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銅馬車在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銅車馬共兩乘,出土時已經碎裂。經過考古人員歷時八年的努力,終於將銅車馬復原,比例為真實車馬的二分之一。銅車馬一號車,名"立車",又叫"戎車"、"高車",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釐米的銅御官俑。銅車馬二號車是四馬鞍車,呈凸字形,分前、後二室,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前室為御手所居,內跽(jì)坐一御官俑,後室為主人所居。據考證,這僅是秦始皇車隊中的屬車,屬於后妃一類人的乘車。史書記載,秦始皇出遊時這樣的車乘有81駕,其盛況觀此銅車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車馬就當更為豪華氣派了。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銅車馬全車都是由銅打造,從戰馬、車手、韁繩、箭箙、弓弩等,均逼真精美,車蓋以及車輿內外還彩繪著精美的紋樣,車上的金銀飾品加一塊兒重量達到14公斤。其中一隻馬的頭上有高達22釐米的纛(dào),纛是秦軍隊裡的大旗,它的存在象徵著帝王座駕,也就是說,這套銅車馬是秦始皇的專乘車駕。

最惹人矚目的“傘”

在我國古代,“傘”起源於“障”。最初用在皇帝出行時,為了遮陽或是防止車馬快速奔跑揚起的灰塵落在身上。後來,隨著皇族禮儀的演變,這種“傘”被一種叫做“華蓋”的東西代替,成為排場上的裝飾物。而青銅車上的傘除了這兩種作用之外,更大的作用卻不流於表面,其中有許多“隱藏”的玄機。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別的先不說,光說傘柄的設計,就算得上是機關重重。這裡所說的機關,並非奪人性命的暗器,而是充滿了細緻繁複的機械結構。首先,傘柄內部有多重鎖,可以鎖死也可以輕鬆展開,裡面還有卯榫的結構,足見當時的科技水平。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這柄傘頂端與傘蓋連接處,是一個青銅製大齒輪,齒輪與傘骨連接,能均勻承載銅製傘蓋壓力。據記載,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銅齒輪。齒輪雖然看上去普普通通,沒有金銀那般顯眼明亮,卻蘊含了精巧的設計理念,不僅能自由拆卸,更凸顯了務實多用途的科技思維。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如果單看傘槓與傘座連接關係圖,很難想像這竟然是2000年前的技術,各種機關、卡槽都如此精細嚴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傘座、傘柄之間是自鎖式閉鎖結構,傘座包括了活鉸、曲柄銷式閉鎖,有暗槽,可以鎖死,也可以輕鬆打開;為了穩固傘柄,傘柄還有扣鎖杆,杆上的活釦就好比今天的活動插銷,可以固定傘柄中部,防止車馬行進時颳風傘柄折斷。

黑科技!來看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日常使用時,不固定的連接使銅傘方便取出,將尖端插入土中,就能讓秦始皇在野外舒舒服服的賞景了。休息夠了回到車上,銅傘就挪回底座,通過推拉控制傘柄在十字底座上靈活滑動,太陽往哪兒曬,我就往哪兒檔,隨時能將傘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此外,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超級武器!如果把傘就地分解,傘柄就是可以攻擊敵人的茅,而傘蓋則是抵禦攻擊的盾,同時在傘柄中還藏有一把利刃!由於秦始皇當年使用武力統一了全國,在這個過程中他樹立了很多的敵人,隨時都可能會有危險。不難想象,一旦車架遇到了危險,車上的這柄傘也會立刻成為出奇制勝的大殺器!。由此可見,秦始皇銅車馬足以證明,即使在兩千年前,古代工匠也具備了十足的設計思維和產品的實用性,足以令我們這些後人驚歎不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