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橋韻」連阪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連坂村

福州倉山區城門鎮連坂村,與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毗鄰,兩村都是一千多年曆史了。

據說,唐代時連姓是連坂村和林浦村的最大姓,所以,林浦村最早叫“連浦村”、“濂浦村”,後來因為林姓在村裡壯大,連氏又遷居外地,就被改為林浦村。到現在,連坂村和林浦村都已沒有世居的連氏家族。這是為何呢?

如果您到了連坂村,通過參觀一座橋,聽聽村民的講述,或可瞭解其中的秘密。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連坂橋

一、福州現存最古老的橋之一

連坂村已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村了,村裡各家各戶都建起了自己的樓房,一些古厝在這樣的城市化的進程中,也消失了。但村裡人很重視一座橋,這就是村口的連坂橋。

現在的連坂橋,位於福州市南臺島東北端甘泉山兜的連坂村連坂河串珠公園內。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橋長15米,寬1.4米,屬石樑式單孔橋。橋南北向,南側是連坂河和三環路,北側是一座繁忙的物流園,西側是汙水處理廠。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橋的兩岸各用石疊砌為單面階梯橋臺,兩橋立之間架兩條巨大石樑,上面刻著一行字:“當境連滿與妻林十六娘為所生父母造橋一所,願家國平安,同沾福祿,上元辛亥八月三日造”。

橋的兩端是重鋪的50米長“蜈蚣路”。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有不少學者認為,“上元辛亥”,應是唐代宗李豫的大曆辛亥年,即公元771年。2015年,福州市列其為市級文保,立碑紀之,上寫“唐代建”。這或是目前福州所發現並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橋之一。

但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宋朝時建了這座橋。理由是:石樑橋上刻的“上元”、“中元”銘文,應該是古代術數中的一種紀年年號,並非唐代年號,從橋的建造風格、形制而判斷,連坂村應是宋橋。

不管怎樣,連坂橋都是建於唐宋時期的古老石橋,至今仍然可以使用,已屬不易。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橋北端的蜈蚣路

二、福建連氏發源地,臺灣連氏的根

橋面石樑上刻著“當境連滿”,連滿應是此村中連氏後代。連滿與其妻林十六娘共同修建了這座橋,其意是“為所生父母造橋”。以孝為意,又放眼家國情懷,故他們銘記“願家國平安,同沾福祿”。

唐末時,連氏入閩初居地和發祥地就在連坂村,連總進士及弟,而被福建連氏奉為“第一不祧祖”,這時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

又據《福建連坂甘泉寺》記載,公元878年,時值唐末黃巢起義時,兵至福州,甘泉寺也被燒燬了。之後,“里人連總募資修復甘泉寺”。這說明,連總還是一個熱心公益的先生。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到了宋代,連坂村又出了15名進士和7名文舉特奏名,其中,據宋淳熙《三山志》記載,連總第十世孫連逢辰、德嘉、同之,十一世孫連懋、虞鳳、士首、士登;第十二世孫世嶸、連琪(文舉特奏名)等人,其中同之、士首和連琪是祖孫三代,於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同科進士,至今在連坂村還流傳著連氏“三代同科”的科舉盛事。

宋末元初時,連氏出了一名文化名人,即連文鳳,他所著的《百正集》,是唯一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的連氏作品。

可見,宋代起,連氏在連坂村、在福州區域已是顯赫的名門望族,其後裔逐漸向外播遷,如大田、仙遊、閩南、臺灣以及湖北等外省。其中,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正是其子孫。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連坂橋這座福州著名古石橋,連綿千年而存於世,正是當年連氏在連坂村一帶繁衍生息的一個實物佐證。連戰先生確認自己是祖先是來年福州連坂村後,為連坂橋題寫了名字。

三、“蜈蚣路”連起的千年姻緣故事

南宋時,連坂村的連履孫出任福州太守,《閩史》說,他是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吳叔告榜進士。這是一位剛毅不屈的官員,也是一位很有眼光的人。他只生有一女,視為掌上明珠。

南宋末年,有一支虎丘黃氏由福州永泰縣遷到連坂村,其後代黃武就投到連履孫門下當差。連太守很是喜歡這位聰明、能幹又穩當的小夥子,就將獨生女許配於他,招贅為婿。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這一對小夫妻很是恩愛,本來可以在這裡平靜地度過美好的一生。但是,南宋末年,元兵攻入臨安,南宋朝臣擁皇室少年趙罡等由海路經溫州,到達福州,在林浦村紹歧碼頭登陸,駐蹕於林浦泰山宮。

五月,趙罡在福州登基,為宋端宗。文天祥等人也趕到了林浦。林浦和連坂以及附近的潘墩村一帶,就成為當時中國歷史上抗元鬥爭的中心。

但不久,文天祥兵敗劍州,元兵攻入福州,宋端宗等人倉惶而南逃。公元1279年,崖山之戰後,南宋末代皇帝跳海自殺,南宋亡。

元兵攻到福州時,連履孫為太守,堅決不投降,死守福州。但大勢已去,城破後,連太守被殺。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連坂橋是連太守夫人在村中修有一條三五里長、蜿蜒曲折的架空石板路,故稱“蜈蚣路”。k連夫人原想以此路來迎接丈夫歸來,但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丈夫的首級,極其悲傷。

元兵一路殺到林浦、連坂和潘墩一帶,《福州連坂甘泉寺志訓》說,當時這裡成為“元兵重誅之地”。連氏後代便大多逃離、移居外地,以名被追殺。

村中黃氏倖免於村中,事情平靜之後,黃武帶著妻子連氏回到村中,繼承了連氏的財產,並經營有力,很快成為當地旺族。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據《福建連氏誌》載,連坂黃氏一直視連太守之女為“始祖媽”,尊敬有加。七百多年來,連坂黃氏都遵照祖訓,世代傳言連氏的英勇故事,保護連氏在連坂村的文物古蹟。包括這條連坂橋。

連戰先生得知此事以後,為連坂村的黃氏宗祠題寫了“連黃姻親”的牌。這是連戰第一次為異姓宗祠題字,彰顯了連黃兩家不畏強權、勇於抗爭、一諾千金的傳統精神。如今這塊牌已懸掛於連坂黃氏宗祠的顯眼處。

「閩都橋韻」連坂橋,福州古村裡的唐橋宋路,奇特的千年姻緣

蜈蚣路

而連坂橋後在1950年代被拆,長石坂散落村民家中田裡池邊。如今,村裡已無空間來恢復蜈蚣路,村民自願捐獻古石板,在連坂橋兩端鋪設了50米,以為紀念連氏先祖,給海峽兩岸及海外連氏族親一個念想。

可惜的是,連坂橋如今周邊環境不佳,作為市級文保單位,又已列入福建涉臺文物,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加以整治,以更好保護這珍貴的文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