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裡走5公里,能碰到多少人?駛過多少車?路過多少商店?走過多少高樓大廈?上萬人?數千車?近百家商店?幾十棟樓房?但在秦嶺山中,5公里走完,路上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不會動的石頭、泥土、樹木、雜草,還有一直延伸到遠方的路。
有摩托車駛來,遠遠就能聽到它發動機的轟鳴。在山裡走路的時候,聽到身後有車來,往往會停下來,站住等人家開過去。然後還繼續會看著對方的背影,直到車子完全消失在視野裡。這完全是人在山野裡的條件反射。仔細想想,你不也這樣麼?
如果是看到前面路上有人走來,那就更有意思了。這時候心裡一定在想:對方是誰?會不會剛好認識?等相互走近了,又止不住在想:要不要打招呼?說句什麼話好呢?但如果是在城裡潮流搬的人流裡,雖然身邊那麼多人走過,有誰值得你這樣細想?
“孩子多大了?”“五歲半!”“上幼兒園了?”“上了!”人在山中行走,兩撥人遇見了,有話沒話總會打聲招呼。至於話題,幾乎是脫口而出。見到帶孩子的問孩子的情況,見到背東西的問東西的內容。但一般不像在城裡,開口往往問天氣!
天熱不熱,有沒有下雨,這不明擺著麼?有啥好說的?說這種話感覺很虛偽!剛才路過的祖孫走遠了,沒想到後面還跟著一條小白狗。小白狗身上的毛很長,身上髒兮兮的。小狗看到我們後,既十分緊張,又不想跟丟了前面的主人。是進是退,難以抉擇。
我們主動站到路邊,停下來給小狗讓路。我們是過客,他們才是這條山溝溝的主人。目送祖孫倆的身影,以及那一隻毛茸茸的小狗,漸行漸小、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道路轉彎的地方後。南溝再次恢復了平靜,彷彿一切都未曾發生過一樣。
常常是走一里地,或者更遠,才能看到一棟房子。這些山中的房子,大多數都已經空無一人。像這樣還有人居住的,其實是少數。女主人坐在大門旁,門口的土地裡,玉米稈倒了一地,看來主人是剛剛勞動完正在休息。大門旁的兩個囍字,是什麼時候貼上去的?
身旁,一輛小貨車快速駛過去。坐在副駕駛上面的人對我們喊道:“裡面在修路,還有一戶人家在修房子”。我們在南溝走了5公里,這是在路上碰到的唯一一輛四個輪子的東西。如今的秦嶺裡面,像南溝這樣道路還沒有硬化的山溝,已經越來越少了。
道路共有5公里。前面的3.5公里,政府已經拓寬,準備硬化。後面的1.5公里,因為人少,沒有硬化的打算,村民自費請來一輛挖掘機,正在把路面簡單進行平整。開挖機的小師傅見到我們,主動歇了火跳下車來,靦腆地詢問我們:“你們來玩啥?”
也許,如果這隻貓能說話,它也會發出相同的疑問:“沒吃的沒喝的,這溝裡有啥好玩的?”如果用文藝的話說,我會這樣回答:我們不是在遠村簡單地行走,我們是返回了故鄉。秦嶺山民的生活狀態,曾經就是多少人童年的回憶?!
返程時路過小河溝,在路上碰見一隻螃蟹,只是它行走的方式與我們不同,它是橫著走的。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9月8日,地址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江口鎮竹山村南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