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什么传统特色小吃?

l木木子l


我的家乡在广东的粤北山区韶关市,地处广东与湖南、江西三省的交界处。这里有着独特的粤北山区风味,也有着很多的传统特色小吃。下面,我就为你介绍几种。

一、南雄饺俚糍

饺俚糍是韶关市南雄市(县级市)老有名气的老牌小吃了。不仅经典,而且非常朴实,大街小巷都有卖,5元一盒,已让你大饱口福了。上班一族、学生、老人、幼儿皆宜,是老少喜爱的美食,香糯韧口,咸酸适中,辣与不辣随个人喜欢,非常开胃。这种小吃用米粉做成糍的方法做面皮,再用茄子或者酸菜做简单的馅料,蒸熟即成。小小的一片,看似简单,但做面皮的手势和配馅料的经验很考究,方法老道,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二、翁源油罩糍

韶关翁源县有一个特色小吃,名字很还特别,叫做油罩糍。它的名字原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用一个油罩的工具,就是一个圆圆而扁的小勺子,盛上米浆再放入油锅中炸,因此叫油罩糍。来到翁源,一定要好好品尝这里的油罩糍,它是翁源街头小吃之一,也是当地人最爱的小吃之一,更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美食。

三、丹霞竹荪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气灯纱罩。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之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而丹霞山所出产的竹荪又被称为其中的“顶级佳品”。用竹荪做成的“竹荪芙蓉汤”曾经被周总理用来招待美国的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而且这两位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可见其中的美味。


上面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欢迎你到韶关来游玩并品尝美食。你可以关注我的“粤北地区第一吃喝玩乐”头条号,获取更多的韶关美食信息!!!


粤北地区第一吃喝玩乐


我家乡在贵州六盘水,要说传统特色小吃,水城羊肉粉和烙锅洋芋还算不上。记得小时候过年,妈妈必做来吃的有以下几样:

一是黄粑,主要原料是糯米、饭米和黄豆。把糯米、饭米、黄豆淘净,放入水中侵泡一夜。第二天用磨推成浆,放入白布口袋中吊干水份。将吊浆粉加入泡好糯米揉匀,加入少许白糖,捏成长条状,用竹叶包好上篜蒸一夜,蒸黄后就可以吃了。蒸的时候不能漏气,要不黄粑就不黄了。


可以蒸热来吃,也可以切成片在火上烤来吃。小时候,做好的黄粑要吊在房梁上,保持干燥,好从年前吃到当年的6、7月份,甚至更久。

二是汤圆和牛打滚。汤圆主要原料是糯米、苏麻,要买好的糯米来做。做汤圆粉时,要将糯米泡一夜,沥干水份,放在研碓中舂,用筛子筛出细面粉,把粉摊开凉干。汤圆心主要是用苏麻研碎后加入研碎的花生、芝麻和白糖等搅拌均。包汤圆时,汤圆粉要用凉水揉成面坨,包出来的汤圆才好吃。牛打滚是用黄豆抄熟,打成面粉,加上白糖,汤圆煮熟后,放在豆粉中滚一滚,沾上黄黄的豆粉就可以吃了。


三是甜酒粑,主要原料是糯米。做法是把糯米淘净,用水泡一夜,沥干水份,放入篜子中蒸熟。放入酒药拌均,放入盆里,包上棉絮,放在火边烤。大概烤一个星期,就做成甜酒。把它放入土坛子中存放。吃的时候要放水煮开,加入糯米粉搅的疙瘩或米做的二块粑煮熟吃。

四是二块粑和磁粑。二块粑用饭米做成,磁粑用糯米做,二者做法基本一致。主要做法把米淘净,用水泡一夜后,上篜蒸熟,放入石碓中舂,然后捏成条状,磁粑压成饼状,凉干,即成。吃时,可以切成细条放在甜酒水中煮吃,也可以切成片在火上烤来吃,磁粑还可以切成片在油中炸来沾白糖或豆面吃。现在还有的把二块粑抄来吃、烙来吃。



旅游爱好者986


我的家乡有什么好吃的呢?

