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已是民国大总统,大权独揽,为何非要称帝?

曾维浪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后不久,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此时的中华民国,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府。

因为,当时地方上还拥有着众多的实力派,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省或数省,虽然名义上他们是听从民国政府的号令,但他们地盘上的军政财以及治理权,却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至于袁世凯,只不过是这众多实力派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而已。并且,在袁世凯自己的北洋体系内,也已经分成好几大派系,而这几大派系的首领比如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吴佩孚、张作霖等人,也都呈现出尾大不掉的状态,甚至他们的地位与袁世凯相比,已经可以分庭抗礼。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袁世凯,想完全控制他们,都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袁世凯的儿子,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些军政大佬们,就没人把小袁当回事。所以,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等到袁世凯去世后,北洋体系的控制权,必然将从袁家外流出去。



基于袁世凯的利益,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一方面,他需要将地方上的军政财权都给收回来,这样民国政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其统治也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就永远是军阀混战,群雄割据,中央政府也永远只能是个空架子。

另一方面,袁世凯也需要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削弱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吴佩孚等北洋军政大佬的权力,从而加强他对北洋体系的控制,这样他的儿子将来才有机会上位。否则,等到袁世凯去世,小袁想控制冯国璋、段琪瑞等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问题是,基于各地方实力派的利益,他们显然不愿意看到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那以后他们就只是中央政府下的一个高级官员而已,其所作所为都要处处受到中央政府的约束。但如果袁世凯不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可就是传说中的土皇帝,总而言之,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这层意义上说,袁世凯想加强中央集权,注定是一条艰难之路。同时,对于袁世凯来说,他想完成中央集权之路,在当时的环境下,大致有这样三种方案:一是用武力征服;二是像美国那样,由各省联合组建成联邦政府;三是称帝,或者又叫做君主立宪制。

总的来说,武力征服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在太过庞大,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同时,北洋军阀内部又是派系林立,好多人更是暗自心怀鬼胎,袁世凯想通过武力来扫清各大地方实力派,显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至少袁世凯没有这个信心。

至于建立联邦政府,也就意味着以袁世凯为核心的中央政府要向这些实力派妥协,允许他们保留现有的权力和地位。

虽然从长远看,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中央也是有机会慢慢将军政大权从这些实力派手中收归回来,但从短期看,这显然不利于袁世凯,因为这等同于大佬之间轮流坐庄。



于是,留给袁世凯就只有选择称帝这一条选择。

大家知道,称帝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问题,这意味着,不但你将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之上,甚至你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都将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之上。

换句话说,如果袁世凯能够成功称帝,他和北洋军阀的其他军政大佬,比如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等人,就不在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君臣关系,至于袁世凯的子孙子孙,从法礼上来说,其地位也要远远高出这些军政大佬好几个头。

这样一来,如果形势允许,袁世凯就可以当个强势皇帝,然后再用合法手段对各个实力派进行削藩,最终完成中央集权,继续家天下。

如果形势不允许,袁世凯就可以像英国那样,实现君主立宪制,自己的子孙退居到幕后当弱势皇帝,这样起码可以保证袁氏家族世代享受皇帝般的尊荣。

从这层意义上说,袁世凯选择称帝,可以说是进退都能够占尽好处。但可惜的是,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其他军政大佬却不是傻子,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到袁氏家族大小通吃。

更重要的是,以袁世凯的身份,地位,实力和历史表现,大家都不可能相信他会甘心做一个弱势皇帝。所以即便袁世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要建立英国似的君主立宪制,并不是想要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至上,但却没有人相信袁世凯的承诺。

当然,这也不能怪大家他不相信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如果真想做一个弱势的皇帝,外国也有现成的榜样,比如法国的总理制,总统位高权轻,由总理负责军民两政,袁世凯何不做一个虚位的终身总统呢?却死活要当皇帝,这让人不得不疑啊。

也正因为此,各路军阀、清党、国民党、共产党都不买帐,纷纷声讨袁世凯,甚至北洋军阀内部也是各种阳奉阴违,最终袁世凯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绝望而逝。


我是赵帅锅


袁世凯决定称帝的时候,“共和国”在全世界还属于一种异类。比如当时的亚洲,除了当时的中华民国外,一个共和国都没有,全部都是有君主的国家。再比如当时的欧洲,除了法国、瑞士等几个少数国家外,诸如大英帝国、奥匈帝国、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多数国家,也都有君主。

