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心中的“越剧皇帝”尹桂芳

她们心中的“越剧皇帝”尹桂芳

1、李惠康(著名剧作家,编有《一代风流尹桂芳》等):

“中国越剧界100年才出了一个尹桂芳,这是中国越剧界和中国戏剧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尹桂芳演艺的美感和魅力,主要来自她如下三大特色:

一、平淡天然,寓雅于俗的风采。

尹桂芳表演的贾宝玉,绝无那种她在现身说法给大家看的痕迹,而是贾宝玉在同我们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这个过程,既是尹桂芳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表演过程,也是我们心领神会,参与其中的欣赏过程。她的贾宝玉形象在舞台上惟妙惟肖,也在我们心目中活灵活现。……宝玉从芳沁桥上遥见黛玉葬花而落泪,及其留不住她时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伤感,到”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的一个抚今追昔的唱段。尹桂芳倾吐宝玉哎的纯情和成长的烦恼,提到生命在召唤的情境中来演唱,她表演的手、眼、身、法、步,同她唱腔的声、色、情、韵、味——浑然一体的人性化而流光溢彩,拖出宝玉在此时此地所特有的心路历程,达到了至真至美的高度……

二、情由心发,神从眼出的奇妙。

我们在观摩尹桂芳舞台演出时,她的一双明亮深邃,传神写照的眼睛,特别富有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1962年,尹桂芳回沪演出的还有一台令人难忘的《盘妻索妻》。那时候,此剧是在梁玉书紧追不舍谢云霞的情景中来开帷幕,尹桂芳表演梁玉书对谢云霞的一见钟情的紧追和唯恐失去的不舍,一出场就在情由心发,神从眼出中”亮相“。眉目传情疾如石火电光,美若云蒸霞蔚,一下子就激起观众此起彼伏的”满堂彩“……

三、忘我神似、相映成趣的境界。

尹桂芳善于把话剧的体验与戏曲的表现融会贯通,创造角色,塑造形象。而且常在忘我与神似相映成趣中别出灵感突发性的”下意思动作“,如恍惚而出,不思而至的”神来之笔“。这是尹桂芳演艺中最常见也最难得的一大特色。

我还是个初中学生,是在丽都大戏院看她演出《屈原》的……。她出台亮相,她那扮演屈原的高雅气质和诗人风度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她演唱屈原的”橘颂“,凭借物华喻说人品,把那舍生取义持大节的深刻思想,是从浓浓的人情味中演唱出来的,十分亲切动人;到诗人身遭诬陷,力劝楚王的那段”你忘了六百里土地从梦想,你忘了八万男儿赴沙场“的演唱,把诗人的爱国情怀敞开在险象环生之中,那种忧国忧民的激愤,何其震撼人心!尤其是屈原被放逐后而楚国面临危亡的”天问“一场,尹桂芳从出场台布重若千斤,一步又一步地好像踩在狂野上自由空谷回音一般;到电闪雷鸣,风啸雨骤之中,用”弦下调流水“起唱一大段”屈原怒火高千丈,满怀悲愤问上苍……“一招一式以形写神的动作,一字千钧以声传情的唱腔,使我们也在忘我中见到一个气壮山河,情贯乾坤的伟丽形象……

她们心中的“越剧皇帝”尹桂芳


2、姚锡娟(著名戏剧家、电视艺术家):

为了桂芳先生,我的眼泪流得太多了。她的宝玉、她的屈原、她的梁山伯、张君瑞、何文秀、陈琳、秋海棠、梁玉书卖油郎、沙漠王子、浪荡子等,数不胜数的艺术形象……有的让我潸然泪下,有的叫我喜极而泣。

我四岁那年跟着姐姐们去看她的戏,从懵懂的看热闹,从看热闹到崇拜……我的青春是与先生的艺术相连的。我庆幸自己能看到这样一位大气的、清新脱俗的、情趣高雅的艺术家的表演,她给予了我朴实、真挚、含蓄的审美陶冶。

那场令人心悸的浩劫之后,热爱她的观众焦急地打听她的下落。她在哪里?还活着吗?终于有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有关她的消息:她还活着,但受尽折磨,已经半身不遂……我伏案恸哭,无法克制,也不想克制,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吐尽我心中的思念和不平。1979年9月,我得知上海要在文化广场举办《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激动得第一次提笔给她写信。我天天翻上海报纸,关注她的消息,与上海观众共享欢乐,为演唱会的盛况骄傲。

80年代初的一天,我和我的三位姐姐一起踏进了她的家门,她起身迎上来,虽然跛着脚,却身板挺拔,气度不凡。特别是那双眼睛依然美丽清澈,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熟悉……我顾不上心痛,坐在她身边傻傻地说:“宝玉就是这样笑的”。那时她说话已不太清晰,我的眼湿润的,心里流着泪。那是我们第一次在台下交往,从此,我们便是朋友了。

她们心中的“越剧皇帝”尹桂芳


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她(尹桂芳)是我在拍摄电影《舞台姐妹》的时候,记忆中留下最美好的生活原型之一。她为越剧艺术献出了一生的青春年华,她贡献了很多很多,她获得的却是很少很少,这是她作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真正的价值。<strong>


4、连波(著名作曲家):

尹桂芳的唱腔,纯朴隽永、深沉洒脱、韵味醇厚,表现力丰富。听来宛如一条长河,始于青山翠谷中的一丝清泉,潺潺而流;激越处则似蜿蜒千回中掀起的波澜,在峡谷中畅流而下;曲终时,音虽止,意不尽,给人以回味无穷、余韵不绝之感。她的唱腔,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音乐形象鲜明。她认为”唱腔要从内容出发,不要被部分特点所约束,但又要发挥流派唱腔的独特风格“……


5、余青峰(著名编剧,如《赵氏孤儿》《青藤狂歌》):

一次偶然的机会,陪同越剧演员赵志刚去看望他的老师尹桂芳。说是偶然,大抵因我不是刻意的、做好准备的造访者,也没想到能有这么个机会,心情到底平静如水。若说偶然也并非偶然,在我不多的戏曲经验中,越剧所承载于心的比重更多,尤其是尹派越剧。况且尹桂芳在我的家乡福建落户多年,至少与她是半个老乡,不说眼泪汪汪,却也是心潮荡。

眼前的她,是一个近乎天真的”女孩“。人生的艰辛、岁月的沧桑尽然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天真的容颜。也只有这般容颜,才能寻见她往日的心迹、青春的辉煌。这是年逾古稀以后的天真。

眼前的她,是一个难免孤独的老人。有如贾宝玉面对素烛白帏却又许多话要对林妹妹说的孤独;犹如屈原徘徊在汨罗江畔、壮志难酬却依然豪气冲天的孤独。这种孤独,绝非一般的身世孤单和凄凉之感,而是灵魂与天地人生溶为一体的况味。这是年逾古稀以后的孤独。

天真是美好的。孤独是伟大的。尹桂芳老人此生拥有的东西很少很少,但她拥有了一份天真,一份孤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