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襄阳是全国第八大汽车工业城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是襄阳发展的第一引擎 图丨视觉中国

襄阳城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汉江在此穿城而过,青山依傍,城墙在侧,还有三国群雄逐鹿、江湖侠士保卫家国的故事加持,襄阳城便自带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

另一方面,融入在城市脉络里的,还有“现代工业城市”的底色,比如,这个城市的道路名称——东风汽车大道、奔驰大道、车城大道,以及工业园区的招牌——东风零部件产业园、美洋汽车工业园,无一不提示着来人,这个位于鄂西北的三线城市,是汽车工业大城。

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前有上海、长春、重庆、北京等老牌汽车城市,襄阳一路追赶,在2016年,实现规上汽车工业产值2160.2亿元,成为全国第八大汽车工业城市。

时下,襄阳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每年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产值三分之一,是襄阳的龙头产业,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第一引擎。

蝶变

近50年的光阴,襄阳的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的汽车制造业向汽车产业化的蜕变。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已更名为东风汽车)在此投产零部件配套项目,开启了襄阳汽车产业的闸门。

1983年,在距离襄阳200公里的十堰——东风汽车总部所在地,毅然决定走出大山,建立第二个战略地点,目标所在地定为襄阳,次年,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在此奠基。

与此同时,“依托二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成为襄阳城的新战略,政府开始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襄阳汽车产业拉开大幕,为东风而生的一系列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襄阳次第开花,初步形成了汽车配套、配件、协作的生产格局。

进入90年代,襄阳的汽车发展步入快车道,1992年,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襄阳汽车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2000年,全市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亿元。2010年,襄阳汽车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到2015年突破两千亿产值,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到了2018年,全国汽车产业下滑,而襄阳逆势而上,全市汽车产量突破38万辆,同比增长23.4%。

据统计,目前,襄阳的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发动机产能达到131万台,车桥产能超过100万根。

优势

除了账面数据喜人,襄阳汽车产业的内在筋骨,亦足够强壮。

首先,汽车产业链条正逐渐完善。现在的襄阳,在主机厂的带动下,已形成包括天籁、楼兰、英菲尼迪等中高档乘用车,东风凯普特、多利卡等商用车及环卫车、厢式货车等专用车在内的整车体系,还涵盖了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电器、车身及内外饰、通用标准件等较为完整的零部件产业链。

同时,襄阳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研发检验检测体系,现有1个综合性汽车试验场,各级汽车及零部件技术中心80多家,包括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检测机构;依托湖北文理学院建立了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一条集制造、物流、商贸、研发、检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在襄阳的地脉中清晰可见。

在国内,既有传统汽车又有新能源汽车,既有商用车又有乘用车,有发动机、车桥、电机、仪表、座椅等汽车零部件,有国家级检测检验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完备的产业链不多。

此外,产业的集群效应开始凸显。以主机厂为核心,各种配套厂商随之驻扎,最终形成园区。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配套越近,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对于处于产业下游的配套企业而言,比如汽车组装,内饰美化等企业,区域就近性服务是他们选择襄阳的重要因素。

襄阳的汽车工业版图,正在快速丰富的过程中。目前规划中,有在高新区建设东风零部件产业园、东风日产英菲尼迪产业园、湖北美洋汽车工业园等;东津新区建设九州工业园、东风零部件产业园;枣阳的专用车和摩擦材料产业园、老河口的车身附件与和专用车制造,谷城的车桥与锻造产业园,宜城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半轴系列产品、散热系统和发动机部件、南漳的机电产业园等与之形成产业链接,使襄阳汽车产业构成了以襄阳市区为核心,辐射谷城、老河口、枣阳、宜城、南漳等区域的发展格局。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制图丨杨翌

此外,整车企业加速集聚,初步显现的“两极增长”格局,成为襄阳发展重要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全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达到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0多家,过亿元企业200多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在这些企业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块头的“国字号”以外,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喜人。

据襄阳市经济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的襄阳,有很多优质的民营企业整车项目,比如众泰汽车基地项目,东风俊风ER30、雅致新能源汽车、襄阳九州新能源汽车。众泰汽车生产基地成功获得工信部产品公告资质,旗下高端品牌君马系列两款SUV车型“君马meet3”、“君马seek5”相继导入生产,不仅壮大了襄阳整车规模,还开创了襄阳汽车产业东风板块与民营整车板块两极增长的新时代。”

云康集团董事长常秋生在接受《楚商》杂志采访时亦表示:“目前,在襄阳投资汽车零配件项目形势不错,襄阳的汽车产业到了比较好的时候了。”常秋生原本在云南从事房地产、酒店等行业,于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在襄阳投产汽车零部件项目,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提供配件,现在的云康,规模仍然在继续扩大,投产的项目也正在逐渐增加。

未来可期

“我们正在紧跟新一代汽车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传统汽车高端化、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努力打造‘绿色新车城’。”襄阳市常务副市长王忠运表示,汽车制造业是襄阳打造“两带之极”的重要抓手,是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襄阳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从2002年起步到现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襄阳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及院所有30多家,形成了“三纵三横”(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产业形态,逐步发展了整车研发、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和市政环卫车等新能源商用车)—检测基地(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东风新能源汽车检测线)—动力电池—驱动、控制系统—充电器生产和充电辅助系统—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运行—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制图丨杨翌

2018年,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襄阳出台了一些列政策——《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行动规划》《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为了抢抓发展机遇,襄阳还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先试先行:比如率先发布了全省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和公开道路测试路段,拥有全省第一家智能网联汽车客车整车生产企业(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综合能力全国第一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东风智能网联汽车试车场暨智能网联汽车小镇项目)。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特别报道」襄阳:车城崛起正当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