因此,就以当时的那种时代背景来说,袁世凯想当皇帝,并非不可理喻的想法。


当然了,上面说的都是外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关键,其实还是内因。

一、袁世凯的私心

先说袁世凯当皇帝的私心。这与其家族的病史有相当的关系。

袁世凯的家族,男人都活不过60岁,袁世凯的太爷爷袁耀东没活到40岁就死了;继父袁保庆(叔叔)活了49岁;生父袁保中终年51岁;堂叔袁保恒活了52岁;爷爷袁甲三稍微强点,但也只活了57岁。

对于老祖先短寿的问题,袁家后人得出一个结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时,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据说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给他算命,说他活不过58岁,袁当时很焦急,询问有什么解法?大师说:你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袁世凯当时正好50岁,心里便默默接受了算命大师的指点。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大权独揽,当时很多立宪派劝袁世凯称帝,但都被袁世凯拒绝。但是袁世凯一想到自己会活不过57岁,心里便对称帝一事有些动摇。


1915年时,虽然老袁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刻板而单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非常的养生,但是一想到自己会57岁死,他就心里发怵,想逆天改命。于是,他便在当时动摇了拒绝称帝的想法。



二、形势所逼

袁世凯是个人才,会带兵打仗、懂外交、懂经济,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怎样才能让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高效的运转起来。不像同盟会只知道套搬欧美经验,不从中国的具体国情考虑问题。

比如袁世凯执政时期,中国的工业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2%以上, 全国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1913年时,的出口量是4.03亿海关两,到了1916年时,就增加到了4.81亿海关两。伴随着经济增长,一些国内的大企业集团也相继出现,如简氏南洋烟草公司,荣氏福新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规模。

如果经济一直这么顺利的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中国还真的能慢慢走向富强。但当时的中国是个松散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全仰赖于袁世凯个人的强力维持。(各地的实力派之所以不敢胡作非为,不是怕约法,而是怕袁世凯的权势和强悍的北洋军)

袁世凯是个人精,他心里非常清楚:这种繁荣局面他只能勉强维持于一时,要想在民国创造出一种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长治久安,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一下子过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他要为中国政治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模式,为自己的政权寻找一种能表明合法性基础的象征符号。

为此,袁世凯派人咨询总统府的美国顾问古德诺。然后,古德诺便跟袁世凯说了下面这番让袁世凯下定决心称帝的言论。

中国人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美国政治协会会长古德诺


紧接着,袁世凯的好朋友,立宪派代表杨度又跟他讲:中国从君主专制政体,骤然过渡到共和政体,跨度太大,人民不适应,不如应行君主立宪制过渡。

并且杨度还跟袁世凯说:没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国从军事割据的危险中救出来,共和式民主必须靠强大的中产阶级支持,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只有先有君主,把制度确定后,再讨论共和的问题。

注意了,袁世凯搞得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

袁世凯本来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听了古德诺顾问和杨度的一番话,他便坚定了只有皇帝才适合中国国情,非称帝不能治国的固有观念。虽然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袁世凯称帝。但由于这些人并不是从大局和前途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袁世凯当大总统,他们等袁世凯死了,也有机会当大总统,但如果袁世凯称帝,他们一辈子就没希望了),因而袁世凯也就没有听进他们的建议,还是决定称帝了。

(其实当时袁世凯也有顾虑,但他低估了冯国璋等人的实力,以为他们就算不同意,也断然不敢公开反对自己。岂不知冯国璋等人早就对他不满了。这种不满与称帝无关,仅仅就是想取代袁世凯)



三、舆论“支持”他称帝

袁世凯对称帝一事的最后顾虑,就是担心舆论会骂他。于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和谋士杨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断组织群众上街劝进称帝,什么工商情愿团、洋人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可以说社会各阶层的民意全有了。(袁克定还伪造报纸,故意骗袁世凯,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

袁世凯一开始还不信,但是紧接着各省督军的劝进电报也是每天几封报到总统府。这些军阀关心的只是个人的权位,只要权位没变化,他们不仅不反对变更国体,反而还想争先恐后去做开国功臣。

受此影响,没人敢逆潮流而动,各界纷纷主动上书拥戴劝进,就连对帝制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段祺瑞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违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劝进者的名单。

就这样,袁世凯被一群大忽悠的忽悠下,完全蒙蔽了双眼,这让他本来就很不坚定的抗拒之心,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他惊喜地发现,形势确实一片大好,最起码要比他当初想像的好多了。

最后,在一片劝进声中,各省的军事长官由段芝贵牵头,共同上了一个“请速正大位”的密呈给袁世凯。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军支持他,老百姓也支持他,就连美国也支持他。这么多人支持自己,他要是不称帝,岂不是会伤了大伙的一片好意?

