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不準確,ERP再好也沒有用!「ERP系統」

庫存不準確,ERP再好也沒有用!「ERP系統」


我忽然發現,其實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尤其是IT信息部門的人員都對企業上了ERP系統,庫存卻總是還不準有些鬱悶。

其實不必鬱悶,很多企業的庫存數據都還不準,儘管有些人要打腫臉來充胖子。手工模式下的庫存數據最缺乏科學的依據,很多時候僅僅依賴盤點來驗證,更談不上什麼庫存成本分析,庫存週轉率分析,安全庫存量分析,供應鏈管理優化。這些上了ERP系統通常都能解決。

可是,上了ERP系統,庫存數據準確了嗎?如果庫存數據還是不準確,那麼分析這些數據和指標又有什麼意義呢?這裡,我也想澄清一點,所謂庫存數據準確的概念是,帳實相符,帳帳一致。什麼叫帳實相符呢?就是ERP系統的庫存帳和實物盤點的帳一致。

什麼叫帳帳一致呢?就是總帳科目帳與庫存明細帳一致,財務帳和庫存臺帳一致。現在再回頭想想吧,庫存準據準確了沒有?再進一步說,庫存準確了,那對上述的庫存指標進行分析了沒有?達到要求了沒有?評估過ERP系統在庫存上產生了多少效益嗎?

很多很多的問題,估計問題到最後,說自已庫存數據準確的會越來越少。其實,庫存數據要準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絕對不是月末實物盤點數據大致相符就好了。我來說給你聽,影響庫存數據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計量單位的不一致造成帳務與實物的差異。在很多企業甚至很多行業都存在這個問題。比如銅條的比重,採購銅條通常得按公斤,ERP系統裡的BOM的用量當然也按標準的公斤來限額使用。影響帳務與實物的差異最主要還是銅條的比重,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銅的密度,熱漲冷縮等外界環境都會造成計量偏差。

要控制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每次採購的銅條比重是絕對不可能一致的。再進一步說,要是生產企業不想進行切割,需要按長度單位來計量,問題就更多了。另外,還有化學品等等一類的物料都存在這個問題。

損耗造成車間庫存。車間庫存在許許多多的企業裡非常常見,有人說我公司車間裡沒有庫存,只能說明你的行業不一樣。生產部總是會藏一些庫存起來的,用生產部的人的話說,以防備用,不然那天要補料是多麼麻煩的事。可是一旦有車間庫存,恐怕倉庫的保管員就麻煩了,那個記的帳就要打結了。很多企業的技術部都沒有辦法控制好損耗,損耗多了不行,生產部多出材料來了,損耗少了不行,生產部整天圍著你補料,可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

挪單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在很多企業少一些,但也是很常見。有些企業的生產部有些訂單超額了,為了省去麻煩或掩蓋什麼,只好去挪單,就是把這個訂單的物料挪到另一個訂單上生產,長此以往,只怕連挪單的人都不記得到底怎麼彌補那個越來越大的窟籠。要是再加上企業的管理人員更換頻繁一點,一定是一個扯不清楚的帳了。

記帳的差異。這個問題在企業裡也是挺嚴重的。通常大範圍應用ERP系統的企業總是使用的人多,一旦某個流程經過的人多了,一定會有人缺少責任心。比如,要領料的單子給你壓著,要不生產完工了不給你及時入庫,要不就是領完料了單據一揉塞什麼地方了。形形色色的問題造成記帳的差異,帳實怎麼可能相符呢?

帳與帳之間的差異。這個問題恐怕有些可笑,很多企業的IT部人員可能不是很懂專業的財務,甚至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結果月底對帳下來,忽然發現庫存的臺帳或流水帳與科目都不符了......等等。

庫存數據的準確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述的事情在我現在的企業裡就有。個別問題都病入膏荒了。庫存數據不準確,再好的ERP系統也沒用,什麼SAP,什麼優秀管理軟件都是胡扯。庫存數據緊靠的就是成本,成本後面緊靠的就是利潤。呵呵,連利潤都錯了,這個ERP系統有用嗎?所以下次見到我的時候,千萬別說這個ERP系統功能是多麼地好,我的ERP技術是多麼地強,代碼一夜能寫幾千行。


附錄:

如何正確認識ERP和庫存之間的關係?

無論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ERP廠商,也無論是真的ERP還假的ERP,他們都在向製造業宣傳一個共同的東西:上ERP吧,上了ERP可以給您降低庫存25%左右;某某企業上了某某ERP之後,庫存由原來的多少多少降低了多少……於是乎,國內的企業家們都被忽悠的蠢蠢欲動,有條件的要上ERP,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要上ERP!ERP幾乎成了醫治企業庫存問題的靈丹藥!

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本人先後經歷了從MRP到MRP-II再到ERP的發展歷程(國內), 實施應用過的相關軟件很多,經歷的行業包括重工業,空調行業,EMS電子製造業等。我的總體感覺是:ERP(MRP/MRP-II,以下統稱ERP)是個很好的管理工具,它確實能夠幫助你提高管理水平, 包括幫助你降低庫存水平,但它的前提是:

·你選擇了正確的ERP軟件;

·你做了正確的實施,並有良好的業務支持流程;

·你有合適的人在正確地應用。

三者缺一不可。有人對此做了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實施了ERP就好比是你買了一部車;車子運行的好壞,一要看你司機的駕駛水平,還要靠有好的路面。

關於選擇正確的ERP軟件, 我這裡有個案例。我南方的一個客戶,電子製造業,上了一套國內某著名ERP廠商的“ERP”,前後花了20多萬,用了一年多以後發現該ERP無法滿足要求,特別是該公司的產品種類增加以後,需要管理的物料種類越來越多,該軟件無法實現物料計劃與庫存控制的需要。接著他們又開始重新選擇ERP軟件,又買了一套東南亞某ERP廠商的軟件,實施了大半年,公司的業務又有新的變化——產品設計改變(EC)越來越多,進出口業務也越來越多,包括國內轉廠(Plant Transfer)業務也隨之而來,同一種物料既有國內採購的也有國外進口的,轉廠的也有,保稅非保稅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他們又發現,第二套ERP也不靈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公司產值越來越大,庫存也越來越大!有多少產值就有多少庫存,庫存與產值竟然是如影隨形!結果是有了客戶的訂單也不敢接了!接的訂單越多,庫存積壓的越多,資金壓力越大,及時交貨率越差,得罪的客戶越多!不敢接單了!庫存幾乎是到了崩盤的地步!

