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從頭部開始,然後是後頸、四肢、腰部,從特定部位多次用注射器扎入藥水,就能改善甚至治癒腦癱患兒?」

10月21日,「丁香醫生」旗下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嬰兒「封針」調查:一家三甲醫院的腦癱治癒神話》(下簡稱《腦癱治癒神話》)的文章,質疑「封針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發關注和熱議。

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 原文已被舉報刪除無法查看

01

何謂「封針療法」?

封針,全稱為「位點加穴位注射療法」,由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下簡稱三附院)兒童康復科名譽主任萬國蘭發明。

根據該院官網宣傳資料顯示,萬教授應用「封針療法」,結合小兒康復訓練和傳統的中醫綜合療法,能有效治療小兒腦癱、各種腦損傷、各型癲癇等小兒神經系統疑難疾病。

年齡小者可治癒或「正常化」,年齡大者可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使其生活自理。多例因重症腦炎導致的“植物人”也被成功治癒。

由於療效顯著,國內外大批患者前來就診,治療患兒已逾九萬人次。

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官網宣傳資料

如果說,宣傳資料難免有誇張之嫌,但三附院兒童康復科日漸龐大的規模,或許證實了「封針療法」的火爆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它從萬國蘭創立時的十幾張床位,發展到如今11個住院病區、2個康復訓練區、1箇中醫康復區,600張床位,其規模堪比一家中型專科醫院。

特別是河南當地眾多腦癱患兒家屬,將其奉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從中受益的患兒家屬,更是對「封針療法」療效深信不疑。他們常常「現身說法」,熱情介紹有治療需求的朋友、親戚到此就診。

「封針療法」如此受人追捧,但它真如宣傳資料所說,能治癒腦癱患兒嗎?

02

圍繞這個疑問,《腦癱治癒神話》一文的作者深入調查,提出「五大質疑」。

作者以患者家屬身份,親眼目睹了一次封針場景:

剃光頭髮的患兒被幾名家屬死死按住,醫生則拿著裝滿藥水的注射器,在掙扎的嬰兒身上的特定部位(頭、腰、四肢等)不斷扎入拔出。

平均3-5秒扎一次,一次封針需要扎入幾十至近百針不等,持續時間為十分鐘左右

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這種扎針法,完全就是人間酷刑,常人尚且難以忍受,更遑論嬰幼兒。只是孩子無法用言語道明,只能用淒厲的哭聲、瘋狂的掙扎,來表達自己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而旁邊的家屬更是淚如雨下,其心靈之痛,也許更甚孩子身體之痛。

質疑二:「診斷可疑」

根據醫學指南,「腦癱」診斷標準,應必備以下四項條件:中樞性運動障礙持續存在、運動和姿勢發育異常、反射發育異常、肌張力及肌張力異常。

但在三附院,有的孩子僅肌張力高,就被醫生建議立即住院「封針」治療。有的孩子屬先天代謝疾病,也被作出同樣治療建議。

而真正腦癱患者卻被拒之門外(這類患者在三附院佔少數),即便被收治入院,改善效果極不明顯。

質疑三:「研究質量低」

資料顯示,「封針療法」首創於1992年。萬國蘭受一本外文醫學專著啟發,想到利用針灸給予腦癱患兒大腦一定的強刺激,就有可能激活這些「睡眠」和受損的神經細胞,恢復大腦功能。

於是她先後在動物以及自己身上做試驗後,便將這種新方法投入臨床使用。二十多年過去了,截至目前,

該療法仍缺少循證醫學證據。

質疑四:「注射藥物價格昂貴,藥效存疑」

今年七月,國家衛健委正式公佈了第一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要求醫療機構嚴控目錄中的藥品處方量,封針患兒賬單裡的多個神經營養類藥物紛紛上榜。

這些藥物被稱為「輔助用藥」,因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在業內廣受詬病。

儘管三附院醫生曾發表這類藥物有效性的論文,但其可信度在業內人士看來比較低。

不僅如此,這類藥物價格昂貴(一百多元一支),給患者家庭帶來極大負擔。有的家庭封針花費近十萬元,但收益並不明顯。

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論文截圖

質疑五:「同行評議不認可」

萬國蘭曾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稱,相當一部分腦癱患者在接受封針治療後“正常化”(指與正常同齡兒無區別)。

但多名醫學專家表示該療法毫無科學依據,只能讓患者遭受無端痛苦。

擁有27年經驗的兒童腦癱治療專家、上海壹博醫生集團發起人、中國醫師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孫成彥表示,目前通過臨床治療腦癱患兒能夠接改善或好轉,但絕不可能正常化。

03


《腦癱治癒神話》全文中,作者只表達質疑,從未斷言「封針」療法治癒腦癱患兒是否為騙人的鬼話。對於這種嚴謹的態度,深表認同,

畢竟療效是否真正安全有效,需權威部門下結論。

我並非兒科或康復領域專業人士,但作為受過醫學教育的人,也來談幾點自己看法:

1、嬰幼兒由於神經發育不完全,在生長髮育階段可能會有異於成年人的生理現象,其表現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尤其是不同嬰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有的發展滯後也屬正常。

因此診斷嬰幼兒是否患病、是否治療都需非常嚴格和專業的判斷。如果一開始診斷就是錯的,那後面所謂的「療效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

2、腦癱被稱為“世界醫學難題”,但治療兒童腦癱的辦法現在有很多,比如藥物治療、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康復訓練等。

請直面質疑!“封針”治療腦癱患兒深陷輿論漩渦

不少腦癱醫療機構為了斂財,利用家長焦慮心理,胡亂診斷,過度治療,讓孩子一次次盲目接受無效治療。

3、比起那些連資質可能都不齊全的腦癱機構,公立三甲醫院成為很多家長信賴的選擇。

但公立三甲醫院,也可能存在質量低下、證據不足、有爭議或不靠譜的治療方法,雖然有效療法有研究論文做支撐。

但這些論文的權威性、可信度值得考究,並不排除受利益引導而注水。

對於專業醫學領域人士來說,療效是否確切、安全、有效,應看它有無充足的循證醫學證據、國際上(或國內)通用的治療指南,以及可信度高的臨床項目是否驗證、最新的高等醫學教材是否提及等。

4、無論是何種治療方式,只要患者特別受罪,花費高且收益小,但醫生卻特別熱衷,那就要提高警惕。

因為這很容易牽扯到“利益”二字,這個利益,也許關乎金錢,也許關乎地位。

當然,這種猜測不一定對,但我們要允許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有人說,《腦癱治癒神話》的作者觸動了某些人利益,動了別人蛋糕。


但平心而論,任何一項新的或是鮮為人知的醫療技術,即便靠譜,可能也缺乏直接證據,有質疑聲音實屬正常。如果一開始,就全是拍手叫好的聲音,那才真的有問題。

而且從某種層面講,醫學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離不開批判和質疑。

現在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音,三附院並未作出回應。

個人認為,作為一家大型三甲醫院,應做到不逃避、不賴皮,直面質疑,拿科學數據出來回應。

另外,有關監管部門也該出來明確表個態。

這才是對患兒負責任,對患兒家屬有交待,讓公眾放心的正確做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