因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凯终于下定决心称帝了。

当然了,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所谓的拥护称帝都是扯蛋。因此,当袁世凯称帝后,他在面对举国一片声讨之声时,他蒙圈了,完全没有应对的措施。

尤其是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集体反对他时,他完全死心了,气愤至极,怒骂袁克定“孽子!欺父误国!”

然而,纵然袁世凯此时知道自己受了儿子的蒙骗,但也为时已晚,在帝制复辟的泥淖里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Mer86


其实,袁世凯的大总统,已经与皇帝没有太大差别了。为何他一定要当皇帝呢?在下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两条。

首先是源于袁世凯的封建观念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当八国联军侵华时,梁启超晋见李鸿章,劝他趁机做中国的总统。但李鸿章却拒绝了,他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李鸿章是旧时代的人,他选择做大清的忠臣,不愿意当总统。至于袁世凯呢,他同样是旧时代的人。他能当好大清朝的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甚至能当皇帝,但让他当大总统,那实在是太别扭!

这个从袁世凯的人生经历就可知道。袁世凯出身于官僚家庭,后来又投身军队。他接触过西方的先进枪械、技术,但是对西方的政治、思想了解很少。他甚至还不如李鸿章呢。李鸿章还曾经访问过西方各国。袁世凯则根本没有去过欧美国家。

如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对西方民主制度就了解很深。孙中山从小就在国外读书,成年后也长时间呆在日本、南洋、欧美等地,对西方政治制度太了解了。

袁世凯虽然会治军、会用人、能打仗,但是他完全就不知道民主、共和为何物!对他来说,当这个总统怎么都觉得不对劲。他必须要当上皇帝,才能让一切回归“正轨”。但对于他来说是正轨,对于旁人,则是历史的倒退。

其次,是源于袁世凯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

袁世凯也知道,称帝之事是有很多人反对的。但是,他在1913年很轻松就击败了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党,将南方地区收入囊中,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也就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还没有控制。但这些西南地区经济落后,没什么军事实力,根本威胁不到他。袁世凯之前多次破坏共和制度,也没有人敢于反对。他觉得,称帝这事也会很顺利。但他却没想到称帝之事就引起这么广泛的反对。不说孙中山、黄兴等老对手了,连梁启超这样的盟友,也策动蔡锷、唐继尧起兵反对他,甚至连段祺瑞、冯国璋这样的嫡系部将,也在背地里搞事情。最终各方联合,把不可一世的袁世凯弄下台了。


国史拾遗


袁世凯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早期就因实力太强,遭到摄政王载沣等人的忌惮,给他寻个了“脚疾”的借口,把他打发回老家河南项城“颐养天年”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等人根本无法调动袁世凯一手一脚创建起来的北洋新军。眼看革命军的炮弹就要扔到北京城了,载沣不得不将军政大权拱手相让,请袁世凯出山,让他调遣北洋军抗击革命军。

(袁世凯旧照)

掮客一般的袁世凯利用手中的权势,一方面向隆裕太后表忠,另一方面又和革命军和谈,最后得到革命军“谁逼迫清军退位,谁就当大总统”的约定后,软硬兼施,最终确保了清廷和平逊位,让位于民国政府。

袁世凯亦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总统之位。

不过,袁世凯很快就发现,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根本没有什么权力。

原来,在他上任之前,革命军担心他会专政,便把已建立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以此来限制他的权力,并约束他在任的年限。

久在政治核心的袁世凯,当然不甘心受制于人。所以在他出任大总统后,利用种种手段,先将身份转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又将内阁制改回了总统制,同时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及指定继承人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袁世凯很快大权在握,成为民国政府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人。

早在袁世凯宣誓就职的时候,他曾电告全国“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以表达他对共和制的坚决拥护。

然而,谁也没想到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不久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为复辟称帝做起准备来。

按说,袁世凯如果是为了权力,他大可不必冒此风险。

毕竟此时他不光已经是终身制的总统,而且他还手握大权,全中国再没有谁的权力大过他了。

(袁世凯宣誓剧照)

这么快就要复辟称帝?当初说的话难道不作数了吗?

一时坊间流言四起,一向忠心于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听闻消息后,更是按捺不住,专门来拜谒他问起此事。

袁世凯当即拍胸脯表示那不过是些无事生非的流言。

他还推心置腹地列举了三条不做皇帝的理由:

其一,袁家男丁不长寿,活不过60岁那道坎,他都55岁了,就算做皇帝,也做不了几年。

其二,做了皇帝也没有理想的继承人,老大袁克定是个瘸子,自然不合适做皇帝。老二袁克文又偏偏不好政治,别说让他当皇帝了,就算让他做地方事务,都不能使人放心。

其三,历史上做皇帝的,子孙后代往往没有善终,他不能逞一时之快害了他们。

那么,袁世凯究竟想不想做皇帝呢?

