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的行業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歡迎公眾號訂閱基本面館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去眼鏡店配眼鏡,店員用計算器一通噼裡啪啦,這裡優惠那裡打折,然後告訴你最低價1000。終於猶豫了半天的你告訴店員:“阿姨,我朋友是XXX,是他讓我來這裡配的……可以再少點嗎?”。最後你拿著300元買來的眼鏡一臉懵逼。

如今,眼鏡的高利潤已經是大家供認不諱的事實了。這樣看來,一個把眼鏡店開遍全國的上市公司也一定很賺錢吧?麵館君告訴你:還真不一定!起碼比起賣眼藥水的同行,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具體原因,且聽後面麵館君一一道來)。

像眼鏡連鎖店這種即暴利又不賺錢的商業模式,說是畸形也不為過。都9102年了消費者還買不到便宜的眼鏡,這合適嗎?

恰逢前幾日,小米官方開通了“小米眼鏡”的微博號,這個神奇的公司每介入一個行業,都會給這個行業的利潤帶來不小的衝擊。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這次小米能否“顛覆”眼鏡行業的格局?怎麼顛覆?利潤能壓縮多少?價格會便宜多少?要回答這些問題,還得從當前眼鏡店的經營模式談起,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些。


一、眼鏡店上市公司獨苗——博士眼鏡,毛利率高達70%

眼鏡店那麼多,A股上市的就只一家博士眼鏡,而且上市還不滿2年。博士眼鏡從深圳起家,是一家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就是大家熟知的“開眼鏡店”的。

眼鏡利潤高不高,看看博士眼鏡的財務數據就知道: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博士眼鏡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其銷售毛利率均在70%以上,看來標牌1000元的眼鏡只賣300並不誇張。

而眼鏡店的毛利潤主要來自產品進銷差價和供應商返利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按照眼鏡架和鏡片的供應商自留30%利潤來算,眼鏡的成本確實很低。


二、70%的高毛利率卻只有10%不到的淨利潤率,利潤被誰吃掉了?

雖然眼鏡成本低,毛利潤高,但即使強如博士眼鏡,全國300多家門店,每年也就5千多萬的利潤,淨利潤率只有10%左右: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那麼毛利率中的60%是被誰給吃掉的呢?50%是銷售費用,10%是管理費用!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講,10%的管理行政開支,少量研發是合理的,但50%的銷售費用是什麼鬼?線下連鎖店要花那麼多錢來做營銷嗎和市場嗎?

再仔細看一下銷售費用的構成才發現,原來公司把眼鏡店員工的工資和門店的租金、物業、水電費用全部算在了銷售費用裡: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對於店鋪費用而言,由於博士眼鏡的店面都開在繁華的商業中心區,自然不低。

對於員工的工資和社保,如果你是一個經營眼鏡店的個體戶,那它就是你發給自己的工資和福利收入,經濟學上叫隱性成本。

看到這裡終於弄明白了,眼鏡店確實賺錢,即使扣除高額的租金,算上隱性成本,即使沒有70%的利潤率也有30%了。

但是賺錢的是個體戶,開連鎖店的公司就不是了。店鋪租金和員工的工資社保都是公司的實際成本支出,算下來淨利潤率確實只有10%左右。


三、為什麼說開眼鏡店不是一門好生意?

有的人可能要說,10%的淨利潤率已經不低了。確實,麵館君承認10%的淨利潤率不低,而且連鎖零售業不在乎淨利潤率,只要門店能夠越開越多,不就能保持穩定增長嗎?

麵館君想說的,不是博士眼鏡不賺錢,而是乾眼鏡這個行業的都是抱著金山賺白菜錢!

如果你不相信,我們來對比一下和眼鏡店很像的餐飲連鎖。

首先餐飲連鎖店進的是便宜的食材,做成好吃的菜品賣出去價格就高了,這和賣眼鏡一樣,進的是便宜的鏡架和鏡框,賣出去的是貴的眼鏡;

其次,餐飲店的價格也包含了服務,這和眼鏡店小姐姐帶你驗光挑選眼鏡是一個道理;

最後,餐飲店的人工和店鋪租金與眼鏡店一樣都佔很大的比例。

那現實是什麼樣的呢?來看一張圖: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先看原材料成本佔收入的比例:海底撈40%,博士眼鏡26%。相當於眼鏡和菜品都賣100元的情況下,海底撈的成本要40元,而博士眼鏡的成本只有26元。這可不是抱著金山麼?加工一下的眼鏡比海底撈涮一下就能吃的菜葉子毛利還高!

