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跑”起來的乾縣 | 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近年來,乾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當地順應地勢、巧借外力,構畫農業版圖,讓“乾縣製造”走向全國。本期《當代陝西》記者張繼民深入“地頭”,帶您看乾縣農業如何精心選地、精準種地、精良落地?

北部淺山塬地,光照好、晝夜溫差大,是水果適生區。經過多年的不斷更新,53萬畝蘋果成園成林。

中部“旱腰帶”,人居較少、氣候乾燥,是發展養殖業的好地方。5年後,將實現30萬隻奶山羊的養殖規模。

南部平原,土地豐沃、交通便利,是設施農業種植的最佳地域。5.2萬畝蔬菜產量可達6.3萬噸。

順應地勢、梯次分佈,是乾縣農業版圖的形態。

精準對接我省“三個千億”農業產業,巧借外力,讓乾縣農業產業快速推進。

讓什麼樣的地產什麼樣的糧。在適生的土地上“刨食”,讓28330貧困人口摘掉窮帽,40多萬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116元。

“跑”起來的乾縣 | 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雙矮蘋果,乾縣“製造”

在陝西,不同蘋果主產區,有多種生產模式,乾縣也有自己的模式。

經過十多年的試驗示範,乾縣“雙矮蘋果”集約化栽植模式效益顯著,這種矮化砧上嫁接短枝技術,被譽為果業發展的“乾縣模式”。

“村裡靠蘋果人均收入萬元以上的果農達50多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有七八戶。”梁山鎮官地村村幹部說,蘋果不僅甜了顧客,更讓數以萬計的果農從中嚐到了甜頭。

這種甜頭,是縣委、政府和果農共同“釀造”的。作為中國優質果品生產示範縣,無論從資金、技術的支持,還是市場意識的培養,乾縣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今年4月份,乾縣果業去廣州參加“荔枝北上,蘋果南下”的活動時,果農們抱著試試的心態,帶上了新品種“秦脆”“美味”。

展區裡,南方的客商品嚐之後,嗅到了商機,紛紛向他們要名片。在回來後的幾天裡,用大家的話說:“手機快要被打爆,客商們爭著搶著要高價預定新品種。”

果農們的感受沒錯,蘋果市場正在“暗流湧動”,在此之前,乾縣相關職能部門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股氣息。

2016年,乾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研製成功的“秦脆”“美味”“莫迪”等新品種,開始在全縣陸續更換。

乾縣鼓勵一部分種植能手帶頭行動。在蘋果園裡摸爬滾打了37年的趙上利,率先響應,在自家地裡高接換頭了一畝“秦脆”。

“做果樹既要勤勞,也要膽子大。”趙上利說,1991年,聽說“矮化”要成趨勢,他騎著車到扶風縣買了300株樹苗,一棵3.1元,在當時,一個壯勞力每天才能賺1.2元。

儘管冒這個風險讓他心驚肉跳,但事實證明,他成功了,一年的收益都賺翻了。如今的形勢就跟當初相似,誰跟得上誰就賺得多,趙上利說,“周邊的果農都怕比別人落後了,都在積極行動。”

“一成不變的口感讓消費者感到乏味,蘋果消費將更加多元。”乾縣農業農村局認為在“雙矮”的基礎上發展新品種,刻不容緩。

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現代化果園建設,不僅數量在逐年增多,蘋果的商品率也在隨之提高。這一點,附近的果汁廠感受最為明顯。前幾年,果汁廠一天能用非商品果生產80噸蘋果汁,今年勉強維持在30噸。

蘋果商品率直接與果農的效益掛鉤,乾縣農業農村局果業股股長陳志強認為,這和乾縣鼓勵園區化生產有關:“幾百上千畝,形成規模的大園子已成趨勢,既省工,又省力。”

到2018年底,乾縣果園面積發展到53萬畝,新建千畝果業示範基地3個,梁山鎮官地村雙矮蘋果列入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名單,乾縣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確定為“中國優質果品生產示範縣”。

“跑”起來的乾縣 | 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重設施農業,更重品牌農產

2018年春天,乾縣農牧局、乾縣農廣校組織全縣設施蔬菜基地負責人、種植大戶和職業農民等30餘人赴涇陽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參觀學習先進的設施蔬菜生產技術。

辣椒有20多釐米長,辣椒葉子比成人的手掌還大,一年四季都能結果;高6米、長約90米的現代化大型冬暖棚四季如春。

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參加學習的菜農有些傻眼。

“以前種的辣椒產量低,市場價格好的的時候,一斤也才賣到1塊多錢,算上肥料、農藥,一年到頭收入勉強夠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梁村鎮梁東村的黎在行說,農民總認為地裡刨不來金娃娃。

參觀回來,黎在行決定改造自家的拱棚,種了2拱棚辣椒和西紅柿。中午熱的時候掀開棚上的薄膜,下午涼快的時候全部放下,她“有樣學樣”。

這一學,還真見效了。選用進口品種,嚴格按照水肥配比,一斤辣椒能賣到4塊多,比以往傳統作業生長的價格多出一倍,味道也更好。

從製作簡單、投資少的拱棚開始,乾縣以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為方向,全力推進特色蔬菜種植和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減少病蟲害和使用農藥的次數,農業在往綠色和集約化邁步。

