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金仙观

子午谷(子午峪)一带属于古代终南山中段,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历代都有高道隐居此地修道。公元前2世纪左右,即西汉文帝时期,朝廷在谷内利用自然山峰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名为玄都坛,同长安城北方渭北高原上的天齐祠共同构成都城的建筑基线,两个地点与长安城中心同处一条经线,至今分秒不差。

子午金仙观

“玄都” 为道教名词,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说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所住的玄都玉京七宝山,一说是指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利用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坛顶及周围,至今还遗留有多处遗迹。在玄都坛周围的道观,最著名的是金仙观。金仙观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

子午金仙观

唐代长安城内不仅有玄都观,而且有为金仙公主修建成金仙观,同子午谷遥相对应。唐代是道教活动的最高峰,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也十分兴盛。诗圣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赠给他的一位朋友元逸人(元丹丘),元逸人就在玄都坛下面隐居修道。诗中描写了子午谷的景色和元逸人修道的情形: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常往,芝草琅杆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到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开成、会昌、大中年间,有新罗人金可记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的第一人。

子午金仙观

公元858年即唐大中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谷内。由于金可记生前在谷中种植许多花果,“子午谷”亦被称为“果峪”,“果峪”之名因此而得,致使现时“子午峪”口内外一直保持着善种桃、杏、葡萄、樱桃、柿等的习俗。 金可记仙逝后,有好道者将他的传记同杜甫的诗一起刻写在巨石之上,成为珍贵的摩崖石刻。关于这方石刻的年代,有学者断定为宋代,也有学者认为在唐末。至此此石刻已被切割成移往长安区博物馆收藏。

除此而外,“子午峪”还有一个非常“靓丽”的别名曰“荔枝道”,传说当年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便是从此道运送而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道也成了子午道的别称。

公元9世纪中叶,新罗人金可记从岛国高丽出发向大唐长安跋涉而来,他是前来留学参加科举考试的,在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中他清尘脱俗,才华无法遮挡,很快

他考取了“宾贡进士”,位进士并没有打算留在长安城等待皇帝任命,而是出了城门上了终南山,唐朝时期长安城朱雀门朝南是南五台,虽然都城的中轴线不再对应子午谷 ,但是山谷里的修行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吸引他得应该是冥冥中的召唤,与其说它前往大唐是考试不入说寻梦,因为刚到长安他就听说出了朱雀门一直朝南的山谷有一片山水,那里白云蒸腾,身穿白衣的仙子往来云端,手握造化,洞彻玄妙……

子午金仙观

进山谷跋涉5里山势紧收,壁立千仞,在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有一座突起的山峰,似乎在那里等待他亿万年了,听路上的樵夫说,那座山峰上有一位道人已经在那里坐很很多天纹丝不动,他想去看看,远远看到那个端坐这得道人的时候他心中一颤,此刻的这个画面曾经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他得梦中,几乎同时那个道人睁开眼睛,目光犹如闪电,他说: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已经很久了……

宾贡进士打算不再回长安城里去了,那里就是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注定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

几年以后道人将丹术传授与他,后来他知道师父就是传说中的仙人钟离权,山中学道金可记每日净手焚香默诵《道德经》,间或绝粒辟谷静坐玄览毫不懈怠。在玄都坛下得山谷里栽植花果无数,他在山中静心修道三年,一天看着东边日出,思念故乡及航海所见所闻之景物。“思归本国,航海而去”。唐代诗人章孝标曾有诗作《送金可记归新罗》云: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

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

风高一夜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子午金仙观

 于是回到故土新罗之后,回归终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十二月,他向宣宗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将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或二月十五日)成仙升天。宣宗皇帝崇尚道教炼养于是十分重视,派使者征他入宫,金可记固辞谢绝。

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一天春景明媚,玄都坛上飞来云鹤及白鹄飞翔,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幡幢满空,金可记“升天”而去。

金可记并不寂寞,从高丽到长安的路虽然遥远但敌不过缘分,1000多年之后金可记的名字已经在发黄的经卷里快被人们遗忘的时候金可记的追随者们重回大唐长安寻找祖先的遗迹,幸好而那通石碑仍在玄都坛仍在,而道也从未改变。当年被金可记带回高丽的道的种子已经在全世界萌芽开枝散叶。

子午金仙观

在传道给金可记大约300多年以后的一天钟离权和吕洞宾在山下的数十公里一条叫甘河的桥上出现,在桥上他与一位喝得大醉的人相遇,而那个人就是后来创立道教全真派的祖师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中闭关三年之后王重阳东出潼关赴东海收“全真七子”,在他之后“全真七子”开启了道教2000多年来最大范围的传播与发展。

数年前有修行者在终南山一个陡峭的悬崖壁上发现了一个岩洞,岩洞的石壁上写着正阳洞,而钟离权的道号正好是正阳子,有人说那就是钟离权曾经在终南山白云深处的家。在终南山与仙鹤相关的地名不鲜见,只是看不见仙鹤,但是也不必失望,那只飞去无消息的仙鹤正自云端翩翩而来。

