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創制的“鴛鴦陣”有多麼神奇?為什麼叫鴛鴦陣呢?

小史坑


戚繼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嘉靖年間的抗倭英雄,在與倭寇的戰爭中多次創造了零傷亡,而戰勝倭寇的金典戰役,勝利的法寶就是他所創立的鴛鴦陣,那他所創造的陣法為什麼叫鴛鴦陣?又為什麼能夠克敵制勝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呢?

一、倭寇所使用的是什麼武器,以至於他們屢次戰神明軍

在講戚家軍厲害之前,我們先來看倭寇都什麼人?使用的什麼兵器?遇到戚家軍之前封戰必勝,遇見戚家軍後為什麼就不行了呢?

首先,明嘉靖年間沿海的倭寇,很大一部分都是日本戰國中被擊敗的武士,後來這些人在海上謀生,與明朝的海盜汪直、徐海等人聯合起來侵擾沿海邊境。

這些武士在日本戰國時期,所使用的武器都是採用唐朝唐刀的製作工藝,而鍛造適合日本武士作戰習慣的倭刀(太刀、打刀),不管刀的硬度還是韌性都比明朝官兵使用的刀要鋒利,其實唐刀的製作工藝在那個時候已經失傳,以至於明朝軍隊所使用刀,在和倭寇的對抗中經不起砍,明朝軍的刀一砍就斷。

第二個、倭寇是從日本戰國時期敗退下來的,都是久經沙場的人,而明軍隊和平時間太長沒有戰時,這是軍紀渙散戰鬥不行,而倭寇使用倭刀半徑大加上個人出色武藝能力,使得倭寇在對戰明軍的時候,能夠很好的發揮個人能力和機動性比較強,從而使倭寇一個百人的隊伍就可以打敗明軍幾千人的隊伍甚至更多。

為什麼叫鴛鴦陣

因此陣法一共需要11人組成,一名隊長、兩名長盾牌手,兩名藤牌手,兩名狼筅手,兩名長槍手,兩名鏜鈀手。這11個人都是相輔相成猶如鴛鴦一般變化,故稱鴛鴦陣。

鴛鴦陣的使用方法以及他的神奇之處

鴛鴦陣裡的每個人都要聽從指揮,做到令行禁止,首先,在作戰中,有兩名長盾牌手走最前方,抵禦敵人的射來的箭,兩名藤牌手同樣用手中的藤牌擋箭,

再用腰間的的短刀隨時準備與敵人短兵相接,最重要的是這兩名狼筅手,(狼筅是用南方的長竹子,削成三米長左右,留下竹子的枝枝杈杈,在竹子頂端裝有利刃)利用手中狼筅的竹尖利刃,去刺穿敵人的盾牌手,或者讓敵人的長刀直接砍竹子的枝丫山,

使其不能發揮原有的力道,後面兩名長槍手順勢向敵人刺去,後面的鏜鈀手立即也刺上去,這樣前面的長盾手和藤牌手從側翼迅速包抄,這樣敵人就在鴛鴦陣的隊員配合下被包圍殲滅。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變化成縱隊兩小陣,或者橫向三小陣、狼筅手與長盾牌手組成小陣,稱為三才陣,根據情形變化還可以在變陣,這種變換的陣法叫便”鴛鴦陣“


以上為鴛鴦的使用方法和神奇之處


麇子文史


提到戚繼光,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腦海裡立刻蹦出“抗倭名將”四個字,這也是對戚繼光最佳的肯定。

在整個明朝除了跟隨太祖朱元璋的那些大將能夠彪炳千秋,大展手腳外,其他的將領都是憋屈的。因為明朝自朱元璋時候已經奠定了重文輕武的基調,武官註定要被文官壓一籌,而等到兩百年後到戚繼光的時候,武將的地位更是到了歷史新低的時刻。

文官集團治國採用的經濟社會平衡的方式,只要能夠和平治理就絕不可能選擇戰爭。而且在文官的嚴重,武將是毫無文化素養的匹夫,好勇而無謀,粗鄙至極。因此,自上至下都被文官緊緊的掌控者,武將甚至連統兵的權力都沒有,軍權軍餉全在文官手裡攥著,如果士兵因為軍餉而躁動擾民,背鍋卻又是武將。

甚至在戰場上文官仍然插一腳,常常對將領提出無理的指責。如果將領當機立斷,指揮部隊投入戰鬥他們會說那是貪功輕進,好勇嗜殺,如果按兵不動等待時機,他們又會說那是畏葸不前,玩敵養寇。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明朝出現了極大的危機。

(明嘉靖帝)

倭寇進犯,如無人之境

當時的日本還沒有統一的政權,國內內亂不斷,而大陸是高度中央集權大國,從理論上講,大明不去攻打日本,日本就應該燒高香了,而結果呢?卻是明朝的東南沿海城市屢遭倭寇入侵搶劫。更甚者,據說當時一支50到70的海寇登陸後深入明朝腹地到處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最後圍著南京繞了一個大圈,殺傷四千多人,南京可是明朝的原國都啊,真的衰弱至此了嗎?

