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被苏联红军打败后,它的武器最后流向何方?

水芝子


关东军被苏联红军打败后,它的武器最后流向何方?


1945年8月,苏军出动150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位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一场战役下来,关东军被击毙8.3万,被俘60余万,号称强悍无比的关东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由于太平洋战场形势吃紧,从1942年开始,日本就不断的抽调关东军实力最强的甲级师团,1945年1月抽调13个师团,4月抽调7个师团,等到苏军进攻之时,关东军的常设师团已经被抽调一空,战斗力可想而知,面对苏军的进攻,基本上是一触即溃,短短十几天时间,苏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击溃不可一世的关东军。

关东军消灭了,武器都流向哪里了呢?

国民党和美国坚持认为“从东北70万投降日军那里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直接或间接的落到了中共手中!”

由于武器装备属于高度机密,因此我国的党史、军史很少提及,但数量如此庞大的武器归属问题不可能无迹可寻,综合各种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关东军的武器大概有三个去向。

一是大部分的轻武器流向了中共

在东北的战斗中,解放军得到过苏军的帮助,这是不争的事实,苏军将大部分的轻武器交给了解放军,全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8月到11月,曾克林部从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军火库运走了2万支步枪、1千挺轻重机枪、156门各种火炮,抗联周保中在接受长春大本营军火库,运出步枪5万支、轻机2千挺、重机8百挺、弹药1200余万发,周家美部解除伪满军队一个旅五千人的装备,轻重机枪216挺、步枪3200支等等,1945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枪接受了12万支,还有些炮。”解放军入关时10.7万人,出关时32.4万人,除了各种损耗,半年内长枪多了12万支,机枪多了3500余挺,火炮400多门,这些都是苏军援助的。

1946年4月到7月,东北抗联副司令肖劲光到旅顺,苏联驻旅顺军事委员会将存放在大孤山的15车厢武器进行移交。

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和苏联代表谈判,采取“一吨换一吨”的方式,将囤积在满洲里准备运往乌拉尔炼钢的大批苏军缴获的日本装备接收过来,朱瑞通过当年克拉辛炮校的同学关系,用农产品向苏军换来日军装备弹药,两个月时间内,苏军向我军发送了数十列火车的日军旧装备,基本上满足了兵力飞速增长的东野需求。

小部分装备流落民间

关东军自知必败,实施了破坏一切的“第四号计划”,撤退时炸毁了西车安、西鸡宁的火药库、油库,车安被服厂一个师团可用一年的衣服付之一炬,藏匿和销毁了大量武器弹药,由于时间仓储,数量难以统计。

随着关东军的溃败,伪军树倒猢狲散,东北成了权力真空,一些来不及接收的军火库被老百姓和土匪胡子抢劫一空,土匪队伍迅速壮大,北满三分之二的城市落到土匪手中,他们装备精良,有的设有骑兵,甚至配备了坦克、装甲车和迫击炮。

解放军还通过“捡洋落”的方式收集了一些散落的日军武器,东北炮校数千名干部在苏蒙边界的苏日作战区“捡洋落”,冒着严寒,炮校警卫连副连长周天才一个人就搜集了20多门火炮,表彰为“搜炮英雄”,除了完整的装备,还有大批的零部件,东北民主联军航校成立时,从深山老林挖出不少日军埋藏的材料和航空油,硬是拼出4架初级教练机和10多架高级教练机。

1947年4月,东北土匪基本被肃清,歼灭土匪10万,缴获枪支5万多支。

大多数重型武器运到苏联

由于缴获的武器装备太多,很多武器都是露天存放,交接是成堆估算,不会一支一支的清点,所以数量上有很大出入。

在解放战争中,很少见到飞机、坦克、重炮这些重型装备,主要是因为苏军将这些装备都拉回国内,完好的继续使用,绝大部分都回炉炼钢了,因为在和德军的战争中,苏联的工业消耗巨大,尤其是钢材,继续补充,而这些现成的重型武器装备就是最好的原材料。

