉奭(後來的漢元帝)。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時年21歲的武帝幼子漢昭帝劉弗陵病死於長安未央宮

因昭帝無子,

昌邑王劉賀被徵召入朝即皇帝位。奈何27天后,大將軍霍光以劉賀荒淫無道為由廢其為庶人,史稱“漢廢帝”

又過了27天,時來運轉的劉詢被霍光推到了皇帝的大位上,是為漢宣帝。

宣帝即位後,霍光之妻霍顯一心想讓其女霍成君為皇后。

是時,霍光已經總攬朝政20多年了。

假若宣帝不想像劉賀那樣僅27天就被趕下臺的話,似乎娶霍成君為後成了其最好的選擇。

可正所謂“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面對著昔日相濡以沫的髮妻許平君。宣帝還是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初心”。

但與此同時宣帝又是極其聰慧的,他知道那時的霍家權傾朝野且又有昌邑王之事為前車之鑑,他不好與霍光起正面衝突。

於是他便委婉的向群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漢書·外戚傳上》載,那時:

“公卿議更立皇后,心皆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自立許婕妤為皇后。”

就是說在大家皆主張立大將軍霍光之女為後時,宣帝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我微時曾有一把舊劍,後來不小心遺失了,現在我非常懷念它(她),眾愛卿能否幫我找回它(她)呢?

也許是宣帝的“精誠所至”感動了大家,在宣帝的“堅持”下,許平君以一介平民之女成為了大漢王朝“母儀天下”的皇后。那年她只有16歲。

奈何“自古多情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宣帝搞了個“故劍情深”的把戲,一下擊碎了霍家的“皇后夢”。但霍家那肯善罷甘休。

終於公元前71年(漢宣帝本始三年),大將軍霍光妻

霍顯,買通女醫淳于衍毒殺了皇后許平君,那年平君年僅18歲。當然了這件事兒宣帝當時是不知道的,直到後來這件事才被人告發。隨後就是霍家滿門被宣帝屠戮。

當然在沒東窗事發之前霍成君就此得償所願的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不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5年後皇后許平君被霍家毒死的事被人揭發,霍家被族滅,霍成君也被打入了“冷宮”之中。

雖然霍家滿門被夷滅,算是給結髮妻子平君報了冤仇。但漢宣帝心中還是久久不能平靜、也滿是愧疚之情。

隨後他又下了道聖旨,立髮妻許平君之子劉奭太子,其父許廣漢加封為平恩候

,封其兩個叔父許舜博望侯許延壽樂成侯。後又任命許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輔佐朝政。

許平君死後宣帝追封她為“恭哀皇后”並把她葬在了杜陵南園(在今陝西西安東南)。

這是平君生前與他的約定,幾十年後他也葬在了此處,另外許平君之父許廣漢死後也被特旨賜葬在了杜陵南園旁陪伴著他的女兒平君。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南園遺愛”典故的由來......

漢宣帝:一代英主明知長子不成氣候,卻為何依舊傳位於他?

漢元帝 劉奭

人都說“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殊不知漢有宣帝劉詢“故劍情深”、“南園遺愛”之事,明有孝宗一生只寵“張皇后”之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固然是令人羨慕與值得讚美的,但最好還是要有所節制。

“知子莫若父”,漢宣帝對於髮妻之子太子劉奭是個什麼材料兒,似乎是一清二楚的!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記載,太子劉奭為人“柔仁好儒”嘗勸宣帝“宜用儒生”。

宣帝最後不無憂慮的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亂我家者,太子也!

沒想到多年後此話真的一語成讖,這個昔日的太子劉奭後來的漢元帝真的成了西漢王朝的“掘墓人”。

宣帝因為對妻子許平君深深的愛與愧疚之情,而選擇了立她的兒子劉奭太子。也因為此,在發現了她的兒子劉奭並不適合作為“人主”後也沒有選擇更立新的接班人選,從而為西漢王朝後來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這對宣帝來說可能只是一念之差,可對於整個天下來說卻無異於是一場“滔天大禍”。

可嘆宣帝一生致力於漢家中興,不想最後卻犯下了如此錯誤!致使漢家基業至此付諸東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