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關於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探秘方面,有些二戰愛好者把蘇聯的極寒氣候和德國統帥部的獨斷指揮作為首要因素,卻忽略了蘇聯的強大戰爭潛力,低估了蘇軍每月五十萬新兵補充戰場,對於德軍日益消耗的兵員差距和後勤保障困難,巴巴羅薩計劃從一開始就出現了預見性失誤。

德軍閃擊蘇聯,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突然發現蘇軍越打越多,他不禁替巴巴羅薩計劃擔心,方案出現了失誤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僅一週時間就使蘇軍西部特別軍區幾十萬大軍陷於被動打擊之下。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可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發現,雖然德軍自開戰以來沒有遇到蘇軍像樣的抵抗,卻發現蘇軍越打越多,原先情報掌握的200個紅軍師,一下子增加到了360多個,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增編的新番號。這個情況出現,讓德軍統帥部吃驚不小,蘇聯的戰爭動員潛力原來如此迅速巨大。

到了1941年底,哈爾德發現,蘇聯的兵員補充幾乎成幾何態勢瘋狂增長,從新增加的360個師,一下子猛增到825個師,幾乎是德軍二倍還多,而且蘇軍的預備部隊更是像雨後春筍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一支預備隊出來。

與蘇軍幾乎每月五十萬兵力補充相比,德軍的兵員補充顯得滯緩和呆板,原因就是德國本土兵員有限,需要從僕從國徵召,而這些僕從國又以各種藉口出工不出力,兵員質量達不到戰場要求。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日本北上計劃擱淺,德軍統帥部發現莫斯科戰場越來越難打,原來蘇軍西伯利亞師加入戰鬥系列

巴巴羅薩計劃制訂的初衷是短平快,德軍妄圖用三個月時間挺進莫斯科,但結果卻是遭到嚴冬的打臉,不禁德軍在莫斯科戰場遭遇氣候的襲擊,還遇到了蘇軍意想不到的後援打擊。

原來,德軍閃擊蘇聯後,德軍統帥部一直希望日本關東軍北上打擊蘇軍,以期牽制蘇軍兩線作戰,為東部戰場分散蘇軍兵力。但在盟軍情報部門努力下,知曉日軍不會北上而是準備南下太平洋時,蘇軍果斷把西伯利亞十多個師調到莫斯科戰場,從而緩解了蘇軍在戰場上的壓力。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蘇聯在戰爭期間就開始執行了重工業東移的計劃,並做好了長期戰爭的準備。即使德軍佔領了莫斯科,蘇聯在烏拉爾山脈和中亞及西伯利亞廣大的東部地區,仍然是蘇軍開闢的第二戰場。

掌握了蘇軍的動員潛力情況後,哈爾德也發現了德軍不僅兵員補充困難,還發現了巴巴羅薩計劃只適用春秋季節,而到了雨季和寒冬,這個計劃就顯得與實際不符,不僅士兵穿著薄衣作戰,後勤保障根本就是個大難題。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巴巴羅薩計劃出發點是閃擊作戰,半年後,德軍終於發現這個計劃是個空中樓閣,後勤保障是最大的短板

早在德軍統帥部準備發動基輔戰役的時候,哈爾德等德軍高級將領就建議繼續對莫斯科進行重點進攻,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哈爾德親自參與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制訂,他深知這個計劃的缺陷和不足。對於德國元首先打基輔後打莫斯科的方案,這一打一退就要四周的時間,對於巴巴羅薩閃擊戰為目標,時間就是最大的戰場保障。

而取得基輔戰役短暫勝利後,德軍也發現閃擊戰在莫斯科戰役中失去了作用,短平快變成了消耗戰,德軍的後勤保障成了制約計劃實施的最大瓶頸。

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瘋狂者的妄想計劃,當德軍裝甲部隊每天200英里孤軍突進時,後勤保障卻由於鐵路運輸出現鐵軌寬窄問題陷於滯後,德軍不得不依賴大量的騾馬和原始運輸工具來保障供給,這與閃擊戰理論是背道而馳的。

二戰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忽略蘇軍強大的戰爭潛力是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個後勤補給困難,就是蘇聯的沼澤眾多,鐵路公路網建設並不發達,這與德軍在戰前的情報掌握失誤有關。骨幹鐵路運輸保障不上,公路保障馬拉車載又行動緩慢,直接制約著前線進軍速度,一系列的後勤補給問題給了巴巴羅薩計劃當頭一棒。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作者推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