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并存两山夹一沟、西北三百六十寺,堪称百窟千佛的“小西天”


在全国,敢于称谓为“千佛洞”的佛教场所并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你到了甘肃,可以称得上“千佛洞”的景区则会跟随你的游走步伐而频频出现。闻名遐迩的敦煌的莫高窟也称“千佛洞”,甚至是全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

而在甘肃,根据位置区分,东西千佛洞你也一定听说过。但就在约一天前,甘肃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遗址文物管理部门就发布了东千佛洞石窟自8月8日起停止一切对外接待游客参观活动。想是为了更好的加固及对壁画彩塑的修复和保护而做的决定。

而今天要说的这个有“千佛洞”之称的景区,则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的文殊寺。这可不单是仅供奉文殊菩萨的“文殊寺”,这个统称文殊寺的景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远近闻名的古刹。而在建寺之前,是先有的文殊山,且文殊山有前山后山之分,两山夹一沟,又分东西两沟。


而千佛洞就位于后山,在后山,更是寺庙、庵、观齐全,堪称三教并存。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的文殊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北朝,而寺庙创于贞观。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五代历代凿建,前后山共筑约三百六十余座,七十余院,石窟洞窟七十余座。在香火鼎盛时期,庵、观、寺、院处处香烟缭绕,殿、亭、楼、阁遍布前山后山。南北朝至隋唐以来,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艺术均荟萃此地,俗有“小西天”之美称!

一进入后山地带,眼前自下而上从山底到山顶皆是庙宇佛堂!建筑之林立,石窟之密布,规模之宏大,是你难以想象的。不要说拜,光是游览下来,一天时间怕是要有的......就像路口的指示牌,你所能行进的方向都指向佛堂道观,可谓四面八方尽是佛,民间称其“小西天”一点也不为过吧!

这里大殿、小庙同处一山;大仙、小神都有一席之地。按说这神仙相对于凡夫俗子来讲不分大小,所以,在这里民间供奉的小到土神、大到观音及五百罗汉满目皆是。且前来祈福的虔诚信众们均手持香火及供奉,并以标准的跪拜姿势双手合十、紧闭双目且口中念念有词......


由于机缘巧合的关系,此行没有参观依山腰而建、崖壁开凿的洞窟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据说,大多数洞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每个洞窟内都有一龛壁佛,且都有两尊服侍菩萨。但大多数洞窟的佛龛不是面目全非就是不知去向......

惋惜之余也还是有所欣慰及些许收获的,“五百罗汉堂”等一些景观及古建筑就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给予的修复。虽然是新修的,但洞内五百罗汉像形象逼真且面貌各异,无一雷同,能雕塑及刻画的这样惟妙惟肖也绝非是一件易事了。这也是在河西独此一家,游客络绎不绝的原因了!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看似建在土山上近乎颓败的庙宇佛堂。不管你只是进殿浏览亦或是祈福跪拜,规矩还是要讲的。进门前看管人员就会严肃的告知你,“脱帽,不要踩踏门槛,不要使用闪光灯”等等规矩,甚至导游也会尽量告知你行走路线,避免走回头路......虽然我并不信奉什么,但俗话说,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进入这类场所,心存敬畏则是基本素质吧!


而这座佛塔,则可以称得上在后山石窟群及建筑群里最高的建筑了。因其也是新修建的,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光,所以也是谢绝游人参拜及参观的。就塔的形制来看,应该说是比较少见的。但就上面所画的纹饰及图案来说,还是可以看出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一些吉祥纹饰和山水花鸟的。

而位于前山的文殊寺正殿与之后山相比,建造规模及建筑布局就显得更为规整。据传说和《安多政教 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建筑内含有文殊菩萨殿、 文殊寺等。文殊洞年代久远,最负盛名。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在文殊寺居住了三个月,并在此地讲经说法......

与此同时,三世达赖喇嘛组织工匠重新开挖了一座石窟,塑造了文殊菩萨像,把一尊自然形成的文殊菩萨像作为装藏了进去。又塑造了以尊者自用的金刚杵装藏的金刚手菩萨像;以佛陀舍利、达赖喇嘛自己的念珠、萨迦班智达的头饰等装藏了观世音菩萨像。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千佛洞、万佛洞洞窟中的壁画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河西地区与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关系有重要价值。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时至今日,历经风风雨雨1500多年的文殊寺洞窟群依旧静静的坐落于此。虽有不少信众无私的供养或出钱出力来进行一些维护和修缮,至今已恢复了不少建筑昔日的风貌。但还是不及鼎盛时期的两成!只有在每年阴历四月初一到初八的庙会,游人会更加络绎不绝,也许能从中依稀看到或感受到它旧时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