不但是日本的武器装备,就连东北大量的工厂设备,也被苏联当成“战利品”,强行拆除,拉回苏联去了,苏联曾在公开场合声称“所缴日本武器已扫数运回俄国”,国民党曾经在史料中推测“在东北所获武器,约有四分之一分批交给中共,以轻武器及少数火炮为主,重武器则大部分运回国内。”

这些缴获的轻武器有力的支持了东北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数量庞大,不可能有精确的数字了。


葛大小姐




第一,苏联把少部分看得上的武器运回了国内。

第二,部分武器被苏军拆卸后就地掩埋。

第三,把大部分武器移交给了中国。



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所以斯大林并没有明确提出缴获的武器到底归国民政府还是中共苏维埃政权。

抗战胜利后,内战的阴云笼罩着华夏大地,毛泽东主席敏锐的意识到了东北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派林彪等一批高级将领乘坐美国一架运输包裹信件的飞机快速抵达东北,急调华北,华中部队挺近东北,同时积极和苏联政府接洽,商谈关东军武器的问题。最后苏联政府表示对关东军的武器交接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是说苏联只需要把武器给中国,至于给共产党或国民党,苏联不会太较真。



由于毛泽东主席眼光超前,东北民主联军提前赶到东北,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少部分装备被海运抵达东北的国民党军接收。



因为接收了大量关东军武器,东北民主联军十余万人在短短三年内就发展到百万之众,而且装备精良。就在毛泽东主席带着胡宗南部在陕北的山沟沟里打转时,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率先发起辽沈战役,正式敲响了国民政府覆灭的丧钟。


毒刺剑客


苏军击败关东军占领东北期间,把东北三省从头搜刮了一遍,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根据资料,苏军拆走的工业设备价值即达8.58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因此而损坏或者破坏的部分,总价值将超过20亿美元。如此搜刮殆尽的作风,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数量较大的武器装备,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确实看过一篇纸媒上的文章,言之凿凿苏军移交给“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武器清单如下:3700门火炮和迫击炮、871架飞机、600辆坦克、30万支步枪和680座军用仓库,甚至还有松花江舰队的船只。这些完全是扯淡,送它两句诗那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因为只坦克一项就假的不行,东北野战军坦克大队在1948年辽沈战役时期,才只有15辆坦克,其中几辆还是修好的。为准备所谓“本土决战”,日本关东军的重武器大部分已经转运回国(包括坦克和重炮),况且整个日本军队当时还有没有600辆坦克都两说着,日军的装甲力量本来就很薄弱。



(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将军)

东北野战军坦克大队1948年11月扩建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战车师,由开国少将曾克林担任师长,全师总共拥有各型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汽车150余辆,这里面还有一大半是辽沈战役中缴获国军的,仅在沈阳一地就完整缴获了一个高炮团和一个战车营。如果苏军移交了600辆日式坦克,东野早好建立坦克兵团了。

实际上,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曾克林所部的遭遇,已经深刻揭示了这个问题,曾部4000余人到达沈阳后,曾短期负责看管苏军移交的苏家屯军用仓库:“组织干部战士拉了三天三夜,有步枪20000多支,轻重机枪1000余挺,各种口径山炮、野炮、迫击炮150多门”,曾克林搭乘苏军飞机还专赴延安汇报,由此上级做出了“出关部队尽量少携带武器”的决策。



也就是说,要求山东军区八路军和苏北新四军准备出关的部队,将大部分最好的武器留给不出关的部队,结果这些干部战士到达东北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苏军已经收回了日军仓库的控制权,造成许多部队一时间缺枪少弹,出现了“老兵老枪、新兵新枪”的尴尬局面,其中不少新建部队素质不纯又携枪叛变。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重庆方面通过美国政府,对苏联政府强烈施压的结果,也是《雅尔塔》密约的要求。在政治上,苏军是不敢公开承认八路军合法地位的,所以也不可能“移交”大批武器,为什么林彪最早出任的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以及后来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这两个军队名称已经说明了问题。



