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作者:CHARLIE JANE ANDERS 、GORDON JACKSON譯者:zombibim

我們人類就喜歡修建工程。在地球表面豎起一些龐大的建築物,證明有這麼一群拇指大的小人曾在此存在過,是我們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一絲痕跡的辦法之一。所以,當經濟衰退或者一波又一波的環境危機襲來時,除了不斷建造,我們還能幹什麼呢?

這裡列出的10個巨型工程項目,有的挺真實,有的非常科幻,它們也許能幫助我們走出當前的經濟和環境危機。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圖為Kenn Brown繪製的太空電梯。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10. 可再生能源

開頭這個是顯而易見的 -- 根據彭博新聞社的消息,在2011年,用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首次高於石油投資:它們分別為1870億和1570億美元。太陽能的成本迅速下跌。來自中國的太陽能公司英利綠色能源儘管在最近一季度有所虧損,並受到貿易投訴的困擾,還是被投資指導網站“綵衣小丑”讚賞,評為穩健投資。在這個國際投資普遍縮減的時候,對於太陽能和風能的投資卻一路飆升,這或許也能成為降低碳排量的轉折點。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9. 馬斯達爾城

回到2008年,阿布扎比打算花10年時間,在阿布扎比機場附近建造世界上第一座碳平衡城市。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的報道,這座城市將使用遮光板以及東北朝向的建築來減少空調的需求量,而汽車在這裡則禁止使用,由太陽能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百分之八十的水將被循環使用,而所有人類的排洩物將會被加工處理成為可用的能源。阿聯酋之父謝赫•扎耶德說,馬斯達爾將成海灣地區在經濟上擺脫對於石油依賴性的一條途徑。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8. 沙漠綠洲網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提出了一項設計提案,在沙漠上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人工海水湖網絡,其中每個湖上修有一個人工島,用來進行農業耕種和城市建設。理論上說,人工湖會降低島上空的氣溫,讓這些土地變得適合用淡化的海水耕種,而附近的區域變得適於人類居住。這些人工湖對於全球氣候的影響,或者這些人工湖乾涸之後的影響,仍然未知。但在我們擔心這些問題之前它還有個更大的麻煩需要解決:主權問題。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7. 阿姆斯特丹地下城

建築設計師摩西•施瓦茨想在阿姆斯特丹城下建造一個水下城市。施瓦茨說這個主意不像它聽起來那麼不靠譜:“這是可行的,也是可持續的,在城市下面修建另一座城市,並不是未來世界才會發生的事情,它已經成為現今人們的迫切需求。”施瓦茨認為,只要施工的時候把上層的管道重新封上,就可以在不打擾正常城市交通、不增加噪音的情況下在地底下大興土木。阿姆斯特丹坐落在30米厚的防水粘土層上,這種粘土加入混凝土和沙子,就成了地下城新牆的材料。等它一完工,阿姆斯特丹地下城就會成為一座碳平衡城市,因為熱泵會提供製冷和取暖所需要的能源,多餘的能量可用來調節地上建築的溫度。不過,我們對這個構想有個小問題:阿姆斯特丹是否真正需要更多的停車場和商店?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6.地熱發電廠

加州的初創公司辛博材料認為,他們可以從地熱發電廠所產生的鹽水中提取鋰、鋅、錳,從而生產出世界上最純淨、成本最低的鋰投入市場。由於鋰電池需求激增,這也許是能夠滿足所有需求的最清潔,最有可能贏利的方式。 辛博已經有一個每分鐘過濾20加侖(75.7升)的廠房。而且計劃於2012年在索爾頓湖附近建造一個年產16000噸碳酸鋰的商業廠房。他們預計在2020年將產量翻三倍。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5. 巨型金字塔城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另一個野心勃勃的項目:三英里長的金字塔,比吉薩大金字塔(由204個小金字塔組成)高出14倍,能夠在東京灣滿足75萬人的住房需求。這座輕質碳纖維金字塔受到了泰瑞爾公司出品的《銀翼殺手》的啟發,內有研究設施、商場、私宅和餐廳。企業和住宅將採用太陽能、風力,甚至藻類/塘泥發電。這個金字塔應該已經在開發中。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4. 海上生態城市

近年來,尖端的設計大師提出了設計思路,將兩個早就有的趨勢結合在了一起——那就是生態建築,一種自成體系的單一城市,以及海上城市。波士頓和舊金山等地已經相繼提出浮動的、自給自足的生態城市構想,但最有名的也許是新奧爾良的生態居園,又名諾亞。同許多其他部分一樣,它的建築結構是可持續的,使用“安全風力渦輪,淡水回收和存儲系統,被動式太陽能系統,屋頂花園加熱/冷卻通風孔,灰水處理,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以及河流水輪機”。內部會有垂直和水平的電力運輸系統,用來取代汽車。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3. 威尼斯珊瑚礁

瑞秋•阿姆斯特朗博士認為,人工合成的石灰岩礁體可以作為一種化工建築材料。她勾勒的建築物由原細胞組成,這是一種富含DNA的脂肪囊,能夠像生命體一樣運動及反射。因此這種建築會像生物一樣生長,自我修復,以及對外界壓力作出反應。阿姆斯特朗認為,未來的建築應該與自然界緊密相連,在自然界和人類世界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如果這還不夠酷,阿姆斯特朗的技術理論上可以把意大利威尼斯從沉沒的宿命中解救出來。上圖為米切爾•約阿希姆的Terreform 1設計作品“軟飛艇巴士”,圖片來自Archimorph。

編輯:在中國科幻作家楊貴福的小說《飛天》裡,描寫過這樣一個讓房奴歡欣鼓舞的未來:納米機器已經可以將垃圾中的物質轉變成建築的材料,一座座房子在中國大地上生長起來。誰料(不出所料)房子失控了,它們“能夠吞吃其他生命,通過消化分解,同時獲得能量和原料”,這場災難被稱為“房潮”——如果會生長的建築成為現實,“房潮”的憂慮會不會也離現實更近了呢?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2. 太空電梯

這可能外星殖民的最大希望——一個可以把上萬噸物質搬離地球的電梯。

因為太空電梯直接把貨物拉出我們的重力井,而不是用燃燒產生的能量將它推出去,這將節省大量的能源,並能迅速運走更多的材料。這也將是可持續的,每天可以往返運行多次。它的可重複使用性使它比一次性使用的聯盟號火箭便宜數千倍,後者每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一次物資,都只能自毀在大氣層裡。

航天飛機的發射費用為4.5億美元一次,而太空電梯可以比這便宜、節能得多。在去年11月舉行的關於太空電梯的會議上,我們聽到了關於如何進行這項偉大工程的各種討論。

10個可以拯救環境和經濟的巨型工程

1. 月球環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還有另外一個很酷的想法。清水的網站上描述了一個跨越11000英里(約17 700公里),沿月球赤道放置一圈太陽能電池板帶的“宏圖”。在月球上(由機器人!)建造的電能轉換站會把儲存的能量轉成微波傳回地球,然後在地球上的電廠轉換回電能。雖然仍在規劃階段,清水的月球環由於暴露在輻射和流星雨中,可能最終遭受嚴重的侵蝕。而技術上,沒有人能夠肯定這樣大規模的微波束對於環境和野生動物有什麼樣的影響(也許沒有),但由機器人鋪設一條繞月一圈的月球環,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酷了(還很有用!),我們不能不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