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魔芋大王”何家庆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70年来,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余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如何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无数人为之奋斗,

何家庆便是其中一位!

走好!“魔芋大王”何家庆

何家庆是安徽省安庆市人,

1949年出生。

因多年研究魔芋并传授魔芋技术,

被誉为“魔芋大王”。

1984年,

何家庆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

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

1990年6月,何家庆到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半年时间,他步行800公里,跑遍了23个乡,到过所有的山头,采集植物标本1536件。元旦前,他写出了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举办了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展览会。

同时,

他也选择了一个与其共命运的植物——魔芋。何家庆自荐担任县魔芋开发领导组组长,先后到贫困山区举办13期科技培训班,普及魔芋栽培知识。为了消除农民顾虑,他掏出1000元从湖北引种,在31个点进行试种,他亲自到田头进行指导,500亩魔芋全面丰收,最低产量2000公斤,最高达7000公斤,收益超过400万元。何家庆由此看到了一条脱贫的金光大道。

何家庆撰写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一书,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实用型著作,他迫切地希望把科技知识传给贫困山区的芋农。

1998年2月,他背起行李、悄悄地告别了妻子、女儿,怀揣学校介绍信和一张刊登国家“八七”扶贫计划贫穷县名单的光明日报,孤身一人起程了。他此行的目的重点是扶贫和考察魔芋产业现状,为产学研一体化寻找新课题,并澄清魔芋属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一去,就是305天,何家庆途经包括湖北8个县市、安徽、重庆等8个省市、108个县、207个乡镇和426个村寨,行程约3.16万公里。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办培训班262次,受训人数超过2万人。同时指导了57家魔芋加工企业。

艰难的大西南之行,何家庆传授了魔芋栽培知识,科研上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17种,他还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

走好!“魔芋大王”何家庆

“魔芋大王”的故事1

何家庆来到建始县官店镇,种植户们听说魔芋专家来讲课,从周围十几里地赶来,挤得水泄不通,何家庆连讲三个小时还停不下来。鹤峰县是魔芋集散地,五里乡粮站贷款24万元种了50亩魔芋,秋天颗粒无收,站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何家庆闻知此事,赶到五里乡进行全面考察,对土壤、气候、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终于找出症结。在五里乡的三天,何家庆把全乡种植户800多人召集到小学来,听讲课,接受培训。

走好!“魔芋大王”何家庆

“魔芋大王”的故事2

建始县金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拥有日加工魔芋50吨,年加工普通魔芋精粉和微粉500吨,公司拥有基地5000多亩的全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是谁曾知道,7年前这个企业还只是一个下岗职工办的一个小小加工厂。

当时何家庆来到这里后,他在给老板洪家玉介绍魔芋发展潜力的同时,还帮助他解决了5种魔芋病害的防治难题,为200多魔芋种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就这样,洪家玉和教授成了朋友,何家庆义务做起了他的顾问。

他们连续三年进行了10多个魔芋品种的对比种植实验,何家庆免费提供信息、科技资料价值2万多元。像金璐一样,建始县的农泰公司、官店、花坪等10多个魔芋种植企业和基地都一直是何家庆时刻关注的,每次种植上遇到技术难题,都在何家庆亲自指挥下得到解决,每个何家庆知道的市场信息,他都及时告诉这些企业和基地种植户。

在何家庆的帮助下,建始县科学谋划了魔芋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他们通过4年的努力,现在发展8.5万亩。成为了湖北省魔芋板块基地建设重点县,全国魔芋协会评定的14个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

谈起未来,何家庆说我国虽然有20年的魔芋大规模种植和开发历史,但是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全国108个种植区中,有80%上演着资源浪费的故事,老百姓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希望有人能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如今,这位农业界的伟人虽然离开了,但后人将踏着他的脚步继续前行!

信息来自人民网、掌上恩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