倭寇

軍隊中興之戚家軍

就在這樣的局面下,1555年戚繼光調任浙江開始組建“戚家軍”,制定規範的制度,分配列兵的原則,明確官兵的職責,設計對、哨、局的組織,統一武器的規格,頒發旗幟金鼓等通訊器材。

有嚴明軍紀,打造鐵一般的紀律,實行“連坐法”,一人退卻整隊受罰,全隊退卻隊長斬首,看著有些嚴格甚至殘忍,但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如果不以此方式,那組織起來的軍隊又和原來那隻比鄉勇強一點的軍隊有何區別呢?

戚繼光組建軍隊有著作了軍事書籍《紀效新書》,其內容十分廣泛,甚至記載了軍用乾糧的製作方法,同樣這本書的誕生側面反映出在這之前的時代裡明軍的渙散,軍訓軍令的雜亂無紀。

戚家軍除了軍紀嚴明,戚繼光還發明瞭團隊作戰模式的“鴛鴦陣”,從而加強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戚家軍)

鴛鴦陣

在戚繼光以前軍隊中重視的是個人的武藝,誰能狗吧武器揮舞如飛誰就誰英雄,然而這樣的軍隊沒有協同作戰的能力,終是一團散沙,在戚繼光發現這點的時候,他除了要求士兵有嫻熟的技術之外,還注意到了小部隊中各種武器的協同配合。


所以,戚繼光對一個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隊長1名、火伕1名,戰士10名。這10名戰士有4名手操長槍作為攻擊的主力。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長方五角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圓形藤牌,都以藤條製成。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手執“狼筅(láng xiǎn)”,即連枝帶葉的大毛竹,長一丈三尺左右。長槍手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攜帶“钂鈀(tǎng bǎ)”。“钂鈀”為山字形,鐵製,長七八尺,頂端的凹下處放置火箭,即繫有爆仗的箭,點燃後可以直衝敵陣。由於該配置方案左右對稱故名為“鴛鴦陣”。

這鴛鴦陣有何厲害之處呢?

首先,右邊持方形藤牌者的主要任務是保持位置穩定陣腳;左邊持圓形藤牌的藉機匍匐前進,並在藤牌後擲出標槍,引誘敵人防禦位置,引誘成功後後面的兩個士兵就用狼筅把敵人掃到在地,然後手持長槍的士兵一躍而上把敵人刺死戳傷。最後兩個持钂鈀的則負責保護本隊的後方,警戒側翼,必要時刻還能支援前面的夥伴,構成二線的攻擊力量。

雖然表面上看著這種部隊又是狼筅又是钂鈀的,似乎還沒有脫離農民氣息,但是在那樣的士兵個體雜亂作戰的背景下,這種有多個士兵分管四處,形成有機作戰的模式,已經較為先進了,當然也取到了預期的成效。



小老憨呀


明朝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地帶頻繁受到倭寇騷擾。倭寇採用四處流竄的掠奪方式,機動性強,外加倭寇單兵作戰能力強,難於剿滅。而且倭寇大多使用短刀,刀刃鋒利,可輕易將明軍所配備的長槍砍斷。針對這一狀況,戚繼光決定採用鴛鴦陣。


鴛鴦陣是由在基層小分隊上就採用多兵種多種武器混合編制的陣法。每一基層小分隊都由11人組成,最前面三人,居中為隊長,隊長兩邊各一人,一人手持長盾牌,另一人手持藤盾牌,同時配以腰刀。

稍後兩人都各持一根狼筅,狼筅是以南方毛竹削尖再裝上鐵質槍頭製成,同時保留竹竿上的枝杈。再後面是左右各二人,總共四名的長槍手。

最後面的是兩名手持鏜鈀的士兵。前面的盾牌手和狼筅手都是起一種防禦作用,為後面的長槍手提供進攻條件,再配合以鏜鈀手的協助,這種陣法就有效地抵抗了倭寇的進攻,並最終將倭寇肅清。



凌雲宵690


鴛鴦陣是戚繼光根據實戰經驗,利用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和僑寇作戰特點等情況,創立了戰鬥陣型。鴛鴦陣是戚繼光運用智慧將己方作戰能力大大提升,戰損據說達到了傷敵一千,自損三人,就是這麼神奇。因為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


奇怪的石子


鴛鴦陣也分不同形制的~應對不同烈度的戰爭和敵人都有武器和人員的增減調整……不是一成不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