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下庙镇:民国时我的父亲在咸中做饭

我 的 父 亲

作者 刘合心

父亲讳刘宽仁,乳名房娃,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公元一九九一年农历正月十四日,享年八十有二。父亲青年时,家境贫穷,迫于生计,曾在染坊当学徒,后来又学习做菜做饭,当了厨师。一生以务农为主,偶尔出去为人做宴席,改善一下生活。抗日战争期间,经亲戚介绍,曾在华县咸林中学为教工做饭数年,月薪为四块大洋,用以养家糊口。


华州下庙镇:民国时我的父亲在咸中做饭

1933年咸中校园平面示意图父亲曾给我讲述日本飞机数次飞

父亲曾给我讲述日本飞机数次飞临华县西关街,进行轰炸。原来,日本人听说华县西关街西有一座一百一十一眼(孔)桥,想必是通往潼关的重要桥梁,于是派飞机来轰炸。实际情况是:华县西关街西有一条小河流,小河岸边生长着一棵柏树,柏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小河上架着一孔石砌拱桥,当地群众简称一柏一石一眼桥。日本人误以为是一座一百一十一孔(眼)桥,故而多次派飞机搜寻侦察,未找到这座大桥,于是便把飞机上的炸弹扔到了西关街,炸伤了一些民众。

父亲为人忠厚,勤俭持家,经历坎坷,其中最惊险的一次经历是:一九四九年农历五月下旬的某一天,华县即将解放,国民党突然在下庙街抓壮丁了。我父亲和南邻连墻家的贺遇祖都在下庙街道内赶集,两人一看国民党兵在抓人,两人情急之下,㡛忙从街内的一户人家的后院墙翻过,向南奔跑。贺遇祖因头上戴着旧草帽,目标明显,追赶他的国民党兵在后面向贺遇祖开了一枪,枪子弹把草帽子打飞了而未伤着人,吓得贺遇祖赶快爬下,并快速地钻到小麦地内不敢出来。而我父亲一口气跑到了村南的小康村,村庄外站立一位老汉,与我父亲相识,他叫我父亲向东面跑,钻到小麦地内,待到国民党的兵追来问老汉时,老汉把手向西一指说,人往西跑咧!我父亲终于逃过了被国民党军队抓走这一劫。

傍晚,我母亲从家里拿着棉袄,去寻父亲,空荡荡的屋内,就只剩下我和弟弟业娃,晚风把我家山花墻上挡风的玉米杆吹得哗哗响,將我和业娃吓得大气不敢出,搂抱在一块,心里想,爸爸妈妈你们俩快回来吧!

父亲省吃俭用,在新中国建立初,贷款数百元,在我家村南的一块六亩地中央,打了一口水井,并买了一台“解放牌”抽水车,以保证种的庄稼旱涝保收,这也是他老人家为子孙后代长远着想而购置的一份家当吧!

为了我和弟弟上学读书,父亲挖过中中草药地骨皮、三棱草等,多少卖一些钱用作学费。父亲没有上过学,念过书,所识的一些字都是在华县咸林中学为教师员工做飯时学的。

父亲当厨师做饭菜,干净利落,把用的刀具收拾的干干净净。做的肘子、八宝甜飯、酥鸡、丸子、醋溜白菜等,都特别好吃。现在遗留下来的这个“芙蓉纹青花折口大瓷碗”(又叫品碗),碗口沿用薄錫片包裹,就是宴席时盛装猪肉肘子时用的大碗。“芙蓉纹青花折口瓷碗”,髙7厘米,口径21.4厘米,是父亲当厨师用了一輩子的瓷碗,十分珍惜。它是淸末民国时期之物,碗外壁用钴兰色画写意芙蓉花一组,花朵和叶子用笔简洁、画技熟练。


华州下庙镇:民国时我的父亲在咸中做饭

父亲当㕑师用的“芙蓉纹青花折沿大瓷碗”

这个“芙蓉纹青花折口瓷碗”,我也珍惜收藏了二十余年。睹物思人,每当我看到它,父亲的音容笑貌就伴随闪现在我眼前,勾起无限的思念,想起儿时回老家水城堡拜年、清明节上坟祭祖时,路途中我走不动了,父亲就将我架到他脖子上赶路的情景,想起在煤油灯下教学珠算的场景,想起为邻居家抗旱浇水赤裸着上身的脊梁,想起扶犂耕地、为生产队喂养牲口等等……。

父亲驾鹤西游已有二十余载,但他老人家省吃俭用、勤劳忍怨、秉性耿直忠厚、孝敬父母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