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福建福州马尾亭江镇的闽安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在采访中,闽安文史专家杨成和先生告诉我,据调查,闽安村现存文物古迹有800多处。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一是位于闽安虎头山的福州戍台将士墓群,二是位于闽安内港邢港上的迥龙桥。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福州闽安迥龙桥

这座迥龙桥,可不简单,它由闽王王审知始建于唐昭宗辛酉年(公元901年),后经宋代、清代重修,是福州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桥,也是福建年纪最大的桥梁之一。

年纪大,故事就多。这有故事的古桥,如今依然静幽而优雅地卧于美丽的邢港河上。立于其上,轻风拂过,微唱丝鸣,讲述着它所经历的那些事儿:

风雨千年中,迥龙桥上走过了无数人,每个人都是故事;

桥下行过无数的船,每艘船都寄托着期望;

桥边停留过无数的中外商贾和货物,穿梭无间;

桥两岸无数的将军与士兵在此操练,也从此出征,在此祝捷,也在此悲伤,福建历史上一些重大的事件在此陆续上演。

可以说,迥龙桥是一部历史书,我们暂且就翻开其中的数页,一窥其境。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南向北)

1,建造技术在当时是世界领先水平,五孔唐桥在中国现存古桥中较罕见。

迥龙桥建造的时间,它所在的闽安村,不是村,而是叫闽安镇。这个镇也并不是现在行政区划意义的镇,而具有军事、商贸、交通重镇的意思。

唐末时,闽王王审知大力开发福建,依据福建依山傍海的特点,努力打通对外交流的通道。闽安镇位处福州闽江入海口的咽喉位置,闽江支流迥龙河绕着北面的棋盘山穿过闽安境内,阻隔了两岸。王审知决定,在迥龙河上建造一座通海大石桥,即迥龙桥。

到了宋代,闽安镇成为福建四大镇之首。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建成后,在宋代、清代两次修复,现存桥长66米,宽4.64米。

6座桥墩隔出五个桥孔。桥墩呈舟形,保存完好。

两墩之间铺架宽达1米、厚0.8米、长达13米的5根巨大石梁,共计25根,每根重达30吨。

桥属于平梁结构,桥面横铺石板,桥两侧立有36根石望柱,镶嵌着石栏板,每个望柱顶雕刻不同花样,各有寓意(下文有详述)。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专家认为,这种五孔唐桥在我国古桥中极为罕见,能保存下来,更为不易。

同时,迥龙桥应是当时世界上工艺最先进的桥梁之一。其建造方法,杨成和说,有专家推测如下:

①先是沿桥的走向打下松木桩基,巩固河床,“找平”基础;

②接着用大木筏载着石头沉到已经“找平”的松木桩基上,扩大桥墩基础与河床的接触面积;

③然后修筑尖劈船形桥墩,以减轻水流阻力,防止急流冲垮石桥基础;

④桥梁架设采用“浮运架梁法”,即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用大驳船将重达30多吨的大石梁放置安装在桥墩上。

⑤桥墩作两层条石叠涩出挑,以承托石梁(即伸臂梁桥),缩短石梁跨径,提高石梁强度,增大墩间跨度。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北往南)

这种建造法使迥龙桥十分坚固,历经 了1100多年,也为唐代以后福建造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到此游览,您可以在桥面上仔细俯望之,或可体会当年造桥人的匠心独具。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北端的圣王庙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南端的玄帝亭

2,桥亭庙合一格局亦为罕见,桥型优美,在我国古桥中很罕见。

迥龙桥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桥的南北两端有“一亭一庙”。“一亭”是南端引桥上的玄帝亭,奉真武大帝,“一庙”是北端引桥上的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孙悟空、丹霞大圣、红毛猴王等三尊主神,及其他二十尊神圣。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神医廖将军庙

圣王庙后是观音阁、兴慈寺、神医廖将军庙和辛亥革命烈士、陆军上将林述庆墓等,右侧有江南杨郑赵三姓宗祠以及关西杨氏祖居等,依序座落于棋盘山上,错落有致,形成一片极具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这种桥亭合一的风格在我国古石桥中也罕见。至于为何建这一亭一庙?闽安民间传说颇为有趣。