事实上,袁世凯做大总统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他不光有治理国家的才干,还有一支对他忠心耿耿,势力强大的北洋军。

所以在他废除了内阁制后,他改革也好下发政令也好,大家慑于他的威严,没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成效也是明显的,当时不光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同时还因为停止了战争,经济得到了复苏和繁荣。

(冯国璋旧照)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地方,那就是南方革命军不光有军权还有财权,他们各行其事,并不把袁世凯的政令当回事。

在袁世凯看来,这样下去,中国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险,所以他迫切希望能找到解除他们军权和财权的办法。

可是他也知道,此时封建帝制才被推翻,要是复辟称帝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所以他对称帝一事犹豫不决。

就在袁世凯犹豫之际,长子袁克定却开始行动了。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原配余氏所生,也是他唯一的嫡子。

袁世凯对袁克定一直青睐有加,无论是进驻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在山东出任巡抚,袁世凯都把袁克定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袁克定在他的培养下,很有才干。他不光旧学很扎实,还精通德英两国语言,所以在许多事务上,都是袁世凯的好帮手。甚至在接见外国公使时,袁世凯都让袁克定做为陪同翻译。

自从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袁克定就有了做太子的梦,他为了梦想成真,极力怂恿袁世凯复辟称帝。

(袁克定旧照)

他为坚定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决心做了三件事:

一是制造祥瑞。

袁克定买通家中看祖坟的工人,让他们向袁世凯汇报,说祖坟每到夜里,就发出大片的红光。此外,在坟墙上还长出了一棵粗壮的紫藤,其茎粗壮如胳膊,色红如血,整个形状如一条盘龙。

二是假制报纸。

《顺天时报》是日本在华办的一份报纸,袁世凯对日本的动向很敏感,所以他每天都要看这份报纸。

袁克定为了帮助袁世凯树立复辟信心,花钱假制了《顺天时报》,在假报纸上鼓吹帝制,并称袁世凯称帝是众望所归。

袁世凯每天看着这些消息,心花怒放,认为《顺天时报》为国际报,它报道的自然是最为真实的内容,所以愈发坚定了他称帝的信心。

三是制造舆论。

袁克定找到私交甚厚的民国政府的宪法顾问古德诺,让他在在报端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在文中阐明“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君主制”,以此鼓吹君主制。

袁克定又找到参政院参政杨度,让他写下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为恢复君主制摇旗呐喊。不光如此,杨度和袁克定还不断鼓动百姓游行劝进。一时之间,各阶层的请愿团层出不穷,让袁世凯认为,复辟称帝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杨度旧照)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中,各路军阀为谋得投机利益最大化,也纷纷上表劝进,希望在袁世凯称帝后,能因劝进有功加官进爵。

同时,帝国主义也对袁世凯称帝一事,表示支持。

如此一来,袁世凯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1915年12月12日,通过筹安会和地方代表的拥护下,推翻共和制,复辟帝制,并拟定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然而,让袁世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决定遭到了举国反对,各地军阀也纷纷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最让袁世凯感到悲凉的是,一向忠于他的北洋军将领们也对他称帝极力反对。

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看清时局的袁世凯,这才发现自己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在悔恨和忧愤中,他的健康状况极速下降,很快便因病去世。

(参考史料:《袁世凯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而这称帝的闹剧就是个笑话,明知道不可违而为之,其实就是袁世凯虽说表面上是新派人士,内里还是封建王权思想那一套,个人的权力私欲战胜了理智。



袁世凯发现当了大总统后,反而没有以前清朝当官时那么爽了,虽说职位是最高的总统,只是总统也有权力限制,处处受制于人受议会的限制很不爽啊,如果是皇帝就不同了,一言九鼎,谁不听从啊!袁世凯能当上总统还不是和革命派达成交易,共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就当了总统啦,只是当了总统后,袁世凯和国民党的矛盾就闹翻了。国民党是限制总统的权力,国务总理权力甚至要大于总统,说白了,国民党希望总统就是个摆设,专门限制袁世凯而去的,结果议会的选举都是国民党一党独大,袁世凯很不爽。袁世凯处处被掣肘,当然袁世凯也希望干掉革命党,自己大权独揽,所以后来解散了议会,修改宪法,总统可以终身连任,甚至可以指定接班人,这就是想做皇帝的节奏了。