我相信這種企業很多:在還沒有明確公司業務的真正需求的前提下,盲目選型,盲目上馬ERP項目, 最終的結果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那種痛苦的狀態是可以想象的。如何正確的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目前情況與未來發展方向的ERP軟件成為企業將來成敗的關鍵因素。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冷靜的需求分析以及同行業的比較參考,外加第三方專業顧問的參與。尤其是對於那些缺乏ERP實施與應用經驗方面的人才的企業,萬萬不可以只聽信ERP廠商的廣告與推銷;還有一條是大家現在都比較認同的觀點:ERP的選型負責人一定不要讓企業裡搞IT的人負責!比較合適的負責人應該是對企業各個業務領域比較熟悉的物料經理(Materials manager),外加財務與IT等相關部門的幫助。這裡大家要明白一個根本性的東西:ERP的核心是MRP, 所謂的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沒有MRP的ERP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不能稱之為ERP的,這也是很多ERP實施比較成功的企業為什麼選擇物料經理負責選型與實施的一個原因。

企業選擇了正確的ERP,接著就是正確地實施了。

在ERP實施過程中涉及到如下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物料編碼的問題:很多企業一開始並沒有真正地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是在公司的產品種類還不是很多,物料種類比較少的情況下,幾個人一討論,規則就定了下來, 最終的結果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物料,編碼無法繼續下去,原先的規則不得不推倒重來,一物多碼,或一碼多物的情況越來越多,最後誰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了,有效的庫存管理根本無法實現,整個ERP裡面垃圾滿天飛!

我在廣州有一家這樣的客戶,“ERP”用了三年多了,企業的發展很快,原先的編碼已經無法繼續編下去了, 新的物料只好採用新的編碼規則,結果是物料編碼參差不齊,五花八門,再加上人員流動,現在是誰也搞不清楚應該怎麼辦了,直接影響就是重複採購越來越多,該買的不買,不該買的都買了,整個庫存系統一塌糊塗!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人們的意識,特別是在企業的關鍵業務人員的意識還沒有徹底轉變時,就盲目開始實施ERP,就很容易出問題。人們的牴觸心理還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靠的是行政命令,強逼著大家上馬,最終的結果就是很長時間過去了,項目沒有根本性的進展,勉強搞完了,到了用的時候也是拿著大炮打蚊子。我曾經面試一家國內著名IT製造企業的業務員,據說他們的ERP上的很成功。

我說你們的採購訂單是如何產生的?他說很簡單,我們用EXCEL表格算完了,然後手工錄入到系統裡面去,目的是庫房收貨有依據!至於不同物料的庫存策略是怎麼設置的,他說我在那裡工作了好幾年,我根本就不知道在ERP裡面還要有什麼庫存策略!我說你們的庫存在上了ERP之後有什麼改善?他說我沒感覺!我覺得還不如當初我們不上ERP,那多方便啊!ERP不但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

我沒有去過那家企業, 但報紙、媒體上報道說,那家企業已經“非常成功”地實施了某某ERP,而且用的還是SAP或Oracle什麼的,我記不得了。但根據相關資料,據說他們家的庫存週轉率比國外同類企業低了不少,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選擇了正確的ERP,如果做了正確的實施,企業的庫存是否就可以降低了呢?回答還是否定的!

我們正在做諮詢的一個客戶,是家外資企業,ERP用了很多年了,庫存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客觀原因是客戶越來越難伺候,訂單與預測整天修改,但實際上經過對他們的業務流程審核,我們發現,根本原因是他們對ERP應用不當!應用不當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的庫存數據準確性只有不到70%;很多應該日常維護的數據根本就沒有維護。再加上人員流動問題,新來的員工培訓不足,對現有ERP系統的理解與操作,一個人一個樣, 有的採購員根本就不去更新主數據 ,採購提前期早就改變了,結果系統裡面數據還是公司剛成立時候的設置,如PCB的正常採購週期現在是8周,供應商也確認了,系統裡面還是12周的時間;發出去的訂單,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裡已經確認了時間與交貨數量,採購員也不及時在系統裡面維護,等到客戶要求確認交貨的時候,物料計劃員還得打電話與採購員們一一確認;遇到緊急情況,物料已經發出到車間了,系統裡面還沒有記錄,寫個借條就把物料領走了,時間一長,庫房的人也就忘了這回事了,直到盤點的時候才發現帳物不符,帶來的直接後果是MRP一運行,跑出來的結果沒有人敢相信!真可謂是“垃圾進,垃圾出”的最好體現!表現在庫存管理上就是,該來的,不該來的可能都來了,也可能都沒來!庫存越來越高,無計劃的物料短缺也越來越嚴重!生產也是經常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時候就突然停線!

所以,我認為,無數的事例都可以證明,企業對ERP項目如果選型不當或者盲目上馬,最終的結果一定時非常糟糕的, 降低庫存,提高管理水平根本無法談起;選型正確了,有了良好的實施,也不等於就萬事大吉了。ERP應用問題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改善提高永遠沒有止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