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有点意思的事儿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干啥吆喝啥,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家的思路确实有很大局限性。指望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种点庄稼就能致富,的确不太现实。靠涨价来发财致富想都不要想!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粮食涨价,没有市场基础。国际粮价和市场需求摆在那里,你涨价,谁来买单?国家吗?国家为何要放着低价粮食不买,一定要买高价粮食?!居民吗?民以食为天,当普通居民因为一日三餐而犯愁时,社会能稳定吗?国家可以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保护价收购,给种粮补贴,这已经很好了。而且,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粮食市场,粮食大幅度涨价的结局之一,便是国际低价粮大量涌入,最后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粮价还是回到原点。

第二,粮食大幅涨价,会引发通货膨胀。粮食是基本需求,是刚性需求。同时,它又是上游产品,上游产品+刚需产品一旦涨价,会带动其它一系列产品涨价,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都会涨价,这会带来通胀,损害经济发展基础,这是不被允许的。

第三,涨价会吸引更多农民种田,造成供过于求。当前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对于市场需求信息是不灵敏的,基本上都是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一哄而上”的结局就是“一哄而下”。供过于求的结果,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下跌,这是市场需求的力量。

综合来看,靠涨价来致富的想法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大幅提高粮食价格,首先市场就不同意。

那么,影响农民致富的问题症结究竟是什么?农民能否依靠种田致富?我认为,当前影响农民致富的问题根源,恰恰就在于,农民被自己束缚了手脚!道理很简单,农民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靠自己手上的人均不到一亩的土地,来种粮致富。这原本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在梦里醒不来。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农民能不能靠种田致富?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这种致富法,不是完全靠涨价,更与当前这种小农经济做法有区别。这个办法是,立足于农业,而又不限于农业!一个是要适度规模经营。要利用市场需求信息,借助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精准生产,定向供给,实现粮食以及其它农副产品的价值增值,提高种植效益。农民自然也就跟着增收。再一个就是发展粮食深加工与就地转化。现在粮食深加工严重不足,有个统计凡是深加工搞得好地方,经济都比较发达。同时要发展养殖业,进行粮食就地转化。规模养猪,养鸡鸭鹅等,将粮食就地转化,这个收益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把农业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既能获得种植收成,还能获得旅游复合收入。而农业产业化,还能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富余出来的农民就地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获得土地收益与劳动收益等多重收益。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当然,要完成这一系列的转变,单靠农民自身无法完成,村镇政府甚至县区政府,要做好规划,科学布局,引导动员,稳妥实施。成熟一样,发展一样,要充分契合农民致富的意愿,发动农民主动实践,积小胜为大胜,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会见到成效。这样农民增收就能立足于农业,而又不限于农业。

综上所述,农民要增收致富,一定要跳出传统的种粮思维,要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创造性的发展农业,多措并举,发家致富。


无梦到天明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水稻价位提高到2.5元每斤,零售价提到4元每斤,你能接受吗?科学兴农想说的是,对于我本人而言没什么影响了,毕竟本人生活在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稻谷价位提高对本人个人也并不那么在意,而且对于农民而言又增加了不少利益,实现了他们增收的目的。对于本人而言即便是吃米饭为主也不那么在意水稻价位提到到多少,倒是社会公众是不是能够接受水稻这么高的价位?

在之前科学兴农曾经看到有网友提到过类似的一个设想,就是大幅度提高本国粮价,为农民增收谋出路,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点我国的粮价本身而言就比国际粮价高,倘若真的如上面提到的那般水稻价位飙升到2.5元每斤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国外低价粮食来到国内销售从中谋取差价呢?毕竟国外粮价比国内是低了许多的。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远非闭关锁国的时代,做点进出口粮食贸易也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只要国内粮价能够涨到上面那么高,相信倒腾点粮食进出口绝对比拿工资快的多。

不过在此我们则要反思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当真国外低价粮食大批量进入我国的话,届时国内的高价粮食谁来消费?难道要凭借国内人民一腔爱国热情来消费高价粮吗?我想大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否则的话就不至于如今国内的国产高价大豆滞销,而大批量的进口国外大豆了。我想这个例子足够说明问题了。

这也就意味着国外低价粮食进入我国之后,国内人民依旧还会选择消费国外低价粮,而不是国内的高价粮。市场经济时代,拼的就是竞争力,比价位、比质量、比市场销售手段,是全方位的比拼。

在之前还曾看到一个说法,我国的农残制定标准是欧美国家标准的20倍,这里姑且不论真假,但是在中国有句俗话“外来和尚会念经”,凡是进口来的大众似乎都会认为更优质,“崇洋媚外”心理至今犹存,当然不得否认的是国外许多粮食质量也当真由于我国,比如说进口的意大利强劲小麦,加工面包质量杠杠的,进口大豆出油率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口来的低价是不是更受市场欢迎呢?