袁世凯有称帝的心,只是碍于面子不敢称帝,这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就上心了,这个袁克定真是坑爹的货,想做太子梦想疯了。袁克定早年堕马摔断了腿,走路一拐一拐,成了瘸腿的残疾人。后来去了德国,在德国学到了满脑子的君主立宪思想,其实就是私欲作祟,老爸当了皇帝,自己这个嫡长子不就是太子了嘛,所以回国后天天在袁世凯鼓吹君主制度的好处,德国不就是有君主嘛,所以那么强大,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共和,君主立宪才适合。袁克定甚至还假办报纸,收买乞丐妓女组织什么“君主请愿团”怂恿老爸做皇帝。后来骗局被揭穿了,袁克定被揍了一顿,但是袁克定还不死心,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想做皇帝只是没有台阶可下,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毕竟袁世凯为了权力野心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就支持袁世凯称帝。后来袁克定给了袁世凯一个借口,就是袁家的魔咒。原来袁家当官的都没有超过60岁的,都说这是魔咒,只要当官的就活不过60岁,袁世凯也怕死啊,总统不就是官嘛,他都56岁了,离60岁还有4年呢,还真怕到时真的完蛋了就悲催了。于是袁克定鼓吹老爸做了皇帝就打破了魔咒,就可以逆天改命,皇帝不是官嘛,是天子,一旦做皇帝了妥妥超过60岁。



袁世凯居然就相信了这个可笑的魔咒,其实他是掩耳盗铃,宁愿自己去相信也许还真的改了命也说不定嘛!袁世凯就是个封建思想的人,没有学到新式革命思想,还没有适应共和权力的斗争,他也不想妥协,以为用皇帝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就可以让国家强大,没看到这个社会人民的思潮是怎样的,加上身边人的鼓吹,蒙蔽了双眼,战略的错判,私心权欲作祟,强行称帝,结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一称帝,全国上下一致反对,还起兵发动护法战争,袁世凯在痛骂声中取消帝制,最后病死,只当了83天的皇帝梦,当然他死后还是穿着龙袍下葬的,袁世凯只好在另外一个世界做自己的皇帝大梦去吧!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无可否认的是老袁称帝确实属于臭棋,也因此被后世鞭挞无数次。很多朋友都揪住这个事情不放,一个劲地说袁是个老封建,骨子里想要做皇帝。

诚然,袁世凯确实有做皇帝的想法,换了谁不想过一过皇帝瘾。但在笔者看来,其实这并不是老袁称帝的主要原因。

中华民国的成立,十分迅速,一场革命,几次局部战役,南北半年不到的和谈,中国就立即改天换地,进入了共和时代。共和确实是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来组建一个政府,但是这个政府,权力怎么划分,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法国大革命几起几落,共和国帝国之间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并不是说政治强人们都想做皇帝,而是在国民对民主一知半解,权力的运作就依然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换汤不换药而已。大部分的人们受教育有限,思想上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民主也就沦为了少数人争夺更多权力的砝码,于是乎政府在运作的世纪过程中,要做到树立权威都很难。

新生的中华民国,大抵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革命的声音喊得震天响,然而就算是革命党内部罪核心的那些人,他们只知革命,而不知共和政府应该去如何运作。而革命党自身也良莠不齐,很多野心家、投机者混迹其中,靠着“投身”革命,一夜升天。

而民国中央政府本身,是通过南北和谈实现的一个妥协产物。虽说政治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妥协之中成长,然而,自清末以来的地方实权派,各自体系的军队,这些问题都难以解决。

袁世凯通过南北和谈如愿以偿成为了大总统,然而,他这个大总统,做得却比较勉强,除了北洋三镇控制的北方核心区域外,是没有人听他的,中央的号令,似乎也只能管管京畿一代,以及在外交上有所表现了。

而在国府,他这个大总统做得也不算如意,不说从各省进京的议会成员、就是他北洋三镇的老部下,都有些指挥不动了。北洋三镇,虽然是新式军队,但袁世凯当年还是沿着封建私军的路子编练的,清王朝没灭亡之前,大家能团结,毕竟利益一致,都是想着从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手中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清王朝一倒塌,如果是改朝换代,袁世凯做皇帝,那么大家欢欢乐乐地分赃,然后乖乖听大皇帝的调遣。

可帝国没有了,却走向了共和。共和是个新鲜的时髦的词,从封建时代走过来的人,大多都选择了“共和”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三镇的人也不外乎如此。所谓有利的地方,就是指没有了等级尊巴观念,大家人人平等,如此也大抵没有了敬畏,在权力的斗争中,就可以做到没有顾忌,畅所欲言。

如此,一个乱糟糟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就出现了。老袁所面对的,不仅是北洋内部有点不团结以外,议会、革命党也在给他添乱,各种议案满天飞,都想着如何限制大总统的权力,如何给各自身后所代表的军阀头头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改组后的国民党,誓要把总统制改成议会总理制,让总统一边玩泥巴去。

