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01

梁啟超的最小的兒子

梁啟超的大名誰都知道,他而最小的兒子梁思禮,卻少人知。

梁思禮是梁啟超快到知天命之年,才有的兒子,也是傾注疼愛最多的一個。但他也沒有想到,這位小兒子,未來能成為祖國的導彈火箭專家,完成國家自強和飛天的夢想。

梁思禮到底為祖國做了什麼,值得我們懷念?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02

年少有為

梁思禮童年算跟不上快樂,年僅5歲,父親梁啟超就去世了。中學時就正逢抗日戰爭爆發,梁思禮一家同樣也受到威脅。直到後來隨著姐姐梁思懿到美國,生活才勉強安定。

但在異國他鄉的梁思禮,並沒有體會到人情溫暖,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的聯繫中斷了,梁思禮和家裡的經濟來源也斷了,日子過得頗為不易。

家國破碎經歷,讓他有了深深的使命感,和當年眾多的愛國青年一樣,把科技報國當作學習的動力。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梁思禮

在這期間,梁思禮洗過盤子,送過報紙,清貧的日子並沒有磨滅他的志向,也沒有讓他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的身份。

好在梁思禮遺傳了學霸的基因,加上後天的努力,幾年後,獲得了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此時的梁思禮僅僅只有25歲。

此時的梁思禮已經在美國打拼出名堂了,擁有了別墅、車子和地位。

而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了海外學子的耳朵裡,他心中早已按耐不住歸國的衝動。

正如他後來所說的:“能為此奉獻一生,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梁思禮

03

回國的選擇,家族的傳統

對於梁思禮來說,回國是自然而然的。這不僅是因為父親愛國思想的影響,而是作為一箇中國人本能。

特別是在聽到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國旗時,這群沒有見過國旗的海外遊子,自己畫了一幅“五星國旗”,在寢室裡面慶祝祖國的新生。

這個時候,梁思禮曾接到一份波音公司的offer。在當時自動控制專業的博士是非常珍貴的,不僅是新中國,連美國都很稀缺。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面對高額的年薪和優厚的待遇,梁思禮想都沒有就拒絕了。愛國者的心,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然而令梁思禮沒想到的是,他的一個同學林燁,為了優厚的待遇留了下來。後來,這個叫林燁的同學,成為國家的勁敵,也成了他看不見的對手。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林燁後來成為美國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為美國設計民兵1A、民兵2、民兵3、民兵4的洲際導彈,曾經一度成了中國安全威脅。

這位同學後來也訪問過中國,獲得了極高規格的接待。據說此時的同學年薪已經有百萬美金。而梁思禮卻很淡然,他說道:

”我回來搞東風導彈,他年薪現在超過30萬,但我的看法是,他研究的導彈是瞄準祖國的,我研究的導彈是保衛祖國的!

言語間,對這位昔日的好友同學,頗為鄙視。

梁思禮曾回憶到剛回國,走下郵輪的時,來接他的,是闊別9年之久的母親王桂荃。久別的悲傷和重逢的欣喜,讓他重新感到祖國的溫暖。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04

錢學森手下的得力干將

回國後梁思禮,成了錢學森手下的大將,是他領導十個科室主任之一。可想要在一窮二白的中國搞導彈談何容易,沒有實驗設備,沒有技術資料,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就連設計圖紙上面的零件,國內的工廠也是難以生產的。

最開始,有蘇聯的幫助,進程還算順利。但蘇聯人並沒有把先進的P-2拿出來,而是把上一代產品P-1來作為援助。

儘管是這樣,梁思禮作為控制系統技術負責人之一,也帶頭認真的學習。基本把蘇聯專家白天講的話,每個字都記了下來,晚上再組織人員進行討論。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後來蘇聯人撤援,梁思禮曾經給手下的學生打起道:”撤走就撤走,沒有蘇聯人,我們中國一樣能搞出導彈!“

自主研製的道路是痛苦的,東風一號”雖然成功了,但“東風二號”卻失敗了,同樣,梁思禮沒有氣餒,面對質疑聲,他說道:

“我從來不覺得會不行、得收攤了。在我的想象裡,就應該做下去,必須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憑藉梁思禮這一代人的努力,國內的導彈技術,始終能夠跟歐美大國抗衡。

期間也出現很多轉折,不管是早年割蘇聯“技術尾巴”,還是後來計算機上導彈,他始終把導彈這個國之重器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然就是受制於敵。

隨著東風型號的導彈不斷升級跟新,這把中國人自己的利劍,越來越鋒利。國人的腰桿才算真正的硬起來。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梁思禮與楊利偉等航天員合影

05

火箭事業的播種人

除了導彈,梁思禮的另一大貢獻在於航天事業。作為國內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刻的明白,中國人要真正站起來,眼光不能侷限在地球上,也要放在廣闊的宇宙上,也要放在星辰大海。

梁思禮領導的中國航天,創造發射連續第48次獲得成功的奇蹟。這和中國人做事情嚴謹分不開。梁思禮曾說:

“失敗比成功更有啟發。正因為失敗後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我們把壞事變成好事,才真正懂得怎樣自行設計。”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在奇蹟的背後,有人犧牲了家庭,犧牲了青春,甚至犧牲了生命。

想起曾今的戰友,梁思禮難免熱淚盈眶。

雖然梁思禮這一代航天人沒有去過太空,但把自己當作階梯,托起後輩前行,把自己當作蠟燭,照亮浩瀚星空。

在梁思禮退休之後,則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火箭事業上面,生命的最後幾年,頻繁到各大高校演講,進行航天科普,希望再更多的孩子心中,種下航天的種子。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06

可愛的大爺

在生活中,梁思禮是一個可愛的老爺爺。他喜歡別人叫他“老北鼻”。這是兒時父親梁啟超給他起的小名。

和他梁氏後代一樣,梁思禮也是個愛好廣泛的人,除了愛好古典音樂,同時也喜歡嘗試流行歌曲。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他也跟普通的中國大爺一樣,喜歡游泳,乒乓球,下象棋。

當然,梁思禮相比於其他小區大爺,象棋水平在屬於“王者”段位,曾打遍小區無敵手,後來轉而和電腦對戰。

更可愛的是,梁思禮還是姚明的鐵桿球迷,在姚明去NBA的那幾年,退休後的他,只要姚明有比賽,手上再多的事情都會停下來,坐在在電視機前為姚明加油。並宣佈:“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姚明比賽!”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07

可敬的老人

作為國內火箭導彈專家,作為名人之後,他無愧於老父親的期許;

作為中國人,他不愧於祖國的厚望;作為普通人,他有充實而快樂的一生。

對他來說,最簡單的快樂,就是把畢生所學用在建設祖國上,

看著祖國一天天強大,才是他最大的欣慰。

25歲拒絕百萬年薪,和美國導彈鬥了一輩子,成了姚明的粉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