其实我爷爷那辈是云南得,后来才搬到洛阳来定居。现在云南老家现在亲戚,也还在走动。爷爷的姐姐妹妹还都在,我们也时不时两年三年的回去玩一玩。


那就来说说他们家那里有什么特色小吃吧。

第一种:基本上吃一切植物的花。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芭蕉花炒鸡蛋,棠梨花炒腊肉。还有很多别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都可以凉拌,清炒,打汤。至于玫瑰花这种的就太多了,不光能直接吃,还做酱,酿酒什么的太多了。



芭蕉花不光花能吃,它中间的那根杆子也像甘蔗一样可以啃着吃,又脆又甜,还没有什么渣,比个甘蔗好吃多了。棠梨花特别的清新,和腊肉炒到一起一下就把腊肉的油腻给盖住了。

第二种:青蛙皮。

大家先别怕,这个不是真的青蛙剥下的皮。其实它只是一种青苔。他们家在比较赶紧的溪流的地方剥下来整块的青苔拿回来,加点盐,辣椒粉,五香粉,姜蒜末什么的晒干,颜色黑绿色,就跟真的青蛙皮一样,因此得名。吃的时候剪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用油炸黄了吃。香脆可口还清爽,比什么海苔好吃多了。


还有一种更像的青蛙皮是长在树上的一种植物,也是采集回来凉拌和打汤,这种青蛙皮因为是新鲜的吃的人更多,也更好吃。

第三种:蛐蛐酱,蚂蚁蛋。

这两个算是比较惊悚的了。云南气候温和,蛐蛐又大又多,一道大夏天晚上就会去抓蟋蟀。抓回来以后先用盐水泡着让它吐吐东西,然后把腿和翅膀摘掉后剁成酱。吃的时候加点盐姜丝葱花胡椒粉和其他调料做蘸水吃。



蚂蚁蛋是如果凑巧碰到白蚁窝,就把里面的蚂蚁卵都掏出来。回来洗净后可以炒,可以打汤,可以摊鸡蛋。蚂蚁蛋吃起来像鱼籽,一咬就在嘴里啪啪啪的炸了。味道上有一点微酸,并没有什么怪味,只要吃的喜欢,马上就能喜欢上它。

第四种:生血旺和血拌肉。

云南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我老家也是个自治县。当地两个民族就是吃这个。生血旺有点和广西壮族的血汤是差不多的。都是杀猪的时候让生猪血流到盆子里,加点盐不停地搅拌把血筋搅出来,自然凝固。吃的时候加各种调料和配比,比如折耳根什么的拌着吃就行了。

血拌肉也是类似,一定要猪的护心血。据说这个护心血是最养人的。把猪的最嫩的里脊肉,夹子肉,还有一些猪肝切成小块,然后加入大量的辣椒和各种调料先腌熟(当地人的说话,说是辣椒能把肉辣熟),然后浇上半凝固的护心血,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以上就是我老家那边的特色美食,来云南游玩的千万不要放过。


kiki的厨房


湖北随州的传统小吃有很多,比如我曾经写过的鸟果,还有龙须酥,以及喜饼等。

一、鸟果,外面脆,里面酥,酥脆甜口。一口下去特别爽,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鸟果没有华丽的包装,一般腊月大集上,用长长的大透明塑料袋包装着,按斤散称,奶奶过年去买年货的时候,称上一方便袋,就是我们姐弟几个最好的过年零嘴了。在家听话了,奶奶就会从藏在柜子里的袋子中拿出几个分给我们吃,如今想来,也是特别美好的童年记忆了。

二、龙须酥。因其外观洁白绵密、细如龙须而得名。龙须酥色泽乳白、细丝万缕、层次清晰、营养丰富、口感酥松绵甜、香酥可口、入口即化。

记忆中的龙须酥用盒装,一小团一小团的排好,因为龙须太过酥脆很容易断,所以每次都是把断掉的渣渣一口倒入嘴里,馋的不行。

三,手工喜饼。光听名字大概能知道,喜饼是个节庆饼。主要场景是男女双方定亲时,男方向女方提亲时携带的礼物饼,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这是必备的提亲礼,一般会从尺寸由大到小送上6个或8个吉利数字。

喜饼的味道类似我们小时候吃的五仁月饼,区别是没有那么大颗冰糖和花生粒,多了许多冬瓜糖。外面层层酥皮包裹,口感非常丰富。

这是孩提时代吃过最美味的糕点了,加之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家里亲戚有结婚大喜事,就更多一份喜爱。*








久月味道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海,逢年过节和宴请宾客,我们的餐桌上都不可或缺这几样传统美食

首先是合浦公馆镇的扣肉

北海的扣肉熬制精髓在于虾仁、沙虫和蟹肉来增加它的鲜味,如果你吃过北海的扣肉,估计市场上其他的肉你吃起来都觉得很一般

再就是大笼籺

也叫甜年糕,用米粉做成小长条,放到水里煮熟。加入红糖搅拌。很甜,要慢火煎了才好吃。做的很大个的,也可以包起来做小的非常酥香,但吃多了很腻。

最后是煎堆

一般是新房进火会有。很大个,也是面团糅合然后入滚烫的油里炸开,上面撒些许芝麻,香脆可口。

这些都是我们广西北海比较特色的传统小吃,有机会来北海一定要尝尝,想了解更多关于北海的吃喝玩乐,要关注谢叔叔哟~





疍家吃痴谢叔叔


广东五邑地区传统的小食很多:大有凉果、姜饼、花生饼、番薯饼、油糍、白水角、艾糍、鸡矢藤饼、砵仔糕、咸鸡笼……十只手指实在一一数不过来,大多数用生长在山间田间的野菜制成。其中,来自台山和开平市的咸鸡笼就是其中一种特别的小食。

