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7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阜阳7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淮河是中国地理标识、南北地理分界带。淮河全长1000公里。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发生洪涝灾害,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

阜阳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当年冬季便组织18万民工上堤,加固淮河颍河堤防。1951年春、冬,分别组织了57.7万民工和52万民工上堤,对濛洼蓄洪区、西淝河、茨河、赵王河、新河、乌江等河段进行治理。

家住颍上新集、深受洪水泛滥之苦的李秀英主动请缨,带领26个姐妹组成“女子民兵突击队”,每人一条扁担一只筐,风风火火地走上了治淮工地。

润河集修建蓄洪分水闸时,李秀英把3岁多的女儿丢在家里,坚持每天上工地。她不怕苦,挑重担,曾不止一次累倒在工地上。有人劝她回家休息,但都被她果断拒绝。工地广播站报道了她的事迹,李秀英成了治淮工地上人人皆知的先进典型。年轻时的李秀英端庄秀丽,她的事迹不仅被拍成纪录片,肖像还上了1951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

【阜阳7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1年10月,李秀英作为农业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经过她的身边时,一位工作人员向毛主席介绍了她,毛主席停下来和她亲切握手。李秀英顺势拿起面前的本子,请毛主席为她签字,毛主席欣然同意。此后数年,辗转多地,李秀英始终都把那个签字本带在身边。

【阜阳7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70年来,党和国家对治理淮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治淮投入,全流域掀起了建国以来第二次治淮高潮。在防洪上,整治、修筑了淮、洪、颍、泉等骨干河道干支堤防一千多公里。开辟了南润、润赵、邱家湖、唐垛湖四处行洪处,兴建了濛洼蓄洪区,开挖了茨淮新河,在行洪区建设庄台304处,解决了12.6万群众安居问题。在灌溉上,在淮河、颍河、茨淮新河兴建了一批水利枢纽、节制闸,为农业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灌溉水源。

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3年1月10号,王家坝闸动工兴建,工程于当年汛前竣工。1954年,淮河发生大洪水,王家坝闸在它刚建成的第一年就开闸蓄洪。王家坝闸建成至今66年来,已经有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洪量74.9亿立方米。

来源:阜阳发布 颍州晚报 记者 方松高

【阜阳7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