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大明”与进宫庙的故事

进宫庙的故事

大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出生的吕家楼村的村民,都会清楚的记得村前那所老学校,其实那所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庙宇,它名字就叫进宫庙。

华州“大明”与进宫庙的故事

为啥叫进宫庙?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这还和大明王朝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有关,明朝灭亡后,为了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朱慈烺带领着部下直奔陕西省的华州,因为他的一位皇姑就在华州的泰通奄(今大明镇孙堡村)出家,在这里有较好的基础,朱慈琅在泰通奄见了皇姑,安顿好部下后,就带着小斯微服私访,考查如何开辟反清复明基地,当走到吕家湾时发现这里川道开阔,土地肥沃,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于是就到吕家村拜访村里的贤达吕员外,吕员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当他看到朱慈烺气宇不凡,彬彬有礼就知道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于外族侵犯,不愿受满清统治,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见到朱慈烺后,二人一见如故,得知来人是皇上的太子,更是敬佩有佳,叙谈了定国之策。就在这时清兵闻讯赶来到处搜查,吕员外膝下有一千金闺女年方二八,聪明玲利,有顷国顷城之貌,胆识过人,情急之下让朱慈烺藏身自己闺房内,救下了太子,于是被朱慈烺册封为“吕妃",并许愿将来若成大业将吕妃娘娘迎接进宫。

华州“大明”与进宫庙的故事

由于过去只要是寺院,官府也不太追究,(佛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于是朱慈烺在高塘塬上建立了兴国寺、太平寺,在秦岭的凤凰山建立了蕴空寺,明为招收僧侣,实为招兵买马,兴国寺、太平寺和凤凰山成为三足鼎立,并遥相呼应,又在秦岭北面,太平寺南面开辟了十里马场,作为训练士兵的地方。后来势力越来越大,就在太平寺建立了大明王朝,依然用国号“大明",并建立了行宫,把吕妃娘娘也迎进了宫。后来清兵不断的“围剿",朱慈烺与部下作战勇敢,双方进入对持状态,后来清朝派使者和朱慈烺进行谈判,当时全国都被满清统治,朱慈烺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不愿生灵涂碳,就答应只要承认这里为大明,允许悬挂大明旗,他情愿出家为僧,不再反清,就这样大明这地方就成了国中之国,至今也留传着“天也奇,地也奇,大清悬挂大明旗”的传说,而大明这一地名一直保留至今。朱慈烺在凤凰山(如今的蕴空禅院)出家,法号“普乾”,吕妃娘娘也回到了吕家湾,朱慈烺在吕家村给她修了个庙宇就叫进宫庙,进宫庙画梁雕栋,分两个大殿,分别为上殿、下殿,上殿供俸着朱慈烺像,据说普乾法师圆寂后,吕妃娘娘思夫心切,就让人塑这个像,别人问起就称山神像,于是上殿又叫山神庙,吕妃娘娘过世后,让人把她埋在山神庙后面,也修上了一座塔,面对着蕴空山上的悬棺塔,与其相望相呼应。为纪念吕妃娘娘,人们在下殿,供俸着吕妃娘娘的塑像,所以下殿又称为娘娘庙,在进宫庙前后都有柏树和槐树,这也是吕妃娘娘教导后人要以“慈悲为怀”。

这座庙宇在解放后,被改造成学校,神像也没有了踪迹。我上小学时清楚记得上殿下殿的房檐和房梁上用毛笔书写的字迹以及上面的绘画,雕梁画栋,实为罕见,后来水泉河,高楼村,吕楼村三个自然村合并一个学校,才拆除了进宫庙,拆时房上的大梁非常重,二十多个小伙子都无法抬上车运走,只有就地让木匠做成学生的桌凳。拆上殿时居然遇到了罕见的白蛇……在后来有人在拆了的塔下面拉土时,发现了一枚铜制的“宝玺”,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那也许是朱慈烺给吕娘娘的信物吧,时间太久无法考究其真假,至今仍是个谜团。且有诗为证 :

娘娘仙逝命归西,

塔下埋着铜宝玺。

明月一轮照千古,

蕴空悬棺大明奇。

国中之国留印迹,

雄心不灭大王旗。

爱情终别进宫庙,

后人感叹又迷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