杨成和说:迥龙桥刚建成的时侯,大家都很欢喜,终于有一桥可通邢港两岸了,便利有许多。但是不久后,山洪暴发,邢港洪水与闽江大潮相互冲撞,时常冲裂了迥龙桥的部分桥体,闽安乡民就开始修修补补,劳累异常,就怀疑是不是有妖魔作怪?古人无奈之下,常常就会仰靠神灵。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于是,在南宋端平甲午年(公元1234年),乡民就集资在桥北端引桥驳岸上建起了一座“圣王庙”,请奉福州乌石山的丹霞大圣(据《临水平妖志》《闽都别记》记述,福州豹头山的红毛猴精,俗称猴王,曾为害人间,被临水夫人陈靖姑陈太后收服,而弃邪归正,在乌石山宿猿洞修炼成成为民众保护神,故福建民众都尊称其为“丹霞大圣”),希望借助其神力能伏魔镇妖。

不曾想,这猴王经常掉链子,导致迥龙桥还是坏损不断,难以根治。乡民就想,是不是猴王本性难改,贪玩去了?不如请来观音菩萨来管制下猴王,或许有用。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圣王庙后有观音阁(高的那座)

于是,在南宋淳佑十二年(公元1252年),当时的宋皇室赵与滂任福建观察使兼闽安镇官,他觉得乡民的想法有道理,就决定在圣王庙后,修建起一座观音阁。也真是巧了,观音阁起,迥龙桥北段经年不再有坏损。

后来,《西游记》盛行,人们就又奉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神,成为福建省三大齐天大圣庙之之一。庙前曾有清代林作梅因此题写的一幅楹联:“洞仿水帘,碑结桥头皆胜迹;峰登棋石,升高台下亦通金。”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桥南跨街桥亭

北段安定了,但南段却又不行了,经常断裂。闽安人就自然认为,南端没有神灵护佑,才是原因。这样,到了元朝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闽安镇的士民就在桥南建起了跨街桥亭,请来真武大帝,名亭为玄帝亭。

传说,自此以后,迥龙桥南北两岸都有了保护神,也就形成了如今桥亭庙合一的奇观。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但事实上,迥龙桥能保存至今如此完好,是靠着官民多次修缮维护,所以,杨成和认为“当地军民自己,才是迥龙桥真正的保护神”。

3、唐代原构件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堪称为我国桥梁雕刻艺术的瑰宝。

来看闽安迥龙桥,不能不看桥上望柱的雕刻艺术。望柱顶上雕刻有狮、豹、莲花、水果及宝奁、海图、官印等。雕刻精美,历经千年,依然是栩栩如生。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迥龙桥上东西两侧望柱相向对称,共有雕刻18组36件。

从桥南玄帝亭向桥中心分为九组,依次为:第一组石狮、第二和第八组宝奁、第三组官印、第四与第五组及第六与第七组为海上明珠、第九组为海豹。

从桥北圣王庙跨街亭向桥中心也分为九组,依次是:第一组石狮、第二组官印、第三级宝奁、第四与第九组为八角柱、第五与第七组为水果供品、第六组海豹、第八组为莲花。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这每一件雕刻都有寓意,比如:石狮是保护神的意思,宝奁是出嫁时装金银首饰的百宝箱,官印代表政权,海上明珠雕刻表明的是造桥者高兴地称桥为明亮永恒的海上明珠,而海豹雕刻是祈祷行船者平安顺利,八角柱是祈望着合乡平安,莲花寓意为清白与廉洁。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宝奁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官印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海豹

值得大家仔细观赏的是,迥龙桥或是全国唯一以宝奁、海图、官印为石雕的桥,且保存完好。这些雕刻更证明了迥龙桥建造于大唐时代。

我们环游关注迥龙桥,会发现,迥龙桥整座桥梁和周边的石碑上都没有镌刻有桥的始建年间,却只在桥最显眼的位置雕刻有宝奁和官印,这是为何?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杨成和有一种推断,他说,在显眼位置同时有宝奁和官印的石雕,绝非偶然,正是唐代女权的象征,代表唐代女性的地位。那么,这种情况在唐代,只可能是武则天时代。正符合当年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所主张的是非功过非由世人所评说的理念。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但建造者虽然是用心良苦于现实的女性皇帝的威权,但又不能分清女权与皇权的关系,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桥南石雕是先宝奁后官印,而桥北石雕是先官印后宝奁,在桥的中心位置又增加一组宝奁石雕。如此也算是对女皇帝统治的一种应时的表现了。

这种说法如果成立,则迥龙桥的建造时间会向前推两百年。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证来证明这一点。

「闽都桥韵」迥龙桥(1):福州最古老桥,拥有三个“全国罕见”

不管何时的建的,它都已经站在邢港河上已经一千年了。一千年,已经足够让它如此神奇和迷人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