老袁很受伤,大总统做得很不开心,但骂名却背了不少,想集权于中央,感觉大总统做到死,也实现不了,在杨度和儿子的虚假造势下,于是就想着走走老路看看,称帝能不能解决问题。倘若恢复了上下尊卑那一套,权力得以集中,似乎称帝简直就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老袁估计是年纪大了,皇帝只是一个名号,真正的问题在于时代变了,人心变了,大家思想变了,于是游戏规则也变法了,大总统也好,皇帝也好,反正大家早就不接受以前的游戏规则,就是想各玩各的,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拱手交予中央,所以袁的称帝,苍白无力,毫无意义。


坍塌的历史观


民国四年十二月初二,参议院决议《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初八日,公布施行由各代表投票决定国体。到初十日完竣时,总计一千九百九十三票,全部都主张“君主立宪”。

于是便由民国代表大会委托参议院为总代表,于十一日,拥戴袁世凯为皇帝。

经过参议院的两次拥戴,于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受地位,该国号为“中华帝国”,同年三十一日,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但关于袁世凯称帝,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话题。袁世凯已经是民国的大总统,权力已经很大了,但为什么非要称帝不可呢?笔者总结一共有以下三个原因;

(袁世凯称帝)

第一,袁世凯的私心

我们知道,袁世凯原来是满清朝廷的官员,虽说也有些权力,但是却依然只是清帝国的一颗棋子而已。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成为大总统,这时候的他才真正的算作是大权独揽。但是从小就生长于封建社会下的他,心中依然有一个皇帝梦!

所以在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正好可以称帝,过一把皇帝瘾。当然了,这只是简单处于私心的考虑。

第二,全国各省的督军签名“劝进”

1915年八月,袁世凯称帝之前的准备运动已经达到高潮,全国各省的督军们开始纷纷签名劝进,而其中蔡锷就是第一个签名的(后来蔡锷也是第一个反对的)。他们都希望袁世凯能当上皇帝。从当时的大局势来看,拥有全国最高统治权力的北洋系,并没有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大家即便心里不愿意,但是口中也是表示赞同的,都希望袁世凯能够称帝。

面对这样的“压力”,袁世凯正式宣布称帝!

(劝进表)

第三,《顺天时报》的假新闻“蒙蔽”了袁世凯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这完全是袁世凯个人的说法!

话说在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他说,自己是被《顺天时报》给欺骗了。这《顺天时报》本来是对外公开发行的,但是有人在上面做了手脚,专门给袁世凯量身定做了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上面几乎都是希望他称帝的声音。慢慢的他就相信了,如果自己不称帝,那就是对不起百姓啊!

所以,在这样虚假新闻的蒙蔽下,袁世凯选择了称帝。

当然了,这只是袁世凯后来的说法!

袁世凯称帝后不久,便遭到了多方的反对,并随即引发了“护国运动”。迫于压力,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

总的来说,袁世凯之所以要称帝,其实跟当时的局面还不太相关,因为在当时是没有多少人主张他称帝的,而那些所谓的支持者,也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些依附者而已。他之所以称帝,我还是认为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方圆文史


袁世凯为什么放着民国大总统不做,非要称帝呢?

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更多的还是袁世凯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历史因素——帝制在中国实行太久,一下子实行共和水土不服

中国的专制体制开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可谓源远流长。在袁世凯以前,中国人从来没出现过共和制。


在专制政体的国度里,君王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只有权力没有义务。可以这样说,是帝王制度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制度不变,中国落伍者的命运就不会改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中国推行了两千年的帝制,成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中国从此开始了新篇章,向着民主、自由的道路迈步前进。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终结一个制度并不是摘掉一个牌子那么简单。虽然孙中山在1912年元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但踌躇满志的孙中山遇到了想象不到的阻力,在共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被迫在三个月后把大总统的宝座让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力的人,他的势力无人能敌。但袁世凯的大总统之路同样也是步履维艰。

延续了几千年的专制思维在中国百姓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有的人把一夜之间出现的共和体制看做洪水猛兽,有的则把大总统看做一个怪物。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皇帝统治国家是受命于天,是君权神授。皇帝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没有了皇帝的中国百姓一下子无所适从。

而总统这玩意不是上天派来的,他的执政合法性就存疑了。于是就出现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现象。

于是,清朝时候还比较规矩的各路诸侯,变得无所畏惧。趁机夺取了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大权。中央被地方架空,财政开始吃紧。而财政吃紧让中央政府在国计民生上无所作为,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失去了对全国的掌控,更加导致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他们的脑子里自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看法,从而进一步做出共和没有帝制好的判断。

