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208个孩子19年,这个教授发现有两颗种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自控力和创造性,一个不能少

跟踪208个孩子19年,这个教授发现有两颗种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主持了一项长达19年的研究,追踪了北京208个普通孩子从2岁开始的成长过程与家庭教养方式。

他发现,每个孩子心中其实都有两颗种子:

第1颗种子是“自我控制力”。

第2颗种子是“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两颗种子和孩子的成长与有什么关系呢?

陈教授发现,取得比较大成就的人具有6大共性,而这跟两颗种子有关。

  • 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
  • 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
  • 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
  • 反潮流精神;
  • 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
  • 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

显而易见,其中的前5条与第2颗种子有关,第6条与第1颗种子有关。如果想要孩子未来有所成就,需要同时浇灌这两颗种子,让它们在孩子的心中同时生根发芽。

跟踪208个孩子19年,这个教授发现有两颗种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5个原则,培养第1颗种子

孩子的智商和自我控制力哪一个对未来的幸福作用更大呢?国内外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力。

人的自我控制力不是与生俱来,孩子的自控力培养可以从其婴儿期开始。在婴儿期,对孩子的某些危险行为或破坏行为加以限制,是自控力最早期的训练。

1岁左右,像按时吃饭、喝水、睡觉,避免危险行为,爱护玩具、书籍,遵守一些生活常规等,应该循序渐进地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陈教授还提出培养自控力的五原则:

  • 不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贴标签),如“你真笨”或“你真聪明”;
  • 不要说“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这样横向比较的话;
  • 对孩子的失控行为要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等多方面措施,不可以放任自流;
  • 要在孩子做错事后激发他的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负面情感;
  • 父母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力是培养孩子的前提。


跟踪208个孩子19年,这个教授发现有两颗种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尊重,让第2颗种子生根发芽

陈教授在调查中发现,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受到尊重的学生;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学习与社会适应性较差的,往往是在家里和学校未受到尊重的学生。

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天性和独特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

尤其当孩子进入小学,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快速发展,父母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判断、个人隐私以及他们的抱负和志向。

但是,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应该相辅相成。

尊重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对意见的表达,要像鱼儿在水里畅游般自由;而对纪律的要求,却要像岩石般坚定。”

跟踪208个孩子19年,这个教授发现有两颗种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PS:

现在很多爸妈会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认为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其实这有些走极端了。

在我的研究中,有个概念叫“两栖能力”。类比青蛙这样既能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生活的两栖动物,两栖能力说的是人或组织能够同时具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能力。

引申到今天讨论的话题,孩子也应该同时具有自控力和创造力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能力,而且他们也能够做到。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