刘亚楼将军在1962年专门谈到了苏军援助武器的问题,在东北战局最艰苦的时期,野司原拟通过党中央向苏联提出援助武器弹药的要求,遭到延安断然拒绝:“中国革命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如果苏军在日本投降后确实曾经移交过前述数字的武器装备,那根本就不需要野司如此大费周章了。

1947年6月,林彪以私人名义致信斯大林请求援助一些武器弹药,苏军将存于中苏边境城市满洲里未及运走的部分武器转赠,东北野战军以此装备了30个步兵团和2个山炮营,这不过是几万人的规模。1948年初为准备辽沈战役,东野又组建了30万人的二线兵团,林彪再次致信斯大林,干脆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了。



因此结论非常清晰,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的武器,绝大部分都被苏军转运回国,这不是苏军看上看不上日式武器的问题,而是由国际环境和美苏两国当时的关系所决定的,斯大林不敢激怒美国。

当然,在日本投降之初东北的混乱局面下,东北我军确实得到了一些日制武器,有自己组织部队拣“洋落”来的,也有从苏军手里弄来的,然而与后来东野百万大军的装备规模相比,所占的份额很小。


度度狼gg


关东军被苏联红军打败后,缴获的武器都哪里去了?

如此重要的问题,居然成了各说各话的罗生门,真相究竟是什么?

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的军事装备是最好的,并且还能通过海路支援山东和江苏的华东野战军,这对于我国的解放战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东北野战军的武器到底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直接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呢?

中苏关系破裂时,苏联方面一直强调给我们的武器有“步枪 70万支,轻机枪 11000挺,重机枪 3000挺,大炮1800门,迫击炮2500门,坦克 700辆,飞机 900架,军火库 800个”。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认为70万关东军的武器大都直接间接给了解放军。真相真的如此吗?

苏军到底给了解放军多少武器?仔细研读原始资料,发现仅苏联方面就有四种说法,除了前面一种,还有三种。第一种是苏联红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回忆录中说“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680座军用仓库及松花江区舰队的全部舰艇”。苏联出版的《北京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则说步枪约70万支,轻重机枪12000—14000挺,火炮约4000门,坦克装甲车辆约 600辆,飞机 800架,汽车约2000辆”。《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则说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 370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12000挺,汽车2000余辆,等等)。

知事认为,苏联无论如何不可能交给解放军37000门火炮,如果真有这么多,东北野战军绝无可能会被打到松花江以北,反而有可能在1946年之前就秒杀国军。即便是3700门和4000门大炮的说法,也实在是多得可疑。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苏联移交给解放军的装备可能确实有,但绝不会超过关东军的装备数量总数。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又24个师团70万人,这些人到底有多少装备?关于飞机,焰在《最后的秋季———对日军进攻与受降》一书中提到,关东军当时只有“160辆坦克、600多架飞机,但可用飞机只有 155架,另有 500架是教练机”。鉴于关东军并没有和苏联空军发生激烈空战,这种说法应该靠谱。

关东军的火炮有多少,如果把大炮、迫击炮和掷弹筒全部算上,也就是1800门上下。可是大多数情况下,迫击炮和掷弹筒应该算是步兵火力,不算在炮兵中。

至于关东军的枪支,总数量也不可能达到70万之多。即便是以日军装备最充分的状态,一个2万多的师团,金装备步枪机枪9000多支,其中机枪只有300多。按照比例计算,即便是连伪满洲军队和警察都算上,总的枪支数量也就是30多万不到40万。

好吧,即便是加上关东军的库存,以最大水平进行估计,苏联缴获关东军的武器,飞机不超过600架,坦克不超过160辆,大炮1800门以下,步机枪不足50万支,机关枪有12000挺以下。

苏联对于解放军的态度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部奉送,大开仓库,时间是1945年8月到11月。到11月底,东北局给中央的汇报是,苏军给的援助有限,枪10万,炮300。这一数字基本可信。

