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你拼命合群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在日劇《凪的新生活》中,女主人公大島凪為了融入公司同事的圈子,每天都小心翼翼。

同事發合照,別人光鮮亮麗,照片裡自己眼睛都沒睜開,看起來非常醜。但她為了合群,選擇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默默同意了。

同事犯了錯,她站起來說自己的失誤,就是為了能讓同事接納自己。

久而久之,當同事有了不合理的期待時,就把目光投向了大島凪,而她每次都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每天背鍋、加班、迎合別人。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即使自己照片中都沒睜眼,為了合群也不敢說“不”

但是,我們終此一生,就需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合群,免不了面對別人的期待。女主人公每天都察言觀色,非常累,甚至有時候想一個人靜一靜。她在上班路上碰見同事的時候會躲入綠化帶裡,想要一個人上班,但是被同事不小心看到,就立馬裝作開心的樣子出來打招呼。

在合群中,大島凪像俄羅斯方塊一樣,收起自己的特點,打磨出固定的模樣,最終被強行消除。假裝合群的你,累不累?

叔本華有言: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並被奪走自我,而這個損失,自己也不會得到任何補償。

低質量的合群,不僅浪費了時間,更消耗了自己,你越想合群整個人就越心神雜亂,你拼命合群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不吃辣椒被踢出群聊:職場上的合群,到底有多脆弱?

你費了這麼大勁才融入的小團體,到底有多脆弱?無關利益,吃不吃辣的分歧就能讓小團體瞬間瓦解。

最近以前的同事向我吐槽,自己被孤立了!細問之下,整個過程簡直荒唐又可笑。

這位同事剛參加工作不久,同一批進來的5個女孩子玩得非常好,在公司裡被稱作“五朵金花”。她們一起租房子,一起上下班。就連休息的時候都會一起逛街。這位同事呢,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久而久之,其他的女孩子就不樂意了。

前幾天,這幫女孩子中的“大姐”說,為了慶祝髮工資,5個女孩子決定一起吃飯。這位同事只是說了一句“不吃辣”,就被踢出群聊。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僅僅因為不吃辣,就被踢出群聊

成年人之間的合群,也太脆弱了吧。這位同事為了和同一批入公司的人搞好關係,明明可以不加班,還有等著別人忙完一起走;吃飯時想要叫個外賣,卻打起精神來5個人一起下館子;明明想休息下,還要一起逛街。沒想到,僅僅因為不吃辣,就被踢出了群聊!

我們職場中,這種人太多了。為了單純的“合群”,自己整個人心力交瘁。到頭來,依舊一無所獲。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說:生命從來離不開孤獨而獨立的存在,無論我們出生、成長、相愛還是成功失敗,知道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合群終將瓦解,獨處才是人生的常態。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對於有些人來說,為什麼合群如此困難?

融不進的圈子,就別硬擠了。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有不擅長合群的人,你又何苦為難自己?

為什麼我性格好,人善良,情商也不低還遲遲無法合群?一共有兩個原因。

第一:鄧巴數字,人的交際圈終有限度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人類能夠擁有的穩定社交數量,最多隻有150人。

儘管現在通訊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快速,可是仍然無法突破150人限制。我們成年後,人際圈已經趨於穩定,想要 擁有新朋友,必然伴隨著老朋友越走越遠。而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對自己朋友圈“定時更新”,而你也許恰恰就是第151位。

成年人的社交,受制於“150人”的禁錮太過明顯,不是你難以合群,而是群本來就無法擴大。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鄧巴數字:你交往的上限是150人

第二:自我意識太強,面對集體壓力無法產生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是指: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為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從而改變自己觀點的行為。

這個心理來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的一個實驗。他拿出兩張紙片,左邊的紙張上有一根線段,右邊的紙張上有三根線段。參加實驗的人,需要再右邊紙張上選出和左邊紙上一樣長短的線段。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在群體壓力下,一般人很難堅持自己的意見,選出正確的線段

這個實驗聽起來很單,你可能想,只要不瞎就能選出來。其實,這位心理學家找了幾個“託”,這些“託”在一開始的時候大聲喊出錯誤答案,並讓參加測試的人聽到。

這樣一來,參加測試的人中,很多人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為了和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為孤立受到制裁,他們選擇“睜眼說瞎話”。

而自我意識強的人,他們面對集體壓力時,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可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於是最後的結局只能是被排出小圈子。

所以,不合群不是因為你情商低,為人差,而是因為群名額本來就只有150個,而你自我意識又太強,自我意識強並不是一件壞事,你無需自責,學會獨處你會好過一點。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學會獨處,融不進的圈子就別硬擠了

作家周國平說:我天生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變得很有趣。

其實,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那麼,怎樣才能學會獨處呢?有兩個方法能夠幫到你。

方法一:學會區分目的和過程

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藉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
過程,是指事情進行或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關於出國留學,很多人都分不清目的和過程。

著名主持人金星,曾經獲獎2017年全球“巾幗百名”提起金星,很多人都想到她變性人的身份,其實她曾在美國留學,並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金星在節目裡說到“留學它不是目的,只是個手段和過程。它讓你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用不同視角去思考,讓你去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走上自己該走的人生之路。”

確實,很多人以為出國留學就是一個目標,於是整體埋頭學習,對下一步人生之路毫無打算。而分清了目的和過程,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來職場的目的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交朋友,我們選擇“合群”是為了開心,不是為了讓自己受委屈。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的都是手段。

既然勉強自己合群會不開心,那麼就別做了。突然改變固有的行為模式很難,但是一旦在思維上分清目的和過程,整個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金星能夠分清楚過程和目的,從而每一步都非常準確

方法二:你不必合群,提高自己後,群自然來合你

心理學家沙赫特認為:合群能夠降低恐懼感。確實,受動物本能影響,一個人身在集體中才會感覺自己是安全的。

對於強者來說,自己就足以應對恐懼和危險,更有甚者,他們能夠發光發熱,吸引那些力量弱小的人。

前段時間,朴樹又上了熱搜。在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裡,朴樹唱完了歌,節目尚未結束,觀眾們沉浸在感動之中。沒想到朴樹一如既往地耿直,他說“那個……我歲數大了,該回家睡覺了……”

這種行為擱在一般明星身上,早就被吐槽耍大牌,朴樹這樣,歌迷們卻紛紛表示理解,甚至調侃這才是真正的朴樹。

原因無它,朴樹創造的歌到現在都廣為流唱,無論是《生如夏花》、《且聽風吟》、《白樺林》……

耿直的他出於性情無需勉強自己參加完整個節目,而成績就是性情的底氣。

職場上,為什麼有的人從不委屈自己合群,依舊人緣爆棚?為什麼有的人敢和領導叫板,不怕被開除?因為,他有隨時換工作,並且越換越好的資本。

努力討人喜歡,卻因不吃辣被踢出群聊!拼命合群的你,累不累?

朴樹任性的背後,是他的成績做底氣

獅子老虎永遠獨來獨往,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一個人變平庸,是從合群開始的,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