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芮城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中游金三角地带,是山西的南大门。芮城北靠中条山,南邻母亲河,天心地胆,表里河山。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块人杰地灵,圣贤辈出的福地,这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中国”的核心区域。180万年前西侯度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诗经·伐檀》采撷于此。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1、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位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1959年至1964年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元中统三年(1261)扩为“大纯阳万寿宫”。现存的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2、清凉寺:位于芮城县西陌镇寺里村,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清凉寺除了保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幢石碑外,现存的大雄宝殿也历经岁月沧桑,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殿宇设计气势磅礴,造型巍峨壮观,斗拱古朴壮美,梁架粗犷豪放。为扩大殿内实用面积而使用“减柱造”手法,大爬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在平梁以下, 减轻了横梁净跨负荷,是元代建筑结构上的重大创举,为研究元代建筑的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3、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中龙泉村,现仅存正殿和清代戏台及碑刻四方,大殿建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 ,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4、芮城城隍庙:位于芮城县县城永乐南街,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和重建。现遗存享亭为元代建筑,献殿为明代创建清代重修,大殿为北宋建筑,明清多次修葺,寝宫及献殿两侧的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5、巷口寿圣寺砖塔:

位于芮城县县城东北0.5公里处的巷口村西,该塔创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旧称“芮城八景”之一的“塔寺晨钟”即指此。

塔为十三层八面的楼阁式塔(其中底部三层以仿木额枋承斗栱出檐,上部各层则叠涩出檐,其形制与外观实质上介于楼阁式塔与密檐式塔之间-),采用砖砌仿木结构,高46米,底层南面辟门,以上各层四面设装饰性壸门,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塔内原楼梯已毁,现内空,另残存宋代佛教人物壁画约20平方米。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6、匼河遗址:址位于芮城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千米,由17个地点组成,形成一个遗址群。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1960年至1980年,先后五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野牛等。石器共出土了138件,以大石片制作的砍斫器、石球和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其原料除极少数为脉石英外,绝大部分为石英岩制成,主要以锤击法和碰砧法打下石片加工而成,由于技术的不熟练,制作粗糙。

芮城匼河遗址是目前华北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合河遗址被命名为“匼河文化”。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7、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

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山西芮城这12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8、坡头遗址:位于芮城县陌南镇坡头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早期属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属龙山文化。坡头遗址发现于1955年,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4年,发掘清理墓葬262座,共出土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墓地的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9、金胜庄遗址:位于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金胜庄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3米,断面暴露有三层间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纹饰分圆点弧形三角纹、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还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铲等。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保存完整。

10、东庄遗址:位于芮城永乐镇岳村南,于1955年被发现,1958年5至6月发掘。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线纹、弦纹、黑彩宽带纹、圆点纹等,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这时人类社会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在仰韶文化不同类型中,东庄村类型已超越了半坡类型,正向庙底沟类型过渡。

11、西王村遗址:位于芮城县西王村,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还发现彩绘的陶器,纹样多由植物花纹和网纹组成。曲腹碗、盆和双唇小口尖底瓶是这个遗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有124件陶质环形装饰品,分圆形、六角形、九角形三类形状,陶环上刻有花纹、辫纹、乳丁纹,这说明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加强,也有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12、古魏城遗址:位于芮城县城关镇北2.5公里处,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3公里。古城东起柴涧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米。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面l—7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城墙版筑而成,古城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过数批青铜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