第二阶段,苏军的支援主要是弹药。1947年4月东野拥有长短枪237910支,轻机枪7768挺,重机枪1495挺,各种炮1219门,坦克25辆,比1946年5月多出长短枪7.7万支、轻重机枪4500挺、炮 650门,坦克25辆。这期间,东野的主要任务是剿匪10万,多出来的装备主要来自于缴获和捡洋落。其中朱瑞的炮兵部队捡洋落搜集到700门火炮。

第三阶段,苏联拿准备炼钢的日军武器换我国农产品,两个月给了数十列火车的武器装备和弹药。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野总兵力超过100万,有长短枪40多万支,重火炮660门。武器装备比原来多出了二倍!这些武器已经超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总和。

如果把大部分的新增武器算到关东军的旧武器上,我军从这里获得的武器装备,大约是步骑枪30万支左右,各种炮1600多门(含迫击炮、掷弹筒),坦克20辆左右。

也就是说,苏联把大部分的轻武器给了中国解放军,重武器大部分运送回国了。

苏联不是慈善家,尤其是通过《中苏友好条约》获得外蒙,答应不支持解放之后,苏联对解放军的并不多。相反,苏联把东北的绝大部分工业设备当做战利品拆走、破坏。数据显示,苏联从东北拿走的各种各类的工业设备总价值共约合189934947美元。这1.9亿美元的设备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当时中国全国的GDP也就才100多亿!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东北野战军确实从苏联那里得到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但对于总数量超过150万的东北野战军和各路地方部队来说,苏联提供的武器,既不是主要来源,更不是唯一来源。东北人民的解放,是东北人民和解放军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结果。

再者说,关东军的武器,本来就应该给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国军躲在大西南消极避战,在日军投降中获得了超过200万日伪军的装备,这样明目张胆抢夺胜利果实的仗,该找谁算?


历史知事


这个事情一直没有官方披露,所以才会让人好奇。

今天,纵横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关东军被打败后,他的武器都到哪里去了。

1945年2月,在二战尾声的时候,美英苏三国签订雅尔塔协议,以此制定世界新秩序,在会议中讨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在德国战败后的三个月之内,苏联应该对日本宣战。

因为德国是在1945年5月8日投降,按照雅尔塔协议苏联必须在8月8日之前对日本作战,而在此前的两天,正好美国向日本本土扔下了原子弹,这都使得日本军人的内心极为崩溃。

1945年8月8日150万苏联红军开始对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在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面前,日本的皇军之花,将近70万的关东军,根本就不堪一击,仅仅六天就损失了67.7万人,损失惨重。

随着日本,二战结束,在战争中生产的大量军火成为一大难题,以美国来说,别说是接受日本的装备,就是自身武器装备的库存都无法消耗,纵横曾经一再表示,原子弹就是美国最大的库存武器,为了解决掉他,不得不扔。

在二战结束后的三年时间里,美苏都在大规模裁军,以美国来说,仅仅三年就裁撤了九百万,苏联也差不多,可以说,武器剩余成了难题。

日本武器在财大气粗的美国人眼里还不如废铁,为了解决日本投降时的武器装备,美国人干脆采取了销毁计划,1945年11月美军就将日军的80万吨弹药和武器倾倒进海里,到次年四月,美军共拆解并销毁日军步枪165万支,飞机八千架。

相对于美军拆解很销毁的武器,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武器更是落后,当时日本陷于财力落后的国情,一直将较为先进的武器投放到太平洋战场,而将老古董一样的三八大盖投入到亚洲战场。

抗战胜利后,大量装备美式装备的国军,将日式装备中较好的武器留下,剩下的基本都扔到仓库里面去了。

苏联打败关东军后,将值钱的设备和资源能搬走的都弄到自己国家了,但是对于关东军这些垃圾武器是真的看不上,刚开始的时候,苏联打算用火车运回去回炉重造,练成废铁,后来因为火车不够用,就将这些武器都放到在东北的仓库中了。

看到苏联红军这么“暴殄天物”,我军当然看不下去了,当时我军大部分部队还是“小米+步枪”,因此跟苏联积极进行谈判,想要截留这批武器。

抗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军就已经组织十万多人开赴东北配合苏联红军打击关东军,并且发展自己的队伍。