子午金仙观

金仙观是我国古代道观中常见名称之一,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金仙观或以金仙命名的建筑存在,可见金仙二字作为一种道教意义上的文化传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我国唐代,睿宗之女金仙公主出家修道,遂命其道观为金仙观,这座金仙观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外最为著名的道观之一。金仙公主(689~732),讳无上道,为睿宗之女,昭成皇后窦氏(生前为德妃)所生,是唐玄宗的妹妹,也是和她一起出家做女道士的玉真公主的姐姐。金仙公主在年幼时,当他的父亲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最初的封号是西城县主。她从小受唐王朝崇尚道风习气的影响,好读《道德经》,心慕仙缘。至公元706年(神龙二年),十八岁的西城县主自愿度为女道士,并拜当时极为有名的道士史崇玄与叶法善为师。

子午金仙观

道士史崇玄本是怀河内县缝靴人也,后度为道士,做了太清观主。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敕封为三洞大法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甚得尊宠。金仙、玉真二公主皈依道门,即由史崇玄行度。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奉令领京师诸观道士及昭文馆、崇文馆学士,据京中所藏道经二千余卷以为音训,撰成道教辞书《一切道经音义》。史崇玄在领衔编撰《一切道经音义》的同时,尚编成《妙门由起》一卷,凡六篇,即“明道化”、“明天尊”、“明法界”,“明居处”、“明开度”、“明经法”,类集诸道经之说,以述道教、道经之源流。史崇玄谓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之道,乃一切之祖,万物之父母,自然感生元始天尊,示变应迹,垂灵托胎,遂有真身、应身、法身、化身、报身之分,现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天宝君、乐静信等。又命尹喜入天竺化胡,与鬼谷子至昆仑山行教,因之道流天下,广度万类。其分奉教道士为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在家、祭酒凡七等,而道经或凝空结气自然成章,或浮黎协宸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撰述灵旨。 叶法善(616—720)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松阳)人。

子午金仙观

唐代道士、官吏。有摄养、占卜之术,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睿宗时官鸿胪卿,封越国公。叶法善出生于四代修道人家,祖辈皆以阴功密传,救物济人,甚为世人称道。后世所传《集异记》及《仙传拾遗》中记载其事颇祥,极尽神异之说。唐显庆年间,信奉道教的唐高宗闻听法善的名声之后,诏他入京,留在宫中奉为法师。当时,高宗曾下令广召天下方术之士,准备合炼“神丹”,以求长生不老。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对身体无益,于是竭力劝谏。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命他裁办此事,法善遣退了90余人,合炼长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叶法善自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历时50年,始终未曾失掉皇帝的尊宠。

子午金仙观

子午金仙观揽胜图

史崇玄与叶法善皆为当时大唐皇家尊崇的道士,由于他们是当时道教名望极重的高人,是故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拜在两人门下,自有一番无尽道缘。

至睿宗登基以后,西城县主改封为金仙公主,其道观称金仙女冠观。金仙公主曾在华山修道多年,所以也被称作华山女仙。后来又去了华山白云峰构舍隐居,修道养真。道成后骑鹤升天。后人在白云峰建白云宫,在玉泉院东修仙姑观,又名仙宫观,以作纪念,现华山大上方白云峰尚有宫祠、竹园、药畦、看岳棚遗址和“唐金仙公主修行处”的石刻。据《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铭并序》记载,金仙公主云:“年十八入道,廿三受法,以壬申之年建午之月十日辛巳薨于洛阳之开元观,春秋四十有四。”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陪葬桥陵(在今陕西蒲城县)。

金仙公主自幼即开始学习班昭所著之《女则》、《女范》、《女孝经》等著作,知礼仪,有慈心。成年后,仪容可人。虽以公主之贵,而崇道修行,她与妹妹玉真公主从小目睹了皇宫之内的血腥与冷酷,所以早早就有了修行的打算,为替“母亲祈福”的原因,她们请求父皇答应了自己的修行愿望,睿宗遂为她们建筑了金仙观和玉真观。

子午金仙观

睿宗为金仙公主之所造之金仙观位于唐长安城辅兴坊东南隅,即西安市的西站路至大庆路之间,其建筑宏伟而所费不菲,为当时人所议论。虽有大臣向宣宗进谏,上亦默许之。金仙观内有楼台阁榭,嫣然为女子宫殿一般。后又于子午峪修建金仙观下院,也称金仙观,是时百姓皆以长安金仙观和子午金仙观称之。从金仙公主之金仙观到长安子午谷之玄都坛,在唐朝时正处于一条直线上,因金仙观一则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再者因其为帝王为公主所造女道观,规模宏富,是以影响极大。因此被称为玄都坛周边最为有名之道观,所建于子午谷内玄都坛下的金仙观其名来源于此,亦为合情合理之说。

子午金仙观

玄都坛初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成为重要的道教场所之一。金可记在子午谷羽化升仙以后,子午谷更成为道教仙境。后人根据金可记本事撰写《续仙传?金可记传》于子午谷中修建了新的道观,命名曰金仙观。从此金仙观不但成为陕西道教重要道观,也被视为韩国道教祖庭和韩国金仙学会的重要成绩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