然後再來看一下員工成本,按理說眼鏡的科技含量比餐廳服務員要高一些吧?可是博士眼鏡的人工成本卻不如海底撈,就算海底撈的福利好,那和普通餐廳比,相信這個比例也差不多。這說明眼鏡店的服務水平含量和餐廳服務人員是一個檔次的!甚至要求比餐廳低得多。

最最關鍵的是租金物業水電的比例,為什麼說眼鏡店不是一個好生意,原因全在這裡!同樣是干連鎖的,海底撈物業的地段不比博士眼鏡差,但是租金物業佔收入的比重只有8%,而博士眼鏡高達25%!這說明眼鏡店的店鋪利用率實在是太低了。

一個好的開局(高於餐飲連鎖的毛利率),卻只換來10%的淨利潤率。即使這個行業能賺到錢,它也不是一個好生意,這樣一個行業如果只是這樣一個連鎖店的商業模式,於商家於消費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四、想要顛覆眼鏡行業,“小米”們應該怎麼做,面臨哪些困難?

麵館君一直在等待眼鏡行業的商業模式被改變的一天,小米只是代表了這些想要嘗試顛覆的其中一員。要想成功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其實,網上配眼鏡就是最早嘗試去顛覆的玩法。如果你去網上配過眼鏡,你會發現網上的眼鏡一副的價格確實比實體店便宜很多很多,但為什麼實體零售店的地位沒有受到絲毫動搖?

先看看博士眼鏡自己是怎麼說的:

深度:以博士眼鏡為例,聊聊人們眼中這個“暴利

(1) 線上無法提供專業的眼光和個性化定製服務

一般消費者更換眼鏡的頻次不高,重新配鏡都要重新驗光,隨著線下門店取消免費驗光服務,線上眼鏡店很難抓住客戶。

就這一點來看,“小米”們若想走互聯網營銷的模式,就一定要開發出自助驗光的黑科技,或者通過流程再造大幅優化驗光成本和時間。

試想如果有一天,在小米體驗店可以1秒出眼光結果,然後轉天眼鏡就寄到家門口。這種體驗就能夠和傳統門店競爭了。

(2) 消費者購買頻次低,線下店可以主動提高價格覆蓋人工物業的高成本

其實就是說,消費者幾年換一次眼鏡,那商家肯定要一次性就把幾年的錢賺到手。再者,消費者對於幾年才更換一次的產品價格敏感度都很低,而且又是關於眼鏡的重要物品,更是寧願花錢買貴的。

就這一點來講,產品本身的優劣和價格的關係,消費者是搞不清楚的,也就是信息不對稱的。而互聯網則能很好地公開透明化,讓消費者重新變得對價格敏感起來。

並且,若小米做眼鏡,一定不會像眼鏡店提供成千上萬種品類,而是標準化到很少的幾個品類,減少消費者的選購成本。

(3) 品牌價值高,所以線下價格有溢價

其實這一點應該是最容易顛覆的。因為眼鏡本來也不是什麼奢侈品,互聯網加持下,一切產品都以功能性為主,品牌溢價無從談起。

當然墨鏡類帶有奢侈品屬性的產品除外。


總結:

眼鏡暴利嗎?暴利!

開眼鏡連鎖店的公司賺錢嗎?就那樣吧!

線下連鎖店的模式對眼鏡這個產品來講不是一個好生意,但想要完全取代這種模式,“小米”們起碼還要解決線下驗光、產品功能透明化等線上無法解決的問題。

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帶上好用便宜的眼鏡,眼鏡這個產業鏈的利潤才不會都流向地產物業!

歡迎公眾號訂閱基本面館,獲得更多信息

基本面館,開燈吃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