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创制的“鸳鸯阵”有多么神奇?为什么叫鸳鸯阵呢?

小史坑


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嘉靖年间的抗倭英雄,在与倭寇的战争中多次创造了零伤亡,而战胜倭寇的金典战役,胜利的法宝就是他所创立的鸳鸯阵,那他所创造的阵法为什么叫鸳鸯阵?又为什么能够克敌制胜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倭寇所使用的是什么武器,以至于他们屡次战神明军

在讲戚家军厉害之前,我们先来看倭寇都什么人?使用的什么兵器?遇到戚家军之前封战必胜,遇见戚家军后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首先,明嘉靖年间沿海的倭寇,很大一部分都是日本战国中被击败的武士,后来这些人在海上谋生,与明朝的海盗汪直、徐海等人联合起来侵扰沿海边境。

这些武士在日本战国时期,所使用的武器都是采用唐朝唐刀的制作工艺,而锻造适合日本武士作战习惯的倭刀(太刀、打刀),不管刀的硬度还是韧性都比明朝官兵使用的刀要锋利,其实唐刀的制作工艺在那个时候已经失传,以至于明朝军队所使用刀,在和倭寇的对抗中经不起砍,明朝军的刀一砍就断。

第二个、倭寇是从日本战国时期败退下来的,都是久经沙场的人,而明军队和平时间太长没有战时,这是军纪涣散战斗不行,而倭寇使用倭刀半径大加上个人出色武艺能力,使得倭寇在对战明军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发挥个人能力和机动性比较强,从而使倭寇一个百人的队伍就可以打败明军几千人的队伍甚至更多。

为什么叫鸳鸯阵

因此阵法一共需要11人组成,一名队长、两名长盾牌手,两名藤牌手,两名狼筅手,两名长枪手,两名镗钯手。这11个人都是相辅相成犹如鸳鸯一般变化,故称鸳鸯阵。

鸳鸯阵的使用方法以及他的神奇之处

鸳鸯阵里的每个人都要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首先,在作战中,有两名长盾牌手走最前方,抵御敌人的射来的箭,两名藤牌手同样用手中的藤牌挡箭,

再用腰间的的短刀随时准备与敌人短兵相接,最重要的是这两名狼筅手,(狼筅是用南方的长竹子,削成三米长左右,留下竹子的枝枝杈杈,在竹子顶端装有利刃)利用手中狼筅的竹尖利刃,去刺穿敌人的盾牌手,或者让敌人的长刀直接砍竹子的枝丫山,

使其不能发挥原有的力道,后面两名长枪手顺势向敌人刺去,后面的镗钯手立即也刺上去,这样前面的长盾手和藤牌手从侧翼迅速包抄,这样敌人就在鸳鸯阵的队员配合下被包围歼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成纵队两小阵,或者横向三小阵、狼筅手与长盾牌手组成小阵,称为三才阵,根据情形变化还可以在变阵,这种变换的阵法叫便”鸳鸯阵“


以上为鸳鸯的使用方法和神奇之处


麇子文史


提到戚继光,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脑海里立刻蹦出“抗倭名将”四个字,这也是对戚继光最佳的肯定。

在整个明朝除了跟随太祖朱元璋的那些大将能够彪炳千秋,大展手脚外,其他的将领都是憋屈的。因为明朝自朱元璋时候已经奠定了重文轻武的基调,武官注定要被文官压一筹,而等到两百年后到戚继光的时候,武将的地位更是到了历史新低的时刻。

文官集团治国采用的经济社会平衡的方式,只要能够和平治理就绝不可能选择战争。而且在文官的严重,武将是毫无文化素养的匹夫,好勇而无谋,粗鄙至极。因此,自上至下都被文官紧紧的掌控者,武将甚至连统兵的权力都没有,军权军饷全在文官手里攥着,如果士兵因为军饷而躁动扰民,背锅却又是武将。

甚至在战场上文官仍然插一脚,常常对将领提出无理的指责。如果将领当机立断,指挥部队投入战斗他们会说那是贪功轻进,好勇嗜杀,如果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他们又会说那是畏葸不前,玩敌养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明朝出现了极大的危机。

(明嘉靖帝)

倭寇进犯,如无人之境

当时的日本还没有统一的政权,国内内乱不断,而大陆是高度中央集权大国,从理论上讲,大明不去攻打日本,日本就应该烧高香了,而结果呢?却是明朝的东南沿海城市屡遭倭寇入侵抢劫。更甚者,据说当时一支50到70的海寇登陆后深入明朝腹地到处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围着南京绕了一个大圈,杀伤四千多人,南京可是明朝的原国都啊,真的衰弱至此了吗?

