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飛蝨爆發,農民用這個配方噴3次,水稻抽穗好,無飛蝨,產量高

受颱風利奇馬的影響,稻飛蝨遷入量持續增加。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稻飛蝨大爆發,以白背飛蝨和褐飛蝨混發種群為主。無論是拔節期的晚稻還是孕穗-抽穗期的中稻,都無一倖免。我只知道上次回家,看我爸準備了好幾件打稻飛蝨的噻嗪異丙威。

稻飛蝨像候鳥一樣,在廣東海南等地越冬,具有遷飛性;主要集中在近根部,經常有水、生長嫩綠的田塊,具有趨廕庇趨綠性;一隻雌蟲可以產卵上千粒,具有爆發性。田間為害常可見點塊狀集中為害中心,嚴重時出現黃塘、冒尖穿頂,具有群集性

稻飛蝨爆發,農民用這個配方噴3次,水稻抽穗好,無飛蝨,產量高

一、稻飛蝨危害特點

1、以成蟲或若蟲群集在水稻植株下部刺吸植株汁液,使莖基部受損,使植株的光合產物正常分配受到干擾,減少輸送到根系的營養物質,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動被擾亂,進而使葉片衰老加速。且傷口容易受病菌感染,使水稻抽穗困難,結實率低。

一般以水稻拔節至灌漿期為害為主,對水稻抽穗揚花及灌漿影響最大。輕者可使水稻減產20%左右,重者50%以上甚至絕收。

孕穗期為害:使葉片發黃、生長緩慢,甚至不能抽穗。

灌漿期-乳熟期為害:可使水稻千粒重下降,空癟率增加,嚴重時植株下部枯萎變黑,倒伏(又稱冒川倒伏),葉片青枯,同時還容易加重水稻紋枯病、菌核病或白絹病等病害發生。

蟲害猛於虎。稻飛蝨危害嚴重時,水稻黃葉或枯死,爛稈倒伏,成片出現"黃塘"、“冒穿”、“塌圈”等症狀,可以將稻株損傷殆盡顆粒無收。即便倖存的稻株,也大多表現為抽穗困難或結實率下降,癟粒明顯增加,嚴重影響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稻飛蝨爆發,農民用這個配方噴3次,水稻抽穗好,無飛蝨,產量高

2、偏施氮肥,缺硅,莖杆柔弱的田塊容易誘發稻飛蝨

感病田塊大多田間生長偏嫩綠(氮多)、溼度大、莖稈柔弱-表皮硅質化程度低-機械抗性差、容易感染紋枯病,更容易爆發稻飛蝨。

稻飛蝨爆發,農民用這個配方噴3次,水稻抽穗好,無飛蝨,產量高

3、爆發性強

稻飛蝨是一種遷飛性害蟲,繁殖和傳播速度非常快。雌蟲每隻產卵成百上千粒,爆發性強。因此,要堅持預防為主,抓住分櫱期和孕穗-抽穗期做好飛蝨壓前控後防控,是飛蝨防治的關鍵。

稻飛蝨爆發,農民用這個配方噴3次,水稻抽穗好,無飛蝨,產量高


二、稻飛蝨的防治方法

1、根據水稻生育期,中稻在孕穗-抽穗期用藥,晚稻從分櫱期開始用藥

晚稻在分櫱期,破口期,齊穗期用藥;中稻目前正處於孕穗-抽穗期,一定要抓住破口期,齊穗期用藥。

預防用藥:50%吡蚜酮15-20克/畝、80%烯啶·吡蚜酮10-15克/畝+能元庫(99%磷酸二氫鉀)200克+流體硼20毫升

暴發用藥:每畝用45%毒死蜱150毫升+80%烯啶吡蚜酮20克+能元庫200克+流體硼20毫升,於早、晚時段噴霧,田間保持寸水層5-7天。

藥劑防治時要注意壓低噴頭,重點噴水稻基部,要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加大用水量。施藥時保持田間有水層,灌上5~10公分深的水,使飛蝨全部集中到稻禾上,可提高防效。

2、科學的田間管理

除了農藥防治外,還可以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防治水稻稻飛蝨措施。

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發,每畝撒施用顆粒硅肥500-1000克,增加株體的硬度;每畝噴施用磷酸二氫鉀200克,促進莖葉老熟,避開稻飛蝨的趨嫩性;噴施用流體硼肥20毫升,促進籽粒飽滿,提高結實率,減輕危害。

科學灌水,做到淺水栽秧,寸水分櫱,苗夠曬田,深水孕穗,溼潤灌漿,通過合理灌溉,促使水稻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性。

在稻飛蝨發生期內,採取乾乾溼溼的灌水方法比長期保水的方法,田間的蟲害明顯要少;適時曬田,降低田間溼度,促進水稻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蟲能力。

注意:

破口期也是稻瘟病(三環唑)、紋枯病(噻呋酰胺)、卷葉螟(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等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的關鍵時期,結合葉面補肥,一起用藥。

農資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