现实原因是,利益集团各打算盘,力推袁世凯称帝。

在共和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士大夫就开始从政体上寻找原因。

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国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整体素质低下,共和制对中国水土不服,倒是君主立宪制度比较适合中国。

所谓君主立宪制,就是国家设立一个象征性的君主,在此基础上再实行宪法政治。由议会中的多数派组阁,选举出总理,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一旦局势不稳,君主可以站到前台,稳住局面,以防国家失控。

比如我们的邻国泰国、日本和欧洲的英国、荷兰就是这样的政体。

君宪制虽然落后于共和制度,但比起帝制还是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人很多,杨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杨度还就此专门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得头头是道,让很多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心悦诚服。

但是,实行君宪制得有个人当皇帝,谁当这个皇帝呢?

有人说请退位的溥仪来当,但好多人感情上又接受不了。还有的人说从朱元璋的后人中选一个,但又有人觉得太荒唐。想来想去,大家觉得还是由袁大总统当这个皇帝最合适。

于是,杨度就成立了筹安会专门操作这个事情。大张旗鼓制造舆论,并发动社会各阶层的人发起请愿。杨度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也是拼了,他把乞丐和妓女都动员起来,大有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劲头。一时间,举国上下,街谈巷议都是说让袁世凯称帝的。袁世凯每天接触到的报纸,上面都是说让袁世凯顺应民心称帝的文章;袁世凯接触到的文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劝袁世凯当皇帝救国家于水火的请愿书。

而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为了能将来当太子,也不择手段忽悠袁世凯赶紧称帝。袁克定知道袁世凯爱看《顺天时报》,袁克定就指使人印刷一份不专给袁世凯看的假《顺天时报》,上面当然尽是些赞成袁世凯称帝的消息。


在各阶层纷纷劝进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各路军阀出于一己之私也怂恿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当时最信任的人是云南都督蔡锷,而蔡锷又是北京上《劝进表》的第一个签名人。四川军阀陈宦、山西军阀阎锡山、东北军阀张作霖积极拥护袁世凯当皇帝。

1915年9月,段祺瑞联合14省军阀上书袁世凯,表示坚决拥护袁世凯称帝。 军方的一致拥护,让袁世凯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挡不住皇帝宝座的诱惑,丧失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对局势失去了清醒的认识。

但此时还有一件事让袁世凯犹豫不决,那就是列强对于他称帝的态度,袁世凯最放心不下的是列强对于称帝的态度。而让袁世凯最后下定决心的,也是各国列强的态度。

袁世凯专门派遣顾维钧、施肇基和陆宗舆,前往欧美和日本进行游说,列强对袁世凯称帝开始态度不一,但最后一致表示不干涉。这让袁世凯放心大胆的开始了自己的称帝计划。

但最重要的还是袁世凯自己的权力欲,他在皇冠和龙椅面前迷失了自我

袁世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民意”只是他称帝的一个因素。

袁世凯自己经不起皇帝的诱惑,才是自己称帝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袁世凯这个在帝制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对皇权的了解和渴望,远远大于驿站的下岗人员李自成、街头乞丐朱元璋和落榜秀才洪秀全。


史记上说,刘邦仅仅是见了秦始皇出行时的排场,就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而袁世凯出入清廷几十年,怎么会不知道当皇帝有多爽?

如果说,起初袁世凯对称帝一事犹豫、动摇过是有可能的,因为清廷被革命党推翻不仅仅是推翻了一个皇帝,而同时推翻的是帝制,清廷的下场,袁世凯不是不知道,殷鉴不远啊。

但不久让袁世凯决心称帝的外因越来越多,共和制在中国水土不服,国内局势动荡,民心怀旧。而中国只有袁世凯有实力有威望,能够镇得住这个局面。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会有些许的使命感在心中,觉得称帝也是救国。

但让袁世凯称帝的最根本动力还是私利,想到皇帝无上的权力,想到袁氏江山代代相传,怎么能不让人动心呢?


都说权力是毒药,不如说权力是吗啡,一旦沾上就戒不掉。袁世凯脑子里也许会出现过清廷灭亡时孤儿寡母的凄凉场面。但那画面一闪就过去了,反而是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听山呼万岁的场面挥之不去。哪个朝代都有灭亡的时候,但很多朝代也辉煌了几百年,只要往前一步,就是名垂青史的开国皇帝,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当皇帝还大的诱惑吗?