当时苏军不顾及蒋介石的请求迟迟不肯撤退,其实也是在为我军争取时间(也为了其掠夺财产),一直到苏联红军撤退后,国军精锐主力才开始到达东北。

在解放战争还没有爆发前,东北战场的销烟就已经开启,当时杜聿明的国军凭借美式装备多次将我军撵过牡丹江,然而到辽沈战役时候,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四野就从十万人膨胀到百万之众,发展之快实在令人感叹。

我军人数发展这么快,装备从哪儿来的呢?纵横认为大部分都是从苏军手中移交的关东军装备,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原关东军武器移交我军的步枪就有七十万支,火炮四千门。

当然,这里面要有一个认识就是,流转到我军手中的这批关东军武器不属于苏联援助,而是移交,因为这批武器本身就是战败国的武器,我们是战胜国之一完全有权获取在我国战场上的日军装备,相反,苏联还向我们要取其他物资,这才是抢掠。

除了这些装备外,还有一部分有研究价值,或者较为先进的被运送到了苏联。


史论纵横


在苏联的官方战史中记录的日军交出的武器有:坦克686辆、飞机861架、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迫击炮和掷弹筒2474门、轻重机枪13099挺、步枪30万支、汽车2321辆。其中绝大部分的轻武器和火炮都先后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在1976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写到:苏军指挥部将缴获的原日本关东军(包括朝鲜、库页岛日军)的武器装备转交给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总计火炮和迫击炮3700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12000挺、汽车2000余辆。从这一数据来看,基本和苏军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数量相吻合,可以说苏军将近乎所有的日军武器装备都转交给中共军队也不为过。


比较有争议的就是移交给中共军队的步枪和重武器(坦克和飞机)的数量问题,苏联方面的几种说法中提到援助给中共军队的步枪数量达到70万支,远远超过了苏军实际缴获的数量(30万支)。当时日军一个满编的步兵师团(2.2-2.8万人)所装备的步枪总数是9400多支,最多也不会超过1万支。日本关东军拥有24个师团外加9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在75万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新编成的,武器装备非常缺乏,按照最高的人枪2:1的比例,日本关东军的步枪数量也最多只有30万支出头,就算加上朝鲜的几个师团和15万左右的伪军,总数绝不可能超过40万支。当然也有人指出多出来的是关东军库存的,以备长期的作战中补充消耗之用,这个说法也不太可能站得住脚,当时日军为了加强本土的战备,开始从海外战场运回大量作战物资,主要就是针对中国战场所储备的原准备对苏战备的物资,所以不太可能给关东军留下数十万支步枪的储备的。


另外就是重武器的移交数量,如果真的按照苏联的说法,向中共移交了600多辆坦克和800架飞机以及2000辆汽车,那么意味着在东北的中共军队将有能力组建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了,规模相当于苏军的一个坦克集团军和空军集团军,即便没有这样的能力(后勤补给问题),组建许多独立的坦克部队(营、团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东北战场乃至于后来的其他战场也没有见到中共投入大量的坦克部队,所以苏联的这一说法很难成立,较为贴近事实的是苏军将坦克、飞机这些重武器的大部分都运回国内销毁炼钢了,只有极有数量移交给了中共军队,总数不会超过100。

总的来看,苏联给中共的武器“以轻武器及少数火炮为主,重武器则大部运回国内”。


战略论


苏联出兵东北后,关东军迅速土崩瓦解,70万关东军缴械投降之后留下的武器装备可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而这批武器,谁都想要。

关东军的武器呢,苏联想要,国军想要,八路也想要。而这些武器主要就是两个流向,一个是运往了苏联,一个是给了八路。

苏联到了东北后,大笔一挥,这些,都是我们的战利品,我们都要拿走。这里面包括了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和东北的很多工业设施。而在这点上,南京方面,根本就是不敢吭声,苏军为非作歹,南京也不敢管。

对于苏联而言,关东军的装备其实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没过几年,苏军AK47都有了,谁要关东军这三八大盖和九九啊,苏联人针对这些武器装备,只有一个处理的办法,拉回去,回炉重造,炼钢铁用。