另外一点,我国稻谷价位如何才能到2.5元每斤?如果说真的依靠市场定价的策略,由市场供需决定,稻谷的价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价位,一个可参考的对象就是国际粮价。因此可以明确的说如果要国内稻谷价位达到2.5元每斤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国家托市收购!

但是您认为国家有这么大的财力支撑吗?我国年产水稻2亿吨,如果托市采购转而以市场价位售出的话,相当于每斤水稻就亏损1.2元,相当于国家财政补贴支出了4800亿的补贴。否则的话国家以采购价位销售的话,人民没理由放着进口低价粮不去采购,宁愿采购如此高价粮的。不是说国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但是国家的财政预算凭空为农业多支付这么多钱,确实不太现实。

综上来说,2.5元每斤的水稻在我国是行不通的,而且对于城市处于温饱线的一些人来说,如果没有国家为粮食提供补贴,2.5元每斤价位通行于市场的话,对于他们简直就是灾难。而如果国家提供财政补贴,国家短期也难以负担,因此不具备可行措施。


科学兴农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说实话这又是在拿咱们农民在调侃,现阶段,不可能会有这价格出现。


在现有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指种子、化肥、农药不涨),只涨水稻的收购价和零售价,那么肯定会大大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因为就算按一亩地收入1千斤水稻,一亩田就可以增加1千几百块的收入,十亩地就能增加一万多。如果能够种植几十亩地,就比打工强了,还能就近的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应该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情。

如果这种价格情况真的能够实现,我估计会增加绝大部分打工人及城市人口的生活成本,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可能会重新回到农村种地。只是会苦了哪些生活无啥着落的下岗工人,因为他们将面临着连饭都吃不起的大问题。所以说这想法虽好,但是有利也有弊。


总之,个人让为这个想法很难实现,现在种田不赚钱的症结在于,农资流转到农民手中的中间环节太多,都是经过好几级经销商几经易手过来的,所以成立到农村直销的农资经销社,减少所有的中间环节,降低农民的农资成本,国家再加大点补贴力度,才是解决现在种粮不赚钱的真正办法。水稻价格如果一涨,如果其他农资不控制,跟着涨,农民依旧是无钱可赚。


坏男人说小龙虾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不现实、不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的粮食价格政策,是由政府提出粮食收购保护价,并非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特别是在国际粮价低于国内时,进口成了粮食加工企业的首选,形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冲击。

美国粮价低得益于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经营规模大和政府补贴高。而东南亚国家粮价低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如赿南、泰国气温高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且劳动力成本低。目前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雇佣农民工的工资已经达到150-200/天。

要使农民种田收入更合理,又不大幅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国家可以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加上用工成本制定合理的收购保护价格,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收购价格维持在150-180元/百斤,农民还是会种田的。同时减少进口确保农民种植的粮食能够全部收购。


傅国平4


实话实说,我不能接受!

钟情三农也是农家出身,有着20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父母至今还是地地道道的种地农民。但是,我还是要明确的反对你的这种想法!

因为,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来考虑,让水稻收购价格从现在的1.2元每斤暴涨一倍以上到2.5元每斤是很不现实,也很可怕的一种想法。

如果你稍微有一点经济学常识,你就会明白,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来妄图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以实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想法有多么可笑。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粮食价格越高,并不代表着种植收益越高。

其次,粮食价格过高,最终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粮食价格过高,农民收益或呈现巨大波动


这些年,有人一直存在一种误区,以为农民种地,卖价越高,就代表着收益越高,可现实客观因素和人类文明历史已经很多次的给出答案,并不可行。

因为,一旦粮食价格过高,最终也会导致种植成本的提高,比如说,2019年国家实施东北大豆振兴计划,将会为大豆种植户发放大量补贴,最终导致了即便是补贴加上预期价格后的情况下,地租,农药以及其他农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最终出现了,粮食价格和补贴均出现上扬,但是种植收益不增反降的奇特景象。

所以,以稻谷市场价格为例,一旦其市场收购价格由目前的水平提高一倍达到2.5元每斤,那么地租成本肯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而与此同时,诸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以及人工成本费支出,都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出现不成比例的上涨,到时候,粮价上扬,收益下降甚至赔钱的情况出现,不是没有可能。

稻谷价格过高,影响社会整体物价水平


你在问题中提出了,如果以两元五角每斤的价格来收购稻谷,再以四元每斤的价格出售大米,想必你根本不懂大米加工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出米率。

如果是单纯以收购价2.5元每斤的稻谷为成本,在不赔本的情况下,大米最起码也得卖到6元每斤左右才不会赔钱,毕竟稻谷的出米率,加工损耗,以及各项成本决定了一旦稻谷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大米价格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稻谷作为我国产量第二大粮食作物,大米作为我国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口粮作物,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也是自古以来的习惯,由此可见大米在我国粮食消费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首,粮食价格和供给的稳定是天大的事情。如果稻谷价格大涨一倍,大米价格上扬幅度可就不止一倍那么简单,再加上各种连锁反应,届时,餐饮,人力,交通,商业等几乎所有支出都将出现大幅度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将是一场灾难。

