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一、“手表定律”:二者不可兼得时,得去舍弃

前阵儿有个学妹找到我说,她在找工作,但是挺纠结的,让我帮忙出出主意。

她很多同学都在合肥,现在准备出去找工作了,她在纠结是去南京还是上海。

南京离合肥一点,以后和同学相聚也方便点,而且那边房价也低一点;

上海是大城市,机会也比较多,但消费水平也很高,房租很贵,她有种一个人走太远的恐慌感。

我说,先不说城市,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最关注哪些因素呢?

先找张纸写下所有你觉得重要的点,再分别看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能满足的点多一点。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去选择,也就得放弃一些。

她若有所思。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时常也会陷入两难境地,选这个,就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

而人是有贪欲的,二者能够兼得的情况下,肯定是会两个都想要。

但往往这样也会乱了阵脚。

这也就是“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它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谨防“手表定律”。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二、职场人一定不能忽视“手表定律”的危害

规律是死的,执行人是活的,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减少“手表定律”给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导致管理混乱,执行力不足

有个朋友在公司担任市场部主管,后来公司空降了一个领导,朋友的直属上司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刚开始新领导只是熟悉各部门的业务,但没多久问题也显现了。

原先有个老领导对市场部过问比较多,也参与部门决策,但是新领导有些意见和老领导不合。

也就出现了老领导跟我朋友下达了一项指标,而新领导也给我朋友指派了另一个任务。

关键是两个任务间,也存在冲突,一时间我朋友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两个领导都不能得罪,两个领导安排的任务也都不能不做。

这也就像两块手表一样,只给一块的时候,他知道按这块手表做事。

但是又给了一块,而且时间还不样,那到底参照哪块儿手表的时间呢?

一时间不知所措,陷入困惑,事情的进展也就会停滞下来。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二)双重标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部门有个考核机制,在刚确定的时候,也是通知了部门全员。但是在执行上却出现了争议。

A有个客户在咨询上,因为缺少了某环节,被主管判定不符合标准,不算业绩。

因为确实是不符合标准,A也就没说什么。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很郁闷。

有个客户是经由AB两人一起接待的,A在执行上环节很完整,而B虽然也为这个客户付出了很多,但是还缺少了某个关键环节。

在算业绩的时候,主管对A说,B虽然缺了某环节,但是也跟A聊了好几天,这个客户,你俩也就一人一半的业绩吧。

A刚想驳斥,但也忍了下来,担心主管说她计较。

虽然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A的心里也自此有了心结。

明明是大家一致通过的制度,还从主管这儿出现了双重标准。

制度可以朝发夕至,但绝不能朝令夕改。

这样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领导的公信力。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三、这些方法,帮你规避职场中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会给我们的工作制造混乱,但也不是没法去规避。

(一)应用“鳄鱼效应”,及时止损

当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并且很难抉择的时候,也就要学会放弃。

“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是放弃的实质。

就像开头说到的,选择城市的问题,不管哪种选择都会留有缺憾,看自己更在意哪点,适当的放弃。

这是经济学交易技术法则之一,也叫“鳄鱼效应”。

它的意思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当工作进展已经偏离了原计划,就要立即停止,及时止损,找出问题的根源,调整工作方向。

及时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二)用OKR原则来确定好目标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称“目标和关键成果”,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写OKR,所有这些OKR都会放在一个文档里。每个员工都可以看到其他人所负责的OKR

O(Objectives):目标,它问我们想做什么?

KR(Key Results):关键结果。那些关键结果证明你实现了目标,通过关键结果来衡量我们实现目标的情况。

整个OKR制定是从上到下,逐级进行拆分的类似金字塔式结构,最终拆分到团队或者个人的OKR。

举个例子,我们要设定一个公众号的运营目标。

  • O:公众号单周粉丝增长达到1000人。
  • KR1:每日阅读量达到2000+,好看量达到100+
  • KR2:每日原创文章规划5个选题。
  • KR3:每日挖2个用户需求点

OKR是由员工和管理人员共同设定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分配到每个成员,通过完成各个KR,以实现终极目标。

这种方式,团队参与度更好,员工做事也更有方向和驱动力。

两个直属上司都给我下了指令,该先听谁的?你遇到“手表定律”了

(三)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布朗提在《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中,提到了两种思考方式:海绵式和淘金式。

海绵式思维:

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保证滴水不漏,对所接触到的信息深信不疑,强调的是单纯获取信息。

比如看文章,海绵式思维的是会是逐字逐句得去读,并且还会划重点,做笔记,力求把这篇文章吸收消化。

淘金式思维:

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进行多重加工,带着问题对信息和观点做取舍、判别,以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还是看文章,淘金式的思维的人会问自己很多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标题,开头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要用这种结构,文中表述的观点是作者主观意识还是客观事实?……

通过一系列自问自答,摩擦出新的思维火花,思考的深度也会跟着升级。

两种思维方式也并非孤立存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的新知识的时候,可以用海绵式思维吸收和消化,有了知识存储之后,再用淘金式思维进行二次沉淀。


最后,取舍有道,在关键问题上,肯舍弃一些,也才能获得更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