苏联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给八路吓一跳,这简直太浪费了,咱们的战士还拿汉阳造呢,苏联这就把鬼子的墙拿去炼铁了。随即开始交涉,最终达成的是用废铁换关东军的部分装备。以一吨换一吨的原则,交换武器装备。当时很多部队开赴东北,都是空着手去的,然后直接接收关东军的物资。

然而,换来的也就关东军一半的装备,剩下的还是被苏军带走了。八路接收和苏军带走的是两个主要去向。还有些武器,被日军藏深山老林里了,还有一部分被老百姓土匪什么的抢走了,可以忽略不计。

二战结束后,无论是德军还是日军,剩下的武器装备都是一大堆,苏联人的处理办法都很干脆,直接回炉重造。


军武文斋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疑是二战时期日本对我们中国的侵略是我们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他们在我们国家留下了淘淘罪行,最终邪不胜正,以日本的投降而结束。可是当初日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有一支特别的军队,就是关东军。那么他们如何特别呢?


关东军

关东军之所以是叫关东军是因为他们当初驻扎在大连,而大连当时的名字就是“关东州”,故而取名为关东军。在日本军在日本当时的陆军之中却是装备最好的,也是最强的一个部队。他们所使用的武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些武器,并被称之为“皇军之花”。

关东军战败

1945年8月,苏联为我们中国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一百五十万的苏联红军,开始进军中国的东北,关东军被击毙了将近四万人,被捕大约有六十万人,剩下的关东军的官兵被强制的押送到了西伯利亚去从事劳动。可是关东军失败以后,他的那些先进的武器都去了哪里?



当然苏联是不会把这么多的先进的武器就给我们的,因为他们也只是一些“流氓”而已。他们带走了大部分的武器,只是留下了一些少许的武器,并用这些武器跟我们换走大多数的粮食。不过我们中国也是得到了一些武器,比如是九二式步兵炮,这个炮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的先进,这也为我们在抗美援朝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大部分的武器还是都流到了苏联。


司徒历史


首先,得搞清楚关东军留下了多少武器

根据苏联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1卷记载,如上表所示,关东军投降后,苏军缴获的武器装备有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各种口径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机枪13099挺、步枪30万支、迫击炮(包括掷弹筒)2474门,炮弹和迫击炮弹774106发、轮船和驳船121艘、汽车2321辆,苏军共接收各类仓库722座。




日本方面对此有不同记载,比如据林三郎所著的《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记载,在苏日交战之前,关东军总共只有160辆坦克、150架战机和500架教练机。即使关东军在八月与苏军交战中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也不损失,也凑不齐被苏军缴获的“686辆坦克,861架飞机”

根据战史研究自情自报的原则,在不涉及他方的前提下,日军自身的情况应采信日军自身的说法。也就是说,苏军为了增强自身参战的分量,争夺战后话语权,夸大了关东军的实力。如果说飞机、坦克数量出现了这样的夸大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他武器的数量也有注水的嫌疑。因此,1945年的关东军其武备水平恐怕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光鲜。(因为此时的关东军已经向太平洋战场和本土进行了多番抽调,实力已大不如从前)



至于这批武器的流向,中共应该接收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枪炮。1945年11月下旬,陈云等人向中央报告说:苏军提供的武器已有“枪10万,炮300”。1946年苏军从东北撤退时,又将一批枪炮移交给中共,这批武器中的步枪可能以万计,火炮和迫击炮可能以百计。不过当时东北的局势较为复杂(比如来到东北之后收编的武装力量多次发生叛乱),早期东北战局也并不有利于我军(比如从山海关到四平的失败),这其中的很多武器可能是接而不收,收而未获。不过总体上讲,应该还是拿了很大一部分关东军枪炮的。

至于飞机,坦克什么的,我军拿到的就很少了,毕竟像这些技术兵器,当时的我军实际上也并没有使用的能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天空始终被蒋军所掌握,即使到了淮海战役期间,蒋军空军依然可以每天出动运输机120架次,空投粮食240吨弹药160吨合计400吨物资来支援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而解放军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阻止他们。