真正提高农民收入,要从降低种植成本,扩大种植规模,或者提高亩产效益处下手。

如果做不到这些,还是想办法外出打工吧,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种植,想挣钱太慢了,挣大钱更是不可能。


钟情三农


水稻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假如每斤收购价为2.5元,则一亩毛收入为3000元,除去各种投入后,纯收入在800元左右,一般农户拥有水田3至5亩,也就是说能获得2500元至40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这就是耗费近五个月的辛勤劳作换得来的收入,由此可见,说我们农民将土地抛荒而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是有道理的,打工一月也能挣个两三千元,五个月就能收入一万多,除去日常生活费后也比种田收入高了好几倍,更何况,稻谷每斤收购价2.5元是万万不可能的,如果一家人指望区区几千元收入而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就很难支付全家人养老、生病、人情和孩子上学及日常生活支出,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在外飘泊吃苦受罪,但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选择这样去做,“十年难发种田人"这是历史古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别山鹰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从水稻品种来看,春节过后,国家有关方面公布了2019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决定继续在主产区实行托市收购预案,各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保持上年不变,即国标三等早籼稻1.20元/斤、中晚籼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这相比2018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大幅下调来看,说明国家有关方面,一方面也认识到了稻谷种植收益的下降,以及部分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和一号文件提出的将稻谷和小麦作为必保品种有关。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国内第一大粮食作物,产区遍布南北,种植区域广;消费群体众多,是全国人口60%以上的主要口粮。从这个层面来看,国家将稻谷作为必保品种,是符合国情的,加大扶持政策也是应该的,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稻谷托市收购政策,而且在部分年份持续、较大幅度提高收购底价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稻谷的产业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稻谷的政策性购销底价却发生了较大的下调,最起码相比于最高收购价格水平早籼稻1.35元/斤、中晚籼稻1.38元/斤、粳稻1.55元/斤,是下降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粮小咖也不想一一列举,只是想告诉我们农民朋友和产业从业者,国家对粮食价格的直接调控,今后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要突出市场化的作用,提高市场定价的话语权。相应的,国家并不会放松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而是从价格补贴转向生产者补贴,或者更合理的补贴方式,以真正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毕竟,托市收购政策虽好,但因为中间环节较多,农民的实际售价并不高,受到的政策红利也越来越低。

综上所述,将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提高到4元/斤,确实从价格上来说,有利于农民种粮收益的增加,但题主既忽略了经济学和国家粮食商品基础地位的因素,也没考虑到内外部的影响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导向性要求,所以也是不现实的。


粮小咖


水稻收购价2.5元,零售4元这个题目回答有点难。不符合经济规律,如果2.5一斤收购稻谷,商店出售的是大米,如果4元一斤基本做不到,一斤稻谷经过加工一般出米率在百分68左右,那就是说2.5一斤的稻谷要合3.7元一斤的米,粮食加工还需要从种植户家中收购粮食,要人工,运费,加工费,加工以后还要送米店,米店零售还要赚取一定的利益,加工企业也要赚取一定利益,所有这些算起来,2.5元一斤收取稻谷,4元一斤在零售店买米基本不可能。


美和910


粮食价格高不高,咱们和日本比一下,日本农民种二三十亩水稻,一年能收入大约合人民币二十多万,主要是粮食价格高,大约合大米人民币四十元一斤,补贴高,大约占生产费用的一半,但亩产量低大约只有七百斤左右,中国东北有的人家,一家种植二三十甚至五六十垧水稻,一年收入只有三五万元,主要是粮食价格低,去年一斤水稻1.3元,合大米两块钱左右(市场卖三块那是米厂老板的利润)土地使用税费高,一垧地要六千到一万不等,物资价格高,虽然产量比日本高,正常年头一亩达到一千斤左右,但远远没有达到电视上说的亩产一千二三百斤的产量,今年更完了,我只能说,估计黑龙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七台河,鹤岗,绥化地区水稻产量比去年减少大约两到三成,上述地区总产量大约占黑龙江省水稻百分之七十。总体来说今年黑龙江水稻估计减产两成左右。今年粮食不涨价,过年有多少人种不起地。2020,2021年要是再不涨价,2022什么情况我不敢想象,更不敢说,


高老庄等候取经人


提高农民收入很对,现在大米价格也是在2.5~4元一斤了(我在超市看到的)。农民若只在一两亩地上(我们这里人均不足一亩)种水稻,每斤十元又能怎样,只解饥寒不足致富,所以关键不在这里,而是解决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发展集约农业及提高农业技术解放劳动力和降低农产品成本,发展工业、商品流通相关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解决农民在乡就业,达到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