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定州还是很有缘分的,上个世纪70年代在北京当兵,每次探家都会路过定州,看着铁路边的定州开元寺塔,总希望有个机会过去看看。2016年和省电视台拍摄《大V游记》来到了这里,写了三篇游记,其中一篇《清风店一个烧饼的传说》阅读量达到了65万,在自媒体刚刚兴起的当时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定州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最大的特点是从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遗物保留:定州的文庙建于唐朝,门口的两颗龙凤槐是著名词人苏东坡所栽;定州开元寺塔建于宋朝,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定州清真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经历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后窑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筑形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无梁殿结构;定州南城门,又称“迎泰门”,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定州贡院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这次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河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首站又来到了这里。且不说建国70周年,就是我离别定州的三年时间这里都变的让我不认识了。当年深封小院的定州开元寺塔,现在已经变身为一个宽大的广场。据说是当地人晚上休闲纳凉的首选场所。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十分有趣的是,中午休息期间遇到了三年前接待我的贾先生。说起这几十年的变化,贾先生感叹道,别说咱的祖国也别说定州,就是咱身边都变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咱举两个例子: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小时候在农村吃井水,冬天的井台又冷又滑,看着挑水桶担水的爷爷盼着什么时候能不挑水吃呢?初中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已经吃上了自来水,可惜那时爷爷已经不在了。大学参加工作后村里已经有了送纯净水的三轮车,人们喝水已经有了养生的概念。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贾先生的父亲在村里是个文化人,特别喜欢音乐。小时候哄着奶奶掏了好几百块钱买了一台收录机,奶奶知道后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后来买了电视不久家里又多了一台VCD机,有了卡拉OK功能,爸爸有了一亮歌喉的翅膀。上高中的时候爸爸有了随身听,自得其乐,和妈妈互不打扰。后来又有了MP3,不久智能手机替代了这一切。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看着台上放声歌唱的人们,贾先生深情的说:大家为什么喜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国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新生活。70年的时间给我们带来了改天换地的沧桑巨变,使我们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今天的繁荣昌盛。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我和我的祖国”定州人身边的生活变化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