当然啦,如果有人非要信苏联送给了东野600辆坦克什么的,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国军好像反对这种说法。(下图出自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室编印的《国军装甲兵发展史》)



“另有620部战车及389辆装甲汽车留置大陆被共军捕获。共军亦俘获大批的国军装甲兵官兵及技术人员。共军并在此基础上,共军创建自己的装甲部队。”

解放军的装甲部队是在俘获国军装甲部队装备和人员的基础上创建的,这是解放军的对手国军自己说的,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想杠的人可以游到对岸找国军去杠。

至于中共接收的枪炮弹药对最后的胜利有多大帮助,似乎也不必高估。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有德苏英美援助,抗战后垄断了关内日军的受降权,又接纳了大批美援,非说中共去关外捡了些破烂就是打败国府的决定性因素,似乎很那个啥。

我们就以炮弹为例,据国民政府兵工署资料(表中的年度是民国年号,35年度即1946年,以此类推),从1946年到1949年的“勘乱”作战中,国军共损耗迫、步、山、野、榴炮弹12659579发。三年算下来,平均每个月消耗炮弹351654发。

而据苏军资料,关东军被缴获的所有炮弹也不过774106发(而且这个我们刚才分析了,还有注水的可能),就算一发不剩的全给中共,也就差不多相当于国军两个月的损耗。

如果说有人相信解放军拿到相当于国军两个月消耗的炮弹就可以保证推国军三年的话。那也行,毕竟人各有智。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自从日本盲目自大,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之后,他们们就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了,而且从局势来看,军队在当时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百多万军队被我国死死的拖在了中国战场,这就导致日本根本没有过多的兵力派到太平洋战场上面。 除了关内陆军之外,日本在我国的东北也囤积了不少军队,而这些军队就成了日本可以调动的唯一兵源。


其实,日本调动东北的关东军是有前提保障的。当年日本之所以在东北集结大量关东军,其实就是想对付苏联。但是,随着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爆发,根本没有时间来理日本,甚至两国还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样看来,短时间内集结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日本也只能调动他们来填补太平洋战场上的空缺。

要知道,当年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可是日本的精锐部队,仅仅从他们的装备上来看,就要比关内的日本军队先进很多,重炮和坦克等武器要比关内军队配的多很多,而且,当时那些新式的武器轻机枪也基本上配备给了他们。

虽然,这些关东军的装备很好,但是随着他们大量被派往太平洋战场之后,不禁这些关东军损失掉了很多,那些武器也是一样,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掉了。


其实,在二战后期,日本的这批关东军在就不像之前那样了,之前的武器是非常先进,但是在战争后期就像是一个被掏空的躯壳一样,就连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都面临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

当时新军队很多人身上都没有配枪,仅仅背着一把刀,还是步枪上的那种刺刀。要知道,这样的日本军队,在苏联军队和我国军队联手的前提下根本不堪一击,所以,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节节败退,很快就被消灭了很多。随着原子弹的投放,日本也不得不宣布投降,而当年日本的那些武器,绝大多数被苏联军队缴获了。

虽然当年苏联一定程度上在帮我们,但是苏联也从我国拿走了不少东西。在进入东北之后,苏联人对这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似乎对这里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同时也什么东西都不放过,农产品、各类机械设备还是商店,被苏联人一扫而光,甚至就连各种生活用品,苏联人也一并带走。


不过虽然把这些普通的东西带走了,但是,对于之前日本人的那些武器来说,他们实在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在苏联人的眼中,和他们使用的武器比起来,日本人的那些武器实在是太落后了根本被他们看不上眼,而且在苏联人眼中战争已经结束了,再来拿日本人这些破铜烂铁毫无意义。

所以,当年东北的关东军留下的武器绝大多数落到了我国军队的手中,其中还有很多土匪也借着这样的机会分了一杯羹。但是,土匪们获得的不过是皮毛罢了,真正的重要武器被苏联军队转交给了我国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