倭寇

军队中兴之戚家军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开始组建“戚家军”,制定规范的制度,分配列兵的原则,明确官兵的职责,设计对、哨、局的组织,统一武器的规格,颁发旗帜金鼓等通讯器材。

有严明军纪,打造铁一般的纪律,实行“连坐法”,一人退却整队受罚,全队退却队长斩首,看着有些严格甚至残忍,但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以此方式,那组织起来的军队又和原来那只比乡勇强一点的军队有何区别呢?

戚继光组建军队有著作了军事书籍《纪效新书》,其内容十分广泛,甚至记载了军用干粮的制作方法,同样这本书的诞生侧面反映出在这之前的时代里明军的涣散,军训军令的杂乱无纪。

戚家军除了军纪严明,戚继光还发明了团队作战模式的“鸳鸯阵”,从而加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戚家军)

鸳鸯阵

在戚继光以前军队中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谁能狗吧武器挥舞如飞谁就谁英雄,然而这样的军队没有协同作战的能力,终是一团散沙,在戚继光发现这点的时候,他除了要求士兵有娴熟的技术之外,还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


所以,戚继光对一个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队长1名、火伕1名,战士10名。这10名战士有4名手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长方五角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圆形藤牌,都以藤条制成。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手执“狼筅(láng xiǎn)”,即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丈三尺左右。长枪手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携带“镋钯(tǎng bǎ)”。“镋钯”为山字形,铁制,长七八尺,顶端的凹下处放置火箭,即系有爆仗的箭,点燃后可以直冲敌阵。由于该配置方案左右对称故名为“鸳鸯阵”。

这鸳鸯阵有何厉害之处呢?

首先,右边持方形藤牌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位置稳定阵脚;左边持圆形藤牌的借机匍匐前进,并在藤牌后掷出标枪,引诱敌人防御位置,引诱成功后后面的两个士兵就用狼筅把敌人扫到在地,然后手持长枪的士兵一跃而上把敌人刺死戳伤。最后两个持镋钯的则负责保护本队的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刻还能支援前面的伙伴,构成二线的攻击力量。

虽然表面上看着这种部队又是狼筅又是镋钯的,似乎还没有脱离农民气息,但是在那样的士兵个体杂乱作战的背景下,这种有多个士兵分管四处,形成有机作战的模式,已经较为先进了,当然也取到了预期的成效。



小老憨呀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带频繁受到倭寇骚扰。倭寇采用四处流窜的掠夺方式,机动性强,外加倭寇单兵作战能力强,难于剿灭。而且倭寇大多使用短刀,刀刃锋利,可轻易将明军所配备的长枪砍断。针对这一状况,戚继光决定采用鸳鸯阵。


鸳鸯阵是由在基层小分队上就采用多兵种多种武器混合编制的阵法。每一基层小分队都由11人组成,最前面三人,居中为队长,队长两边各一人,一人手持长盾牌,另一人手持藤盾牌,同时配以腰刀。

稍后两人都各持一根狼筅,狼筅是以南方毛竹削尖再装上铁质枪头制成,同时保留竹竿上的枝杈。再后面是左右各二人,总共四名的长枪手。

最后面的是两名手持镗钯的士兵。前面的盾牌手和狼筅手都是起一种防御作用,为后面的长枪手提供进攻条件,再配合以镗钯手的协助,这种阵法就有效地抵抗了倭寇的进攻,并最终将倭寇肃清。



凌云宵690


鸳鸯阵是戚继光根据实战经验,利用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和侨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战斗阵型。鸳鸯阵是戚继光运用智慧将己方作战能力大大提升,战损据说达到了伤敌一千,自损三人,就是这么神奇。因为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奇怪的石子


鸳鸯阵也分不同形制的~应对不同烈度的战争和敌人都有武器和人员的增减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