所以说袁世凯这样聪明的人被民意完全裹挟那是自欺欺人的。当共和遭遇挫折,当民心思变,当有人提出君主立宪可以救国,当举国上下呼吁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袁世凯动心了。与其说被民意裹挟,还不如说他利用了民意。

民意支持,军方支持,列强默许袁世凯当皇帝——1915年12月上旬,参政院1993名代表投票表决,一致赞成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这个在官场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而运筹帷幄的政坛高手,还是没有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一步步走上了龙椅,戴上了皇冠,也走向了袁氏的滑铁卢,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那些为袁世凯辩护的人,说袁世凯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不是帝制,那是自欺欺人!

袁世凯搞的是假立宪、真帝制,挂羊头卖狗肉。因为袁世凯这个新皇帝有着跟清廷皇帝不相上下的权力,袁氏的“立宪”有的方面甚至连慈禧太后的立宪都不如,跟日本、泰国的君主立宪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

杨度在自己的《君宪救国》下卷中就说“假立宪必成真革命”,而袁世凯的瞒天过海,还是没有瞒得过中国人民。杨度的那句“假立宪必成真革命”不幸把袁世凯的命运说中了。


小约翰


因为民主共和造成的结果是中央势弱,地方势强,地方势压中央,尾大不掉。中央政府政令无法上通下达,往往形同一纸空文。

中央政府想干点什么实事大事根本干不成,以民主共和为由地方可堂而皇之地抗拒中央政府,形成地方武装割据,对中央政令置若罔闻,拒不从命,长此下去,中国分裂解体将不可避免。

民主共和于地方利益集团割据一方有利,所以地方上死保共和,而于此同时中国也会从一头病狮变成几条鬣狗,面对日本等列强欺压,中国自身力分势弱,更加难以抵御。

比如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都恨老蒋不抵抗,然老蒋也只是那条比较强壮的鬣狗,他命令指挥不动其他鬣狗,况且30年的中原大战,老蒋和其他军阀撕咬的都遍体鳞伤,此时其他鬣狗都在等着盼着他倒霉好收拾他呢,老蒋内心未必不想抵抗,而是他真的抵抗不了。

袁世凯称帝,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要回到他一直主张的君主立宪,建立一个相对强势的中央政府,恢复对地方的管控,阻止中国分裂的趋势。

虽然用的方式不同,目的还不都一样,后来老蒋和毛主席不都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势中央政府吗。

如今中国不就是因为有一个相对强势的中央政府,才能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这么快速地发展崛起吗?


暴雨狂风一片海


袁世凯为什么非要称帝不可,这是个大题目,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博士研究生可以就此写一篇博士论文。限于篇幅,在此简单谈一谈。

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后,于1913年10月初当选为正式总统,10月10日在 太和殿宣誓就职。随之,袁世凯通过了解散议会、制定新约法、取消国务院和内阁总理等一系列方式,实行了公开的总统独裁制。后来,袁世凯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连任不受限制;并且继任总统还可以由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传给子孙,实行世袭。

袁世凯和各国使节的合影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满足袁氏的野心,后来他又搞起了帝制。袁世凯为什么如此呢?我认为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一、个人原因。任何人都有做皇帝的黄粱美梦,何况已在皇帝边缘的袁世凯,做与不做,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二、身边人的撺掇。这个身边人主要是指筹安会六君子,六君子包括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夑和、胡瑛等人,其中杨度为筹安会理事长,孙毓筠副之,严复、刘师培、李夑和、胡瑛等为理事。

实事求是地说,这六人皆一时国士也。杨度颇有才名,与孙中山、黄兴等皆为朋友,他主张帝制,虽有宰相野心,但也有个人之政治信念;孙毓筠、李夑和、胡瑛等原是同盟会骨干,当年也曾为革命出生入死;至于严复和刘师培,则是当时的国学泰斗,学界领袖,据袁世凯心腹传言,当袁世凯听说严复也加入筹安会时,极为欢悦。

三、信息失灵,获得外界信息有误。这个有两个因素,一是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蒙蔽袁世凯一事,此事出自袁世凯之女袁静雪的回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人记录此事,所以个人感觉此事不太靠谱,孤证不足为凭;第二是袁世凯与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会见,朱尔典极力赞成帝制,袁世凯认为这一定英国政府的意见。岂不知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反对帝制,而袁身边人竟然通过翻译,颠倒黑白,糊弄袁世凯。

帝制失败后,袁世凯在惊惧中死去,此为袁世凯葬礼。

袁世凯复辟帝制有个特点,那就是不让北洋将士参与,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大将皆未参与此事,袁世凯主要依靠一帮文人墨客和旧官僚为其呐喊摇旗。而北洋将领也从自身利益出发,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特别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反对更力。因为他们两人均以袁世凯接班人自居,如果袁世凯恢复帝制,将天下传之子孙,那他们就失去统治中国的机会了——这也是袁世凯帝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