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每當談到給寶寶把尿這件事,媽媽和奶奶們都有話要說:

媽媽:“明明知道把尿對寶寶不好,可家裡的老人總偷偷給寶把尿,看都看不住!”

奶奶:“矯情、事兒多、瞎講究!怎麼就不好了?你們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怎麼到寶寶這就不行啦?穿個紙尿褲,寶寶得多不舒服啊!”

反對把尿的多為年輕的寶媽寶爸,她們對於把尿這件事有一定的科學的瞭解,所以堅決反對把尿。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而擁護把尿的多為家裡老人,他們覺得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都是這麼把尿過來的,你小時候都是這麼帶大的,不都生活的很好嗎?怎麼到了小寶寶這就不行了?小寶寶穿著紙尿褲既不舒服又費錢,並且還容易導致成O型腿。

對於要不要把尿這件事,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國為什麼會形成給寶寶把尿的傳統

由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限制,過去的小寶寶都會用尿戒子,寶寶小的時候,尿的又比較頻繁,每天都會尿很多戒子和褲子,因為要經常清洗,這也讓照顧寶寶的成人會很辛苦。

1、希望通過把尿便,寶寶能養成不尿褲子的習慣

成人總是認為,把尿能夠讓孩子形成大小便的好習慣,期望孩子按照成人的意願大小便。所以,不論孩子當時是否願意,大人覺得寶寶有尿了,就給寶寶把尿,這樣寶寶就不會尿褲子了,孩子也能養成不尿褲子的“好習慣”。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2、成人的成就感

寶寶不尿褲子是成人會養孩子的表現,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尿溼褲子,或者從來不大便在褲子裡,成人就會以此為榮,獲得極大的成就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聽到一些從小就給寶寶把尿父母的自豪言語:“我家寶寶1歲就很少尿褲子了”。

所以說白了,給寶寶把尿,還是成人的主觀意識在作用,但是我們的小寶寶是怎麼想的呢?

強制把尿有什麼壞處

成人強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意願大小便,其結果是對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能力發展的破壞:

1、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展滯後

我在幼兒園工作時,有個剛上中班的孩子,每天睡午覺必尿床,這讓他的媽媽也很苦惱,也讓孩子很膽怯。

後來瞭解到,孩子從小是跟姥姥長大的,老人總覺得男孩子天天戴個尿不溼不舒服也不好,所以即使在月子裡時,老人就開始給孩子把尿把便了。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三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在此之前,寶寶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當孩子還沒有感覺到便意時,成人強行把尿、或不斷提醒孩子去洗手間排便排尿,寶寶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而尿頻,一般要等到寶寶上幼兒園後才能被發現。

2、孩子難以建構自身的排便反射

被強行把尿、被不斷提醒大小便、被強行要求解便的孩子,排便反射是由來自外界的成人指令控制,而不是孩子身體自身的神經反射。

當有外界指令的時候,孩子就遵從外界指令排便,當無人提醒或無人把尿的時候,孩子的膀胱即使已經裝滿尿液,他也不知道去洗手間脫下褲子坐在馬桶上排尿,此時常見的情況就是孩子將大小便解在褲子裡。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3、影響骨骼、脊柱的發育

寶寶剛出生時脊柱是直的,到三個月會抬頭時,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會坐時,胸椎後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一歲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

在寶寶脊椎和髖關節發育還未成熟時,長時間不正確的把尿姿勢都非常容易弄傷寶寶,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造成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

4、孩子的人格建構遭到了破壞

在給寶寶把尿的時候,寶寶左蹬右蹭,其實是因為不想尿。如果家長堅持到寶寶尿出來為止,甚至在寶寶掙扎的時候用力按住寶寶,這些都是不尊重寶寶的行為,對寶寶的心裡和性格養成也會造成傷害。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如果孩子因自身控制小便的能力發展滯後,在同齡人都已經不尿褲子的年齡,還在尿褲子,這樣的行為會遭到成人的責罵,小夥伴的嘲弄和玩笑,導致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我上文提到的那位上中班了還經常尿褲子和床的小孩,明顯就很膽怯。

如果想把尿該怎麼做

寶寶四個月

當寶寶四個月左右開始可以嘗試把尿,但是也是有時間選擇的。

四個月寶寶睡醒了他才會尿尿,睡覺的時候尿不溼通常是乾的。這時候寶寶頭能比較穩定控制,把尿時脊柱也不會明顯彎曲了,把尿姿勢要讓寶寶靠坐在家長身上,基本成坐姿,雙腿輕微分開即可,避免寶寶屁股下墜、雙腿分開很寬姿勢。

建議每天有三次機會可以給孩子把尿:早上睡醒、上午睡醒、下午睡醒。把尿時間要短,若把一分鐘左右寶寶不尿就算了,其他時間是一定不要把尿的,尤其是強迫性的把尿要不得。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寶寶8個月

當寶寶8個月能坐得比較穩就可以讓寶寶坐便盆,坐便盆時間也是要選擇寶寶一天中睡醒的三次,因為這個三次寶寶通常是憋尿狀態,這不是強迫他尿尿,而是在他有尿意的時候給他一個把尿的姿勢和信號,寶寶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這是個不錯的做法。

所以家長在寶寶8個月左右準備個寶寶便盆,當孩子醒了就帶到便盆的位置去尿尿,特別強調下媽媽最好將便盆放在衛生間裡,將來寶寶自己尿尿的時候就會認準這個尿盆,避免像有些寶寶一歲左右排斥去便盆尿尿。

這個階段只是讓寶寶熟悉便盆,讓寶寶形成一種尿便要排在便盆裡的意識。

其實,只有頻繁的把尿或者很長時間的把尿才會對寶寶不好,頻繁的把尿會造成寶寶的膀胱存不住尿,或者有厭煩情緒。掌握時間,逐漸培養寶寶的意識,也是有必要的。

什麼時候才是訓練的好時機

●美國兒科學會(APP)認為,寶寶在接近18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上廁所,不會產生什麼危險。

過早“把屎把尿”易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敢逼孩子排尿了

●威廉﹒西爾斯(美國)也認為:介於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洩的肌肉才成熟。所以訓練大小便,晚比早好。此外,較晚接受訓練的寶寶比早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快。

讓寶寶自己學排尿便的時間,建議是接近兩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寶寶自己會脫褲子,會知道自己是否有便意,然後自己主動去尿尿。過早的學習寶寶能力達不到,就會讓寶寶有挫敗感,容易形成逆反和抗拒。所以兩歲前後是訓練寶寶自己控制尿便的好時機,家長和寶寶都少了一些焦慮。

嬰幼兒的排便發育有其自己的規律,我們只需靜靜等待,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合適的環境,成人肆意破壞規律只會害了他一生。

國高級育嬰師,多年母嬰護理經驗,多網絡平臺原創、簽約作者。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