2018年,乾縣投資1.5億元的綠之港蔬菜育苗工廠建成運營,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企業和農民聯手,將成熟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傳遞給農民,促進蔬菜高質量發展。

2018年11月,由20個冬暖棚作為試點,在綠之港現代農業示範園中建成,一個月後,設施蔬菜開始種植。

產量高,收益好。這正是乾縣鼓勵“蔬菜添加科技”的重要原因。

作為綠之港的技術總監,王偉對現代農業有著自己的心得:“提高設施標準,放棄農民愛用的矮棚,選用6米高的冬暖棚,一面牆體借用黃土儲溫,能迅速讓棚內升溫,這樣能保持冬季作物生長的適宜溫度,讓蔬菜一年四季生長。”

此外,引進優秀的抗病毒品種,施用有機肥增加產量,將種植時間提前,擴大生長週期。以辣椒為例,每年8月中旬種,9月中旬就可以採摘,一直可以持續到第二年的7月底。畝產3萬斤,20個大棚年產量100萬斤。

有了示範園,政府定期組織農民參觀學習,不光讓大家用眼睛看長勢,還用嘴巴嘗口感。

參觀完,不少人動了心思,趙紅奇就是其中一個。作為臨平鎮三橋村的監委會主任,他一直在發愁,村民想要得利高、見效快的產業,“這種好事到哪找啊?”

種植設施農業成了他的首選。經村委會多次考察,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指導後,三橋村決定建設四個冬暖棚。工程預計在今年10月份全部完工,村裡準備將四個冬暖棚承包給村民。

近年來,乾縣以適生為原則,規劃種植出“漠西大蔥”“乾縣香菜”“乾縣泔河酥梨”等多個地域特色農產品牌,整體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產菜6.3萬噸。

“跑”起來的乾縣 | 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奶山羊養殖基地

一個鏈條,串起三產融合

乾縣是全省三大奶山羊全產業鏈示範縣之一,養羊成為許多農戶的選擇。

2018年初,在西安打拼了數年的亓江毅,也回到家鄉開起了養殖場,看著眼前陸續購買的三四百頭奶山羊,大展宏圖的願望似乎馬上要實現了。

然而,在東家抓一隻,西家買一隻的過程中,隱患已然埋下。幾個月中,奶山羊接二連三地死亡,到年底,損失竟達200餘隻。

“這是由於種源太雜亂,導致的抗疫病風險能力弱。”乾縣農業農村局檢測後得出的結論。

群眾自己搞養殖,在品種上不會投資,這成為目前養殖中的難題。而奶山羊一旦成群養,就應該群防群控,群進群出。

養羊首先從“換種”抓起。

2018年,乾縣引進乾首奶山羊育種有限公司,鼓勵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技術人員合作,國外引進與省內選育提高結合,健全良種繁育體系。

品種改善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擴群,再將優質奶山羊賣給養殖戶,逐步提高整個縣的養殖質量。

在品種改良時,下游的羊奶生產企業建設也在同步推進。縣上加大對龍頭企業優利士乳業集團公司的扶持,從全產業鏈上發力。

在生產車間,從鮮奶輸送到加工車間,兩小時後,一桶貼標“優利士乳業”的羊奶粉便出廠。之後,源源不斷銷往湖南、廣等地。

近幾年,乾縣將優利士打造成陝西羊奶公共品牌,提高知名度,引導建立奶農與乳品企業價格互商機制,穩定產銷關係。公司每天收購乾縣及周邊縣區養殖戶的鮮奶,當天運回工廠。

葛超輝是一位年輕的奶農,除了出售自家的,還負責收購散戶家的羊奶。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騎著摩托車,載著兩個大桶,在大楊鎮周邊挨家挨戶收奶。

對於羊奶產業的起家和發展,葛超輝是親歷者和見證者。2011年,大學畢業回到家鄉,便養了30只羊,彼時,剛剛興起的奶山羊養殖還沒形成“風口”。

在養殖戶逐漸增多後,乾縣對養殖進行規劃和規範,並開始推廣規模化養殖。

僅2018年,就扶持建設15個存欄1000只奶山羊以上規模養殖場,10個奶山羊存欄500-1000只規模養殖場和10個奶山羊存欄100只以上家庭牧場。

“一個普通家庭養幾十頭,既能兼顧田地,也有足夠的精力供它們出欄。”養殖戶們心裡有本明白賬。

生產銷售羊奶可以掙錢,展示羊奶生產過程同樣可以掙錢。

人們不僅關心到嘴的奶,也關心產奶的羊。生產旅遊觀光和休閒牧場的興起,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快速推進。

在優利士透明封閉長廊裡,遊客可以全程觀看羊乳品生產線過程,還可以在已建成的中國第一家奶山羊博物館裡,瞭解它們的文化和歷史。

不僅如此,大家可親自在牧場體驗奶山羊擠奶,送到加工車間,通過殺毒、高溫等程序做成奶粉帶走。

“從種源到奶粉生產,完整的產業鏈利於奶山羊產業的良性發展,更是帶動群眾走上致富路。”乾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呂科娃說。

本刊記者 張繼民

“跑”起來的乾縣 | 特色農業“順地”起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