点心咸鸡笼,开平人说咸鸡笼的形状像装鸡的笼子而得名。它是一款传统地道的台山、开平特色过年点心,其做法也不算复杂——将糯米粉与粘米粉配搭搓成面团,然后包上地道传统的开平民间配制的馅料(虾米、叉烧粒、花椒、葱粒、马蹄粒、鸡蛋丝、萝卜粒、香芹粒、花生粒等十多种),再上锅用热油慢火炸熟而成。

这款咸鸡笼,外表色泽米白,入口松脆软滑、不粘牙而咸香可口,口感一流,值得一试。



木子罗食记


湖南人的饮食一直都是比较偏爱咸辣,所以湖南小吃有很多重口味的小吃,比如臭豆腐、口味虾、口味蟹,还有其它的一些小吃,比如糖油粑粑、艾叶粑粑、红薯片、红薯球,等等,还有更多的美食哦!那我给大家做一个我们当地的小吃,如何制作红薯片,其我还会做糖油粑粑,红薯球等。

1.首先准备好红薯,去皮再洗干净,然后用电饭锅煮熟(如果做很多红薯片的话,家里有大锅,就更好了,不用煮很多次)

2.把煮熟的红薯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盆中,放入适量白糖和芝麻,一起搅拌均匀,红薯搅拌成泥状,等红薯泥凉了,备用

3.准备一块干净的白布,铺在桌子上,然后用红薯泥揉成鸡蛋大的圆形,放到白布上,把白布折叠对称,用家里的木地凳打偏,成平圆形,最后拿着白布的一边掀开倒在干草上(干草是指农村里稻谷草,晒干被称为干草)天气好的话,晒一天就可以吃了,为了保存时间长一点,可以多晒两天。

4.在桌子上放一块干净的纱布,准备一个刮泥刀,把红薯泥抚平在纱布上,越薄越好,记得一定要抚平,做好后在上面撒一层芝麻,然后放到一面,再做下一张,天气好的话,晒一天可以了,最后把红薯片从纱布上撕下来,切成小块就可以了。

上面四点(123点算一个制作红薯片的方法,124点算一个制作红薯片的方法),做这个红薯片要花点时间,但是是自己的纯手工小吃,做好了,随时都可以吃,每年我都会做来吃,下次做个视频给大家看看。


小Y的美食天地


翻了半天,终于有个我可以说点话的问题了。

我是广东潮汕人,对,就是在你们眼中很会做生意的潮汕人,当然现在有种说法,不喜欢读书的也是潮汕人。说到潮汕,传统特色小吃,咱就必须说说咱家乡的肠粉啦。其实肠粉在广东很出名,其中又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广式肠粉,一个是潮式肠粉。

肠粉简单来说就是将米浆蒸熟,原材料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之一。一般来说,我们会将大米浸水,然后将这些大米磨成浆,其中会加入适量的玉米粉等配料。然后就是蒸肠粉啦,搭配虾仁 菜谱 豆芽 青菜 瘦肉 玉米等等配菜,然后淋上自己的秘制酱汁,哇塞,绝对是夜宵和早餐的绝妙搭配。


每次我回到老家,一定会吃的就是肠粉,早餐叫上几个基友,一起出来吃肠粉,那粘粘的肠粉,配上一口油条,一杯茶,一张桌子,几个闲聊的嘴巴,这就是许久未见的友谊。

而且价格很实惠,是美味营养的亲民食物,所以在广东,在早餐或者夜宵甚至在正餐,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排队买肠粉,只可惜现在人在外面,很少能吃到家乡地道的肠粉,,,啊,,我的肠粉啊,我好想你,你有想我吗!!


一叠肠粉,一份我故乡的牵挂,希望能早日衣锦还乡,为家乡做点贡献。


瞎吃K


老家孝感的,最出名的也就孝感米酒和孝感麻糖了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糯米为原料,用酒曲做为发酵剂,经过发酵制成的。富含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孕妇、糖尿病人慎用,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几乎每一家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做一坛米酒,一般在过年前几天,就会把糯米泡上,然后准备好蒸糯米的大锅,热水浸泡一下放米酒的坛子,让坛子保持一定的温度,将酒曲碾成粉,然后蒸制糯米,加水降温,摊开撒上酒曲,放入米酒坛子里,因为湖北冬天比较冷,又没有暖气,所以最后还得把米酒坛子放在一个避风的地方用棉被包裹盖上保温,让它自然发酵个三五天,大年三十的时候刚刚好可以吃上了,看完春晚,煎一盘饺子,煮上一碗米酒,米酒里可以冲一个蛋花,就是宵夜了。米酒如果过年期间没吃完,盖好盖子可以保存到清明节前后,这时候的米酒就变成的黄酒了,会有一定的酒精度,味道不错,就是不能多喝,据说后劲挺大,因为本人不善喝酒,没有尝试过喝太多。现在身在外地,偶尔想喝米酒了也只能买买超市里那种瓶装的孝感米酒,味道一言难尽,解解馋罢了

孝感麻糖

也是以糯米为原料,加上黑芝麻或者白芝麻和绵白糖,配以花生,焦盐,杏仁等辅料制成,香酥薄脆不沾牙,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孝感麻糖得以一举成为了皇家贡品。对孝感麻糖感兴趣的朋友网购就可以尝到了,不过这个味道太甜了,糖分含量也比较高,糖尿病患者禁食


食事大杂烩


在我们宜昌,关于小吃,有这样一首民谣:

麻辣酥脆萝卜饺,软糯香甜顶顶糕,

糯团腊肉毛果团,豆面砂糖金果条,

松毛刨花汽水粑,红糖夹心冰凉糕,

晶莹剔透赤花籽,冰镇凉虾暑气消……

民谣还没结束,宜昌的传统小吃也不止这些,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几种欢喜比较喜欢的。

麻辣酥脆萝卜饺

萝卜饺子应该算是宜昌的一张美食名片了,冬天的时候,宜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不是炸萝卜饺子的摊就是拿着萝卜饺子正在吃的行人。夏季,也有几家店坚持卖萝卜饺子的,如果你到了宜昌想尝试一下,可以到万达对面的胡姐萝卜饺子试一下,这家可是很有名的,上个央视等各种媒体。

地道的萝卜饺子采用的是宜昌当地冬天才有的红皮小萝卜,萝卜洗净擦成丝,再加盐,辣椒面,花椒粉等合适调料拌好。炸的时候,先在半月形的铁勺子上浇一层黄豆和大米磨的浆,再在勺子上铺满拌好的萝卜丝,中间厚,边缘薄,最后再浇上一勺浆将萝卜丝全部包裹住,就可以下油锅炸了,炸到它自己浮起来两面金黄的时候就好了。

萝卜饺子要趁热吃,一口下去,外面酥脆,里面软嫩,萝卜丝吃起来辣中带点甜,让人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来。

软糯香甜顶顶糕

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在卖顶顶糕,让欢喜差点忘了它原本也只是秋冬才会出现的小吃,在哈气成雾的季节,远远看着街头有萦绕的白气还伴随着香甜的滋味,那一定是卖顶顶糕的小车没错了。



顶顶糕的原料和制作过程都非常的简单,原料就只糯米粉,米粉,红糖,将拌在一起的粉粉装进特制的木杯里,抹平再盖上一层红糖,盖上盖子放在特制的壶口,利用冒出来的蒸汽将它蒸熟,最后用盖子上的尖尖把它顶出来就好了。

刚蒸好的顶顶糕,捧在手里热乎乎的,捏起来还有点弹弹的,吃到嘴里米粉清甜软糯,红糖甘甜还带点沙沙的口感,两口一个,吃起来非常的过瘾。

糯团腊肉毛果团



毛果团子这个名字真的很直白,毛是毛糙;果同裹,包裹起来的,连在一起就是包裹的很毛糙的圆团子。


在宜昌有句老话“正月十五吃元宵,毛果团子少不了”,每年正月的时候,很多宜昌人家里都会做很多团子冻起来,可以慢慢吃上很久。

毛果团子用的是糯米粉和大米粉揉在一起,然后像包芝麻汤圆一样,将腊肉炒萝卜粒的馅包起来,再放蒸笼里蒸熟就可以了。刚出锅的团子,外皮软糯Q弹,馅料有腊肉的肥美浓香和萝卜的清甜。不过一次不能吃哦,糯米不太好消化。

豆面砂糖金果条



金果条的主要原料还是糯米粉,糯米粉加水揉成团,再扯成条状,一根根的下油炸炸到金黄捞起来。有点像mini版的油条,再裹上一层糖粉或者豆面,吃到嘴里,酥脆,软糯,香甜。

松毛刨花汽水粑

汽水粑粑是大米磨浆后加适量白糖再发酵后的米糊,一勺一勺摊在特制的平底锅里,这个锅中间有个凹下去的地方,是用来放水的,摊好米粉,加上水,盖上盖子,锅底下的炉膛里塞上一把松毛或者刨花,将那一窝水烧开,用它的水汽将四周的米糊蒸熟。汽水粑吃起来米香中带点发酵后的酒香,甜而不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